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成蝶,蛹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成蟲吃掉了幼蟲

2020-12-03 科學信仰

大自然的生命豐富多彩,有些生命一生只有一種形態,而有些生命則可以在一生之中擁有多種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態。

說到此處,我敢說絕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已經浮現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情景。的確,青蛙一生可以擁有多種不同的形態,而且幼年時期與成年時期的體態截然不同,但這種形態的轉變還算不上神秘。小時候曾經飼養過蝌蚪,因為養魚需要技術,蝌蚪卻很容易成活,所以親眼目睹了蝌蚪到青蛙的轉變過程。

小蝌蚪先會消失外鰓,然後長出後腿,之後前腿也逐漸萌生,然後形態越來越趨近於青蛙,之後變成了一隻長著小尾巴的青蛙,最終演變為我們所熟悉的青蛙形象。整個過程一點也不突兀,所以也就讓人覺得一點也不神秘。

相比青蛙而言,昆蟲的形態變化就顯得神秘了許多。

不過昆蟲的形態轉變方式也並不一樣,有些昆蟲會通過蛻皮的方式轉換形態,幼年時,它們生活在水中,通過不斷蛻皮最終長出翅膀變為成蟲,從水中一躍飛上藍天,蜻蜓就在此列。還有些昆蟲的幼年期和成年期樣子比較接近,只是缺少了翅膀,通過不斷蛻皮,最終長出翅膀,比如小時候很喜歡抓的蝗蟲就是如此,以前抓住沒有翅膀的蝗蟲還以為是個殘次品,原來只是蝗蟲的幼年期而已。

相比這些昆蟲而言,有一類昆蟲的形態變化極為神秘,它們閉關修煉,在出關之時便完全成為了另外一種形態,幾乎無法在新形態中找到原來的任何痕跡,這類神秘而有趣的昆蟲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蝴蝶。

蝴蝶幼年時期只是一隻人見人厭的毛毛蟲,而在化蛹之後,破蛹而出的則是擁有一對美麗翅膀的花間舞者,蛹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人類社會,人們喜歡用「羽化成蝶」來描述成長與蛻變,而「羽化成蝶」的實質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破蛹之後的蝴蝶並不能算是化蛹之前的那條毛毛蟲了。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一條毛毛蟲從卵中孵化出來之後,它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在它的身體內部,還住著另外的一個自己,也就是成年的自己。

是的,未來的那個蝴蝶其實已經在毛毛蟲的體內了,不過此時它還不是一隻蝴蝶,只是一些分布在幼蟲體內的成蟲盤。所謂成蟲盤,就是一些能夠發育成成蟲器官的細胞,只是此時這些細胞還沒有開始發育。

在毛毛蟲的頭部的成蟲盤包含了蝴蝶的口器細胞,後面緊跟著的則是能夠發育成觸角、眼和足的成蟲盤,再後面則是能夠發育成腸道、氣管的成蟲盤。

所有的成蟲盤都位於毛毛蟲的體內,而毛毛蟲一出生就會四處覓食,而覓食的唯一目的就是給成蟲盤提供足夠的營養。在營養的供給下,位於幼蟲體內的成蟲盤不斷發育,當發育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毛毛蟲便要開始化蛹了。

此時毛毛蟲的軀殼會逐漸硬化,成為了一個硬殼,這個硬殼的唯一作用就是保護內部即將發生的一切。毛毛蟲一旦化蛹,則完全失去了行動的能力。此時內發生了什麼呢?組成毛毛蟲的所有功能細胞將會在內被消化分解,它們化為漿液,這些漿液飽含蛋白質。

化為漿液的幼蟲軀體將成為成蟲盤進一步發育的營養來源。

在幼蟲細胞化成的漿液滋養下,成蟲盤加速發育,口器、觸角、眼、足、翅膀逐漸發育成型,各種臟器也迅速發育成熟,最終,美麗的蝴蝶誕生了,接下來它就會破蛹而出,羽化成蝶。而我們會天真的這隻美麗的蝴蝶就是原來的那條毛毛蟲。

而事實上是這隻蝴蝶在毛毛蟲出生的時候,便以零散的細胞形式寄生在了這條毛毛蟲的體內,然後不斷吸取營養,最終連這條毛毛蟲也被它當作了養料,終於使自身從一堆零散的細胞變為了一隻美麗的蝴蝶。羽化成蝶,蛹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如果換一種方式來說,我們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在蛹裡面,成蟲吃掉了幼蟲。#百家探索#

相關焦點

  • 日本生物園展示大帛斑蝶:金黃色蛹、翅膀13釐米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的「足立區生物園」中,飼育並展示了一年「大帛斑蝶」。這是擁有黑白色斑點花紋、體型為日本最大級別的美麗蝴蝶,其翅膀展開後可達約13釐米。它的幼蟲及蛹,有著無法從成蟲聯想到的顏色——金色。資料圖:蝴蝶。
  • 日本生物園展示大帛斑蝶:蛹為金黃色、翅膀長13釐米
    中新網7月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的「足立區生物園」中,飼育並展示了一年「大帛斑蝶」。這是擁有黑白色斑點花紋、體型為日本最大級別的美麗蝴蝶,其翅膀展開後可達約13釐米。它的幼蟲及蛹,有著無法從成蟲聯想到的顏色——金色。據報導,大帛斑蝶生息在位於鹿兒島縣的喜界島,及衝繩以南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 一些叫做蝴蝶的傢伙—化蛹成蝶 | 蘢騰生態館
    「化蛹成蝶"一詞,被賦予了美好和希望的寓意。化蛹者千千萬,可以成蚊成蠅成蟻或成蜂,可以不成蝶卻唯以蝶成辭,這裡面蘊藏了多少自然界的天時地利、人類社會的哀樂悲喜。——Martyr化蛹成蝶,是今天的主題,這是一個充滿了希望的詞彙。醜陋的毛毛蟲結成蛹,再羽化成蝶,要經歷一番痛徹心扉的掙扎才得以破繭而出。每個人都喜歡蝴蝶五彩斑斕的羽翼,翩翩起舞的蝶影,卻未曾感受過化蛹成蝶的喜悅。
  • 圖片記錄中國最大蝴蝶「金裳鳳蝶」羽化全過程
    蝴蝶的新生由化蛹成蝶開始,不過很多人從小僅在書本上看到描述,真實的羽化過程並不容易看到。  昨天,網友「梁祝嚴友祥」的一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從破蛹到化蝶,一組圖片,記錄了寧波梁祝文化園蝴蝶館中,金裳鳳蝶雌蝶羽化的全過程。  中國最大蝴蝶——金裳鳳蝶  拍攝圖片的,是一個叫做林海倫的寧波市昆蟲專家。
  • 南京一市民歷時一年拍下中華虎鳳蝶從卵孵化為幼蟲並化蝶的全過程
    此後,武先生前後用了一年的時間,把中華虎鳳蝶的全蟲態,也就是從卵、幼蟲、蛹和羽化成蝶的全過程拍攝了下來,真的是妙趣橫生。揚子晚報記者梅建明  發現蟲卵  武先生告訴記者,去年3月20日,他在老山看到虎鳳蝶產下的蟲籽,大小不到1毫米,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晶瑩剔透的螢光綠,整齊地排列在杜蘅葉子上。為此,他萌生了觀察它全過程的想法。
  • 可知道梁山伯和祝英臺羽化成什麼蝶?這本著作記述了144種上海蝴蝶
    原標題:可知道梁山伯和祝英臺羽化成什麼蝶?這本著作記述了144種上海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臺羽化成蝶的愛情故事,你一定知道。可你或許不知道,他倆最終化成了什麼蝴蝶?  前些年,陳志兵常常在上海近郊尋找蝴蝶:用自己製作的網兜,專門來捕捉成蝶;紙制三角包,用來臨時存放蝴蝶卵;乾淨的小塑料盒,戳幾個孔,墊上葉片,就成了毛毛蟲的家。
  • 東至昆蟲圖鑑4:安徽省東至縣的蝴蝶*蝴蝶的蛹
    (宋*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蛹是什麼?「昆蟲會變態,前後大不同;通常四階段,卵蛹幼成蟲;由卵孵幼蟲,老熟化成蛹;蟲蛹不動彈,羽化為成蟲。」(來自「木頭工程師」《雕蟲小集*什麼是昆蟲》)蛹是昆蟲從幼蟲變化到成蟲的一種過渡形態,是其轉變期,它為昆蟲所特有,有些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如蟬、螳螂等沒有蛹。大部份的蛹都是固定的,有著堅硬的外殼,一般不食不動。
  • 大白斑蝶脫蛹而出 驚豔
    從垂蛹中脫蛹而出。記者黃宣翰/攝影  嘉義大學昆蟲館蝴蝶溫室花園成功培育出的臺灣大白斑蝶,從垂蛹中脫蛹而出,許多參觀民眾昨天看到剛孵化出的美麗彩蝶大呼過癮,還沒有孵化的金黃色垂蛹色彩鮮豔,令人驚豔。參觀民眾看到美麗的臺灣大白斑蝶驚呼連連,負責培育臺灣大白斑蝶的昆蟲達人廖智安說,蝴蝶的蛹依科別大致分為垂蛹和帶蛹2種,臺灣大白斑蝶的蛹是垂蛹;幼蟲在化蛹前會先織一個絲墊再以腹部末端勾住絲墊,頭部朝下化成蛹,稱為垂蛹,如斑蝶科、蛇目蝶科等;幼蟲在化蛹前絲綁在胸部化蛹後維持住蛹的位置,是為帶蛹,如鳳蝶科、粉蝶科等。
  • ...廣闊郊野求真知-陳志兵 蝴蝶 新品種 毛毛蟲 上海 幼蟲 成蝶 蝶...
    梁山伯和祝英臺羽化成蝶的愛情故事,你一定知道。可是你知不知道,他們化成了什麼蝴蝶?   上海動物園科技信息科技術人員陳志兵拋出的這個問題,讓記者一愣。隨後,他一臉嚴肅地說:「那叫玉帶鳳蝶。它的翅膀斑紋美麗,還有長長的尾突,是上海較常見的品種。」   40歲剛出頭的陳志兵,是園裡的蝴蝶專家、高級工程師,還是科普作家。
  • 黃粉蟲的四個階段:卵、幼蟲、蛹、蛾
    1、卵 乳白色、橢圓形、有米粒大小,卵的外面是卵殼起保護作用,裡面是卵黃,黃粉蟲的卵在25℃-30℃時經5-7天即孵化出幼蟲。以後大約在35天內又經過6次蛻皮,最後成為8齡老熟幼蟲,這時幼蟲呈黃色,體長增至25毫米。幼蟲在蛻皮過程中,每蛻皮一次體長明顯增大,在適宜的溫度25℃-28℃,空氣溼度50%-90%時,8齡幼蟲約10天即變成蛹。
  • 湖南柑橘大實蠅越冬蛹即將羽化
    柑橘大實蠅是一種專性寄生害蟲,只危害柑橘類作物,目前已在湖南除永州市外的各市(州)柑橘種植區普遍發生。一年發生一代。 在湖南,柑橘大實蠅越冬蛹於5月上中旬開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湘東南比湘西北提前5~7天。早春溫度偏高時,當年羽化時間就早,相反則推遲。6月上中旬成蟲開始返園產卵,一般情況下,產卵危害盛期是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
  • 綠鳳蝶完整生活史
    雌蝶斑紋同雄蝶但色澤較淡。1年2代,成蟲多見於5-10月。幼蟲寄主為番荔枝科假鷹爪等植物。分布長江以南各省區。此外見於南亞次大陸至馬來群島廣大區域。[1]寄主為番荔枝科的紫玉盤 Uvaria micrarpa、假鷹爪 Desmos chinensis。[2]
  • 鶴頂粉蝶你真的了解嗎?鶴頂粉蝶知識科普
    老熟幼蟲體色為綠色,各體節多皺褶,並布滿黑色小瘤狀突起,從胸部至腹末氣門線上有1條淡黃色縱帶,前胸的黃色縱紋處有一黃色瘤突,中胸有一黑色瘤突,後胸有4個瘤突,前面2個為黃色,後面2個為紅色;前胸足較退化。 黃綠色至黃色,蛹體近梭形,頭部和腹部末端尖細,中部膨大;將羽化時前翅近頂端各有1個鮮紅色斑。
  • 常見飛行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的幼蟲叫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五種會飛的小動物:蒼蠅、知了、蚊子、蝴蝶、蜻蜓,這五種動物的幼蟲名字都很生僻,那麼這些幼蟲都叫什麼呢?
  • 認識蚊子幼蟲—孑孓
    孑孓(jié jué),是蚊子由卵成長至蛹的中間階段,由蚊卵在水中孵化而成,身體細長,相對頭部或腹部而言,胸部較為寬大,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
  • 文雅而溫良的「食客」——草蛉,一隻成蟲一生可食4000隻蚜蟲
    草蛉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它的一生經過卵、幼蟲、蛹(和繭)、成蟲四個發育階段。一般情況下,草蛉從卵到成蟲要經過21~28天才完成。草蛉性成熟後,便開始交尾,交尾後的草蛉,不久便開始產卵。產卵時,其腹部末端在植物葉片上先分泌出一點粘性很強的液體,隨即將腹部往上一翹,拉成一條細細的絲,於後便成系柄,這時草蛉馬上在系柄的頂端產一顆卵,緊接著產第二、第三……顆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