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實行一夫一妻制的?

2021-01-13 縱橫史觀

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都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天生是一夫一妻制的嗎?」雖然人類的一夫一妻制進化,遵循了一定的軌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是一夫一妻制。如果你看看其他任何物種,你會發現一夫一妻制在動物中很少發生,這使得它在人類中的出現,更加怪異。甚至人類何時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問題,也有點令人費解。儘管一夫一妻制在人類中存在多年,但它與一夫多妻制同時存在,這使得我們很難確切地追溯一夫一妻制,是何時出現的。

總的來說,對於人類為何採用一夫一妻制,還沒有達成共識。然而,各種不同的假設,確實提供了很多可能的因素。

一夫一妻制在人類中,不像在鵝中那樣是「自然的」

圍繞一夫一妻制的核心論點之一,是「自然性」,或者這種做法,是否屬於人類生物學固有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佩珀·施瓦茨(Pepper Schwartz),不相信人類是「一夫一妻制動物」。「真正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是鵝——即使它的配偶被殺死,它也不會再交配。」顯然,許多人在這些情況和其他情況下,尋找替代或其他的伴侶。

因此關於一夫一妻制是否自然產生的爭論,持續了很久——畢竟,大多數人類行為,可能被描述為不自然的。正如Belinda Luscombe所說:「閱讀、使用廁紙或跳傘,都不是什麼自然的事情。」

沒人確切的知道,為什麼人類會變成一夫一妻制

就像所有的科學理論一樣,沒有結論性的答案,指向為什麼人類實行一夫一妻制,但這並不是因為缺乏假設。相反,關於一夫一妻制起源的可信理論很多,以至於科學家們根本無法達成共識。

從人類傳播疾病,到父親保護孩子的遺傳本能,許多不同的理論都推測了為什麼人類(大部分)會實行一夫一妻制。歷史學家會注意到,婚姻在保護財富和地位方面的重要性,而生物學家會認為這種做法「不自然」,僅僅是因為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動物中很少發生。

一夫一妻制的思想,違背了生理需求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迪特爾·盧卡斯(Dieter Lukas)博士稱,一夫一妻制是「一個問題」,並表示他和其他生物學家都認為它是「進化之謎」。

正如盧卡斯所指出的那樣,一夫一妻制沒有內在的優點。從嚴格的生物學角度來看,「理論上,雄性哺乳動物可以通過放棄一夫一妻制,與許多雌性交配而生育更多後代。」

這使盧卡斯得出結論,當女性「分散開來」時,一夫一妻制就產生了,這使得男性更難與其他男性競爭交配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交配的可能性,雄性對雌性保持忠誠更有意義。雖然不能解釋為什麼人類,尤其是人類是一夫一妻制的,但這個解釋,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答案,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首先發展出承諾的關係。

疾病可能是人類只忠於一個伴侶的原因之一

一些加拿大科學家將一夫一妻制理論化,認為一夫一妻制是在大社會興起之後才流行起來的,因此也就產生了疾病。滑鐵盧大學的鮑赫(Chris Bauch)和他的同事們,做了一項研究,他們用數學描繪了人類交配規範的進化過程。他們發現,社會規模越大,性傳播疾病的傳播範圍就越大。

鮑赫的結論是,疾病迫使人類接受一夫一妻制,以防止性傳播疾病的傳播。此外,某些性傳播疾病(如梅毒和衣原體)的副作用之一,是不孕症,這可能是推動一夫一妻制的潛在原因。

在大多數哺乳動物物種中,一夫一妻制都不符合規範

在5000種不同的哺乳動物中,只有3%到5%的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忠誠」的動物包括熊、狼,甚至蝙蝠。

即使在人類這個看似一夫一妻制的物種中,這種交配系統也是「靈活的」。《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只有17%的人類文化,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絕大多數人類社會,都信奉多種婚姻類型,有些人實行一夫一妻制,有些人實行一夫多妻制。(不過,這些文化中的大多數人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殺嬰現象可能迫使雄性,去照顧自己的後代

另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雄性實行一夫一妻制,是為了保護它們的後代免受其他雄性的傷害。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報告稱,雄性在生育後代後,會和雌性呆在一起,以保護他們的孩子,不被其他雄性傷害或淘汰。

這一理論的基本原理是,如果雌性開始哺乳,就不太可能再進行交配活動。所以如果雄性拋棄了幼崽,其他雄性就會獲得和雌性交配的機會。Belinda Luscombe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結果,是這樣描述的:

雄性在擴大基因庫的需要,和保護幼崽不被其他無血緣關係的雄性殺死的需要之間,尋求平衡。因此雌性在哺乳期間,不會接受額外的交配行為,因此受其他雄性必須殺死幼崽,才能與雌性交配。因此,父親會留下來確保自己後代的安全,並幫助撫養孩子,這樣雌性就可以更快地繁殖。」

人類「攜帶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印記」

E·E·史密斯在《今日心理學》上寫道:「我們也帶有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印記,這與終身忠於一個配偶是相反的。」史密斯分析了大衛·巴拉什教授,關於一夫多妻制的書中提出的論點,他在書中聲稱,即使一夫一妻制不是「自然的」,它也不會阻止人類實踐它。巴拉什聲稱,人類有目的地尋找複雜的活動,比如拉小提琴。

然而,從總體上看,它似乎沒有一夫多妻制帶來的問題,那麼複雜,比如疾病和缺乏忠誠的伴侶。

一夫一妻制在人類中真正出現,是在過去的一千年裡

據基特·奧佩說,儘管一夫一妻制已經發展了數百萬年,但人類今天所知的一夫一妻制,卻是在最近的幾千年才出現的。科學家們仍在努力揭示一夫多妻制,是如何成為人類的一種特徵的,而其他靈長類動物,至今仍在實行一夫多妻制。

一夫一妻制,可能導致了父權的產生

雖然這不是一夫一妻制產生的原因,但忠誠父親的概念,是一夫一妻制實踐的一個潛在結果。奧佩說,「一旦一夫一妻製得到採用,男性照顧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一旦一個父親選擇保護雌性和他的後代,不受競爭對手的傷害,這就給了他「提高後代生存機率的機會。他可以攜帶它們,梳理它們的皮毛,並保護它們免受攻擊。」

一些理論認為,一夫一妻制增加了人類大腦的體積

一夫一妻制可能是人類擁有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更大的大腦的原因。奧佩認為,一旦男性承擔起父親的責任,並為他們的後代提供食物以確保他們的生存,他們就會允許他們的孩子,擴展他們的大腦。穩定的蛋白質飲食,使人類大腦得以進化。奧佩認為,一夫一妻制很可能「是人類突破大腦大小上限的原因」。

隨著靈長類動物進化得更加社會化,它們的大腦也可能擴大,作為一種跟上潮流的手段。這將導致後代的大腦越來越大,需要從母親那裡獲得更多的營養,從而使這些雌性哺乳動物在哺乳期間「退出社會」。這導致了殺嬰的問題,並導致一夫一妻制。最後,所有的因素,似乎都回到了原點。

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前身,是孤獨的一人?

在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採用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之前,它們(字面上)是孤獨的。大約7500萬年前,「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只有在交配時才會走到一起,否則就過著獨居生活。比起社會化,它們更喜歡孤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需求的進化,這些靈長類動物開始過群居生活,並導致了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相關焦點

  • 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
  • 一夫一妻制的鳥類,會出軌嗎?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一夫一妻制開始在世界上出現並且逐漸普及。不單單是我們在遵循著「一夫一妻」制度,在自然界中有90%的鳥類也遵循著這種制度。我們人類都會出軌,那麼鳥類會不會出軌呢,答案是:「是的」一夫一妻制的鳥類鳥類雖然遵循著一夫一妻制,但是相比較人類來說的話一夫一妻的鳥類私生活越顯糜亂。雖然是遵循著一夫一妻制,但是一夫一妻制下的鳥類並不會因為一夫一妻制而一輩子忠心於對方。大多數的鳥類的一夫一妻制僅僅是共同生活和共同養育後代,僅此而已。
  •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眾所周知,對於人類而言,忠貞絕對是一種衡量人類道德與品質的重要屬性。在人類的愛情中,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都應該保持忠貞不渝,從一而終的思想,否則就會被冠以"花心"、"出軌"等不好的詞。
  •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
    除人類外,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看完才知忠貞有多可貴!眾所周知,對於人類而言,忠貞絕對是一種衡量人類道德與品質的重要屬性。在人類的愛情中,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都應該保持忠貞不渝,從一而終的思想,否則就會被冠以"花心"、"出軌"等不好的詞。但是,在自然界中,像人類一樣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並不多。但是,人類也不是唯一,自然界中,除了人類之外,還有一些動物同樣是"一夫一妻制"。至於它們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佐佐木希老公出軌,科學家:想什麼出軌,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稱霸地球的關鍵
    我們生活在人類獨有的龐大而複雜的社會網絡之中,而這種社會網絡的基礎就是一夫一妻制。其他靈長類幼崽只能通過母親來建立親屬關係,人類卻可以通過父母雙方來追溯親緣,從而拓寬每一世代的家庭關係網。在人類社會中,人際關係就像不斷擴大的漣漪,連接到其他家庭甚至不相關的團體,社會網絡因此得到延伸。沙佩認為,群體關係和一夫一妻制關係,共同構成了「人類社會兩個最重要的特徵」。
  • 新中國成立後, 強制實行一夫一妻制, 那已娶的小妾們該如何處置?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實行一夫多妻制了,不過最初的對象一般以姐妹為主,比如舜帝迎娶的娥皇女英便是如此,兩人的地位平等。到了階級社會後,一夫多妻的觀念發生了改變,此時應該叫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夫一妻多妾制起初只流行於帝王、諸侯和權貴之間,後來逐漸流傳至民間,很多男子為了彰顯自己有權有勢,而喜歡多娶幾房小妾。正是因為小妾地位低下,所以一般清白人家的女子都不願意做別人的小妾,只有家境貧寒或混跡青樓的女子才不得不做妾。
  • 成功男人是一夫一妻制受害者?
    中國古代施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430萬年前,人類的交配是無所禁忌的。到了石器時代早期,我們的祖先開始設置了一些交配上的禁忌。先是禁止不同輩分之間的性交,後禁止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性交。原始人並不缺乏這樣做的理由:在他們身邊,有很多可供學習的榜樣。這樣做的群體,得到了更好的遺傳效果,而沒任何禁忌的群體,便被淘汰了。
  • 現在有什麼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的?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現在有什麼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的?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從古時候的母系社會,到後來的一夫多妻,到現在的一夫一妻制,人類在不斷的變化和繁衍著。但是人類也屬於動物,只不過是最高級的動物。在動物當中,很多人都會認為,他們是缺乏感情的,它們不像人類有「婚姻」的概念,也不存在著什麼要忠於自己的配偶,更多的是很隨意,因為看見了覺得喜歡就會進行求偶,有的更是一個強悍的雄性動物會有好幾個雌性配偶。在鳥類當中,這種情況也很多,各自會在需要需要繁殖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的配偶,結束之後可能會再去選擇別的配偶。
  • 自然界中,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看完我又相信愛情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極少有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被人們認為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有哪些?(闢謠) 01 鴛鴦、天鵝、企鵝、狼等等 鴛鴦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忠貞愛情的象徵,它們成雙成對,羨煞旁人。甚至有的人認為鴛鴦是會在配偶死亡後,殉情的動物。
  • 自然界也有愛情,那些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
    在中國,我們實行的是一夫一妻。而在動物界也有白頭偕老,天鵝就是動物世界少有的夫妻,但科學家發現它們類似我們人類,會撒謊,也會離家出走,甚至會離婚。在5000種哺乳動物中也只有%3—%5的動物會一生在一起,而我們來看一下除了天鵝,還有哪些動物會白頭偕老!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在地球上,「一夫一妻」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個傳統,當然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在我國是這樣的。動物存在「一夫一妻」弊端的依據當然我們也說了,這是建立在實驗的結果之上。根據研究小組通過一種名叫「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的物種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們選擇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模式,進行了10年的觀察,一夫多妻主要是利用「每隻雌性選擇五隻雄性」的基礎。
  • 古代婚姻的發展歷程:從血緣到一夫一妻,推動人類進步的因素
    血緣婚和血緣家庭的出現是人類婚姻形態的一大進步。族外婚族外婚是原始社會的婚姻形態。隨著定居的出現,人們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產生的不良後果,逐漸對婚姻從習慣上進行了限制,禁止同胞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間的通婚,而實行某一氏族的男子結婚組同另一氏族的女子結婚組互相通婚,這種婚姻關係就叫做族外婚,族外婚有助於人類的發育繁衍,也加強了通婚氏族之間的聯繫。
  • 被誤認為是中國土狗,戰鬥力可秒殺拳王袋鼠,終生實行一夫一妻制
    袋鼠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在澳洲它可是非常能打的一種動物,它的拳頭可是不能小看的,遇到了敵人幾拳頭就能給對方打倒,那麼有沒有什麼別的動物能夠打敗袋鼠呢?就是它,澳洲野犬,這體型看上去可能和我們的中國土狗很像,很多中國人也曾經把它們認錯為土狗,但是它可是土生土長的澳洲血統哦。
  • 終生「一夫一妻制」的鳥類,烏鴉
    雖然烏鴉侵略性極強而且極其好鬥,但是它們對「婚姻」的忠誠那是沒話說,烏鴉實行的是終生一夫一妻制,而烏鴉的壽命為13年左右,可見它們廝守13年的愛情著實令我們尊敬啊!
  • 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淡水魚,性格非常溫和,混養時要注意這點
    魚的種類非常多,現在人們普遍飼養的就是淡水觀賞魚,小丑貝因其可愛滑稽的神情和嬌小誘人的體型,而深受水族愛好者們的青睞,這種魚可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小丑貝。大家見過小丑被這種淡水魚嗎?它們的嘴部特點很明顯,不僅大而且上翹。魚身體色是淡棕色,魚身有九條豎紋,魚鰭半透明,眼眶下有一條鮮豔的藍色條紋。當小丑貝狀態不好時,體色會變深。
  • 一夫一妻制!動物王國有哪些模範夫妻呢?
    一夫一妻制!動物王國有哪些模範夫妻呢?傳統說來,天鵝是動物世界中少有的白頭偕老的夫妻,但科學家發現,它們偶爾也會欺騙一下配偶呢!動物王國中有哪些「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呢?一同去瞧一瞧吧!它們的「夫妻」生活可說是無可挑剔的「一夫一妻制」,是典範,在它們中間絕沒有任何妻子紅杏出牆或丈夫尋花問柳的風流韻事發生。這些不能飛的南極鳥恩恩愛愛,生兒育女。狼感情專一的狼狼,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顎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
  • 「一夫一妻制」丹頂鶴產下愛情結晶 其餘雌鶴苦盼郎君
    丹頂鶴孵化卵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是動物界令人欽佩的「愛情模範」,它們堅守一夫一妻制然而,和其它動物截然不同的是,丹頂鶴是一夫一妻制動物,雄性丹頂鶴雖然每天能見到5隻雌性,然而,兩隻雄性丹頂鶴只對各自的伴侶情有獨鍾。在丹頂鶴館,總能見到兩對丹頂鶴出雙入對,另外三隻丹頂鶴形單影隻。有時,孤單的雌性丹頂鶴會襲擊有配偶的雌鶴,表現出「奪夫」行為,這時,雄鶴總會站到妻子前面,猛啄攻擊者。
  • 古人一夫多妻,這種上古海牛卻是一夫一妻制?最終依舊難逃滅絕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妾的地位低於妻,只能算是奴婢,這種腐朽的婚姻制度後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這是文明世界的體現,而三百年前滅絕的一種巨型哺乳動物卻堅實的貫徹著一夫一妻制。
  • 動物界真有那麼多一夫一妻?你可能不知道,它們怎麼對待出軌者的
    在過去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那些實行一夫一妻制,忠於愛情的動物們,一直是我們歌頌的對象。其中最多的就是鳥類,人們一直認為鳥類很多都是非常專情的,所以鳥類曾經是人們謳歌愛情忠誠的對象。但是願望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科學家們為了測試鳥類一夫一妻制的真實性做了專門的實驗,他們給每一隻雌鳥的配偶都做了切除輸精管的手術。
  • 「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好?新研究:前者可能導致動物滅絕
    隨著恐龍滅絕以後,人類成為了地球的霸主,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大,活動也隨之增加,這些年來,有不少科學家宣稱,我們地球正在處於第6次生物大滅絕中,這到底是什麼呢?一夫一妻還是一妻多夫?他選取了一種蟲子,也就是赤擬谷盜作為實驗對象,然後一組實行一夫一妻制,另一組實行一夫多妻制的交配模式,發現有了驚人的差異。兩組蟲子在兩種交配模式下繁衍了15代之後。並且模擬了當今生物所面臨的現實生活。還觀察了15代的赤擬谷盜怎樣面對生存環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