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看看什麼是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屬於文明。一般來說,人類脫離動物與生俱來的野蠻行徑,用智慧建立起公平的社會規則,這是我們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雖然地球上現在生存了無數種生物,但是也僅有我們人類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人類是現在地球唯一的高級文明。
我們人類文明的起源過程
雖然我們還沒完全找到地球生命起源、人類起源的答案,但是根據進化論的觀點,我們人類其實也是進化的產物。根據化石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生物是在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砂巖層中發現的微生物化石,距今已經有34億年時間。這些最原始的微生物,可以說是現在所有生物共同的祖先,地球現在的複雜生態系統多樣性都是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低級生物到高級生物慢慢發展而來的,一直到1.45億年前哺乳動物才出現。
雖然哺乳動物出現的時間已經有上億年,但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是相對較晚的。在大約1000萬年前,一些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慢慢地,這些善於爬樹的森林古猿開始直立行走,適應地面的生活,而且還學會了使用工具、製造工具、使用火,應對天敵的能力更強了,也能夠捕獲一些動物為食,從以水果為食轉變為肉食性動物,意味著獲得的能量更多,促進了這些古猿的大腦發育,大腦容量越來越大,達到1300毫升以上,產生了語言,最後慢慢才發展出文明社會。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數百萬年。
可以說,腦容量的增大,是我們人類脫離動物建立人類文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為腦容量越大,意味著智商越高,有助於我們人類使用工具、製造工具,經過幾十萬年、數百萬年的沉澱,最後在過去幾千年內出現人類文明的井噴式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十年,我們人類的發展越來越快了。
恐龍為沒有發展出文明,它們的腦袋真的太小了
其實,不管是恐龍,還是我們人類,都是從最原始的微生物慢慢演化而來,可以說是有共同的祖先。根據目前的研究,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長達1.6億年,遠比我們人類更久,這些恐龍在6500萬年前消失了。而隨著恐龍的消失,也讓我們人類有機會成為地球新的「霸主」。
可能有一些朋友感到奇怪,在恐龍時代,恐龍是絕對的「霸主」,這麼長時間內,恐龍為什麼沒有發展出恐龍文明?事實上,時間長,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發展出文明社會,在地球上現在還有一些「活化石」,在地球上的時間比恐龍更長,但是這些「活化石」都沒有進入文明社會。所以,時間不是創造文明社會的決定性條件。
科學家發現了一塊保存非常完好的恐龍頭骨化石,是一種名為Buriolestes schultzi的恐龍化石,這一種恐龍比較小,與狐狸的體型大小相當。對這一塊恐龍化石的頭骨進行了重建後,科學家發現這一種恐龍大腦非常小,只有1.5克,相當於豌豆粒大小,相比之下,一隻體型相當的狐狸大腦重量約53克。相信大家也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如果大腦容量小,就像一臺配置非常低的手機,處理問題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或許有一些朋友表示,Buriolestes schultzi這一種恐龍體型較小,腦袋較小也是情有可原的,那些體型較大的恐龍,大腦就會比較大了。確實是如此,體重達到100噸、體長達到34米的雷龍就非常龐大,它的大腦比Buriolestes schultzi這一種小恐龍的大腦更大,但是雷龍的大腦也只有網球大小。太不可思議了,以網球大小的腦袋「驅動」重100噸的軀體,這個小腦袋太難了。腦袋太小,或許就是恐龍沒法發展高級文明社會的原因,前文說到,需要用智慧建立起公平的社會規則,擺脫動物的野蠻行徑。
那為什麼這些大型恐龍不發展出更大的大腦呢?我們人類的大腦只佔體重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了全是耗氧量的四分之一,血流量也佔了心臟輸出血量的15%。如果我們人類的軀體更大,意味著軀體消耗的能量更多,分給大腦的能量就會減少。所以,體型的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重100噸,長達幾十米的大恐龍,這麼龐大的軀體一運動需要消耗多大的能量才行啊?哪有多餘的能量來發展大腦?
而且,當時是恐龍的「天下」,無敵般的存在,在數量、體型都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這些恐龍「豐衣足食」,估計除了吃就是睡覺了。而我們人類祖先則不同,因為要面對野外中的各種猛獸,如劍齒虎等,但是人類的體型不佔優勢,所以就需要不斷思考如果禦敵,慢慢地學會使用工具、製造工具,最後越來越強大了。所以,人類文明的建立,也是很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