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啥意思?讀懂此話,路才能好走
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且朗朗上口的一種名言,大多是由前人口口相傳才得以傳承下來。大多數俗語就算拿到現在來說也可以適用,這是祖先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尤其是《增廣賢文》中的俗語,範圍廣又頗具實用性。
當然,這些俗語中,也有很多乍一看有些比較難懂的,比如「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這句俗語好像和我們平常的說法有些不符。
俗話說「好人有好報」,那孝子怎麼還會被雷劈呢?
一、雷打真孝子
先說「雷打真孝子」,自古以來,「雷」都被賦予一種懲惡揚善的意味,很多時候人們都說,壞事做多了容易「被雷劈」。
那麼,既然是劈做壞事的人,又怎麼會有「雷打真孝子」一說呢?
其實,雷自然是不會去劈真正孝順的人,只不過若是忘恩負義的「假孝子」,那可就要小心了。
有一出京劇叫《清風亭》,講的就是一個「假孝子」的故事。
宋朝時,有個叫薛榮的富家子弟進京趕考,而家中妻子嚴氏卻趁機虐待一個叫周桂英的小妾。當時小妾正懷著孕,最後連孩子都是在磨坊生下的。
周桂英知道這個孩子留不下,便偷偷將血書和金釵藏在襁褓中。果然,嚴氏讓人把孩子扔到了荒郊野外。孩子也是命大,被上山砍柴的老漢張元秀撿了回去撫養成人,取名張繼保。
後來,張繼保13歲時,張元秀夫婦送他去讀書,卻被同學嘲笑身世不明,憤怒的張繼保回家質問父母,卻被張元秀責罵。
一氣之下張繼保收拾東西跑去了清風亭,正好遇到了生母周桂英,周桂英看到血書和金釵,便和他相認,從此張繼保過上了富裕生活。
張元秀夫婦自張繼保跑走後就一直在尋找,兩人老病纏身,生活越發難以維繼。直到張繼保考中狀元,兩人才在清風亭找到他。
沒想到此時的張繼保卻拒不與養父母相認,張元秀夫婦悔恨之下,雙雙撞死在清風亭。而忘恩負義的假「孝子」張繼保也沒能獨活,他被一道天雷劈死了。
考中狀元的張繼保可謂是熟知仁義道德,卻連最基本的做人準則都沒做到。可見,這句「雷打真孝子」是反著說的。
二、財發狠心人
這裡的「狠心」不是心狠手辣,而是敢於決斷。我們可以給大家舉個反例。
南唐後主李煜,初掌朝政時就已知大廈將傾,然而依舊醉心詩詞,對於改革也是優柔寡斷,最終成為了宋朝的階下囚。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而縱觀如今的商業大佬,沒有一個不是殺伐果斷之人。就拿馬雲來說,明明有一份安穩的教師工作,直接辭掉去下海經商,最終帶出來了如今的阿里。
敢於第一個去吃螃蟹,毫不在意碰壁挫折。結果怎樣?只說現在大部分中國年輕人都欠馬雲的錢,由此可見一斑。
可見,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還是十分有用的,而若想知俗語,就不得不讀《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中有很多警事之言,這是一部極具影響的蒙學讀本,記錄了當時社會諸多見聞。
寥寥千字涵蓋了對人際、命運、處世和讀書的看法。這些道理,放到現在依然適用。
《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它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看似無情如穿腸毒藥,實際上卻是字字璣珠的真知灼見。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以古為鑑,可知興亡」,今天是古代的延續,歷史作為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鑑古知今。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要想增長智慧,《增廣賢文》就是最好的選擇。
《增廣賢文》精裝正版,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完全不怕 看不懂。只需要46元,也就是2包煙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