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自封「國內極限高空挑戰運動第一人」的吳詠寧墜樓事件,後有女大學生天門山「翼裝飛行」香消玉殞,高空極限運動在許多人眼中就等於「玩命」。而今年8月1日即將在奧陶紀開展的第三屆國際極限挑戰節,也讓極限運動再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這屆極限挑戰節上,有號稱「最驚險挑戰」的「極限蕩繩」活動面向外界開放。想要徵服「極限蕩繩」的挑戰者,需要跳下300米高的懸崖,在山間來回擺蕩近200米,活動現場甚至配備救護車……網友們紛紛再次直呼:「真的要去奧陶紀是要玩命嗎?」
網友所謂的「玩命」,奧陶紀是否有所準備?昨日,奧陶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當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其實想來奧陶紀挑戰『極限蕩繩』,可所謂關卡重重,並非易事。」
按照挑戰賽規則,挑戰者的年齡須在18-45周歲之間。負責人介紹說,「未成年人的神經系統尚未完全成熟,極限運動所造成的這種突發驚嚇,有可能會對他們之後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而45歲以上的中年人,身體內臟器官已經老化,可能存在隱性心臟疾病或腦血管疾病,失重刺激易誘發這些疾病,從而產生意外。所以,極限挑戰節稱得上是一個青春秀場。」
同時,對於「挑戰者的體重不能低於40公斤,或高於120公斤」的規定,負責人也給出了解釋:「太重無法參與比較好理解。如果體重少於40公斤,當人跳下去的時候,其體重與重力加速度的積將會小於橡皮繩的彈性勢能,無法將橡皮繩拉長,此時的橡皮繩只相當於一根繩子,人體就只受向下的重力影響。通俗來說就是體重太輕,不能讓挑戰者在橡皮繩上彈起,十分危險。」
除了在挑戰者身體素質上具備硬性要求以外,為培養挑戰者對極限運動的習慣感,避免「極限蕩繩」對其造成過大的刺激。奧陶紀還規定,挑戰者只有在完成景區指定高空項目(18米恐怖鞦韆、21米恐怖鞦韆、極限飛躍、步步驚魂、懸崖狂呼、懸崖自行車)中任意三項挑戰後,才能夠獲取報名資格,最大程度上幫助挑戰者測試這類高空運動是否適合自己。
此外,挑戰者還需要在挑戰前接受體檢,現場入駐的救護車與專業的醫護人員主要起到的就是這個作用。如果挑戰者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癲癇、哮喘等疾病,在三個月內做過大小手術,或是恐高患者、懷孕者等其他不適宜高空刺激活動者,都無法參與挑戰。
臨跳前,導師將再次向挑戰者提問:是否有感覺身體明顯不適?是否能夠單獨完成跳躍?是否能夠按照事先指導過的安全動作完成跳躍?根據回答,導師有權決定挑戰者是否能夠參與挑戰,確認無誤後,還將再三檢查挑戰者身上專業安全裝備的情況。最終能真正躍下懸崖的人,也算是「過五關斬六將」了。
據負責人介紹,往屆極限挑戰節從未發生過任何意外事故。「『極限蕩繩』活動所有的器材都通過了國家、正規部門的安全檢測審核,我們的每位工作人員也都經過了專業的醫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培訓,保證每一位挑戰者都能夠安心地『跳崖』。」
極限運動不等於玩命。作為一種特殊的運動,它前期往往需要比一般運動更加周密的準備,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有較高的要求。看似放飛自我的這一躍,背後藏著的是謹慎的各項規定。「極限蕩繩」也因此成本高昂,成為了每年只有在極限挑戰節上能夠限時限額體驗到的活動。今年,自費報名者更是需要支付五萬元的挑戰費用。
為讓更多極限運動愛好者能夠暢享歡樂,讓更多人能有機會挑戰自我,奧陶紀特別推出了免費體驗名額,6月1日至7月10日,都可前往奧陶紀微信公眾號或官方網站進行填表報名。
上遊新聞記者 喻楠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