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
1、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著色、電泳生產的工藝和操作的技術要求及規範。
2、工藝流程(線路圖)
基材裝掛脫脂鹼蝕中和陽極氧化電解著色封孔電泳塗漆固化卸料包裝入庫
3、裝掛:
3.1裝掛前的準備。
3.1.1檢查導電梁、導電桿等導電部位能否充分導電、並定期打磨、清洗或修理。
3.1.2準備好導電用的鋁片和鋁絲。
3.1.3檢查氣動工具及相關設備是否正常。
3.1.4核對流轉單或生產任務單的型號、長度、支數、顏色、膜厚等要求是否與訂單及實物相符。
3.1.5根據型材規格(外接圓尺寸、外表面積等)確定裝掛的支數和間距、色料間距控制在型材水平寬度的1.2倍左右,白料間距控制在型材寬度的1倍左右。
3.1.6選擇合適的掛具,確保正、副掛具的掛鈎數與型材的裝掛支數一致。
3.2裝掛:
3.2.1裝掛時應先掛最上面一支,再固定最下面一支,然後將其餘型材均勻排布在中間、並旋緊所有鋁螺絲。
3.2.2裝掛前在型材與鋁螺絲間夾放鋁片,以防型材與掛具間的導電不良而影響氧化、著色或電泳。
3.2.3裝掛時,嚴禁將型材全部裝掛在掛具的下部或上部。
3.2.4裝掛的型材必須保持一定的傾斜度(>5°)以利於電泳或著色時排氣,減少斑點(氣泡)。
3.2.5裝掛時必須考慮型材裝飾面和溝槽的朝向、防止色差、汽泡、麻點產生在裝飾面上。
3.2.6易彎曲、變形的長型材,在型材的中間部位增加一支掛具或採用鋁絲吊掛以防型材間碰擦或觸碰槽內極板,而擦傷或燒傷型材表面。
3.2.7選用副杆掛具時,優先選用插杆,採用鋁絲綁紮時,一定要間隔均勻,露頭應小於25mm。
3.2.8截面大小、形狀懸殊的型材嚴禁裝掛在同一排上。
3.2.9裝掛或搬運型材,必須戴好乾淨手套,輕拿輕放、愛護、防護好型材表面,嚴禁野蠻操作。
3.2.10裝掛或搬運型材時必須加強自檢和互檢,不合格的型材嚴禁裝掛,表面沾有油汙或鋁屑(毛刺)的型材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處理乾淨。
3.2.11剔除不合格型材後,必須按訂單支數及時補足。
3.2.12裝掛區的型材不宜存放太久,以防廢氣腐蝕型材表面。
3.2.13認真填寫《裝掛記錄》和《氧化工藝流程卡》上裝掛部分的記錄,準確計算填寫每掛氧化面積,隨時核對訂單,確保型號、支數、顏色不出差錯。
3.2.14認真做好交接班手續和工作區的環境衛生。
4、氧化臺生產前的準備工作:
4.1檢查各工藝槽的液面高度,根據化驗報告單調整各槽液濃度,確保槽液始終符合工藝要求,並經常清除槽液中的汙物。
4.2檢查行車、冷凍機、整流器、循環酸泵、水泵、轉移車、固化爐等設備是否正常,如有異常應及時排除,嚴禁帶病運行。
4.3檢查純水洗槽和自來水洗槽的PH(或電導率)和潔淨度、不符合工藝要求的應及時更換或補水溢流。
4.4打開鹼蝕、熱純水槽、封孔槽的蒸汽或冷卻水,打開氧化槽、著色槽、電泳槽的循環冷卻系統,確保槽液均勻、溫度達到工藝要求。
4.5檢查羅茨風機和抽、排風機,並在生產前開啟。
4.6認真核對《氧化工藝流程卡》,明確生產要求,準備好比色用色板。
5、氧化臺操作的通用要求:
5.1每次吊料不準超過兩掛,並且兩掛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間距,以防型材之間的碰擦傷。
5.2型材吊進、吊出槽液時必須斜進、斜出,傾斜度應控制在30°左右。
5.3掉入槽內的型材必須及時取出補掛在排上,損傷報廢的
型材必須及時通知裝掛組按訂單補足支數。
5.4除鹼蝕和著色外,型材吊出槽液後應流盡槽液以減少浪費和汙染。
5.5當吊料轉移必須跨越其它型材時,必須保持轉移型材的水平度,以減少型材上的槽液流下,汙染型材和導電梁。
5.6每道工序均應及時認真填寫《氧化工藝流程卡》,並籤字。
6、脫脂:
6.1工藝參數
槽液成分:酸性脫脂劑2~3%
槽液溫度:室溫
脫脂時間:1~3min
6.2操作要求:
6.2.1核對工藝流程卡,明確生產要求,同一顏色,同一型號,同一訂單或相近規格的型材應同時或優先吊入脫脂槽,以方便後道工序的操作。
6.2.2脫脂結束時,應及時將型材吊出脫脂槽,以防型材表面起砂。
6.2.3脫脂後的型材表面應均勻溼潤,並經二級水洗後才能轉入鹼蝕工序。
7、鹼蝕:
7.1工藝參數:
槽液成分:平光鹼蝕砂面鹼蝕
NaOH:40~50g/l45~60g/l
添加劑(NaOH的):1/12~1/151/6~1/8
槽液溫度: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