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窩裡的底層魚接觸到釣餌,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

2021-01-08 垂釣傳媒

釣魚時,我們有時會遇到釣餌還未沉底,在中途就被粲鰷搶食的情況,其結果就是窩裡的底層魚無法接觸釣餌,無法被釣到。

針對這種情況,釣友們主要有兩種應對方法,第一種是增加鉛鉈重量,意在讓加重的鉛鉈帶著釣餌快速下沉,以擺脫粲鰷搶食。

可事實上,加重的鉛鉈的下沉速度,遠沒有粲鰷搶食的速度快,而且入水時聲音較大,會使窩裡的魚受到驚嚇,且浮標也要重新調整;第二種是用商品餌料作釣餌,加大釣餌的量,有意"犧牲"部分釣餌,讓"倖存"的釣餌沉入窩裡。

這種辦法同樣存在弊端——多而味濃的釣餌在下沉的過程中只會誘來更多的粲鰷搶食,它們甚至會追到窩裡搶食。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找到一種簡單的方法:取少許靠近魚塘埂邊的塘底淤泥,放在容器裡,用樹枝攪拌成稀稠均勻的泥漿,然後將其裹在釣餌上即可。

所謂"稀稠均勻",指的是當我們把釣餌放到泥漿上面,用樹枝將其輕輕地往下按時,釣餌就能下沉並裹上一層泥漿,提魚線時釣餌又能無損地、輕而易舉地從泥漿裡拽出。

如果泥漿太稠,並且用商品餌作釣餌,當我們向上提魚線時,釣餌就會裂開或鉤餌脫離。如果用蚯蚓作釣餌,向上提魚線時,鉤尖就會露出來。如果泥漿太稀,釣餌就裹不上泥漿。

塘底淤泥的優點是細膩柔軟且粘性強。如果塘底淤泥難以取得,可用田地裡無硬顆粒的泥土代替,按上述方法將其攪拌成稀稠均勻的泥漿即可。

注意事項有三:

如果用商品餌料作釣餌,就要把鉤子上的釣餌捏緊,且不能露鉤尖;如果用蚯蚓作釣餌,就要在離蚯蚓的頭端或尾端約1.5釐米處將其掐斷,然後把1.5釐米長的蚯蚓從其掐斷處穿入魚鉤,鉤尖外蚯蚓的長度保留5毫米左右。

拋竿時一定要輕,讓裹有泥漿的釣餌以最慢的速度入水,或把裹有泥漿的釣餌放在魚窩上方的水面,讓其自行沉底,這樣泥漿就不易脫落。

裹有泥漿的釣餌沉入水底後,為了讓釣餌儘快從泥漿中"脫穎而出",可用以下方法:假設不裹泥漿的釣餌沉底時,浮標露出水面2目,釣餌裹上泥漿後,浮標露出水面1目,鉤餌入水落底後,可極輕微地提竿,把裹有泥漿的釣餌橫向移動1釐米後停止,或縱向提拉1釐米後再放下。

如果露出水面的標尾由1目變成2目,則說明泥漿脫落了,如果目數不變,說明泥漿未脫落,反覆操作幾次即可。

相關焦點

  • 冬季為什麼總釣不到魚?分析這三種變化原因後,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但是有一點需要思考的就是:低溫會影響到食物或者是窩料在水裡的傳播速度及範圍,有時我們打窩後感覺沒魚進窩,或者要很長時間才發窩,但是有的釣友等不了這麼久,所以冬天時常會感到魚難釣。所以水體能見度就變的很高,這對魚來說也是有著影響的,具體表現就是:水體明亮了,魚會的安全感就會降低,紛紛躲到深水區或者水草區有障礙物的地方;另一個就是食物的減少,魚也會感覺到這種情況,就不會白費那麼多體力去尋找食物了,再說實際情況也不允許或者是也不一定能找到食物。
  • 冬季釣鯽魚找到魚是關鍵,3種方法讓你找到魚窩
    老釣魚人會發現天氣越是寒冷,我們釣到的鯽魚個體越大,冬季的魚的活動性差,對鯽魚來說活動範圍很小,想要通過窩料誘魚進窩是特別難的事情,這也是很多釣友冬季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其實冬季釣魚並不難,難得是如何找到魚窩。大亮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自己通常如何找魚窩,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用眼看1.
  • 這是製作小麥窩料最簡單的方法!成本才1塊錢,專釣大鯽大鯉
    窩料餌料可以直接購買成品,也可以自己製作,現在網絡發達很多釣友都會在一些自媒體平臺發布自己的製作方法,想要學習並不難,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很多。有些釣友想學習做窩料,但是嫌麻煩,拿玉米小麥窩料舉例,想製作一般都得先浸泡,然後煮熟、晾涼,再加各種添加劑進行發酵,最後保存還是個頭疼的問題。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 磯釣釣餌的選用及釣餌狀態的影響因素
    關於磯釣釣餌的探討,或許對剛剛接觸磯釣的釣友會說,這有什麼好談論的,釣餌無非就是掛在鉤子上面用來釣魚的,這種不行就換另一種,磯釣的釣餌也就是那麼幾種。南極蝦,蝦仁,本蟲,青沙蠶,巖蟲,管蟲,石板蟹等等。聽起來很簡單是吧,沒有什麼技術性可言,但是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容易被忽視他其中的重要性。
  • 這魚我只在川南山區裡見過,一生靠舔吮江石上的巖漿和苔蘚為食
    這魚我只在川南山區的溪流裡見過,它的生存方式極為獨特,一生竟靠舔吮江石上的巖漿和苔蘚為食。或正因為這一緣故,當地人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豬嘴魚」在四川境內,特別是在山區內有溶洞的區段,巖石越多的地方,這種魚也就越多。
  • 我釣黑魚的4種方法,曾經一次釣了8條大傢伙
    我愛釣魚,尤其愛釣黑魚,此魚兇猛異常,體型優美,總覺此魚不同凡魚,似有靈性。,在水面輕輕上下提起放下,以激怒黑魚,這時黑魚尾部會急速擺動,魚旗豎起,並會向箭一樣上前咬住釣餌,緊接著黑魚急速下沉,水中會出現氣泡,這時就可以提竿得魚了。
  • 自製穀子釣餌配方,這麼牛的釣魚配方一定要學會!
    喜歡釣魚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每天更新釣魚技巧以及爆護餌料配方很多釣友都喜歡傳統釣法、民間釣法進行垂釣,他們通常喜歡自己製作釣餌來釣魚。一款好的自製釣餌自然是需要講究技巧的,這麼牛的釣魚配方一定要學會!在懸墜釣法中,雖然自製的釣餌誘釣結合不太適合這種方式,但這並不說明自製釣餌的釣效比商品餌的誘魚效果差。在一些特殊的水域,自製釣餌往往比商品餌的優勢更大,誘魚效果更好!首先了解一下「穀子釣法」。「穀子釣法」是一種比較偏的民間釣法。
  • 光水區的河流裡如何用傳統釣?掌握這三個步驟,走釣其實很簡單
    最重要的是,水流不僅會對魚有影響,比如,現在的低溫情況下,魚的活性低,水流的大的話就容易讓它隨波逐流。還會對我們做釣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會產生走水的情況。水溫:大家都知道一個生活常識,就是要想讓杯子裡的熱水快速降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兩個杯子來回倒,這樣讓水和空氣充分接觸,散熱就會加快許多。
  • 作釣黃尾鯝,做窩和續窩的頻率很重要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釣黃尾時的一些做窩技巧及窩料搭配!黃鯝魚的習性及食性黃鯝魚大多生活在相對寬廣的自然水域的中下層,其屬高氧魚類,集群而居,繁衍季節魚群集溯遊到淺灘處產卵,二年可達300—500克左右,成魚一般的規律是春秋遊淺水,夏冬入深潭。黃鯝魚食牲相對較雜,以天然水生昆蟲、浮遊生物、底生硅藻、綠藻、蘭藻等為主。
  • 野釣不上魚?那是因為用餌不對,我從三個方面,分享幾種釣餌
    比如,早春野釣時,我是最擅長「蚯蚓陣」法了,統一蚯蚓做餌,扇形排開3~6根長短手竿,有時還支上1-2根串鉤海竿。這種釣法,可以打窩也可以不打窩,多竿垂釣,遵循的原則是「東方不亮西方亮」人在岸邊,不緊不慢地,看6-8根竿不成問題。收穫不成問題,並且釣起的還都是大個兒的鯽魚等。「蚯蚓陣」的前提條件就是,魚要有索餌的需求,不鬧小雜魚。
  •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結合具體魚情,詳解下鉤的位置
    我由於一開始就做了兩個窩子,在第一個釣位沒口後,就換到了第二個釣位,換完釣位第一桿下去就中魚了,可抽了幾竿之後發現又沒口了,只有小魚鬧窩,於是我也把餌丟在了窩子邊上,同樣下去就中了一條,再拋再中。平常我們都在強調,釣魚要把基本功練好,要保證把每一桿都拋在同一個地方,為什麼在這個水庫不靈了呢?為什麼打了窩的地方沒魚,反而將餌料丟在窩邊上能連杆呢?
  • 紅尾魚的釣技釣法,湖北省吳嶺水庫,當地釣友的分享
    遊釣湖北第一站,我來到了湖北省荊門市京山市,吳嶺水庫,這個水庫淡水魚的品種非常豐富,由於現在的季節已是深秋,目標魚定位紅尾,連續垂釣了三天,收穫並不理想,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與當地釣友交流學習,今天就整理出一套簡單的,針對紅尾魚,當地比較流行的釣法,其實釣紅尾魚有很多方法,每一個地區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 「釣魚技巧」野釣誘釣鯽魚的4種經典秘法,有魚必上鉤!
    我認為還是一個「誘」字。「誘」得好、「誘」的對路,那您當天釣魚絕對過癮、一個字「超爽」。在很多野釣水域垂釣,相鄰釣友常常有"看我表演"的感覺哦!香甜誘魚法: 鯽魚習性吃香甜食,採取投其所好的方法。用香甜味濃的果汁或各種濃香精(過了食用期)的5-10元/斤、一大瓶。取少量(加少量水稀釋)拌取垂釣點泥沙和(取少量)用小的玻璃瓶裝好。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氣溫越低魚越難釣,如果找不準位置基本就會撲空。這時候鯽魚行動遲緩,進窩非常慢,就算窩料非常精良,在找不準魚窩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注意先找魚窩再打窩。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
  • 有2個上魚更快的用法
    回鍋魚其實也有區別,簡單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老闆為了擴大宣傳力度,回收魚後,短時間就「回坑」供釣友繼續垂釣的。這種魚回坑後並不會馬上「開口」,開口時間通常和魚的回鍋次數、受驚程度成正比——回鍋次數越多,開口時間越晚。第二種屬於「靜養」魚。就是回收後,運輸到一處相對優越的環境中養傷。
  • 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
    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現在大多數的釣友也都知道隨著天氣氣溫的變化,也導致現在很多的魚並不是很活躍,所以這個時候你就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釣法再去釣魚,因為這個時候的魚類都選擇去溫暖一些的地方,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大型的魚類則是在冬季幾乎處於休眠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就得需要你去尋找魚群存在的位置。
  • 冬天想釣魚釣的多,找到魚群最重要,按我的方法幾分鐘就能找到!
    在冬季釣魚的時候,和其他季節的釣魚方法區別很明顯,我們一般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走釣,一個是逗釣,所謂走釣就是要去主動的找魚,而不是打好窩子以後在那裡守著!鯽魚是一種比較聚群的魚類,到了冬季以後一般都是一小群一小群的群體覓食,有時候這一群可能十幾條,有時候可能2,3條,如果氣溫逐漸的下降更多的話,這個魚群就會慢慢的合在一起,因為大家能找到的適合過冬的地方都差不多,如果你也能和這些鯽魚想到一起去,那你就使勁的連竿上魚就行了,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位置都不好找,我們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要在魚的密度較低的地方尋找出來覓食的小魚群!
  • 用4張圖告訴你魚都藏在哪了!看完你野釣的時候魚窩一找一個準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快樂釣魚郎很多釣魚都在抱怨現在越來越難釣魚了,客觀上確實是因為環境破壞的原因,網工、電工的猖獗讓江河裡面的魚越來越少。所以在野外垂釣找中魚窩才有可能避免空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釣魚高手給出的4張圖,魚都藏在圖裡標註的地方了。
  • 哲羅魚咬鉤後不能急於拉魚上岸,因為哲羅魚勁大力猛,性情兇暴
    羅非魚屬於底層魚類,食性極廣且雜,一般垂釣者常用的釣餌如蚯蚓、麵團、飯粒、山芋、紅蟲均可作羅非魚的釣餌,但是以紅蟲(即紅線蟲)為最佳。(1)釣具重釣羅非魚一般以3.6米八節手竿為好。(2)垂釣方法由於羅非魚食量較大,而且又集群性很強,因而撒窩時,誘餌要投得足,一次下2-3千克不算多,最好撒在離岸1米左右、呈寬60釐米、長1.5米的帶狀。誘餌以漚過的碎豆餅、菜籽餅為宜,如用雞飼料也可以。羅非魚吞鉤後,常常將食鉤含在口中不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