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是絕大多數國家地區在婚姻上遵從的制度,也是自然界很多動物存在的現象。從人類的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有利於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發展,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但對於生活在自然界的動物來說,它們的本能就是生存和繁衍後代,根本沒有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的概念,因此就出現了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現象。而獅子作為貓科動物中唯一一種群居性動物,竟同時存在著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兩種現象。
當然,這兩種制度並沒有在同一種獅群中出現,一夫多妻制大多出現在非洲草原上,而一妻多夫制似乎僅局限在印度地區。每當人們談到非洲獅的時候,多數指的是東非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的非洲獅,這裡的獅群在兩性關係中所體現的就是一夫多妻制。遼闊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分布著許多由雄獅佔領的領地,每一塊領地的領主都時刻保持警惕,以防外來者的入侵。在自己的領地上,雄性領主擁有著其統治範圍內的所有雌性獅子交配的權利,因此很多沒有領地的雄獅通常都會去挑戰那些有領地的雄獅。
一旦領主被打敗了,那麼入侵者就立馬成為新領主。之後它們會加快和該領地的雌獅交配的進度,從而將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入侵者不但要將強勁的舊領主打敗,還會將舊領主的所有幼崽都殺光。一方面它們並不想當「繼父」,另一方面它們想讓雌獅儘快發情。而一妻多夫制則出現在印度的吉爾國家公園裡,那裡存在著全世界唯一的亞洲獅群。吉爾公園裡的獅子也是群居性動物,但雌獅和雄獅通常都是分開行動的,只有在交配和食用大型獵物的時候才有交集。因此,公園裡就出現了雌獅和雄獅兩種獅群。
相比起非洲獅群來說,亞洲獅群的規模要小得多,一般只有1~6隻左右。曾有野生動物專家在吉爾公園裡對亞洲獅群進行長期觀察研究,並在觀察中發現了亞洲獅群的一些社會關係。雖然亞洲獅群也存在領地的概念,但它們對領地的界限並沒有嚴格要求。因此,獅群中常常出現兩撥雄獅群靠得比較近也不會打起來,因為它們的領地有部分是重疊的。這使得雌獅獲得了更多的交配機會,它們不僅能夠和自己領地的雄獅交配,還有機會和隔壁領地的雄獅交配。
專家分析,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增加了後代父系血統的多樣性;二是提高了後代幼崽的成活率。關於非洲獅和亞洲獅之間的兩性關係區別,有專家認為是生存環境導致的。非洲草原上的生存資源較為缺乏,而且爭奪者眾多。亞洲獅生活在國家公園裡,相比之下要比非洲獅的處境好一些,因此它們種群內的爭鬥也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