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生活在深海900米處,像極了放大後的蝌蚪,還長了2條腿!

2021-01-13 科技爆發點

它生活在深海900米處,像極了放大後的蝌蚪,還長了2條腿!

現在隨著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越來越多,我們對地球也變得越來越了解,雖然現在的人類文明到達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但是對於地球上的某些區域仍然沒有留下人類的足跡,比如說像深不可測的海洋深處。海洋深處的環境和陸地並不同,這樣的環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在海洋的深處這裡高壓低氧低溫,伸手不見五指,由於沒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在很多海洋還保留著比較原始的生物,這也就意味著可能在海裡有著人類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新物種,曾經一位美國的科考隊在墨西哥灣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考察,在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個深海物種,關於這個魚類的發現讓科學家們欣喜不已,這可能又再一次豐富了人類的生物資料庫,那麼他們到底發現了一條怎樣的魚呢?

從圖片上看起來這種魚就像是一個放大版的蝌蚪一樣,它的腦袋和眼睛非常的大,皮膚表皮還有一些刺狀的物體,與蝌蚪不同的是它還有兩隻腳,在發現這種魚類的時候,科學家暫且將其命名為深海蝌蚪魚。它並不像蝌蚪一樣,全身黑色,而是布滿了不同的花紋和海底的石交融為一體,科學家認為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顏色,是為了能在深海的環境下保護自己,就像是變色龍一樣。

這條蝌蚪魚的發現是在海下900米左右,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觀察到它的存在,因為它和周圍的巖石已經融為一體,但是這隻蝌蚪魚卻突然睜開了眼睛,這把科學家嚇了一跳,一塊巖石怎麼會長出眼睛呢?

於是他們向前查看才發現這是一條魚,有了自己表面的皮膚可以和整個海底環境融為一體,在黑暗的環境中根本看不到任何破綻,很有效的保護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這也是在海底長期進化的結果。雖然它的體型並不是特別大,但是這條蝌蚪魚就可以毫無壓力的吞下比自己體積還要大兩倍的食物。

後來經過研究之後,他們發現,這並不是蝌蚪魚第1次被發現,人類首次發現蝌蚪魚是在1976年的加勒比海域和哥倫比亞海域之間,由於它的面貌醜陋,也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想到在人類未踏足過的深海區域還長得如此醜陋的生物,它們的繁衍方式也比較特別,是性寄生的方式,這也就意味著雌性個體和雄性個體在融為一體之後,它們的血液交融,在交配的血液當中產生後代。這樣獨特的繁殖方式也是為了能在深海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在未來隨著人類深海探測技術的不斷完善,相信會發現海底未知生物。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這種魚生活在深海900米處,外形像是放大版蝌蚪,還長出了腿
    前段時間一份科學報告指出,一支美國科考團隊在墨西哥灣海域發現了一種深海新物種,這條魚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據了解這次的墨西哥灣海域科考已經進行了一年多,這次的新發現可以說是這次科考活動的重要收穫。從科考隊公布的圖片來看,這種魚有著大大的腦袋,更不可思議的是它竟然還長出了兩隻腳,整體看起來像是一條放大版的「蝌蚪」,因此科學家們暫且將其稱為「深海蝌蚪魚」。
  • 這些深海生物長這樣,琵琶魚:深海暗無天日,隨便長長就好了
    圖中是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 ( giant Antarctic isopod,拉丁文學名:Glyptonotus antarcticus ) 剛孵化的幼體,這種深海大蝨生活在北冰洋周邊島嶼和大陸附近,最深棲息深度在 790 米左右。幼體孵化後會把沒孵化的卵吃掉,而雌性北冰洋巨型深海大蝨產卵後一般會死亡,個別能繼續生存下去再次生育。
  • 深海怪魚的表親長這樣……
    研究團隊去年從海平面下4800米捕獲逾4.2萬隻深海生物,其中包括2003年在紐西蘭外海被發現的「世界最醜動物」Mr.Blobby的「表弟」。據悉,研究團隊去年從海平面下4800米捕獲逾4.2萬隻深海生物,其中包括2003年在紐西蘭外海被發現的「世界最醜動物」Mr.Blobby的「表弟」,它們同屬「隱棘杜父魚科」。
  • 在比外太空還神秘的深海,生活著這樣的「外星人」
    圖片來源:Google Sites受到攻擊時,酸漿魷可以將頭、腕和觸腕縮進身體內,把身體鼓成球形,色素膨大,像河豚一樣防禦敵人。另外,它還可以向外套腔內噴墨,把自己染成黑色,在黑色的海洋中隱蔽身形。在深海中,它們會發出藍色的輝光,如同海水中漂浮的燈籠。
  • 它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長達1000米,專家:警鐘已敲響
    它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長達1000米,專家:警鐘已敲響!眾所周知,我們頭頂有很多人造的飛行器在替我們注視著地球的一切,我們地球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行星,它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珍貴的資源,讓我們得以繁衍生息。
  • 深海900多米處!科學家發現稀有魚,重約100斤,還有「腿」
    而根據《每日郵報》科學報告指出,美國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稀有魚」,這是經過長達1年的深海生物研究所發現的,從大體的外表上來看,該魚還有「腿」,所以非常的奇怪,應該很多人都沒有見多。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個魚是在墨西哥灣深海900多米處所捕獲的
  • 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長達1000米,深達80多米,它是什麼?
    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長達1000米,深達80多米,它是什麼?就比如說美國,美國不說別的,他們的科技確實是領先世界的,在外太空有非常多的衛星,可以觀察到地球上的生物,他們還有專門研究外太空的部門,就比如說大家都熟悉的美國宇航局NASA,就在最近他們觀察到俄羅斯境內有一隻巨大的「蝌蚪」,而且它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大的「蝌蚪」,長達1000米,深達80多米,它是什麼?
  • 深海驚現「四條腿」安康魚 不愛遊泳愛「走路」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7日報導,科學家近日在深海捕捉到了一條「長著四條腿」的魚,正在海底「漫步」的它是不是已經厭倦遊泳了呢?從照片上看,這條魚似乎真的進化成了四條腿,儘管有些軟弱無力,但卻足以支撐它的身體。它看上去輕鬆自在,好像剛剛吃完晚餐正打算外出遛彎呢。原來,這條外表醜陋的魚叫「安康魚」,它的「四肢」實際上是它的鰭棘,用來平衡全身的力量。
  • 組圖:馬裡亞納海溝8000米處發現海底新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證實「獅子魚」是迄今發現生活在最深海底環境的魚類,它們能夠生長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8145米深處,比之前最深海洋魚類的棲息環境還要深500米。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該國際海洋探測活動還在海底發現其它新物種,獅子魚如同海底幽靈一般,身體像蝌蚪,長著較大頭部,較小眼睛,身體沒有鱗片,略比人類手掌大一些。阿伯丁大學艾蘭-傑米森說:「它看上去非常脆弱,長著較大的翼狀翅膀,頭部像卡通狗。之前我們無法相信這一深度仍有魚類存活,畢竟該環境壓力非常大。」
  • 身長一米的深海魚,嘴巴就有半米長,看起來像繩子,切開全是好料
    大海總是能給予人類一些新花樣,例如深海裡的各種魚類。曾經有一句玩笑話是這麼說的,既然大家都生活在深海裡,深海又是一片漆黑,不如大家隨便長長,反正大家誰也看不見誰。事實上,深海裡的確有太多我們覺得驚奇的生物,下面要介紹的一種深海魚,即使是生活在沿海地區的朋友,都不一定有見過。
  • 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
    據悉,深海魚類的生活環境中通常為高壓、低溫、食物稀少、沒有陽光或者陽光極其微弱,因此它們同淺海魚類相貌迥異,也很難被發現進而成為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們在離開深海後較難存活。蝰魚在深海中之所以把自己裝扮得如此「美麗」,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地引誘獵物,進而兇殘地捕食之。通常人們都會認為生活在深海中的魚類會十分奇特,而蝰魚就是其中最為奇特的深魚類之一,這種外形怪誕魚類的牙齒非常大,其嘴部無法裝配其牙齒,只能將牙齒暴露出來,顯出一副十分可怕的樣子。它遊動時速度很快,能夠飛速地衝向獵物,並用牙齒牢牢地咬住它,牙齒像釘子一樣深深地插入其身體。
  • 「深海異形」哥布林鯊:青面獠牙的醜陋怪獸(圖)
    這是一種非常稀有的鯊魚品種,主要生活在日本附近水域。  摩爾4月19日在墨西哥灣捕蝦,漁民們將魚網放入2千呎(約610公尺)深的海中,收網時不僅捕獲鮮蝦,意外撈起這隻有著邪惡尖牙的哥布林鯊,他給這隻大鯊魚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又把它放回大海。直至2日才向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報告。摩爾說道:「我關心這片海洋的一切,我們也要懂得保護,因為那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 澳洲發現像深海彩帶巨型管水母,最外一圈長47米,實際全長還未知
    在海洋的深海中,有很多神奇的生物,其中有些水母看似很小,實際上它們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體長也是非常驚人的。近日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寧加洛深海峽谷中,美國加州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長度驚人的巨型生物——管水母。
  • 五大未來水下探測器:螢光蝌蚪可檢測水汙染(組圖)
    深海漫遊者深海漫遊者    「深海漫遊者」由美國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科學家所研製。今年7月,重達3000磅(約合1361公斤)的「深海漫遊者」開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附近海域的海底爬行了25英裡(約合40公裡)。「深海漫遊者」由鈦材料和泡沫材料製成。
  • 日本深海「蜘蛛蟹」,腿長3米可再生,能循環著吃
    這就是生活在日本深海區域的殺人蟹,殺人蟹長著有近一米長的八隻腳,看上去就像是一隻海底的巨型蜘蛛。目前發現的最大的殺人蟹長達3米,兩側的腿張開比一個成年人還要高,雖然殺人蟹的長相和名字都讓人毛骨悚然,但是其實它們的本性並沒有那麼可怕。
  • 看起來像外星生物,常年生活在深海,來看看大王具足蟲長啥樣
    這種等足類動物外形看起來像是外星生物,它的體型可以長到76釐米左右,外表擁有多種顏色,例如紅色、棕色甚至是淡紫色。那麼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大王具足蟲是一種長期生活在深海海底的生物,目前已經發現的個體大多出於海平面2000以下。大王具足蟲之所以能夠在苛刻的深海環境中生存,是因為特殊的身體構造。
  • 小蝌蚪成長記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實驗小學401班小記者 鄭夢婕    今天,我把一群黑不溜秋的小蝌蚪放進了家裡的金魚缸裡。跟美麗的金魚相比,小蝌蚪顯得十分滑稽,黑色的身體,一粒小黃豆般大的頭,一條黑絲線似的尾巴。    一周過去,小蝌蚪的尾巴短了不少,尾巴兩邊竟然長出了兩條短短的後腿,在我手心裡笨拙地跳動著,像極了剛學舞蹈時的我。
  • 長得像蝌蚪的遠古巨獸,生活在海洋中,經常以鯊魚為食
    在泥盆紀時期,有一個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遠古巨獸叫做鄧氏魚,他長得有點像蝌蚪,只不過被放大了無數倍,生活在海洋當中,而且經常以鯊魚為食。這種魚類非常的兇殘,是我們目前發現的所有生物當中咬合力排到第2位的生物,雖然說早已經滅絕,但是它的霸氣你就能夠通過化石讓我們感受出來。
  • 深海1萬米有多可怕,為何去到那裡的人比登月還少
    ,據計算,深海底層的面積實則無比遼闊,1000米以下的海底佔據了整個海洋面積的百分之80以上,大概是陸地面積的2倍,而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光線只會越來越薄弱,到了千米級別的水域,就和置身在黑暗無邊的太空沒有區別。
  • 科學家發現47米長水母,但最長者還不是它
    實際上藍鯨的體長可達30米以上,已知最大的藍鯨體長超33米,這個長度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動物,我們都知道蛇和蟒的體型像一條繩子,長度很長,但其實最大的蟒森蚺的長度也就在10米左右,大象的體長算上尾巴和長鼻子,也就在7~11米之間,都沒有超過藍鯨的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