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06:01 |樂清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露露 通訊員 林曉秋
家屬送錦旗給醫生。市人民醫院供圖
11月30日,陳先生的家屬將一面錦旗從福建送到市人民醫院,感謝該院急診科、心內科、ICU、腎內科的醫護人員,是他們的醫者仁心和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的執著,才讓陳先生有了第二次生命。
時間回到兩個多月前,9月25日上午,陳先生感覺有些不舒服,肚子疼,胸口悶。當天中午,他到市二醫看病,但在醫生檢查過程中,12時30分許,他突然心臟跳停,醫生為其搶救,卻始終沒有好轉。經醫生緊急判斷,該患者需要儘快送到上級醫院搶救。
「救護車從虹橋開往市區的路途中,一名醫生一路給他做心肺復甦。」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吳鑫虎回憶當天的場景時記憶深刻。為保障縣域急危重症救治的有效銜接,樂清依託市人民醫院建立了以胸痛、卒中、創傷等重點病種為主的全縣域救治微信群,患者從市二醫出發後,胸痛救治微信群立即公布了陳先生的情況,市人民醫院馬上啟動胸痛多學科救治流程,醫護人員在患者到達醫院前已在醫院急診搶救室待命。14時20分許,救護車一到,立刻有醫生接手患者並繼續進行心肺復甦。
由於心肺復甦十分耗體力,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團隊6名醫護人員輪流進行心臟胸外按壓,然而陳先生的心跳總是在恢復自主跳動後又跳停,在進行了十幾次除顫後,始終沒有好轉,情況十分危急。
「但幸運的是,在一次心臟恢復自主跳動後,醫生們搶到了這短短一兩分鐘的時間,為他做了心電圖,判斷出他是急性心梗。」吳鑫虎說,當時陳先生的情況已經非常糟糕了,心臟無法恢復自主跳動,連手術的機會也很渺茫。
「他還這麼年輕,我們都不願意放棄,只想搏一把,跟死神拼一拼!」當時,陳先生的家屬還沒趕到,醫生一邊繼續搶救,一邊請專人聯繫患者妻子,告知現在要立馬開始做心血管造影和心臟支架手術,但這種手術一般是在心臟恢復跳動後做的,如今在他心臟未恢復自主跳動的情況下做,風險很大,但如果不做,陳先生連一絲機會都沒有了。
「也要感謝他妻子的果敢,聽到如此駭人的消息後,沒有一絲猶豫,很快就答應做手術,不僅給丈夫爭取了搶救時間,也給醫護人員很強的信心。」手術是由心內科主任醫師戈睿佗團隊為其做的,這也是他們做過的很驚險的一場手術。當天15時許,陳先生被推進介入手術室,五六名醫護人員持續為他做心肺復甦,手術也同時進行,手術難度和風險異於往常。
好在手術非常順利,15時30分許,陳先生的情況終於穩定下來,但這距離他心臟第一次跳停已有3個小時了,長時間的心臟停跳會導致大腦損傷和重要臟器器官衰竭,手術雖然成功,但他也很有可能變成植物人。
出了介入手術室,陳先生立刻被送進ICU進行腦復甦和臟器功能支持。經過ICU陳樸主任團隊的精心救治,原以為最差的情況沒有出現,反而迎來了「奇蹟」,陳先生不但清醒了,而且大腦沒有出現不可逆的嚴重損傷。雖然在住院期間,他還是出現了腎衰竭等情況,但通過後期腎內科虞旭光主任團隊竭盡所能的治療,10月30日,陳先生平安出院。
陳先生是福建人,是一名工程師,在樂清灣港區工作,家中有兩個孩子,還都年幼,他是家裡的頂梁柱。「如果這次沒有搶救成功,對我們家庭的打擊太大了,真的非常謝謝醫生們沒有放棄。」急診科吳鑫虎、葉克儉,心內科戈睿佗、張利勇,ICU陳樸、鄭宇,腎內科虞旭光……陳先生心裡默默記著這段時間為他搶救、診治的每一名醫護人員的名字,總想找機會感謝,於是特意讓妻子製作了這面寫著「團隊合作 恩同再造」的錦旗,從福建送到樂清,表達自己的謝意。
陳先生說,再休養一段時間,等身體恢復得再好一些,他就可以回去上班了。
16070328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