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新聞]渦陽老鄉撿到稀有鯨骨捐贈高校

2021-02-07 渦陽之窗


許豔一家展示撿到的鯨魚頜骨

在浙江省舟山市打工時,無意中撿到一大型鯨魚骨頭,面對他人高價購買的誘惑,來自我市渦陽縣龍山鎮的許豔斷然拒絕,將鯨骨捐給高校進行科研。近日,許豔和渦陽老鄉撿到大型珍貴鯨骨並無償捐獻的消息,在舟山很快傳開,當地市民紛紛為他們的科研保護意識點讚。

收廢品時發現鯨骨

「鯨魚骨頭已經捐獻給海洋學院做研究了,聽說科研價值還挺大的。」昨日上午,記者與許豔通話時,他正在一廢品收購站忙碌著。提起自己撿到鯨魚骨頭的事情,許豔連連表示只是自己運氣好,捐獻給高校科研是理所當然,不值得誇耀。

許豔介紹,一家人十多年前到浙江舟山打工,主要以收廢品維持生活,一個月能賺3000元左右。7月29日中午,在收廢品返回途中的一個小山上,許豔和老鄉張行東看到一根類似於骨頭的物體橫在山溝旁,十分顯眼。

「我們用隨身攜帶的尺子測量後發現,這根骨頭有285釐米長,就猜測很有可能是某個大型動物的肋骨。」許豔介紹,他們一家四口共同努力才勉強將骨頭抬起,經過稱重,竟然有125斤。

捐贈海洋學院做科研

考慮到無意中發現的這根骨頭,有可能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許豔和張行東立馬決定將骨頭運送到舟山市博物館。就在幾人將骨頭拉回市區途中,一個老闆特意找到許豔,表示願意出5000元錢買回,放到家中做擺設。

「沒聽他說完,我們就拒絕了,既然是有價值的東西就要交給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許豔說,即使有人出更多的錢,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讓許豔沒想到的是,因為沒有提前聯繫,待幾人將骨頭拉回市區時,博物館已經下班閉館。害怕骨頭在家中被偷盜,許豔又通過當地媒體與浙江海洋學院取得聯繫,希望海洋學院的專家為骨頭「驗明正身」。

經浙江海洋學院老師陳健檢測,最終證明這個接近3米的大型骨頭,為一種鬚鯨的下頜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下巴骨。「這麼長的鯨魚骨頭我也從來沒見過,有很高的科研價值」,陳健表示,根據這個下頜骨可以鑑定出鬚鯨的具體品種,並由此推測出舟山地區分布的鯨魚種類。

為了讓鯨魚骨頭髮揮更大的價值,許豔和老鄉商量後,決定將鯨骨捐贈給浙江海洋學院用作科學研究。


相關焦點

  • 收廢品收到鯨骨一枚,渦陽老鄉好樣的,必轉!
    在浙江省舟山市從事廢品收購的許豔,拒絕他人高價購買的誘惑渦陽老鄉撿到稀有鯨骨捐贈高校 在浙江省舟山市打工時,無意中撿到一大型鯨魚骨頭,面對他人高價購買的誘惑,來自我市渦陽縣龍山鎮的許豔斷然拒絕,將鯨骨捐給高校進行科研。
  • 渦陽機場又有新消息!開通後,從渦陽能飛往這些地方……|北京|東北|...
    點擊播放 GIF 0.0M看著前期工作在一步步推進是不是感覺機場離渦陽人越來越近了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在上面所說的幾條航線中並不是說飛機飛到徐州、周口、阜陽降落然後再轉機而是從渦陽起飛的飛機要從這些航線進入全國航路區域你可以把航線想像成高鐵的鐵軌想一想都覺得好激動
  • 渦陽曆年地震簡報,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
    點「家在渦陽
  • 關於渦陽的這種說法正在網上傳播!不要信!假的
    ……消息一出就在渦陽人的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近期渦陽出現多起有關疫情的不實傳言,小編也提醒廣大市民留意渦陽論壇發布的消息,不信謠、不傳謠,遵循有關預防指引,相信科學。謠言止於治也止於智。網絡信息漫天飛,如果我們不擦亮眼睛、不辨真假,抱著「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分享轉發,就很可能在無意中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 渦陽!街頭「小白蟲」,網友不勝其煩!啥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 很多微友發現, 渦陽的街頭增加了一個新物種, 很多鄉鎮到處漂浮著一種像雪花一樣的小白蟲,
  • 亳州市張永軍:退休職工自費發起渦陽公益救援隊 6年救援600餘次...
    人物簡介:張永軍,男,57歲,生於1962年1月,渦陽公益救援大隊發起人   事跡簡介:張永軍2013年組織成立的渦陽縣公益救援隊從最初的5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0餘人,是全國9958應急救援協作平臺渦陽唯一救援隊,每年在省內外組織水上打撈、水上救援、抗洪搶險等救援活動達
  • 新研究發現「殭屍蠕蟲」在腐爛鯨骨內交配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日本科學家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有著「殭屍蠕蟲」之稱的食骨蠕蟲會在沉入海底的腐爛鯨骨內交配。食骨蠕蟲沒有面部和嘴巴,生活在深海,於2002年首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域發現。如果以恐怖程度作為評判標準,即使最恐怖的影片中的殭屍也無法與食骨蠕蟲(Osedax worm)相提並論。這種動物被稱之為「殭屍蠕蟲」,沒有面部,也沒有嘴巴,不僅食用骨頭裡面的油同時還會在沉入海底的腐爛鯨骨內交配。「Osedax」這個名字來源於拉丁語,意為「食骨」。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食骨蠕蟲的獨特住處——腐爛的灰鯨骨。2002年,人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域首次發現這種奇異動物。
  • 廈門遊客海邊散步撿到龍涎香 專家:概率好比中彩票
    發帖者稱,他在海邊遊玩時撿到一塊品質較好、重達500多克的龍涎香。龍涎香究竟為何物?為何頻頻有人聲稱在廈門撿到?記者為此展開了調查。文/記者 謝雨真 圖/周先生提供網友小嶝島海邊撿到灰白物體,燒起來有香味昨晚,記者成功聯繫上發帖者周先生。
  • 【科普】鯨落與鯨爆
    鯨落生態系統可分為四個演化階段:移動清道夫階段:在鯨屍下沉至海底過程中,盲鰻、鯊魚、一些甲殼類生物等以鯨屍中的柔軟組織為食。這一過程可以持續4(至少)至24個月(取決於鯨的個體大小)。期間90%的鯨屍將被分解。機會主義者階段:機會主義者(機會種)能夠在短期內適應相應環境而快速繁殖。這裡所說的環境,就是鯨屍、鯨骨。在這個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特別是多毛類和甲殼類動物,能夠以殘餘鯨屍作為棲居環境,一邊生活在此,又一邊啃食殘餘鯨屍,不斷改變它們自己的所在環境。
  • 鯨死後去了哪裡?
    這聽起來或許像是亞哈船長(譯者註:小說《白鯨》中的船長,此人一心想獵獲白鯨,今喻貪得無厭者)似的鯨骨追逐客會大聲嚷嚷的話,但我最關心的並非腐肉的血塊或爆炸的體腔(其實我完全不關心這些)。我所著迷的是有關事件、地點、方式和原因的細節:鯨的屍體遭遇了什麼,它們在哪裡死亡、如何死亡,以及它們死亡的原因。
  • 世界最稀有白座頭鯨現身紐西蘭 研究員表示這輩子只見過一次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據NZ華新社援引英文《先驅報》消息,昨天早晨,一個紐西蘭的鯨類研究小組在Cook Strait附近水域發現了一頭 「世界上最稀有的鯨類品種」。 小組組長形容這次的發現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經歷」。 白色的座頭鯨在自然界裡是十分稀有的存在。
  • 撿到一隻白鷺沒過夜就死了 遇到受傷應送去救治
    撿到一隻白鷺沒過夜就死了 遇到受傷應送去救治 qz.fjsen.com 2012-12-05 10:05  郭韶東 謝明飛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前日下午,在泉州市區東海大街,曾女士的女兒撿到這隻白鷺,並將它帶回租房,白鷺雖然飛不了,但偶爾還能跳幾下。可是,它一直不吃不喝,昨日凌晨2時許就死了。曾女士一家來自四川。她的女兒楊女士介紹,前日下午,一位老鄉開小車載她路過東海大街時,他們在路中央發現了一隻白鳥,「它好像被小灌木絆住了腳」。他們就將白鷺放到小車後座上,帶了回去。
  • 美慈善機構向貧民捐贈重逾700斤巨型虎鯨供食用
    資料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8月15日報導,近日,美國德克薩斯州「Timon's Ministries」捐贈中心將一頭重達809磅(約367千克)的巨型虎鯨捐獻給當地90餘名貧困居民食用。
  • 地大退休教授向學校捐贈稀有標本
    楚天都市報4月16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 劉妍慧 邵輝)4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巖石礦物學系迎來了一場特殊的教學研討會,74歲的退休教授曾廣策將珍藏多年的隨州隕石等稀有標本,無償捐獻給巖石礦物學系教學和科研使用,並飽含熱情的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從教心得和人生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