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的共產黨員,在這祖國70周年華誕之際,召開了以京西文化傳承為題的會議,背後的大屏幕上,一張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呈現在以為為在座的革命老戰友眼前,從他們眼裡看出了五味雜陳的感受,當年的石景山,經歷了十餘年的風風雨雨,如今華榮昌盛,成為了北京城必不可少的一座城市。
說起石景山,它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區域內山地面積佔23%,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7.09%。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73.89平方米,居北京市城區首位,是北京市城區中山林資源最豐富、綠化覆蓋率最高、人均擁有公共綠地最多的地區。它的地理位置位於長安街西段,最東端距距天安門14公裡,交通暢捷,可進入性強,是一條城郊聯繫最密切的一個地段。
如今的石景山,你看到的是,CBD一座緊鄰一座,購物吃飯電影俱為一體的萬達廣場,臺灣街的各色小吃,古城的文玩市場、還有最出名的石景山遊樂場。
但,現在的石景山,都是老一輩革命家們,用血肉之軀守衛下來的家園。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華開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全面打響,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戰,中國人民傷亡近百億人,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之間矛盾升溫,國民黨一邊假意和談一邊積極搶佔地盤,發動戰爭,毛澤東率領的紅色革命軍團共產黨用了3年的時間推翻了蔣介石為首的資產階級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隊,1949年北平解放。而傷亡的數字已經被人們漸漸遺忘,至今還是一個模糊的數字。
十四年抗戰三年內戰,讓中國大地滿布創傷,人民群眾死傷甚多,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頑強的中國人民,在各地組織,戰鬥著的大大小小的軍隊,很多人、戰爭的事跡響徹全球,但也有部分戰鬥被歷史的車輪慢慢淹沒……大到極度惡略條件下作戰的中國遠徵軍悲壯事跡、八百壯士奮戰三百萬日軍四天四夜的淞滬戰役,小到北平石景山的解放戰役。
1948年,石景山的解放一戰,可謂是血與火的戰鬥洗禮,1948年12月,解放石景山的戰鬥打響了。在此之前,1947年底,作為北平地區國民黨最後的軍隊,已經被共產黨解放守衛軍形成了「圍院打狗」之勢,國民黨軍隊退守石景山,由於日本人原先修築的石景山、山下村、鑄造村、麻峪村、金頂街、蘋果園一帶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石景山四周連成了「碉堡群」,國民黨加以改造就可以守住陣地等待援軍。1948年12月14日,共產黨切斷敵方退路,火力攻破鋼鐵廠四周,圍攻煉鋼廠這最後的陣地,共產黨軍隊居高臨下,設立多處攻擊點,隨著一條30米長的火舌噴射煉鋼廠的碉堡觀望口,碉堡內的機槍頓時啞了火,解放軍戰士和地下黨員裡應外合,摸清地形,趁勢勇猛地發起了衝鋒,200餘敵人被俘獲。從廠子貯水池冰面奪路逃命的敵軍,因人多、冰薄,大多又沉入冰破的水中,生還者無幾。另外取道永定河西逃的敵軍,由於受到解放軍的後追前阻,又有不少人溺入冰水之中而亡。
12月17日凌晨1時許,歷時3天的「甕中捉鱉」式戰鬥順利拿下,北平城解放了,在戰火的煙霧中,五星紅旗插上了石景山頂,解放軍進駐山下村。石景山鋼鐵廠也回到了百姓的手中。這就是被人們遺忘的石景山煉鋼廠解放戰爭。
隨著老照片翻到了最後一張,這位老共產黨員的會議結束了,他們的光榮事跡被拍成了電影,《霧中的劍旗》將於十一國慶之際獻禮祖國,翻開塵封的歷史講給更多人聽,《楚漢傳奇》演員李丞峰、《喬家大院》、《手機》、《一代宗師》等經典影視作品老戲骨尚鐵龍,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小品演員宋寧、相聲演員賈旭明的跨界搭檔令人期待。兩位喜劇演員如何將這樣嚴肅的影片演好是備受矚目的看點。
影片將運用現代的敘事拍攝手法,還原當時真實的戰爭場面。一寸山河一寸血,電影傳承了革命老一輩的精神。同時,讓大家領略到「小人物」的大情懷,就是這樣一個個「小人物」參與的一場局部戰爭,帶動了最終戰爭的勝利,「小人物」的故事,宣揚著愛國主義情懷。
70年過去了,石景山將成為冬奧會舉辦的首要場地,如今的煉鋼廠依然掛著自強開放、務實創新、誠信敬業的口號,它在提醒著我們,老一輩革命先烈的事跡永遠不能忘記,中國人民時刻要牢記那段歷史,那煙霧中的五星紅旗就像一把劍一般,時刻插在心頭,不斷警示、鞭策自己,只有國家強盛,才能避免任人宰割的命運,只有民族團結,才能凝聚出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
來源:華夏小康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