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血
熊貓血是Rh陰性血型的俗稱。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人類紅細胞血型由多達二十多種的血型系統組成,ABO和Rh血型是與人類輸血關係最為密切的兩個血型系統。當一個人的紅細胞上存在一種D血型物質(抗原)時,則稱為Rh陽性,用Rh(+)表示;當缺乏D抗原時即為Rh陰性,用Rh(-)表示。Rh(-)的分布因種族不同而差異很大,在白種人中的比例較高,約百分之十五。Rh陰性血比較罕見,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種類,所以又被稱為「熊貓血」,其中AB型Rh陰性血更加罕見。
Rh陰性血型是Rh血型系統的一種。人們大多知道血型有四種類型,即A型、B型、O型、AB型,它們都屬於ABO血型系統。其實,血型不止這四種,而是有數十種類型或系統,龐大複雜。由於A型、B型、O型、AB型以外的血型抗原性大都不強,所以臨床醫學家認為,除上述四種血型外,再加上Rh血型系統是臨床上應用最廣也最為重要的血型。
Rh(-)是隱性基因。當Rh(+)的父母將有Rh(-)基因同時遺傳給子代,其子一代即表現為Rh(-),雙親有一人是Rh(-)時,其子女為Rh(-)的機會增大,反之機會減少。
無論是Rh(-)者還是Rh(+)者其差別僅僅是血型的不同,都屬健康人群。但Rh(-)者遇到特殊時其臨床意義不容忽視,如連續兩胎母嬰Rh血型不合的妊娠,很可能導致胎兒的嚴重傷害;又如有輸血、人流等免疫史的病人再次輸入Rh(+)血時,可能產生強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
認識熊貓血
名稱由來
Rh血型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
種類
Rh陰型血又可分為:Rh陰性A型,Rh陰性B型,Rh陰性O型和Rh陰性AB型。
在中國,漢民族和其它少數民族,Rh陰型血的人約佔0.34%。 (而在外國,RH血型比較多)其中Rh陰性A型血的人約佔0.102%;Rh陰性B型血的人約佔0.102%;Rh陰性O型血的人約佔0.102%;Rh陰性AB型血的人則約佔0.034%。
特點
在中國,99%以上Rh血型者屬陽性,所以,輸血時因Rh血型不合而發生溶血反應的情況較少見。但是較少見不等於沒有。如果Rh陰性血型的受血者輸了Rh陽性血型的血液,就會引起免疫溶血反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要一樣,即都是Rh陰性血型。
Rh陰性血型與A、B、O、AB血型不同,後者血型的人群分布較為平均,幾種血型的血源都容易尋找到。而Rh陰性血型是一種稀有血型,僅佔ABO血型者的不到1%。據了解,在某市參加獻血的300萬人中,屬於Rh陰性血型者僅有3300人。而臨床手術患者中出現Rh陰性的機率是5~7/1000。相比之下,Rh陰性血型的血液就十分珍貴了。
但是,少數民族有RH陰性血的人較多。 在中國人群中,苗族是Rh-陰性血比例最多的民族,達百分之十三,新疆維吾爾等少數民族Rh(-)的分布為百分之五;蒙古族人百分之一;漢族人所佔的比例極少,僅佔千分之三,屬稀有血型,如果同時考慮ABO和Rh血型系統,在漢族人群中尋找AB型Rh(-)同型人的機會不到萬分之三,十分罕見。
近年, 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在某些地方被炒的沸沸揚揚,並不複雜的問題被複雜化了。例如,凡是Rh陰性病人不管病情是否危重和體內有無抗D抗體,一律要等到找來Rh陰性血才輸血搶救,把病人的生命置於危險境地;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庫存的Rh陰性血快到期了,臨床醫生拒絕輸給Rh陽性病人,造成寶貴的血液資源浪費; Rh陰性病人要輸血漿時,四處尋找Rh陰性血漿; Rh陰性病人要輸血小板時,不管病情是否緊急也要等到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提供Rh陰性獻血者的血小板才搶救……,於是在社會上造成一種印象: Rh陰性病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輸Rh陽性血都有生命危險。個別地方甚至發生Rh陰性重危病人因為沒有及時找到Rh陰性血搶救而導致死亡的醫療糾紛案件。
重視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是科學嚴謹的作風。但是,如果不管在什麼情況都堅持Rh陰性病人必須輸Rh陰性血,不惜讓病人冒生命危險等待在全市徵求Rh陰性血來搶救,甚至有人稱Rh陰性血為「熊貓血」,提到Rh陰性病人便談虎色變,那就有「炒作」的嫌疑了。
要討論Rh陰性病人怎樣輸血才算科學,就首先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血型不合導致輸血反應的基本原理,三是政府頒布的Rh陰性病人的輸血政策。
血型不合導致輸血反應的基本原理
輸入的血液(紅細胞)如果與病人的血型不合,病人體內又有針對輸入的紅細胞的抗體,就可能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分急性和慢性兩種,基本原理是抗原—抗體反應。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必須具備的條件是:病人體內有針對輸入的紅細胞的特異性抗體。如果病人體內沒有特異性抗體,即便輸入的血液(紅細胞)與病人血型不合,這次輸血也不會發生反應,但是病人可能被免疫產生特異性抗體。
Rh陰性病人的輸血政策
國家衛生部頒布的《臨床輸血技術規範》(簡稱《規範》)第十條規定: 「對於Rh(D)陰性和其它稀有血型患者,應採用自身輸血,同型輸血或配合型輸血」。這就是說,Rh陰性病人採用三種方法輸血(自身輸血,同型輸血,配合型輸血)都符合政策,都是安全、有效、科學的。《規範》第十五條規定: 「急診搶救患者緊急輸血時,Rh(D)檢查可除外」,急診搶救輸血可以不查Rh血型,當然就不存在必須輸Rh陰性血的問題。
對於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國內許多專家或在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闡述,或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專題講座。然而,有些人把影視作品中關於Rh陰性病人輸血的「戲說」或「藝術加工」情節用於臨床輸血,不講政策不講科學,誇大炒作,影響了Rh陰性重危病人的輸血搶救。
Rh陰性病人如何安全有效科學輸血?
1.病人體內如果有抗-D(可以通過抗體篩查和抗體鑑定試驗檢測),必須輸Rh陰性血。
2.病人體內如果沒有抗-D,非緊急搶救輸血,儘量尋找Rh陰性血輸注,避免產生抗-D。
3.病人體內如果沒有抗-D,緊急搶救輸血,而又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找到Rh陰性血,為了爭分奪秒挽救病人生命,可以輸配血相合的Rh陽性血(紅細胞),即「配合型輸血」。採取這種方法緊急搶救輸血,可能(但不一定)造成的後果,一是如病人被免疫產生抗-D,以後再輸血時,就必須輸Rh陰性血;二是女性病人將來有可能(不一定)患新生兒溶血病。從生命第一重要的角度出發,這兩種後果都微不足道。
其它與Rh陰性血型有關的問題
1.Rh陰性紅細胞能輸給Rh陽性病人嗎?
Rh陰性紅細胞輸給Rh陽性病人十分安全、有效和科學,因為輸血反應的前提是病人體內有針對輸入的紅細胞的抗體,而Rh陽性病人不可能對Rh陰性紅細胞產生抗體。
2. Rh陰性病人一定要輸Rh陰性血漿嗎?
Rh陽性個體不可能對Rh陰性紅細胞產生抗體,所以給Rh陰性病人輸Rh陽性獻血者的血漿很安全。應當注意的是,Rh陰性病人如果有抗-D,Rh陽性獻血者的血漿中殘存紅細胞較多,就有可能導致程度不同的反應。
3. Rh陰性病人必須輸Rh陰性血小板嗎?
血小板上沒有Rh抗原,稱「Rh陰性血小板」不嚴謹,應當稱「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因為血小板上沒有Rh抗原,Rh陰性病人「理論上」不需要輸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但是,如果Rh陰性病人有抗-D,Rh陽性供者的血小板製劑中殘留紅細胞較多,也有可能導致程度不同的反應。Rh陰性病人輸血小板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病人無抗-D,非急診,儘量尋找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輸注,避免病人被Rh陽性供者血小板製劑中的殘留紅細胞免疫產生抗-D; (2)病人無抗-D,急診搶救,無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輸注,輸Rh陽性供者的血小板也是安全的; (3)病人有抗-D,儘量輸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 (4)病人有抗-D,急診搶救,短時間內找不到Rh陰性供者的血小板,可以輸殘留紅細胞少(<0.4ml)的Rh陽性供者的機採血小板或冰凍血小板。
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管理部門政策明確,從免疫血液學角度分析道理並不深奧。重視Rh陰性病人的輸血問題,促進了我國輸血事業的發展。媒體關注「熊貓血」,推動了無償獻血。但是,不得不指出,如果把影視作品中Rh陰性病人輸血的「戲說」情節搬到臨床輸血實踐中,不講政策,不講科學,一味炒作,可能誤導對Rh陰性重危病人的搶救,甚至導致醫療糾紛。
來源:醫學檢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