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元最全丨高考生物289個名詞解釋

2021-01-08 網易

  

  前幾日新高考選科數據公布,生物以約56%的選擇率,排在6個科選科目之首。

  要說原因,所有學科裡,屬生物和初中所學知識的關係最少。

  也即,生物最適合剛上高一,帶者一股子蠻勁兒去學。

  生物,是適合重新出發的學科。無論現在成績如何,生物題裡,藏著小動力。

  高中生物名詞解釋

  必修一

  細胞的化學成分

  1.大量元素:在細胞中含量較多,有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在細胞中含量較少,有Fe、Mn、Zn、Cu、B、Mo

  3.基本元素:C、H、O、N

  主要元素:C、H、O、N、P、S、

  最基本元素:C

  4、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細胞是由原生質構成的。構成細胞的這一小團原生質又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部分。

  5、結合水: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結合,叫結合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6、自由水:大部分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自由水。

  7、脫水縮合:胺基酸分子互相結合的方式是:一個胺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個胺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脫水縮合。

  8、肽鍵:連接兩個胺基酸分子的那個鍵(—NH—CO—)叫做肽鍵。

  9、二肽:由兩個胺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10、多肽:由多個胺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1、結構蛋白:許多蛋白質是構成細胞核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稱為結構蛋白。例如:羽毛,肌肉,頭髮,蛛絲等的成分是蛋白質。

  12、核酸: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3、脫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含有脫氧核糖的,叫做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

  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14.二糖:由兩分子單糖脫水縮合而成的糖。

  15單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叫單糖。

  16.多糖:生物體內的糖類絕大多數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17.單體: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許多基本的組成單位連接而成的,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

  18.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

  19.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20.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21.模型: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藉助於具體的實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

  22.物理模型: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徵,這種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如必修1的「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真核生物的三維結構模型」、必修2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23.數學模型:數學模型是指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如「J」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N t=N0λt 、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數學模型。

  24.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達來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徵的模型,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解釋模型等;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25、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染色體等。

  26、亞顯微結構:又稱超微結構。指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27.原核細胞:細胞內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類群:藍藻(比細菌大,含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核糖體,藍藻舉例:髮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螺旋藻) 細菌(大多數營腐生和寄生,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核糖體,質粒) 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28.真核細胞:細胞內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

  29、細胞膜:又稱原生質膜或質膜,是細胞的原生質體分化形成,並位於其外表面的一層極薄的膜結構。

  30、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31、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這種膜運輸蛋白質具有專一的結合部位,對所結合的物質具有高度選擇性,只能同專一物質結合的特性類似於酶同底物的反應。當某種載體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結合部位與專一性物質結合後,載體蛋白分子就發生構象變化,將該物質分子運轉到膜的內表面,隨之釋放到細胞質中。

  32、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活細胞,可以看到細胞質是透明的膠狀物,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33、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膠質的部分是基質。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34、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35.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者之間的細胞質叫原生質層。

  36.糖被:在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

  細胞的代謝

  37、被動運輸:順濃度梯度的擴散,叫被動運輸。

  38.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叫做自由擴散。

  39.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叫做協助擴散。

  40.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主動運輸。

  41、胞吞:當細胞攝取大分子時,首先是大分子附著在細胞膜表面,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包圍 1 大分子。然後小囊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形成囊泡,進入細胞內部,這種現象叫胞吞。

  42、胞吐:細胞需要外排大分子時,先在細胞內形成囊泡,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融合將大分子排出細胞,這種現象叫胞吐。

  43、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細胞代謝。

  44、變量: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

  45.自變量:人為改變的變量稱作自變量。

  46.因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因變量。

  47.無關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

  48.對照試驗:除了一個因素以外,其餘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叫對照試驗。

  49.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叫活化能。

  50.高能磷酸鍵:~代表一種特殊的化學鍵叫高能磷酸鍵。

  51、酶:酶是活細胞所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特殊的蛋白質。

  新陳代謝概述

  52、新陳代謝:生物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及生物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過程,叫做新陳代謝。

  53、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能量,這叫做同化作用。

  54、異化作用(分解代謝):生物體把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並把代謝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這叫做異化作用。

  水分代謝

  55、水分代謝:指植物對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的過程。

  56、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叫做滲透作用。

  57、滲透吸水:靠滲透作用吸收水分的過程,叫做滲透吸水。

  58、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59、質壁分離: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的現象,叫做質壁分離。

  60、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礦質代謝

  61、礦質代謝:指植物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的過程。

  62、礦質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光合作用

  63.類囊體:葉綠體的基粒都由一個個圓餅狀的囊狀結構堆疊而成這些囊狀結構稱為類囊體。64.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65.同位素標記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會改變。科學家通過追蹤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學反應的詳細過程,這種方法叫同位素標記法。

  66.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需有光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

  67.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的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暗反應階段。

  68.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少數種類的細菌,雖然細胞內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夠利用體外環境中的某些無機物氧化時所釋放的能量來製造有機物。這種合成作用叫化能合成作用。

  69.自養生物: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把從外界環境攝取的無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自養型。

  70.異養生物: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製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異氧型。

  呼吸作用

  71、生物的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中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

  72、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氣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糖類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的過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73、無氧呼吸:一般是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高等動植物來說稱為無氧呼吸。

  74、發酵:一般是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如果用於微生物,習慣上稱為發酵。產生酒精的叫酒精發酵,產生乳酸的叫乳酸發酵。

  75.細胞呼吸: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76對比實驗: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通過對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對象的關係,這樣的實驗叫對比實驗。

  77.有氧呼吸: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78、需氧型(有氧呼吸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自身的組成物質,以釋放能量,並排出二氧化碳,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需氧型。

  79、厭氧型(無氧呼吸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在缺氧的條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以獲得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厭氧型。

  物質代謝

  80、食物的消化:指在消化道中,將結構複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轉變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81、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能量代謝

  82、能量代謝:指生物體對能量的儲存、釋放、轉移和利用等過程。

  83、內呼吸:機體內的全部細胞從內環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以及氧在細胞內的利用的生理過程。

  84、外呼吸:機體從外界環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過程。

  細胞分裂、分化、衰老、癌變

  8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上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86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上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間期。

  87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

  88.赤道板:這個平面與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稱為赤道板。

  89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90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91.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的變化

  92.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值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細胞分化。

  93.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94.幹細胞:動物和人特內仍保留著少數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叫幹細胞。

  95.細胞凋亡: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叫細胞凋亡。由於細胞凋亡受到嚴格的由遺傳機制決定的程序性調控,所以也常常被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96.癌細胞: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值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97.原癌基因:人和動物體的染色體上本來就存在著與癌有關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98.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值。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99、生物的生殖:生物體產生自己的後代的過程,叫做生物的生殖。

  100、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101、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子體的生殖方式。

  102、孢子和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體長成以後,能夠產生一種細胞,這種細胞不經過兩兩結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個體。這種細胞叫孢子,這種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103、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體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體的生殖方式。芽體逐漸長大,形成與母體一樣的個體,並從母體上脫落下來,成為完整的新個體。

  104、營養生殖:由植物體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105、有性生殖:是指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產生合子,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106、配子生殖:由親體產生的有性生殖細胞——配子,兩兩相配成對,互相結合,成為合子,再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107、卵細胞:在進行有性生殖時,有的細胞長的大,失去鞭毛,不能遊動,這種大的配子叫做卵細胞。

  108、精子:有的細胞能夠產生大量的小細胞,小細胞生有兩根鞭毛,能夠遊動,這種小的配子叫做精子。

  109、卵式生殖:卵細胞與精子結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

  110.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必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

  必修二部分

  110.減數分裂: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必原始生殖細胞減少一半。

  111、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

  112、聯會: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

  113、四分體: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配對的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個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114、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受精作用。

  115、生物的個體發育: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有絲分裂)、組織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發育成性成熟個體的過程叫做生物的個體發育。

  遺傳與變異

  116、遺傳現象: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現象。

  117、變異現象: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差異的現象。 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遺傳和變異在生物的進化中同等重要。

  118、細胞核遺傳:細胞核遺傳指由細胞核裡的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119、細胞質遺傳:指由細胞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細胞核遺傳遵循孟達爾的遺傳定律,細胞質遺傳不遵循。兩者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120、性狀:生物體在形態、結構、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區別性特徵。

  121、自花傳粉:兩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的過程,也叫自交。

  122.異花傳粉: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異花傳粉

  123.父本:供應花粉的植株

  124.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

  125.去雄:在做雜交實驗時,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這叫去雄。

  126.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

  127、顯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顯性性狀。

  128、隱性性狀:在遺傳學上,把雜種F1中未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性狀叫做隱性性狀。

  129、性狀分離:在雜種後代中顯現不同性狀的現象,叫做性狀分離。

  130、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

  131、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隱性基因。

  132、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Dd)

  132、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著相同性狀的基因,叫做等同基因。(DD或dd)

  133、表現型:是指生物個體所表現出來的性狀。

  134、基因型:是指與表現型有關係的基因組成。

  135、純合體: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 純合體自交後代不發生性狀分離。

  136、雜合體: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而成的個體。 雜合體自交後代要發生性狀分離。

  137、測交:讓雜種子一代與隱性類型相交,用來測定F1的基因型。

  138.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叫做假說-演繹法

  139、基因的分離定律: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基因分離規律。

  140、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在F1產生配子時,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

  14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指某一種生物體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

  14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143、性染色體:與決定性別有關染色體。

  14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

  14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遺傳性狀與性別相聯繫,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146、交叉遺傳: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母親那裡傳來,以後只能傳給女兒,這種遺傳特點,在遺傳學上叫做交叉遺傳。

  147、S型細菌:一種肺炎雙球菌的菌體有多糖類莢膜,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叫做S型細菌

  148. R型細菌:另一種細菌的菌體沒有多糖類的莢膜,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叫做R型細菌

  149.鹼基互不配對:鹼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係,叫做鹼基互不配對

  150.DNA 的複製: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

  151、半保留複製:指DNA 的複製過程中,子代DNA分子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

  15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每個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153、遺傳信息: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154、轉錄:指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

  155、翻譯:指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以信使RNA為模板,一轉運RNA為運載工具,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具有一定胺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

  156、密碼子:信使RNA上決定一個胺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叫做密碼子。

  157.反密碼子:tRNA鏈經過摺疊,看上去像三葉草的葉形,其一段是攜帶胺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個鹼基。每個tRNA的這三個鹼基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相配對,因而叫反密碼子。

  158、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的轉錄和翻譯過程,以及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DNA的複製過程。 後來發現,某些病毒中RNA同樣可以反過來決定DNA,為逆轉錄。是對「中心法則」的補充和完善。

  159、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鹼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

  160、自然突變:在自然條件下發生的基因突變。

  161、誘發突變(人工誘變):在人為條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學的因素來處理生物,使它發生基因突變。

  162、誘變育種:也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 射線,r射線,紫外線,雷射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

  163:基因重組:物體在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164、染色體變異: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的結構和數目發生改變引起的變異,叫染色體變異。

  165、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全部信息,這樣一組源染色體叫染色體組。

  166、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叫二倍體。

  167、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16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該物種的單倍體。

  169、人工誘導多倍體:指利用人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體加倍成為多倍體。

  170、多倍體育種:指利用人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體加倍成為多倍體,從中選育優良品種的育種方法。

  171、人類遺傳病:通常指由於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172、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

  173、多基因遺傳病:是指受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

  17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叫做染色體異常遺傳病,簡稱染色體病。

  175、21三體症候群:又叫先天愚型,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病,對患者進行染色體檢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遲緩,患兒常表現出特殊的面容,50%的患兒有先天性心臟病,部分患兒在發育過程中夭折。

  176、產前診斷:在胎兒出生前,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如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以及基因診斷等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

  177、雜交育種: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養獲得新品種的方法。

  178、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通俗地說,就是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後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裡,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179、 生存鬥爭:生物個體(同種或異種的)之間的相互鬥爭,以及生物與無機自然條件 (如乾旱,寒冷)之間的鬥爭,賴以維持個體生存並繁衍種族的自然現象。

  180、自然選擇: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過程叫自然選擇。

  181、適應:生物與環境表現相適合的現象

  182、種群: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

  183、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184、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佔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例,叫做基因頻率。

  185、物種:能夠在狀態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

  186、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後代,這種現象叫做生殖隔離。

  187、地理隔離:同一種生物由於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叫做地理隔離。

  188、隔離: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叫做隔離。

  189、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個體,客觀上起到促進種群發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將所有的獵物都吃掉,否則自己也無法生存,這就是所謂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190、收割理論: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量多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佔絕對優勢的局面,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於增加物種多樣性。

  19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192、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必修三部分

  生命活動的調節

  193、應激性:任何生物體對外界的刺激都能發生一定的反應。 趨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194、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195、組織液:組織液是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又叫細胞間隙液。

  196、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197、溶液滲透壓:所謂溶液滲透壓,簡單地說,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19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護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199、反射: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環境變化做出的規律性應答。

  200、興奮: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201、神經衝動:在神經系統中,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衝動。

  202、靜息電位:由於細胞膜內外特異的離子分布特點,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負外正,這稱為靜息電位。

  203、突觸小體: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後每個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叫做突觸小體。

  204、突觸:突觸小體可以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突觸等相接觸,共同形成突觸。

  205、中樞神經系統:脊椎動物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位於顱腦中的腦(大腦、腦幹和小腦)和脊柱椎管內的脊髓,它們含有大量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組合成許多不同的神經中樞,分別負責調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206、神經中樞:神經中樞是整個神經系統中最高級的部位,它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207、言語區:言語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它包括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全部智力活動,涉及到人類的聽、寫、讀、說。 這些功能與大腦皮層某些特定的區域有關,這些區域稱為言語區。

  208、學習:學習是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

  209、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210、反饋調節:指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11、協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作用,從而達到增強效應的結果

  212、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對某一生理效應發揮相反的作用。

  213、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就是該激素的靶器官。

  214、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細胞就是該激素的靶細胞。

  215、體液調節: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動物的生理活動進行的調節。

  216、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因此叫做非特異性免疫。

  217、愛滋病:愛滋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死亡率極高。愛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

  218、抗原:能夠引起人類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叫做抗原。 病毒、細菌等病原體表面的蛋白質等物質,都可以作為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

  219、抗體:能夠和相應的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球蛋白。

  220、體液免疫:B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作戰,這種免疫方式稱為體液免疫。

  221、細胞免疫:T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作戰,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

  222、自身免疫病:由於免疫系統異常敏感、 反應過度,"敵我不分"地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223、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指產生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

  特點是: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植物生命活動調節

  224、向光性: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叫做向光性。

  225、生長素:溫特實驗進一步證明造成胚芽鞘的彎曲生長確實是一種化學物質引起的,溫特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和動物激素類似的物質,並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

  226、植物激素:植物體的一定部位產生的對植物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的特殊物質。

  227、兩重性:指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則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濃度的高、低是針對最適濃度而言)

  228、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

  229、生長素類似物: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a 萘乙酸,2,4-D等,具有與IAA相似的生理效應。這些化學物質,稱為生長素類似物。

  230、預實驗: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有時需要在正式實驗前先做一個預實驗。 這樣可以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科學性,以免由於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231、植物生長調節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生態與環境

  232、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

  233、種群密度: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

  234、出生率: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

  235、死亡率:是指種群中單位數量的個體在單位時間內死亡的個體數目。

  236、遷入率:對一個種群來說,單位時間內遷入的個體,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稱為遷入率。

  237、遷出率:對一個種群來說,單位時間內遷出個體,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稱為遷出率。

  238、年齡結構: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238、性別比例:性別比例是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目的比例。

  239、種群的空間特徵: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叫做種群的空間結構。

  240、J型曲線:自然界確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

  241、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千穩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性曲線。

  242、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

  243、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 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44、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245、捕食:一種生物衣領一種生物作為食物。

  246、競爭: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競爭的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佔優勢另一方處於劣勢甚至滅亡。

  247、寄生: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於令一種 生物寄主的體內或體表,攝取寄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248、互利共生: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間。

  249、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替代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250、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

  251、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演替,如火災過後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252、生態系統:在一定的時間和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統一體(自然系統)叫做生態系統。

  253、生產者:指生態系統中的自養型生物(包括綠色植物、 非綠色植物和自養型微生物)。

  254、消費者:指只能利用現存的有機物的動物。

  255、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把動植物的屍體、排洩物和殘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在重新被綠色植物利用來製造有機物。

  256、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於事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繫,叫做食物鏈。

  257、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的複雜營養關係,叫做食物網。

  258、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和散失的過程(能量流動的起點、總能量和流動渠道)。

  259、能量傳遞效率:一般來說,在輸入到某一個營養級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到下一個營養級,也就是說,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產地效率大約是 10%-20%.

  260、能量金字塔:如果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所得到的能量數值,由低到高繪製成圖,可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261、能量利用率:人類可以利用的能量佔生物總能量的比值。例如:生態農業中,我們可以將這些廢棄物再利用,如作物莖葉用來飼餵畜禽、作為培養食用菌的原料等,這樣就會使這些農作物體內儲存的能量通過更多的途徑流向對人類有益的地方,提高了總體能量利用率。

  262、能量多級利用:合理設計食物鏈,是生態 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多級利用,使生 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棄物,成為生產另 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廢物資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減少環境汙染。

  263、物質循環再生:物質循環與再生原理的理論基礎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即物質不斷在各類生態系統中進行區域間的小循環和全球地質大循環,分層分級利用。若沒有物質循環 的生態系統,其廢棄物中的能量和物質無法再利用,那麼這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發展會受到 影響。

  264、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組成生物體的C、 H、O、N、P、S等元素,不斷的進行著從無機 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

  265、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的光、聲、溫度、溼度、磁力等,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稱 為物理信息。

  266、化學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還產 生一些可以傳遞約化學物質:諸如植物的生物 鹼、有機酸等代謝產物,以及動物的性外激素。

  267、行為信息:動物的特殊檸為,對於同種或異種生物也能夠傳遞某種信息,即生物的行為特徵可以體現為行為信息。

  268、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69、負反饋調節: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270、人為因素:主要是指人類對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農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等。

  271、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貴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國家劃出一定的區域加以保護,這些區域叫做自然保護區。

  272、生物富集作用:指環境中的一些汙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不斷加強。

  273、水體富營養化:指由於水體中氮、磷等植 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導致藻類植物等大量繁殖,並引起水質惡化和水生動物死亡的現象。

  274、水華:富營養化的池塘和湖泊,由於某些藻類植物的過度生長,使水面形成綠色藻層; 藍藻釋放的毒素殺死魚蝦和貝類等,並使水體產生惡臭,這種現象叫做水華。

  275、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276、陽生植物:在比較強的光照下才生長得好的植物。

  277、陰生植物:在比較弱的光照下才生長得好的植物。

  278、長日照植物:需要較長的日照才能開花結果的植物。

  279、短日照植物:需要較長的日照才能開花結果的植物。

  280、生態學:研究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科學,叫做生態學。

  281、種內關係: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關係。

  282、種內互助:同種生物之間發生的一些有利於捕食或者防禦敵害的行為。

  283、種內鬥爭: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之間由於爭奪食物、資源、配偶等發生矛盾的現象。

  284、種間關係:是指不同生物之間的關係,包括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

  285、種間互助: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發生的對雙 方或者一方有利的行為。

  286、種間鬥爭:不同種的生物之間由於爭奪資 源、空間等所發生矛盾的現象。

  287、赤潮:富營養化的海水,由於某些微小生物的急劇繁殖,導致海水變色,水質惡化,並使魚蝦和貝類大量死亡的現象叫做赤潮。

  288、生物淨化:指生物體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作用,使生態環境中的汙染物的濃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過程。生物淨化過程中,綠色植物和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289、綠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經過專門機構認定和許可後,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

相關焦點

  • 高考生物:289個名詞解釋!附學霸手寫生物筆記+高考預測押題卷
    童鞋們好哇,學姐最近看到了一個數據:新高考選科數據公布,生物以約56%的選擇率,排在6個科選科目之首具體原因是,所有學科裡,屬高中生物和初中所學知識的關係最少也就是說,高中生物最適合剛上高一,帶著一股子蠻勁兒去學的高中生物,是適合重新出發的學科。
  • 高考生物乾貨:289個名詞解釋!細節最易丟分,附高中九科資料哦
    高中滴童鞋們好哇,學姐最近在實習,作為一名審計,跑斷腿,說斷嘴,拿電腦拿斷手臂,還依然堅持著給你們分享高中資料,有木有很感人2021高考將至,學姐知道,對於高中生(尤其是高三黨)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所以學姐廢話不多說,直接上高中資料乾貨學姐本文為高中生們帶來了高考生物乾貨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三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三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該怎樣解釋,很多同學都不是很清楚,下面是小編對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起來看看。基蓋度:植物基部的覆蓋面積。頻度:某物種在調查範圍內出現的頻率。
  • 高考生物知識點:生命物質各類名詞解釋
    高考生物知識點:生命物質各類名詞解釋 2012-10-09 18:17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各學科門類專業細分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各學科門類專業細分 2015-03-12 15:31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大小年」現象
    高考百科 高考名詞解釋:「大小年」現象 2015-03-12 16:15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下面是小編對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做的匯總,大家可參考參考。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二:種群平衡:指種群較長時間地維持在幾乎同一水平上,這一現象叫種群平衡。
  •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
    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下文是關於2019年成考專升本醫學綜合「生態學名詞解釋」和「種群名詞解釋」,希望能幫到正在備考的你。生態學名詞解釋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關於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的名詞解釋,同學們在備考時可得好好了解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匯總一:生命表:用來描述種群生存與死亡的統計工具。
  •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複習一
    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複習一下文給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名詞解釋複習,有需要的小夥伴可自行參考。基因型頻率:在一個基因庫中,不同基因型所佔的比率叫基因型頻率。
  • 高中歷史:名詞解釋(經濟+政治+文化)匯總+對比!附高考小論文
    童鞋們周六快樂哇2021高考將至哦!和什麼人在一起最舒服,就找他玩耍,就多和他在一起,所以學姐今天來找他玩啦(但是學姐也沒忘記辛辛苦苦的高中生哦,還為你們帶來了高中歷史資料哦)因為總有高中小可愛和學姐吐槽說:高中歷史最難的部分就是小論文,不知道從哪裡寫,沒有思路所以學姐熬夜禿頭總結了高中歷史:名詞解釋(經濟+政治+文化)匯總+對比!
  • 高考英語二輪複習知識點:名詞
    研究近年來高考題我們不難看出,名詞部分主要考察名詞的詞義辨析和習慣搭配、名詞的數(可數與不可數、單數與複數)、名詞的所有格、抽象名詞的具體化、物質名詞的量化、名詞和冠詞的搭配以及主謂一致等。在高考試題中,名詞常結合其他項目一起考察,考察題型以單項選擇、短文改錯、完形填空、語篇中的名詞詞義理解、及寫作部分等。
  • 快告訴親人•名詞解釋篇丨新型冠狀病毒、一級響應、預檢分診...
    快告訴親人•名詞解釋篇丨新型冠狀病毒、一級響應、預檢分診……這些術語你都了解嗎?
  • 昭通2020名師助考 ㉘丨高考生物實驗設計類題目得分技巧總結
    《考試大綱》中對考生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四個方面: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在高考生物中,幾個能力的考查均能在實驗題中得以很好的體現,因此今年高考奪分熱門依然會是實驗類題目。
  • 這是我見過的最全名詞解釋
    固基修道履方致遠1中國交建名詞解釋「五商」中交:全球知名工程承包商、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特色房地產商、基礎設施綜合投資商、海洋重工與港機裝備製造集成商。「一三三四」奮鬥目標:構建一個格局,強化三個持續,增強三個優勢,實現四個領先。1.構建一個格局:立足基礎設施,做強承包商、做好發展商、做優運營商的發展新格局。
  • 高中生物:必修三超全名詞解釋,都齊啦!
    高中生物:必修三超全名詞解釋,都齊啦!查看更多初中、高中知識,關注我哦,每天都更新!必修三生命活動的調節193、應激性:任何生物體對外界的刺激都能發生一定的反應。 趨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194、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 常說二次元,三次元,那你知道啥是半次元、2.5次元嗎?
    既然二次元被定義在二維,那三次元則被定義在三維。因此,二次元和三次元是相對的存在,通常,我們可以將三次元理解成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 二次元和三次元比較好理解,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半次元和2.5次元嗎? 如果對ACGN圈很感興趣,那肯定對半次元也有所了解。半次元其實是一個二次元的垂直社區,這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二次元相關的的內容。
  • 股票名詞解釋 最新最全面股票專業術語名詞解釋
    新人炒股,經常會碰到一些股票專業名詞,但是不知道這些股票術語是什麼意思。下面小編整理出50個最新最全面的股票名詞解釋。供大家一起學習學習!股票名詞解釋1、股票: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憑證取得股息和紅利並行使股東權利
  • 高考英語多個形容詞修飾名詞如何排序
    在英語學習中,好多時候是多個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那麼這些形容詞之間的先後順序是怎樣規定的呢?看看下面這篇文章的解釋吧。   一、英文形容詞的排序:OPSHACOM   OP---opinion評述性詞。
  • 動漫中最經典的4個梗,知道3個的只能是凡人,全知道的是次元大佬
    動漫中最經典的4個梗,知道3個的只能是凡人,全知道的是次元大佬文|小張自從最後一批90後成年了,很多動漫都成了經典或者留在我們的腦海中成為了回憶,和同齡人閒聊的時候,除了工作和生活的東西,這些東西也是一個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