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突遭「電風暴」 人工心肺助陣救命

2020-11-24 人民網陝西站

原標題:心臟突遭「電風暴」 人工心肺助陣救命

60多歲的關伯退休後喜歡在家養花種草,平日裡走路時間長或爬樓梯後容易氣喘,自認為是年紀大的緣故,一直都沒有在意。

日前一天,關伯吃過午飯後照舊去臥室休息,剛躺下就覺得心臟一陣狂跳,伴著胸悶和陣陣噁心。老伴看到關伯臉色蒼白、滿頭大汗,連忙打120求救。

醫生到達現場後給關伯做心電圖,提示室性心動過速,馬上用除顫儀做電復律,隨後症狀明顯好轉。在當地醫院住院檢查,關伯被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

住院期間,關伯的室速仍在反覆發作,1天之內多達10餘次,每次發作,血壓明顯下降,導致全身抽搐、意識喪失。藥物治療無法控制室速的發作,電擊治療可以暫時穩定病情,但無法預防,關伯深受其苦。

心臟狂跳,血壓驟降,全身抽搐,意識喪失,一天24小時內多次像狂風暴雨襲擊一樣的緊急發作……60多歲的關伯突然遭受的這場兇險的反覆發作的惡性心律失常,被臨床醫生們俗稱為「電風暴」,專業名稱是「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楊平珍主任團隊,在重症醫學科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團隊和麻醉科的協同下,順利幫助關大伯完成了這場「電風暴」的射頻導管消融治療,救了關伯一命。據查,該類案例國內目前還鮮有報導。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徹底擊退「電風暴」?在朋友的介紹下,關伯來到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找到楊平珍教授。

藥物、電擊治療均不奏效

針對關伯的情況,楊平珍指出,除了藥物與電擊治療,還有一種方法是植入ICD(心律轉復除顫器),它能有效預防猝死,但也不能減少惡性心律失常的反覆發作。綜合考慮,要徹底解決心律失常問題,射頻導管消融仍然是最佳方法。

然而,關伯每次室速發作,持續時間較長、血壓明顯下降,必須進行電復律。如果術中反覆進行電復律,手術將無法開展,怎麼辦?

專家們會診討論時大膽提出——藉助ECMO,讓它在患者體外重新建立起一套生命通道,通過人工心肺代替患者自身心肺,提供外源性泵血和氧合功能,維持機體所需的氧供和血供。這樣,患者即便在室速時,也可維持穩定的血壓,保障外周臟器的血液灌注,為手術創造機會。

ECMO助力射頻消融除病灶

經與家屬溝通,確認了方案的可行性,近日,在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和麻醉科輔助下,楊平珍成功為患者完成了ECMO輔助下的射頻導管消融治療。

術前,麻醉師讓患者安靜入睡,ECMO團隊切開其左側大腿根部動靜脈血管,將靜脈血引至體外進行氧氣交換,然後富含氧氣的血液通過動脈回輸至體內,從而達到心肺替代的效果。

術中患者持續發生室速,心率高達200次/分,但是血壓一直都平穩地維持在96/60mmHg左右。有了麻醉師和ECMO團隊的保障,楊平珍從容地在心腔內和心外膜,找到了引起惡性心律失常的靶點,並成功進行射頻消融,「電風暴」最終被成功「擊退」。

「室速」危害大別小覷

室速究竟是怎麼回事?楊平珍指出,室速即室性心動過速,是一種惡性心律失常,常發生於各種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其他病因如代謝障礙、電解質紊亂等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室速。室速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低血壓、少尿、暈厥、氣促、心絞痛等,嚴重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導致猝死。

關伯患有的擴張性心肌病,就是一種慢性進展性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心臟明顯增大,可能伴有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其活動耐力進行性下降,經常會出現胸悶氣喘症狀,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嚴重的併發症。

對於惡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是根治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種微創導管技術,穿刺大腿根部或者頸部血管(像打針一樣),將一根微細導管放到心臟內,以射頻的方式消除「搗蛋」的病灶。(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闕冬冬)

(責編:鄧楠、雷浩)

相關焦點

  • 心臟「電風暴」隨時可致命 「南京方法」消融快準穩
    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但它的種類五花八門,其中疑難複雜的心律失常藥物有效控制率低、射頻消融難度大,是心臟疾病致死致殘的最重要原因。本期名家訪談,記者採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明龍教授。
  • 院外成人心肺復甦術(CPR)步驟口訣
    這就要求實施急救的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心肺復甦術的步驟和技術,本文對院外成人心臟驟停心肺復甦術歸納總結了以下口訣,以便公眾在學習和實踐中應用。一心肺復甦救命術我們都要學會它心臟驟停能救命救人一命功德高。二搶救成人心臟停,八個步驟要記清,第一現場要安全,上下左右來觀察,觸電墜物都不行,危險環境不能救。
  • 射頻消融助患者 走出「電風暴」旋渦
    在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三科眾多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大家聯手為他進行了一場驚險的心臟攻堅戰。  2年前陳先生就因為心梗及心臟擴大、反覆心衰,先後進行了三腔復律除顫起搏器(CRT-D)植入術和冠脈支架植入術。術後心臟功能好轉,但有頻發室早及短陣室速,平時依靠藥物維持治療,還能正常平穩地生活和工作。
  • 人物風雲|他是熱愛文學還發明了人工心肺機的心臟外科醫生!
    一、體外循環裝置,開胸手術必備「神器」 人工心肺機(Heart-lung machine)又稱為體外循環(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裝置,主要用於心臟直視手術時,替代人體心臟和肺臟的功能。
  • 新冠肺炎爆發讓「人工肺」進入公眾視野,專家帶你走進ICU裡的...
    在病危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心臟驟停時,ECMO能短時間內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輔助呼吸與血液循環,可以理解成「人工肺」,最早由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成功利用,是重症監護病房(ICU)裡的「終極武器」。「人工肺」ECMO到底是什麼?
  • 人工肺是挽救治療的主要器械,血液流出體外加氧流回體內挽救肺臟
    大家都知道,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實除了醫護人員和防護物資之外,全國的高精尖搶救設備也聚集在武漢,參與搶救危重病人,這其中有個終極武器就是-ECMO,俗稱「葉克膜」、「人工肺」。其全名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就是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被稱為生命支持技術,它是代表一個醫院,甚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
  • 安貞醫院康雲鵬:普通人怎麼做心肺復甦?
    我們要好好呵護心臟,即使因為各種病因發生了心臟驟停,也要用科學的辦法維持正常循環,這就是我們今天講解的心肺復甦急救培訓最主要的目的。所以一定要確保倒在路上的人4分鐘之內能夠得到有效的施救,對於救命這件事,就是一個字:「快」。
  • 中國科大先研院孵化企業自主研發的「微型心臟導管泵」完成多例...
    人工心臟被稱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孵化企業安徽通靈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微型心臟導管泵」在北京順利完成多例動物實驗。本次實驗顯示,該裝置外周植入性好,跨主動脈瓣操作性好,可實現短時間內快速介入心臟,進行循環輔助,在動物體內短時間工作良好。在急性左心衰模型中,對左心室卸載負荷、增加前向搏出量具有顯著效果。
  • AED科普隨處學 心臟急救誰都不是旁觀者
    生命是珍貴的也是脆弱的當身邊有人突發心臟疾病倒地時你卻因為找不到急救設施沒有施救本領而錯失最佳救治時間「黃金4分鐘」那麼這將是令人無比痛心和遺憾的事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達54.4萬(數據來源:《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其中很多心臟性猝死發生在醫院外且生存率極低醫學表明
  • 年使用量不足1%,缺乏生物相容性塗層技術,「救命神器」實現國產化...
    「ECMO並不是常規的治療設備,但是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醫院病體外循環科主任王試福所說的ECMO(體外肺膜氧合機),就是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過程中,屢屢出現的體外生命支持設備,使用ECMO可以代替循環和呼吸功能,為患者贏得更多救治時間和機會。
  • 科學生活:氧氣對於心肺復甦有積極意義
    但是當她在網上搜索急救方法時,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卻發現了這樣一個新聞——研究發現作為傳統心肺復甦術的方法之一的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可能有礙心臟急救。帶著這樣一個疑惑,筆者採訪了專家,希望給讀者一個滿意的答覆。
  • 心臟、肝臟先後「休假」 「ECMO+人工肝」讓重症患者重獲「心」生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商議後,決定讓心臟和肝臟先後「放假」——利用「ECMO」和「人工肝」技術,替代兩大重要臟器「開工」。經過「休整」,張爺爺成功獲救。心臟和大血管問題「亂如麻」 手術先治張爺爺三年多前就被發現有心臟疾病,但之前被認為是「擴心病」,無法治療。
  • 突發意外「救命神器AED」怎麼用?每個人都要學會!
    是一部非專業人士也可使用,讓驟停的心臟恢復跳動的救命機器。在各大公共場所顯眼位置,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心臟停跳無法向大腦輸送血液,很短時間內,腦組織會缺血缺氧而壞死:而現實場景中,急救人員很難實現心臟驟停4分鐘內即趕到現場。
  • 「救命神器」入駐石家莊機場
    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被譽為「救命神器」,是一種便攜、易於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可供非專業人員使用,在患者心臟驟停第一時間給予電擊除顫,幫助患者恢復心臟跳動。背景資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AED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單純的徒手心肺復甦,被形象地稱為「救命神器
  • 志願者推廣AED 回報「救命之恩」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一直被稱作「救命神器」,它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可攜式醫療設備。當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時,可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在救命的「黃金四分鐘」正確使用AED並實施心肺復甦,能極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生存率。
  • 聽說它能救命又很貴,「魔肺」ECMO究竟是啥?
    聽說它能救命又很貴,「魔肺」ECMO究竟是啥?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即體外膜肺氧合,音譯「葉克膜」,是體外生命支持(ECLS)的一種方式,通過將體內血液引出經過體外的膜肺和血泵再輸回體內,對急性呼吸或循環衰竭的患者進行全部或部分的有效支持。
  • 惠民縣人民醫院護士商夢菲緊急心肺復甦救助休克路人
    商夢菲緊急跑往停車場查看病人症狀惠民縣人民醫院護士商夢菲大眾網·海報新聞惠民4月2日訊(記者 王君彩 孫凱 通訊員 彭學英 王吉濤 李玲)4月1日下午,惠民縣人民醫院內一科護士商夢菲向往常一樣交接完午班下班回家,途徑惠紡小區門口時突遇一路人休克暈倒
  • 大二男生遭雷擊!搶救五天,還是走了……
    大二男生遭雷擊! 這個不幸的消息,還是來了……被雷擊中的浙江衢州人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呂鑫偉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遭雷擊
  • 心肺復甦ABC變CAB
    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e)—胸外按壓(Circulation),ABC本來是傳統的心肺復甦的正常順序。但如今,這個順序應該調整一下了,《2010心肺復甦指南》最關鍵的一項變化,就是把胸外按壓放在了開放氣道前面,作為心肺復甦的首要步驟,ABC變成了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