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師說》
中醫文化在中國流傳了許多年,從炎帝神農嘗百草,黃帝創作《黃帝內經》到後來的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幾千年來璀璨的中醫文化,隨著中華文明影響到了全世界。有句話叫做「高手在人間」,在中國醫藥史上有這麼一個奇人,他自小顛沛流離,只與毒蛇為伍,雖然一字不識,卻發明了拯救萬人的蛇藥,他的名字叫季德勝,堪稱一代神醫。
流浪"的"蛇花子
季德勝出身蛇醫世家,祖上五代人都依靠捕蛇和賣蛇藥為生。這種遊方郎中在那個時代,維持溫飽都不能,還被很多人瞧不起,被稱為「捕蛇的叫花子」,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季德勝出生了,在他出生的時候,連一個像樣的家都沒有,父母棲身在江蘇省宿遷市外的一座破廟裡,祖上幾代人行醫卻連一個容身之處都沒有留下。
從嬰兒起,季德勝就由父母背著浪跡天涯,在他六歲那年,母親和弟弟都不幸亡故,從此父子二人相依為命。為了生存,他們白天在荒山野地、殘宅破廟裡捕捉各類毒蟲,晚上還要按照祖傳秘方配藥,為了餬口,走街串巷,擺攤耍蛇,艱苦的求生。在季德勝八歲那年,家鄉宿遷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災,百姓食不果腹,於是紛紛外出逃荒,季德勝就是在那時候和父親一起來到了南京。
由於長時間的和毒蛇、蜈蚣等各類毒蟲打交道,雖然還是孩子的季德勝,卻在耳濡目染之下,將自己父親季明揚捉蛇養蛇,採藥治病的本事學到了手,已經可以幫助父親從事製藥工作了。在1924年,厄運又降臨到這一家人身上,季德勝的父親在窮困交加中,因病去世了。很多年後季德勝都記得父親的囑託,「捉蛇製藥,救死扶傷,守住祖業,為窮人治病」。臨死前,父親把季家五代人的心血所凝聚的蛇藥秘方,交給了季德勝,並囑託他只能口口相傳,不能見諸於文字。就這樣,草草埋葬了父親,已經二十三歲的季德勝,挑起了兩簍毒蛇和白木藥箱,一個人獨闖天下。
恪守祖訓,不使秘方落入敵手
在以後獨自行醫的日子裡,季德勝發現自己的祖傳秘方,因為口口相傳,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能靠經驗下藥,很不方便,於是他將秘方在原來的基礎上重新改良,以求更好的為大眾服務。為了鑑定各種藥材的療效,季德勝如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一樣,對一些藥引親自品嘗,試驗效果。幾年中他不止一次中毒,但都僥倖生還。他甚至以身試蛇,來檢驗自己改良過的蛇藥。就是靠著這種原始的方式,季德勝讓祖傳的秘方更加完善。幾年來治好了無數個蛇傷患者,他的名氣隨著也越來越大。
在季德勝名聲大噪的時候,中華大地正承受著日本侵略者的蹂虐。他的蛇藥也引起了日本軍醫武田太郎的注意,因為南方多蛇,日本軍隊經常出現被毒蛇咬傷咬死的事件,日本軍醫對此很苦惱,他們希望找到一種治療蛇毒的特效藥,於是找上了季德勝。
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季德勝根本不為所動,他不希望自己家的蛇藥秘方,為侵略者服務,於是日本人懷恨在心,把季德勝打的遍體鱗傷,幾次險死還生,但其始終未向日本人屈服,自始至終不肯吐露秘方。
違背祖訓獻秘方,只因心懷祖國
在之後幾年裡,季德勝一邊治病,一邊完善自己的藥方,在1944年夏天,他在黃山行醫時發現了一種神奇的藥材,季德勝又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己的身體進行實驗。著名的"季德勝蛇藥片"也應運而生。
由於季德勝治蛇毒的名氣,在民間廣泛的傳頌。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幾次想請他出山,為人民看病。幾經波折才請到季德勝到安通醫院坐診,早已歷經世態炎涼的季德勝,大受感動,不僅同意去醫院做醫生,最後竟然選擇把祖上那個只能口口相傳,不能見諸於文字,且傳男不傳女的蛇藥秘方,貢獻給了國家。
當年我國醫療水平十分落後,抗毒血清根本無法普及。而"季德勝蛇藥片"在那個時代,挽救了無數個人的生命,並且推動了我國在蛇毒研究領域的發展。"季德勝蛇藥片"在全國推廣後,效果很好,甚至出口到了國外,季德勝的大名也響徹海內外,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醫藥衛生先進工作者大會上親自表彰了季德勝的功勞。在歐美等國,季德勝享有"克毒聖手""東方蛇仙"的稱號,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對其也是大為推崇
結語:
1981年,83歲季德勝突發腦溢血去世。一代蛇毒大王與世長辭。季德勝的一生,都在致力於蛇毒的研究,他的人品,醫德都感染著後人。從被人嫌棄的「蛇花子」,到國醫聖手「一代蛇仙」,他的人生際遇稱得上是一部傳奇,他濟世救人的精神,光耀千古,值得後人永遠銘記。不知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引用文獻:
《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