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去蕪存菁 漢服文化便能破蛹成蝶

2021-01-08 人民網

最近兩年,在特定群體中早已流行許久的「漢服文化」,似乎有著一股躍躍欲試的「出圈」勢頭。對於身處「圈外」的普通人而言,「漢服」的存在感也顯得越來越強,各種以「國風」「古風」為名的類漢服設計迅速走俏,深刻影響著社會審美與流行趨勢。

熟悉中國網際網路的老網民一定記得,「復興漢服」的理念在早年間遭遇不少白眼與挫折。那時,許多漢服愛好者組織的活動往往應者寥寥。某些打著漢服旗號譁眾取寵的人,以及早期漢服產業相對粗陋的設計與工藝水平,讓普通人難以產生好感。鍾愛漢服的年輕人,只能在諸多誤解與壓力之中與「同袍」抱團取暖。

在短短數年之內,漢服文化取得如此大的突破。造就這一結果的,必然是多重利好因素在時勢中的交匯,而不可能是任何單一的原因。

使漢服「出圈」的第一要素,便是民族情懷與傳統文化熱潮在近幾年裡的迅速興起。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國內民眾對本國文化的興趣與認同也隨之快速升溫。這種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想要得以維繫,就必須得到具體、鮮活的傳統文化要素的支撐。早已悄然發展多年的漢服文化,正是一個理想的「文化富礦」。在這種社會性情緒的鼓動之下,大批新人湧入,為漢服愛好群體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漢服仿佛成了「傳統文化復興」的一面旗幟,寄託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情。

與火熱、熾烈的情懷相對,促使漢服「出圈」的第二大要素,則是趨利、理性的資本。伴隨著漢服需求擴大,對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漢服成了有利可圖的產業。任何存在產業的地方,都必然會引發社會資本的興趣。這意味著原來漢服愛好者圈子裡「土法煉鋼」式的生產與消費模式的瓦解,也意味著漢服產業的全面正規化、市場化。

此外,正因為有了那些默默從事科普、考據、設計、傳播等工作的漢服相關從業者的積累,今天的漢服產業才抓住了風口的機遇。這樣的結果,對那些可以被稱為「核心圈層」成員的資深愛好者而言,無疑也是一種令人欣慰的回報。他們對漢服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滿懷憧憬,期待自己能夠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讓漢服文化爆發出了令人驚嘆的社會影響。然而,也正因如此,漢服承載了太多迫切而沉重的預期和寄託,這很難說是一種服裝就能完全承載得了的。如果漢服文化鑽進一味復古的牛角尖裡,就可能失去創新與對外交流的生命力。資本的介入固然讓漢服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倘若資方逐利的欲望過強,很有可能造成各種亂象,損害原本和諧、淳樸的社群生態。而一些核心成員多年的耕耘,也意味著這些核心成員很可能會為了圈子裡的話語權互相爭鬥,排擠「圈外」成員。

漢服文化若要成功破繭成蝶,一方面需要廣大漢服愛好者與從業者在諸多相異理念的碰撞中,摸索出定位上的共識,以競合而非對立的方式,促進漢服文化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排除負面隱患,以去蕪存菁的方式實現自我蛻變。

當下,主流社會給予漢服的認可和期待是空前的。漢服文化得到了諸多主流媒體的傳播,很多學校舉辦了相關活動或成立相關社團,以漢服為主題的「中國華服日」吸引許多年輕人參與。這些現象說明:當前的漢服文化,正處在從野蠻生長向有序發展轉型的過渡時期,而這一過渡能否最終成功,取決於此時此刻的局中人能否作出正確抉擇。

在漢服文化發展擴張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亂象。亂象的存在並不可怕,但有亂也不能不治,唯有及時將亂象一一化解,漢服文化的生命力才能長久維繫。對此,社會不妨對漢服文化的未來發展拭目以待,樂見其成。

相關焦點

  • 羽化成蝶,蛹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成蟲吃掉了幼蟲
    相比這些昆蟲而言,有一類昆蟲的形態變化極為神秘,它們閉關修煉,在出關之時便完全成為了另外一種形態,幾乎無法在新形態中找到原來的任何痕跡,這類神秘而有趣的昆蟲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蝴蝶。蝴蝶幼年時期只是一隻人見人厭的毛毛蟲,而在化蛹之後,破蛹而出的則是擁有一對美麗翅膀的花間舞者,蛹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大白斑蝶脫蛹而出 驚豔
    從垂蛹中脫蛹而出。記者黃宣翰/攝影  嘉義大學昆蟲館蝴蝶溫室花園成功培育出的臺灣大白斑蝶,從垂蛹中脫蛹而出,許多參觀民眾昨天看到剛孵化出的美麗彩蝶大呼過癮,還沒有孵化的金黃色垂蛹色彩鮮豔,令人驚豔。參觀民眾看到美麗的臺灣大白斑蝶驚呼連連,負責培育臺灣大白斑蝶的昆蟲達人廖智安說,蝴蝶的蛹依科別大致分為垂蛹和帶蛹2種,臺灣大白斑蝶的蛹是垂蛹;幼蟲在化蛹前會先織一個絲墊再以腹部末端勾住絲墊,頭部朝下化成蛹,稱為垂蛹,如斑蝶科、蛇目蝶科等;幼蟲在化蛹前絲綁在胸部化蛹後維持住蛹的位置,是為帶蛹,如鳳蝶科、粉蝶科等。
  • 攝影師見證帝王斑蝶破繭成蝶
    2018年9月13日報導,在苦苦追尋半個世紀後,美國攝影師Joe Rossi終於如願見證了帝王斑蝶蛹破繭成蝶的過程。Joe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今年65歲了,他從兒童時期便迷上了帝王斑蝶,10歲那年,他帶了一隻帝王斑蝶蛹到學校,想在課堂上展示它從醜陋蟲子蛻變成美麗蝴蝶的過程,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他並沒有成功。自此以後,Joe便暗下決心,決定追尋帝王斑蝶,在有生之年親眼見證一次他破繭成蝶的瞬間。不久前,Joe長達55年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他見證了一隻帝王斑蝶蛹蛻變的過程,並用鏡頭將其記錄了下來。
  • 蟲·蛹·蝶
    儘管從一顆卵開始,它的一生需要經歷幼蟲、化蛹的漫長掙扎,成蝶以後卻往往活不過1個月。當你看到蝴蝶翩翩起舞時,它們很可能已經處於中老年階段。可以說,蝴蝶是用大半生的束縛換來短暫的自由。羅浮尋蝶之旅的後半程,我們連續發現了多種蝴蝶的卵和幼蟲。藉助現代的攝影器材,幼蟲乃至蝶卵身上的每一根絨毛都能纖毫畢現,一扇通往蝴蝶微觀世界的大門就這樣不經意地打開了。
  • 一些叫做蝴蝶的傢伙—化蛹成蝶 | 蘢騰生態館
    「化蛹成蝶"一詞,被賦予了美好和希望的寓意。化蛹者千千萬,可以成蚊成蠅成蟻或成蜂,可以不成蝶卻唯以蝶成辭,這裡面蘊藏了多少自然界的天時地利、人類社會的哀樂悲喜。——Martyr化蛹成蝶,是今天的主題,這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詞彙。醜陋的毛毛蟲結成蛹,再羽化成蝶,要經歷一番痛徹心扉的掙扎才得以破繭而出。每個人都喜歡蝴蝶五彩斑斕的羽翼,翩翩起舞的蝶影,卻未曾感受過化蛹成蝶的喜悅。
  • 日本生物園展示大帛斑蝶:金黃色蛹、翅膀13釐米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的「足立區生物園」中,飼育並展示了一年「大帛斑蝶」。這是擁有黑白色斑點花紋、體型為日本最大級別的美麗蝴蝶,其翅膀展開後可達約13釐米。它的幼蟲及蛹,有著無法從成蟲聯想到的顏色——金色。資料圖:蝴蝶。
  • 蝴蝶專家餵養「柑橘鳳蝶」家中破蛹成蝶翩翩起舞
    二九天 破蛹成蝶  1月6日,著名蝴蝶專家,壽建新老人餵養的「柑橘鳳蝶」提前破蛹飛了出來,美麗的蝴蝶在陽臺上翩翩起舞(如圖),讓老人喜上眉梢:「養了十幾年的蝴蝶,能在二九天裡破蛹成蝶壽建新老人說:「去年9月,我在家屬院的花椒樹上採回十幾隻蝴蝶幼蟲後,把它們放到盒子裡,每天給它們餵花椒葉,10月底它們都變成了蛹,沒想到在二九天裡,就開始破蛹成蝶了。」老人說,可能是今年冬天家裡的溫度高,所以蝴蝶提前破蛹成蝶了。  壽建新從小就喜歡蝴蝶。後來,他從蝴蝶愛好者變成了蝴蝶研究專家。
  • [視頻]千枚蝴蝶蛹 破蛹化蝴蝶
    [視頻]千枚蝴蝶蛹 破蛹化蝴蝶 那咱們去海南的張先生家看看吧。    張先生,是個不折不扣的蝴蝶追星族。他的家,儼然就是蝴蝶的產房,大大小小的木架子上,排列了上千枚蝴蝶蛹。    您可能發現了,這蝶蛹怎麼顏色還不一樣,有的是綠色、有的是枯黃色,難道是雌雄有別?張先生說了,這跟性別沒關係,不同顏色的外衣,其實是它們的保護色。
  • 東至昆蟲圖鑑4:安徽省東至縣的蝴蝶*蝴蝶的蛹
    (宋*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蛹是什麼?「昆蟲會變態,前後大不同;通常四階段,卵蛹幼成蟲;由卵孵幼蟲,老熟化成蛹;蟲蛹不動彈,羽化為成蟲。」鳳蝶的蛹鳳蝶的蛹為圍蛹中的縊蛹,它們以腹部末端的臀棘和絲墊將自己固定起來,腰上圍有一條絲帶讓身體呈垂直狀態。玉帶鳳蝶的蛹即將破「殼」而出玉帶鳳蝶,可以看見黑色身體、翅膀。
  • 全球最大C97漫展,她讓漢服大放異彩,讓世界認識東方漢服文化
    被大家譽為2019最值得去的漫展!每年都會有各種各樣cosplay吸引著大家的眼球,今年的展會也不例外!今年展會中竟然出現了一位身穿漢服的東方美女,她一身白色漢服飄飄欲仙,手持一朵白蓮,嬌俏的容顏不禁讓人讚嘆一聲仙女!而這位小姐姐在世界上最大的C97漫展上身穿的漢服,讓世界看到漢服之美!讓各大外國媒體紛紛報導,這樣的優秀的服飾文化,是來自東方,來自中國!
  • 日本生物園展示大帛斑蝶:蛹為金黃色、翅膀長13釐米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的「足立區生物園」中,飼育並展示了一年「大帛斑蝶」。這是擁有黑白色斑點花紋、體型為日本最大級別的美麗蝴蝶,其翅膀展開後可達約13釐米。它的幼蟲及蛹,有著無法從成蟲聯想到的顏色——金色。據報導,大帛斑蝶生息在位於鹿兒島縣的喜界島,及衝繩以南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 蛹和蝴蝶的人生思考啟示
    重生之美,莫過於羽化成蝶。嬌懶醜陋的毛蟲一經蛹變、蝶化,將會變得光彩奪目,其色照人,但是它們如果不願離開自己溫暖的巢穴,就相當於自撅了墳墓,焚化了自己的一切前途,悔亦不及。重生,蛹衣便不復存在,隨之一個美麗生命冉然,人亦如此。  一個人當初辛苦打拼,一步一步為最後的輝煌積蓄,但卻膽怯的停在了終點之前,迷失在虛幻的美好之中,而前功盡棄,其為憾也!
  • 首批進入太空帝王斑蝶破蛹而出翩翩起舞
    帝王斑蝶幼蟲變成蛹以後,於2009年11月30日在國際空間站上變成蝴蝶。這是為教師和學生準備的一系列結合課堂試驗的教育性試驗。帝王斑蝶幼蟲登上空間站時,它們還都呆在繭裡,這是2009年11月開展的一項實驗的一部分。
  • 漢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為啥被一些長輩說成奇裝異服?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誕生了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語言是文化的內涵,服飾是文化的外觀,服裝作為老百姓衣食住行之首,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文化心態、社會觀念都沉澱於服飾之中,構成了我們的精神文明內涵。
  • 螢火蟲漫展漢服秀鬧烏龍,華裳九州的「文化生意」還能走遠嗎?
    文丨鏡像娛樂盛興而來,悻悻而去。日前,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因臨時取消,現場商家、模特與主辦方發生言語衝突,場面一度失控,有的模特、商家一度淚灑當場。雖通過壓縮時間,活動最終勉強完成,但仍激起了整個漢服圈的公憤。
  • 邊玩邊學,親手製作化繭成蝶3D模型
    今天小編與大家分享蝴蝶生長過程3D模型認識蝴蝶化繭成蝶的過程  在製作前先閱讀文字了解生長過程  蝴蝶是昆蟲界中完全變態的生物,因此他們的一生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卵、幼蟲、蛹、成蝶。母的成蝶,一生的產卵量通常從數十至數百粒卵,卵的顏色和形狀隨不同的蝴蝶而有所不同,各種蝴蝶的卵形狀和顏色都有明顯的不同,通常有球形、圓形、包子型、子彈型。幼蟲
  • 【紀事】窗前有夢 心羽成蝶
    又稱海倫娜閃蝶或藍色多瑙河蝶);最詭異的蝴蝶,卡申夫鬼美人鳳蝶;最稀有的蝴蝶,皇蛾陰陽蝶——它左邊是銀色的,右邊是藍色的,所以叫陰陽蝴蝶,也許該叫「鴛鴦蝴蝶」更合適。她,最美麗的昆蟲,被譽為「會飛的花朵」、「蟲國的佳麗」,是一種高雅文化的象徵,中國傳統文學常把雙飛的蝴蝶作為自由戀愛的象徵。「蝶舞凝山魄,花開想玉顏。」梁山伯和祝英臺雙雙殉情化蝶以後,演繹了《兩隻蝴蝶》,纏纏綿綿翩翩飛,飛進卓文君的酒坊,與司馬相如喝成了一對《酒醉的蝴蝶》,情難禁,「舍家趁夜隨君往,何惜紅顏當酒壚。」所有的情,並非都能花好月圓,「蝴蝶為花碎,花卻隨風飛。」
  • 圖看毛毛蟲「化繭成蝶」
    但嚴格來講,這個答案不算完全正確,因為毛毛蟲除了能變成蝴蝶,更多的有可能變成蛾子,甚至還有葉蜂和葉甲的幼蟲,它們無論如何是變不成蝴蝶的。  那麼,能變成蝴蝶的毛毛蟲長什麼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它們化蝶前後都是什麼樣?  幼蟲並不全是「醜小鴨」  蝴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
  • 旅遊:七彩蝶園——了解蝴蝶的生活常態,感受蝴蝶破蛹而出的魅力
    北京七彩蝶園內種植蜜源植物50萬株,處處花海一片。有7幢網園,每個網園約500平米,裡面飛舞著2000多隻不同品種的蝴蝶。蝶翅畫製作室裡,遊客可以體驗自己動手利用蝴蝶翅膀製作精美藝術品的樂趣。在科普區,遊客可以了解蝴蝶的生活常態,感受蝴蝶破蛹而出的無限魅力。
  • 旅遊:米卻肯蝴蝶谷,去看帝王蝶,去山頂拍攝唯美照片
    保護區的山頂是喜暖的美洲王蝶的最佳棲息處,因為只要有陽光便能第一時間感受到,並且不會被任何障礙物遮擋。溫暖的陽光普照山林,無數帝王蝶振翅而飛,鋪滿半空,閃耀著點點金色的光芒,空氣裡流動著類似風吹落葉的沙沙聲浪。此種景象往往綿延數裡,非常歡騰熱鬧。然後,漫天數不清的帝王蝶如繽紛落英,散在路邊的草地裡、野花上和灌木叢中,一隻接著-只層層相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