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促進繁殖?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2021-01-15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在地球上,「一夫一妻」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個傳統,當然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在我國是這樣的。而除了人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動物也是一夫一妻,例如:天鵝、狼、企鵝等生物,但是往往被我們忽略的有一種生物——名叫「鴛鴦」,這種生物其實並非是一夫一妻物種,是一種非常「花心」的生物,所以很多人將鴛鴦比喻成為「純潔的感情」結晶對象,這個完全是一種錯誤,所以以後別再用了。

而在一夫一妻的動物之中,整體上來說,還是不少,但是科學界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報告,可以說引發了對「一夫一妻」動物的一種擔憂,這裡並非是提倡動物一夫多妻的好處,而是建立在實驗研究成果上的一種說法,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

動物一夫一妻,引發人類擔心

根據《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生態系統的變化之下,「一夫一妻」的不利現象正在逐步出現,特別是動物的繁衍引發了人類的擔憂,這項研究指出了,動物在繁衍過程的競爭和選擇,可能會加速滅絕的風險,這樣的研究看上去問題不大,主要是通過生態系統的轉變,引發生物滅絕的一個「拓展」,所以這問題不大。

根據英國Matt Gage教授表示,本身如今的地球生態系統就在發生巨變,在氣候變化,棲息地破壞嚴重的因素之上,世界各地的物種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減少,從而增加了生物的滅絕風險。並且還通過了實驗來測量繁殖競爭和選擇對種群恢復力十分重要。如果動物種群的「一夫一妻」得不到改善,那麼生物種群的恢復將會更加困難,所以引發人類擔憂。

而這裡我們需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夫一妻符合生物的自然規律,我們也沒有辦法強行改變,只能通過自身改變環境,改變對「一夫一妻」的動物種群的一個規模,從而增加該物種的生物種群數量,這樣還可能會促進生物之間的繁殖,從而擴大了整個生物種群的數量,這樣才可能符合動物之間的生存基本。

動物存在「一夫一妻」弊端的依據

當然我們也說了,這是建立在實驗的結果之上。根據研究小組通過一種名叫「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的物種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他們選擇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的模式,進行了10年的觀察,一夫多妻主要是利用「每隻雌性選擇五隻雄性」的基礎。通過兩種交配模式的繁衍情況來看,研究人員們發現,兩種交配模式下繁衍了95代之後,這兩個實驗的物種群出現了明顯的差別。

第一種,一夫一妻制下的赤擬谷盜,並不能應對生存環境和影響遺傳因子,結果在實驗結束的時候,這個群體就已經滅絕了。而第二種,一夫多妻之下的赤擬谷,雄性被迫競爭,並且還出現了更多機會的繁殖,所以數量速度明顯更加穩定,在實驗結束,穩定了物種群體沒有滅絕的狀態,研究結束時仍有60%的人口存活,所以研究人員們認為這就是動物之間存在「一夫一妻」弊端的依據。

而一夫多妻通過環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穩定了整個物種群體的蔓延,所以是增強了物種群體的穩定性。

一夫多妻促進繁殖,就不會引發生物滅絕了?

其實一夫多妻也並非是好事情,雖然從側面來講,動物的一夫多妻是增加物種群體的數量,但是影響動物群體的並非是繁殖問題,而更多的是生態系統問題,上面我們也說了,如果是自然規則,我們還是不能強行改變。就是我們說的地球生態系統變得是越來越薄弱,在氣候變化,動植物棲息地等大規模破壞的角度之下,就算是採取一夫多妻的制度,將物種群體擴大了,但是這也沒有辦法讓它們生存下去,那麼這個動物群體依然會走向滅絕,這不是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說一夫多妻同樣是可能引發生物的滅絕,地球的生態環境才是最為關鍵的,而不是我們從本身的角度來改變自然規則的正常「一夫一妻」,在動物界之中,各種生物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法則,它們具有自己的生存與選擇權。當然人不一樣,人是在一定規定下實行的「一夫一妻制」,我們也不能過打破這個規則。

所以說動物之中,我們還是任其發展為好,人類對動物,一夫一妻引發的生物滅絕擔心,這個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只要從根本解決環境的問題,自然真的將這些一夫一妻的生物淘汰了,那也是符合生物的正常規則。過多的幹預可能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大家應該也知道,要不是人類,大多數動物都是可以平衡發展的,而不會出現滅絕和消失的可能性,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人類在影響動物界的生存,這才是根本。

相關焦點

  • 「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好?新研究:前者可能導致動物滅絕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生物的滅絕很有可能是生物間的一對一的交配。影響生物之間的潛在因素是很多的,研究人員呢?選了繁殖競爭和種群恢復的力度這兩個因素,來進行實驗。他選取了一種蟲子,也就是赤擬谷盜作為實驗對象,然後一組實行一夫一妻制,另一組實行一夫多妻制的交配模式,發現有了驚人的差異。
  • 科學家通過昆蟲研究發現,「一夫一妻」制可能導致動物滅絕?
    ,除此之外,另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人類所推崇的「一夫一妻「制也很有可能導致人類走向滅絕,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這一觀點,也是經過實驗的嚴格推理的,科學家利用一種昆蟲進行了這一系列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往往通過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模式,昆蟲的種群數量是在不斷下降的,並且在試驗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徹底的滅絕,然而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昆蟲的數量滅亡速度就會極大地減慢。
  •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通過對動物後代DNA的追蹤發現,這些看似忠貞的動物,未必都把自己的DNA放到了孩子身體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人員稱,1/6的幼天鵝都是」私生子「。事實上雌天鵝常常欺騙自己的伴侶,從窩裡逃出去跟其他雄天鵝搞「婚外情「。哺乳類動物一夫一妻的模式更加少見。
  •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動物們多藐視「一夫一妻制」提到「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很多人可能會說天鵝、鴛鴦等。
  •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成為今天的一個新話題,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繁殖方式,一妻一夫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甚至還存在無性繁殖,6月19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喬安妮·戈德溫和艾麗森·拉姆利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結果得一個結論,一妻一夫制不利於動物物種延續,或會導致動物提前滅絕,反而是一夫多妻制,競爭繁殖,更有利於物種生存下來。
  • 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實行一夫一妻制的?
    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都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人類天生是一夫一妻制的嗎?」雖然人類的一夫一妻制進化,遵循了一定的軌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解釋為什麼人類是一夫一妻制。如果你看看其他任何物種,你會發現一夫一妻制在動物中很少發生,這使得它在人類中的出現,更加怪異。甚至人類何時開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問題,也有點令人費解。
  • 「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哪種更好?科學家實驗結果讓人意外
    ,這些實際上都是導致生物滅絕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另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人類所推崇的「一夫一妻「制也很有可能導致人類走向滅絕,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這一觀點,也是經過實驗的嚴格推理的,科學家利用一種昆蟲進行了這一系列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往往通過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模式,昆蟲的種群數量是在不斷下降的,並且在試驗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徹底的滅絕,然而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昆蟲的數量滅亡速度就會極大的減慢。
  • 佐佐木希老公出軌,科學家:想什麼出軌,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稱霸地球的關鍵
    雌性間距、殺嬰規避與父系關懷如果在一夫一妻制起始時間這一問題上,科學家都無法意見一致,那對於一夫一妻制的產生原因,我們就更不能指望他們能達成共識了。2013年,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分別發表了對現有文獻的統計研究,以確定哪些行為可能導致了一夫一妻制的出現。
  • 古人一夫多妻,這種上古海牛卻是一夫一妻制?最終依舊難逃滅絕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妾的地位低於妻,只能算是奴婢,這種腐朽的婚姻制度後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這是文明世界的體現,而三百年前滅絕的一種巨型哺乳動物卻堅實的貫徹著一夫一妻制。
  • 「一夫一妻」的動物,如果一方死了,它們能經受住交配的誘惑嗎?
    對於人類來說,一夫一妻是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但也有少數國家也允許一夫多妻,但卻很少見到一妻多夫這種現象,即使有也是極其罕見的個案,但在動物界,既沒有法律也沒有道德的約束下,那些「一夫一妻」的動物,如果一方死了,另一方會怎麼樣呢?
  • 「一妻多夫」還是「一夫多妻」?研究表明,前者更有利於種群延續
    在研究小型生物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從生物的居住環境以及防止出現近親結婚的手段來提高種群的數量,從而進一步擴大規模。但這個方式已經逐漸「淘汰」。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一文中,科學家發現「一妻多夫」更有利於種群的延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手段,更好的保護瀕臨滅絕的生物,調整種群的雌雄比例。
  • 動物只交配?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
  • 終生一夫一妻的帝企鵝,如果一方去世了,另一方該怎麼辦?
    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會「一生一世一雙人」,動物之間也有終生一夫一妻制,那麼當這些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配偶死亡,那麼倖存的個體該如何繼續生活呢? 如果配偶死亡怎麼辦?
  • 同的婚配不同的進化 破解動物一妻多夫之謎
    似乎是為了響應人類社會的女權主義思潮,在動物王國,雖然佔主流的婚配方式仍然還是「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但是仍然存在著堅定的「一妻多夫」分子。有意思的是,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科學家們,最近真的為這種並不多見的婚配方式首次找到了科學依據。
  • 世界上唯一「一夫一妻」的動物竟然是這種昆蟲!
    撰文 | 七君來源 | 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在近代完成了大多數動物做不到的事情——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在動物世界裡的確是少數派。比如,2012年發表在 Molecular Ecology 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雖然許多雀鳥都被認為是一夫一妻制的,但實際上在86%的雀鳥物種中,小鳥的爸爸不是鳥巢裡的那隻,而20%的巢裡都有至少一隻來路不明的小鳥。
  • 一夫一妻制的鳥類,會出軌嗎?
    古代的「一夫多妻」,由於是男性的地位高於女性,所以有地位,有權勢的男性往往是妻妾成群。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一夫一妻制開始在世界上出現並且逐漸普及。不單單是我們在遵循著「一夫一妻」制度,在自然界中有90%的鳥類也遵循著這種制度。
  • 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貴圈真亂……
    ▲ 雙雙對對,恩恩愛愛~和人類一樣,動物們也需要找對象。02 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動物世界裡,有些成員並不滿足於只有一個對象。有些雄性傾向於確保唯有自己的血統才能流傳下去,因此,它們會把雌性聚集起來,組成妻群。
  • 現在有什麼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的?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現在有什麼動物是一夫一妻制的?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從古時候的母系社會,到後來的一夫多妻,到現在的一夫一妻制,人類在不斷的變化和繁衍著。但是人類也屬於動物,只不過是最高級的動物。在動物當中,很多人都會認為,他們是缺乏感情的,它們不像人類有「婚姻」的概念,也不存在著什麼要忠於自己的配偶,更多的是很隨意,因為看見了覺得喜歡就會進行求偶,有的更是一個強悍的雄性動物會有好幾個雌性配偶。在鳥類當中,這種情況也很多,各自會在需要需要繁殖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的配偶,結束之後可能會再去選擇別的配偶。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研究發現「一夫一妻」可能導致動物滅絕#生物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動物在繁衍過程中的競爭和選擇方式可能會對滅絕風險產生重大影響。
  • 動物界真有那麼多一夫一妻?你可能不知道,它們怎麼對待出軌者的
    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我們曾經認為是一夫一妻的動物都被證明了它們也會出軌。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這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嗎?當然有的。一夫一妻制在動物界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只佔一小部分,我們人類就是這一小部分中的一員。為什麼大部分的動物都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呢?那麼,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動物都不是一夫一妻制呢?難道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