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嶽10歲女孩夢想成為藥物專家 繪「納米抗癌」科幻畫獲全國大獎

2020-11-22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資陽頻道消息(記者 黃智微)看到癌症病人飽受折磨,安嶽10歲女孩代芯茹夢想成為藥物專家,並憑藉創新思維繪製了一副少兒科幻畫《納米克癌戰士》。8月19日,這幅作品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年兒童優秀科學幻想繪畫近1000個獲獎作品中嶄露頭角,獲得全國一等獎。

  代芯茹的科幻畫展現的是,一個女孩吃下一顆納米抗癌藥物,納米抗癌成分迅速進入戰鬥狀態,找到癌細胞將其殺滅,小女孩帶著微笑睡著了。這幅作品充滿創意,整個畫面色彩溫馨,讓人感覺癌症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我們學校有個女生和老師都是患癌症去世的,那麼多的癌症病人飽受折磨,而現代醫學卻束手無策,我很難過。」代芯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創作這幅作品的原因,我將來要成為一名藥物專家,發明一種納米抗癌藥物,也就是畫中的納米克癌戰士,將科幻變成現實,為人類醫學作出科學貢獻。

  代芯茹的美術老師彭國瓊告訴記者,8月18日,她在科創大賽的少兒科幻畫展區看到了讓人感嘆的畫面。一位家長帶著二、三年級模樣的男孩駐足觀看代芯茹的作品,那位家長對她的孩子說,「你看,要是現在就有這種技術的話,你的爺爺就不會去世了」。

  彭國瓊說,代芯茹當初提出這個創意的時候,她就非常支持。在彭國瓊的指導下,從構圖、表現形式到材料,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完成這幅作品。「代芯茹這麼小就有這樣的想法,我希望她發明『納米克癌戰士』的這個夢想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實現」。(新聞熱線:028-26221630 微信爆料:ziyangscol)

相關焦點

  • 安嶽9歲女孩繪科幻畫 同一作品包攬國、省、市級一等獎
    其中,安嶽9歲女孩蔣奕琳憑藉創新思維繪製了一幅少兒科幻畫作品《海洋農場》,榮獲第31屆全國一等獎、全省一等獎,被授予第二屆資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市長獎,獲得2000元最高現金獎勵。少兒科幻畫作品《海洋農場》  「要畫好一幅科幻畫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在畫中體現創新和想像。
  • 14歲常德女生科幻畫獲全國一等獎
    7月2日常德網訊(記者 李寒露)昨日上午,記者從常德市漢壽五中獲悉,該校14歲女生曾純創作的科幻畫《希望號——高空水資源轉換器》,獲得了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幻畫一等獎,其獲獎信息目前已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上正式公布。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常德美術館見到了前來參觀少兒美術書畫作品大展賽的曾純。
  • 她的畫獲全國大獎,她說,留守兒童也享有春天,就像國旗上的星星
    1.傳來龍田田得大獎的消息龍田田並沒有直接聽到這個驚人的消息,但她把一些細碎的傳聞加起來,她終於體會到這個了不起的事實:她得大獎了!不過,由於她是個內秀的女孩,她藏在心裡,什麼也沒說,因為這時候不確切到底是誰獲得了本年度的全國美術創意大獎。
  • 985高校專家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成果已公開發表!
    近日,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趙燕軍、王徵團隊設計了一種基於細胞鐵死亡機理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其具有選擇性、廣譜性等特點,有望在對正常細胞"零"損傷的前提下,高效消滅實體腫瘤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人類戰勝癌症帶來新的希望。
  • 抗腫瘤納米藥物: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
    多倫多大學納米技術科學家Warren Chan和他的同事分析了過去10年、超過100篇關於納米藥物的文章,結果發現無論是否具有主動靶向能力,所有的納米顆粒平均只有約0.7%的注射劑量進入腫瘤。Chan說:「這個效率低到讓我吃驚,因為一談到『納米』,人們立刻就會想到『靶向』,這是納米藥物研究人員潛意識裡的假設。」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多篇突破性研究直擊抗癌藥物新發現
    我們都知道藥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是過去50年代和60年來用於治療孕婦妊娠嘔吐症的藥物,但很不幸的是,沙利度胺會引發嚴重的嬰兒出生缺陷,因此隨後其成為禁用藥物。然而最近研究者卻發現,沙利度胺的衍生藥物,比如來那度胺或許具有其它有益的用途,比如其可以治療諸如多發性骨髓瘤的血癌以及幫助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的患者。
  • 更高效、更智能 金銀納米機器人有望成抗癌利器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天津眼工作室金銀不僅能做飾品,還能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
  • 你見過金銀做的納米機器人嗎?天津大學科學家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不僅能做出美輪美奐的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同時也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
  • PNAS:最佳納米顆粒尺寸讓抗癌效應最大化
    2014年10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醫學的重要一部分是納米顆粒,納米顆粒裝載藥物靶向遞送到特定的組織和細胞了解納米醫學的物理化學性質關係到它們的生物學反應和功能,並對開發高效抗症鬥士(抗癌納米顆粒)至關重要。 材料科學和工程學副教授Jianjun Cheng解釋:為了開發下一代具有超強的防癌抗癌屬性的納米醫學顆粒,我們必須了解它們的物理化學性質(具體而言是顆粒大小)與機體生物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 專訪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研發「納米火車」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尋找一種「聰明」的分子,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誤傷正常細胞。  譚蔚泓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將納米生物技術、分子工程技術引入分析化學,提出了利用核酸適體研究癌症等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基礎的新概念。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具體到藥物研發過程中,精準治療不僅體現在靶向藥的精確制導,還包括新型生物製劑帶來的精準遞送方式。現在,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影響著原有的藥物研發模式。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
  •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研發「納米火車」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於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後,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研究癌症這一世界性難題,我迫切希望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並致力於分子醫學。」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
  • 納米藥物如何有效攻克多種類型癌症?
    BXQ-350由人體天然表達的蛋白質——激活蛋白C與脂肪分子DOPS形成的納米氣泡組成,由此形成一種可以選擇性靶向癌細胞並殺傷癌細胞的治療藥物,同時不會對周圍健康組織產生影響。這些脂肪納米顆粒還能夠穿過血腦屏障,這使這種納米藥物在治療惡性腦瘤方面療效顯著。「BXQ-350是這類藥物中的第一種,具有傳統抗癌藥物不具有的特性。它由人體存在的天然物質組成。
  • 天大藥學院研發出抗癌新對策 金銀「變身」納米機器人殺死腫瘤細胞
    內容提要: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北方網訊:金銀不僅能做出精美飾品,還能「變身」納米機器人,成為抗癌藥。天津大學藥學院李楠團隊提出納米抗癌新策略,通過創新設計,將金銀作為納米抗癌藥物載體,並發揮治療作用,研發出更高效、更精準、更智能的新一代納米抗癌機器人,相關成果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期刊《生物材料》上。如何精準識別並殺死癌細胞是目前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 她將成為登上火星第一人?17歲美國女孩向宇航夢想挺進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的報導: NASA已經在對一位17歲的美國女孩展開密切相關訓練,很可能在2033年預定的火星探測計劃中,實現她成為「登陸火星第一人」的願望。      儘管NASA的慣例是只接受18歲以上的申請者加入各類探測研究項目,但一位名叫阿莉莎·卡爾森(Alyssa Carson)、年僅17歲的女孩,卻已經 拿到了「火星太空人」訓練的如場券。
  • 複方喜樹鹼抗癌藥物進入臨床推廣
    由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複方喜樹鹼抗癌藥物已進入臨床推廣,效果喜人。這是記者日前從在京舉行的「靶心抗癌新藥復生康臨床療效研討會」上獲悉的。  據專家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拓撲異構酶是直接控制癌細胞生死存亡的酶,只要能清除它,癌細胞就會死亡。如果把癌症的治療比作打靶的話,那麼癌細胞中的拓撲異構酶(Topol)就是癌細胞的靶心所在。而臨床上喜樹鹼能夠抑制、破壞拓撲異構酶的活性,在清除拓撲異構酶有獨特的作用,殺癌效果好。因此,作為能有效抑制拓撲異構酶活性的喜樹鹼製劑,也成為抗癌藥物研究的熱點。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96歲老院士寄語年輕科研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使ATO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中國在單體化學藥物方面得到世界公認的屈指可數的成就之一。其發明通過與合作者的研究在1990年代後推廣全國,其後推廣到全世界,成為今天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之一。
  • 9歲女孩與年近8旬的奶奶相依為命,安嶽這些「愛心爸媽」出動!
    近段時間,安嶽縣永清鎮攔溝村林成麗的特殊家庭遭遇在當地傳開,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關心,廣大愛心人士紛紛聯繫安嶽慈善義工服務隊,積極向她家捐款捐物,表達關愛之情。4月6日下午,帶著大家的一片心意,幾名義工服務隊隊員又來到林成麗家,看望她和她的奶奶。
  • 16歲上大學、30歲博導、38歲當院士,遼寧副省長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如何克服這個矛盾,成為國際材料領域幾十年以來一個重大科學難題。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盧柯團隊發現,在金屬銅中引入高密度納米孿晶界面,可使純銅的強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同時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電導率(與高純無氧銅相當),獲得了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