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2020-06-22 趣味探索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裡,生命隨處可見,一束花朵,一棵小草,一隻飛鳥,一條魚,一隻蚊子,它們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種動植物正在地球世界上共同演繹著多彩生命,我們人類也是其中的一員。有統計資料顯示,地球上已經被人類登記在冊的動植物物約有170萬種,是不是覺得生命種類已經多得不得了啦?但其實這仍然只是生物總量的一部分,有科學家曾經保守估計地球上動植物約870萬種。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但是今天由於自然環境壓力,人為壓力等多種不利因素,估計有100萬動物物種被逼到了滅絕邊緣,不少物種在加速滅絕,反常天氣的出現,自然環境的變遷,人類帶來生存威脅等。尤其是人類影響,對生物帶來的影響和傷害幾乎無處不在,化學物品汙染,膠料汙染,森林砍伐,這些都對物種食物來源和長期棲息地造成不可逆影響。之前有研究指出,幾乎每天都有物種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物種總量出現了下滑趨勢。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除了這些,繁殖方式也會導致物種滅絕,成為今天的一個新話題,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繁殖方式,一妻一夫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甚至還存在無性繁殖,6月19日,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喬安妮·戈德溫和艾麗森·拉姆利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結果得一個結論,一妻一夫制不利於動物物種延續,或會導致動物提前滅絕,反而是一夫多妻制,競爭繁殖,更有利於物種生存下來。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競爭繁殖方式可以讓下一代獲得「好基因」並清除體內「不良基因」,有助於種群免於滅絕。在一項長達十年的昆蟲繁殖方式實驗中,科學家將模型昆蟲赤擬谷盜數量分成相等兩部分,一部分用一妻一夫制方式繁殖,另一部分用一夫多妻制方式繁殖,用以模擬自然界中物種的繁殖方式,好用來觀察種群的適應性和滅絕情況。當實驗結束時,一妻一夫制的一部分已經提前滅絕了,但是一夫多妻制仍保留了最初60%人口,赤擬谷盜總共繁衍了95代。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儘管這只是對一個物種的一次繁殖實驗,並沒有太大說明力,並不能代表所有自然界物種,暫時還不能確定這兩種繁殖方式是否對自然界其它物種也會造成影響,無可厚非的是,這項長達10年的研究總出發點是好的,科學家希望借用改變繁殖方式來增強物種品質和基因,從而挽救地球物種。之前有科學家曾發出警告,地球物種正在加速滅絕之中,這似乎在向人類發出一種不好信號,會是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到來的徵兆嗎?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以考古數據作為參考,科學家把地球歷史長河中物種大批量死亡事件稱為物種大滅絕,物種大滅絕一共確定發生了五次,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什麼時候到來現在還無法確定,也許正在進行之中,因為大量物種正在消失之中,也許根本就沒有發生,物競天擇是自然界物種的生存法則,有人曾表示,如果地球上真的會發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那麼罪魁禍首就是貪婪的人類,為了尋求科技發展,而忽視了自然界其他物種的生存。

一妻一夫制提前滅絕,一夫多妻制反能生存,昆蟲繁殖實驗得出結果

我們知道,在地球上,白色塑料汙染已經變得日益嚴重,不管8048米高的珠峰,還是1萬深的海底,都能看到塑料垃圾,塑料垃圾不僅成為很多動物的「玩物」,還成為動物的食物,由於塑料不能被消化,最後動物被活生生地餓死,在過幾年中,科學家在鯨魚,海龜,飛鳥的胃內發現了塑料,尤其是鯨魚,胃內塑料垃圾多達55斤。最新一項研究稱,他們在深達4150的海底回收兩個塑料樣品,儘管已經有20年了,但仍完好無損。

在沒有找到一個可替代地球的星球之前,我們只有一個家園,一個可以和數百萬物種共同生存的家園,如果地球上的物種在快速減少,那麼人類生存也會受到影響,不要到最後,地球就只剩下人類孤家寡人,而其它動物只能在照片上觀看。文章參考: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gcb.15186#gcb15186-fig-0002。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一夫多妻促進繁殖?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而這裡我們需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一夫一妻符合生物的自然規律,我們也沒有辦法強行改變,只能通過自身改變環境,改變對「一夫一妻」的動物種群的一個規模,從而增加該物種的生物種群數量,這樣還可能會促進生物之間的繁殖,從而擴大了整個生物種群的數量,這樣才可能符合動物之間的生存基本。動物存在「一夫一妻」弊端的依據當然我們也說了,這是建立在實驗的結果之上。
  • 「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哪種更好?科學家實驗結果讓人意外
    ,除此之外,另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人類所推崇的「一夫一妻「制也很有可能導致人類走向滅絕,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這一觀點,也是經過實驗的嚴格推理的,科學家利用一種昆蟲進行了這一系列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往往通過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模式,昆蟲的種群數量是在不斷下降的,並且在試驗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徹底的滅絕,然而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昆蟲的數量滅亡速度就會極大的減慢。
  • 科學家通過昆蟲研究發現,「一夫一妻」制可能導致動物滅絕?
    ,除此之外,另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人類所推崇的「一夫一妻「制也很有可能導致人類走向滅絕,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這一觀點,也是經過實驗的嚴格推理的,科學家利用一種昆蟲進行了這一系列的實驗,科學家們發現往往通過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模式,昆蟲的種群數量是在不斷下降的,並且在試驗還未結束時就已經徹底的滅絕,然而如果實行一夫多妻制,昆蟲的數量滅亡速度就會極大地減慢。
  • 「一夫一妻」還是「一夫多妻」好?新研究:前者可能導致動物滅絕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生物的滅絕很有可能是生物間的一對一的交配。影響生物之間的潛在因素是很多的,研究人員呢?選了繁殖競爭和種群恢復的力度這兩個因素,來進行實驗。他選取了一種蟲子,也就是赤擬谷盜作為實驗對象,然後一組實行一夫一妻制,另一組實行一夫多妻制的交配模式,發現有了驚人的差異。
  •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爹媽們總希望能」龍生九子,各顯神通「,這樣才有足夠的多樣性適應環境。顯然,這樣的結果,一夫一妻制很難實現。這時就需要改變婚配和家庭結構去滿足哺育後代的需要。儘管有些動物一年四季都可以有性生活,如倭黑猩猩,但在絕大多數生物,尤其是低等動物,雌性的發情期一年也只有一次,而且一般只在春季,時間不長。
  •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動物們多藐視「一夫一妻制」提到「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很多人可能會說天鵝、鴛鴦等。
  • 「一妻多夫」還是「一夫多妻」?研究表明,前者更有利於種群延續
    地球從古至今,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可怕的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這些正處於滅絕邊緣的動物就是最好的證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享受到很多服務,但人們的幸福指數都是基於對地球的破壞。因為人們頻繁的活動以及不顧一切的發展,導致全球的氣溫不斷上升,已經出現了不可遏制的局面。環境的突然改變,會使很多生物面臨生存危機,一些無法適應高溫的生物會逐漸滅絕。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熊、海豹等。
  • 古人一夫多妻,這種上古海牛卻是一夫一妻制?最終依舊難逃滅絕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妾的地位低於妻,只能算是奴婢,這種腐朽的婚姻制度後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這是文明世界的體現,而三百年前滅絕的一種巨型哺乳動物卻堅實的貫徹著一夫一妻制。
  • 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實行一夫一妻制的?
    正如盧卡斯所指出的那樣,一夫一妻制沒有內在的優點。從嚴格的生物學角度來看,「理論上,雄性哺乳動物可以通過放棄一夫一妻制,與許多雌性交配而生育更多後代。」這使盧卡斯得出結論,當女性「分散開來」時,一夫一妻制就產生了,這使得男性更難與其他男性競爭交配機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交配的可能性,雄性對雌性保持忠誠更有意義。
  • 一妻多夫制是怎麼變成一夫多妻制的?
    在那時,因為女性可以生育後代,所以女性在社會生活中佔據絕對的主導權,採取的也是「一妻多夫」的制度,因此,代表男性的「氏」只是姓的一個分支而已。當時的人用「姓」來代表一個族群中的女子,用「氏」來代表族群中的男子,把兩者合在一起,就能表明一個人的母親來自哪,父親來自哪,他的出身也就一目了然了。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和遷移,「氏」的分支越來越多。
  • 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貴圈真亂……
    大部分有蹄類動物是一夫多妻制的,這就是說,它們傾向於一個雄性與多個雌性交配。這項配偶制度,通常給動物帶來形態特徵的性別分化:兩性異形。因此,這些動物的雄性和雌性有著很大的不同。與一夫多妻制恰恰相反,一妻多夫制指的是一個雌性與多個雄性交配。儘管這似乎會消耗雌性更多的精力,但擁有夫群給它們帶來了很多益處。▲ 皇檉柳猴雄猴時刻準備著在雌猴需要的時候負責照看幼崽,並且會互相輪班。
  • 美麗的大極樂鳥,一夫多妻制的典型代表
    這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大極樂鳥的繁殖能力比較強(雌性大極樂鳥一窩最多可以產七枚卵,並且孵化期只需要三周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極樂鳥的繁育率比較高,它們可不會堅持什麼一夫一妻制,只要是有利於繁育的,隨時可以聯合起來生孩子。事實上因為雄性數量較少的原因,大極樂鳥屬於典型的一夫多妻制鳥類,一隻雄性可以同時與多隻雌性交配繁衍後代。
  • 一夫一妻制的鳥類,會出軌嗎?
    古代的「一夫多妻」,由於是男性的地位高於女性,所以有地位,有權勢的男性往往是妻妾成群。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一夫一妻制開始在世界上出現並且逐漸普及。不單單是我們在遵循著「一夫一妻」制度,在自然界中有90%的鳥類也遵循著這種制度。
  • 各個國家是如何看待一夫多妻制的,哪些國家允許一夫多妻
    一夫多妻,還是一夫一妻,逐漸被現代法律所規範。目前全球各國針對一夫多妻制度,在法律層面主要分為幾種:法律允許、法律不允許但有個別例外、多種制度並行。我國在封建王朝時期,是允許一夫多妻制的,準確的說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只要財力允許,男子有權利在妻子之外納妾。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各朝皇帝,普遍後宮三千佳麗。
  • 獅子的世界裡,為什麼會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現象?
    一夫一妻制,是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在婚姻上遵從的制度,也是自然界很多動物存在的現象。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有利於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發展,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但對於生活在自然界的動物來說,它們的本能就是生存和繁衍後代,根本沒有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概念,因此就出現了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現象。而獅子作為貓科動物中唯一一種群居性動物,竟同時存在著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兩種現象。當然,這兩種制度並沒有在同一種獅群中出現,一夫多妻制大多出現在非洲草原上,而一妻多夫制似乎僅局限在印度地區。
  • 佐佐木希老公出軌,科學家:想什麼出軌,一夫一妻制是人類稱霸地球的關鍵
    為了解人類一夫一妻制的起源與影響,科學家已經奮鬥了數十載。我們從何時開始終身結對?為何這種結合方式是有利的?兩兩結合是怎樣促使我們這個物種成功生存下來的?這些基礎問題至今都沒有得到解答,爭議仍在繼續。但新研究使我們離這個謎團的答案更近了一步。
  • 男子出席婚禮帶6名懷孕女友:一夫多妻制,真能防止男人出軌嗎?
    所以,包括中國以內現今很多國家,已經都用法律維護「一夫一妻制」。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對「一夫多妻制」還是比較寬容的,所以出現了一些比較在我們看來比較奇葩的案例。似乎在變相表達自己的「一夫多妻制」。簡直就是現實版的「花花公子」,很是奇葩。
  • 「一夫一妻」或致動物滅絕;大王具足蟲排便引轟動;通過燈泡可竊聽...
    東英吉利大學的Matt Gage教授說:「由於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遺傳瓶頸等一系列因素,世界各地的物種面臨著滅絕旋渦(影響劇增滅絕的風險,領域生物,起因基因多樣性的減少數量統計的隨機性,環境的隨機性)。因此,通過實驗來測量繁殖競爭和選擇對種群恢復力十分重要。」
  • 同的婚配不同的進化 破解動物一妻多夫之謎
    似乎是為了響應人類社會的女權主義思潮,在動物王國,雖然佔主流的婚配方式仍然還是「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但是仍然存在著堅定的「一妻多夫」分子。有意思的是,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科學家們,最近真的為這種並不多見的婚配方式首次找到了科學依據。
  • 古代真的是一夫多妻制嗎,看完發現我們都想多了
    說起古代的夫妻制度,我們一般都說是一夫多妻制。都很羨慕古代的男人,只要雙方願意自己想娶多少老婆就可以娶多少老婆。尤其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可以說真的是羨煞旁人。但是事實上古代真的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真的是我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