AI愛|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重點劃好了

2020-07-27 問問WenNet

人工智慧時代,創造理論,用理論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是新的特徵。號主整理了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重量級嘉賓的主要觀點與您分享,希望您喜歡!

關注公眾號,後臺留言區回復「資料」,可以免費獲得ENDNOTE教程資料包!

文章共3883字,閱讀大約需要7-9分鐘

下期預告:未來教育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圍繞 「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的主題展開,以「技術為先,賦能為王,場景為要」的共識,表明AI向善、造福世界的人類共同價值理念,探討如何把技術更好地應用於人類共同家園的建設,用前瞻性思維和探索,為全球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和應用提出新方案。

馬雲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聯合主席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天我的三點思考:

第一、人類離不開地球,但是地球卻可以離開人類。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設了太空站,試著在太空生存,很多傑出的人包括馬斯克開始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偉大的探索。而數字革命讓人類有能力向內探索,真正了解自身、真正了解地球。相比之下,人類對自身的探索顯得更難,也更加重要。

第二、經濟增長可以放慢,但是人類必須要成長。疫情讓我們明白,世界的生態系統是由微生物決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級動物決定的。人類千萬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AI應該翻譯成為機器智能,翻譯成人工智慧是人類把自己看得過大過高,很多事情對人類來講很難,但是對機器來說卻非常容易。動物有的是本能,機器有的是智能,而我們人類擁有的應該是智慧。幾千年來,人類的只是數量在快速增長,技術在發展,但是人類的智慧並沒有成長。

第三、如果過去數位技術是讓生活變好,那麼今後數位技術是讓人類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疫情沒有改變技術變革的趨勢,但是疫情加速了數位技術的變革,因為災難在逼迫我們創新。


AI場景

一位醫學專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片子需要15-20分鐘,中國技術人員在很短時間開發出新冠CT影像算法,機器判斷一個片子只需要20秒,效率是專家肉眼判斷的60倍。

疫情期間有銀行通過衛星遙感技術進行貸款放批。農民用手機小程序在地圖上劃定自家水稻田,衛星通過遙感識別稻田作物生長情況,結合氣候、行業等情況機器預估產量和價值,決定貸款多少錢給農民。

馬化騰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

人工智慧本身就是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正在將人類認知推向更快更高更強。也勢必帶給我們一場前所未見的科技和產業革命,目前我們對人工智慧等新科技的未知仍然大於已知,我們要做到AI向善,要努力讓人工智慧實現可知可控可用可靠,這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課題。

陳杰 同濟大學校長,是我們國家頂級複雜系統的優化研究自動化專家

對於複雜系統來說,未來世界應該是將物理空間和人類社會空間有效連接而構成的新的信息物理系統,其中,人工智慧幫助人類拓展了自己認識世界的能力、認識世界的範圍,也拓展了人類的思維。對於未來社會經濟以及我們通常的工業系統、社會系統、出行系統、城市管理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朱民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預見未來的時候人工智慧會發揮很大作用,核心的核心是打破數據孤島。數據是資源,我們進入數據時代,未來掌握數據才能真正掌握未來。這是非常非常有意義的。

蘇世民 黑石集團董事長、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

近年來,世界上很多組織都發布了這種合乎道德的人工智慧發展的原則和指南,這可以成為全球討論的良好開端。

第一個原則,透明。讓每個問題都可監督可審計,並且可以比較容易的進行設計。第二個原則,公平。人工智慧系統和軟體不能簡簡單單是一個黑盒子,我們必須要理解如何使用人工智慧系統原則公平。技術不應該加劇不平等,不應該導致偏見和歧視。相反應該促進包容性,並且儘可能讓多的人從中受益。原則三,責任。如果有些事情是由於人工智慧的系統決定而出錯,就應該有清晰的責任,並且在適用情況下採取強制性補救措施。研發人員需要考慮到並應採取一致行動,降低人工智慧潛在風險。最後一個原則就是隱私。很多人工智慧應用都依賴於數據,需要有一套機制保護人們的權利、利益和私人的隱私信息。人工智慧系統需要以易於理解的方式披露它是如何使用、儲存和保護個人信息的,用戶應該可以非常輕鬆地撤銷對其個人信息的使用授權。

馬斯克 特斯拉執行長

我們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算法的發展呢?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最好的理解方式。神經網絡主要是從現實中獲取大量信息,很多來自無光源方面並創建矢量空間,本質上將大量光子壓縮為矢量空間。人類是否能夠進入大腦中的矢量空間呢?我們通常以類比的方式將現實視為理所當然,我認為你可以進入你大腦的矢量空間,理解你的大腦如何處理所有外部信息的,事實上它在做的是基於儘可能少的信息,獲取並過濾大量信息只保留相關的部分。人們是如何在大腦中創建一個矢量空間呢?它的信息僅佔原始數據很小一部分,卻可以根據這個矢量空間的表達做決策,這就類似一個大規模的壓縮和解壓縮的過程,有點像物理學。因為物理學公式本質是對現實的壓縮算法,這就是物理學的作用。很明顯物理公式是現實的壓縮算法,簡而言之,人類就是物理學作用的證據。如果你對宇宙做一個真正物理學意義上的模擬,就是要大量計算。如果有充足時間,最終會產生覺知,人類便是最佳證明。如果你相信物理學和宇宙的演化史,便知道宇宙一開始便是夸克電子,很長一段時間是氫元素,之後出現氦和理元素,中位素在數十億年之後形成,其中一些學會了表達,人類本質是由氫元素進化而來,將氫元素放一段時間他們會慢慢變成我們。大家可能不太贊成這一點,有人會問我們知覺的作用從哪裡來?整個宇宙是特殊的覺知,或者在氫元素轉變為人類過程當中何時產生知覺?

任宇昕 騰訊公司營運長

經過這次疫情,中國已經沒有純粹的傳統企業。今年2月國內抗疫最緊張的時候,騰訊AI lab碼農,正嘗試在遼寧溫室進行遠程種植番茄實驗,雖然碰上倒春寒,但實驗組通過AI算法做到實時溫度調整。試點結束的時候,我們發現實驗組每畝可以增收幾千塊錢淨利潤。騰訊還與荷蘭大學聯合舉辦了溫室種植大賽,5個副賽隊AI收成都超過了有著20年種植經驗的農業專家組。

馬化騰先生AI向善提出了四可原則,督促我們使用AI不斷思考和解決隱私安全、算法歧視、數字鴻溝等新問題,努力實現透明、惠普、責任和安全,AI不但改變人和機器關係,也會帶來人與人關係的調整,是產業經濟當中最大的變量,更是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未知數。新一代年輕人既要掌握科技力量更要思考文化價值,兩者同等重要。

姚期智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理論是很重要的。AI現在面臨的挑戰,我們所面臨的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理論來分析,這種分析能夠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面臨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挑戰,從而獲得一些啟迪和啟示,找到尋求解決方案的方法。

二、人工智慧(AI)絕對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有許多例證可以表明,在AI方面獲得的一些巨大成果往往是因為一些看似完全不搭界學科之間的合作,這可能需要幾十年的努力,因為沒有其他學科科學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話,在AI方面我們是不可能取得這麼快的發展。

三、希望通過我的例子,告訴大家一些非常有意思、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神經網絡能做什麼?比如我們看到圖片、數據,這是一個波動的數據。比如你要有一個算法來分析氣候形勢,分析到底是暴風還是正常現象,一個比較標準的方法就是你會看一張圖把它看成二維或者三維,希望從中找到範式,看一下這張圖是不是符合一個風暴的特點。在深度學習或者最近的機器學習當中,人們可能從更高層次、角度來看,整張圖應該被認為是一個高維度的點,一個高維的數據。比如我們看一張貓的圖片,可能包括比如幾百萬個像素,可以被代表成一個一百萬維的一個點,這就是AI標準機器學習的方式。我們如何來分析一個內容?比如給到一個數據它是一個點,但是是一個極高維度的點,我們去分析這個點是不是屬於一個數據集,這個數據集就叫貓的圖象。

所以,在神經網絡這樣計算網絡當中,核心的問題就是神經網絡要達到什麼樣的大小和深度,才可以區分一個貓的圖片和一個其他非貓的圖片。

在高維度情況下,數學家一直在關注高維度數據集,而且關注了很多年。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們去了解神經網絡能做什麼,我們想要知道什麼樣的數據集是神經網絡比較容易去識別的,以及什麼樣的數據集是我們不能用神經網絡來解決這樣問題的。在過去10年當中,神經網絡方面的專家開始這樣的思考。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這方面的一些結果,就是把一些數學和神經網絡的能力聯繫起來,然後做計算。

依圖科技創始人、CEO朱瓏博士:基礎設施變革推動人類文明向機器文明躍遷

長久以來,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工具,卻是最重要的社會變遷的基礎。最遠古時期,石器、弓箭、火、陶器構成了簡單的原始文明,再到農業社會,鐵器、文字、印刷術、輪子等構成了農業文明的基礎;再到近現代的蒸汽機、電、內燃機等工具的發明構成了工業文明的基礎;而最近幾十年中,網際網路、半導體晶片等構成了信息文明的基礎。

現在有一種說法:AI進入了新的算力霸權時代,要用千倍、萬倍的算力才能訓練出世界上最好的算法。而在當下,AI具體能做什麼?朱瓏舉了一個例子:新冠疫情早期,依圖與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合作研發出了業界第一款新冠肺炎輔助診斷AI系統,系統能夠基於肺部CT片給出形狀、大小等病變的描述,以及定性的診斷,使得醫生的判斷從過去的數小時,減少到現在機器輔助下的數秒,這是一種視覺感知的智能。

未來十年,低階感知智能將向高階決策智能躍進,從最初級眼睛看到的視覺感知智能,向完善的知識圖譜支持下的高階認知智能、決策智能甚至是預測智能躍遷。

AI愛|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重點劃好了


圖片來源:新華網上海頻道

資料來源:

https://yicai.smgbb.cn/live/m/100690570.html

關注公眾號,後臺留言區回復「資料」,可以免費獲得ENDNOTE教程資料包!

​您,「在看」嗎?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倒數中,人工智慧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於2020年7月9日到11日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將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雖與2019年主題「智聯世界,無限可能」相較有略遜一籌的感覺,但是作為從2018年開始舉辦至今的世界盛會,就註定不簡單。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展望AI+生物醫藥的火花
    今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雲端拉開序幕,別具一格的「3D虛擬AI家園雲展覽平臺」,迎來了馬雲、馬化騰、馬斯克的「三駕馬車」,同時也迎來了百度李彥宏與復旦張文宏,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大佬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展望AI+生物醫藥的火花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貝爾科教榮獲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7月9日至1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其中「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於7月10日晚間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正式公布了「2020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榜單,STEAM教育領域頭部企業貝爾科教憑藉強勁實力榮耀入榜,獲得行業內外認可。
  • AI 技術將如何助力人類健康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而在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按下了世界的暫停鍵,全球科研人員相繼展開研究工作,為早日戰勝病毒、保護世界健康而奮鬥。微軟始終對疫情保持著高度關注,不僅為一線研究人員提供了技術和資金支持,更是加速推進著多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與行動。這並非是微軟首次涉足醫療健康議題。
  • A.I.D.E 5大重點,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
    12月11日-12日「教育未來,因A.I.而能——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經教育部批准,大會由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師範大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如果這是一場A.I.+教育領域的「北京論劍」,會有哪些精彩看點?5大重點,帶你了解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A.I.D.E)。
  • AI時代降臨,人類準備好了嗎?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探索答案
    馬雲人工智慧大會演講:世界巨變,與其擔憂,不如擔當。阿里供圖馬雲人工智慧大會演講:世界巨變,與其擔憂,不如擔當。阿里供圖中新網上海7月9日電 (李佳佳)在AI人工智慧迅猛發展的當下,未來的人類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開幕,疫情之後再看未來,科學家和企業家們都有新的感悟。
  • 推動AI+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0全球人工智慧大會開幕
    10月16日,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智能產品博覽會、2020全球人工智慧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並且在實際應用中,人工智慧算法不斷進化。本次大會以「AI啟杭 無限想像」為主題,旨在推動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強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朋友圈」再擴容
    新華網上海6月22日電(馮麗)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重磅嘉賓數量較去年繼續增加,已有7位圖靈獎得主確認參會。6月22日上午,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介紹了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的籌辦情況。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教育賦能科技變革 ​
    7月9日至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召開,今年大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主題論壇活動圍繞「AI技術趨勢」、「AI賦能經濟」、「AI溫暖家園」三大議題,集聚全球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領導人,圍繞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高端對話,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各行業大咖相繼發表了主題演講,提出了發展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 搜狗AI矩陣全面出擊,亮相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中新網9月19日電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本次大會以「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為特色,集聚了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大會以「城市智腦、智能核芯、創新算法」為AI精品展的主題,來自谷歌、微軟、騰訊、搜狗等數十家國際公司通過AI產品,向參會者展示出它們的「中國方案」和「世界智慧」。一直以來,搜狗人工智慧戰略以語言為核心,布局「自然交互+知識計算」,在語音、圖像、對話、翻譯、問答等技術和應用水平上全球領先。本次大會,搜狗帶來了一系列的AI產品,呈現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變革與創新。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頒發
    近日,第三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正式頒發「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青年優秀論文獎」。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李重老師上榜,同時也是20位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科學家。第三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首次設置青年優秀論文獎,這也是大會在學術深度上的集中體現。該獎項面向40歲及以下的青年科學家,參評論文必須是2017年到2020年在學術期刊或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的。李重老師的論文關注了人工智慧與車聯網的結合。
  • 人工智慧列國志|日本:普及AI教育與機器人革命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實習生 厲安恬編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於7月9日至7月11日舉行。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邀請550餘位演講嘉賓參會,圍繞AI深度賦能行業和AI向善規範發展等話題,討論AI賦能的現狀、難點和未來前景,推動智能時代的傳統行業轉型。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中國團隊將首次發布中國AI全景論文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上觀新聞 圖7月9日至11日,已經舉辦兩屆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在上海如期召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今年大會期間,中國團隊將首次在《自然》子刊上發布《新一代中國人工智慧》(簡稱「AI in China」)的論文。
  •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舉行 聚焦AI人才培養
    中新網北京新聞11月29日電  「第二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大會」28日在北京舉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北京、廈門、濟南、深圳四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創業者、教育從業者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寶山學子「乘風破浪」
    近期,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舉辦,大會圍繞「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的主題展開,體現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和應用全球化發展的趨勢,表明AI向善、造福世界的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懂得了生命的價值,也更感受到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連結價值、賦能價值、向善價值。
  • 智聚臨港,合啟未來,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行
    12月26日,以「智能化轉型的技術之道」為主題的WAIC開發者·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在上海臨港成功舉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出席大會並致辭。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李彥宏演講全文:AI會經歷三大發展階段
    尊敬的李強書記、龔正市長,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想首先祝賀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順利召開,在當今全球各地新冠病毒還在此起彼伏的特殊時期,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召開,我覺得既彰顯了上海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超,也同時說明上海對於人工智慧是「真愛」。
  • 7月,來世界人工智慧雲端峰會,看依圖醫療的「乘風破浪」
    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正在深刻的改變著城市,國家,乃至世界。2017年,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同年,上海市政府發布《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建設人工智慧高地」成為城市戰略;2018年,上海率先發布「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計劃」; 2019年,第二批人工智慧應用場景發布。三年間,人工智慧產業正在走出「秀場」,走進各條產業前沿的「戰場」。
  • 區塊鏈期刊IET Blockchain於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宣布創刊
    IET執行長Nigel Fine受邀參加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致辭並宣布IET Blockchain創刊。(2020年7月10日,北京)——在去年成就了經典「雙馬對話」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今年將在2020年7月9-11日召開。
  • 劃重點!2020微信廣告流量主大會全解析
    9 月 14 日, 2020 微信廣告流量主大會首次通過線上直播形式舉辦。根據大會最新數據顯示, 2020 年 1 月至 7 月,微信廣告對流量主的分成總額達 31 億人民幣。截至 2020 年上半年,月活躍流量主數量達 85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