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天敵、環境、氣候等的影響,會造成種群繁衍出現停滯。在研究小型生物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從生物的居住環境以及防止出現近親結婚的手段來提高種群的數量,從而進一步擴大規模。但這個方式已經逐漸「淘汰」。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一文中,科學家發現「一妻多夫」更有利於種群的延續,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手段,更好的保護瀕臨滅絕的生物,調整種群的雌雄比例。
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目前大約有100萬種生物正在加速滅絕,從數量上看,已經超越了很多時期。地球從古至今,一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可怕的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這些正處於滅絕邊緣的動物就是最好的證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享受到很多服務,但人們的幸福指數都是基於對地球的破壞。因為人們頻繁的活動以及不顧一切的發展,導致全球的氣溫不斷上升,已經出現了不可遏制的局面。環境的突然改變,會使很多生物面臨生存危機,一些無法適應高溫的生物會逐漸滅絕。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熊、海豹等。基於現在的環境條件,生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提高。
想要讓種群能夠延續下去,就簡單的就是繁衍出更多的後代。繁殖這個課題依舊我們現在研究的熱點,我們需要想辦法提高繁殖的成功率。不難發現,現在很多瀕臨滅絕的生物,因為沒有辦法繁衍後代才導致滅絕;而且人類現在科技也不能將所有的生物進行人工繁殖,畢竟成功率也不高。那麼應該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呢?
科學家發現「一妻多夫」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通過一個實驗來驗證了結論的真實性。實驗對象是一種甲蟲,名為赤擬谷盜。赤擬谷盜是一種繁殖很快並且能力很強的小型昆蟲。實驗設計了兩組,進行對比。第一組中的雌性甲蟲可以自由選擇和5隻雄性甲蟲交配;而第二組則為雌性選擇固定的雄性甲蟲。控制兩者的實驗環境和其他條件,一共繁殖105代。在繁衍的過程中,還需要模擬環境的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模擬在自然環境下的真實情況,比如高溫、食物緊缺等。最終的實驗結果為:「一妻多夫」的模式到最後還有60%的個體存活,但「一妻一夫」模式下的甲蟲全部死亡。
實際上,「一妻多夫」就是讓雌雄擁有選擇權,能夠自由選擇一些基因更強大且更有力量的甲蟲,這就是性選擇。這樣的方式能夠淘汰一些弱小、基因不好的甲蟲。在面對惡劣的環境下,使得後代存活下來的機率更大,能從容的面對氣候環境的變化。其實,性選擇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上演,比如說孔雀求偶,也是一種雌性挑選配偶的性選擇行為。不僅是動物,就連人類也存在這樣的動作,每個人都想挑選優秀的人,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優良的基因。
由此可知,性選擇其實也是幫助生物能夠更好的生活,「一妻多夫」並不是擁有多個配偶,而是擁有了選擇的權力,這對於一個種群來說極其重要。對此,小編認為:「這種性選擇的方式確實有利於種群的繁衍,但從公平和人道主義的層面去剖析,就會覺得這對其他的生物,那些沒有被選擇的生物而言,著實有失公平。「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Mating patterns influence vulnerability to the extinction vor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