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全被消滅,新型環保內燃機或將問世

2020-09-07 浙江車網


浙江車網•技術關注:最近從西班牙傳出好消息,傳統內燃機將實現新的突破,一款具有顛覆性的新型環保內燃機即將被研製成功。這款內燃機既不會排出二氧化碳,也沒有有毒氣體。

這款新型發動機由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Valencia's Polytechnic University,UPV)的研究人員設計開發。據海外媒體報導,目前該項研究已經獲得瓦倫西亞創新局(Valencian Agency for Innovation)的資助,先期研發的兩款發動機原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問世。

該項技術主要建立在MIEC陶瓷薄膜專利基礎之上。這項專利為UPV和CSIC(西班牙最高科研理事會)混合中心——化學技術研究所所有,可以去除所有汙染以及有害健康的氣體(如氮氧化物NOx),捕獲發動機以及環境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液化。

研究人員認為:「汽車發動機中包含此類薄膜,能夠選擇性地從空氣中分離氧氣,以實現氧燃燒。如此一來,產生了由水和二氧化碳組成的純燃燒氣體,而且可以在汽車內部捕獲二氧化碳並存儲起來,讓其無需從排氣管中排出。」

根據研發技術,汽車還可以能成為二氧化碳的供應商。在傳統發動機中,氧燃燒之後,排氣管中會產生大量的氮和氮氧化物。通過冷凝技術,很容易地從二氧化碳中將水分離出來。

研究人員說:「發動機中的二氧化碳會被壓縮並存儲在壓力罐中,再變成一種副產品,直接成為高質量的純二氧化碳,用於服務站,用作工業用途。如此一來,汽車內部就有一個燃料罐以及一個二氧化碳存儲罐,在燃料燃燒之後,該存儲罐可以存儲燃燒生產的二氧化碳。」

該項技術目前針對的主要是在陸地和海上運送乘客和貨物的大型車輛製造商,以及達到一定功率水平的航空工具製造商。此外,該技術還可以用於將現有的柴油發動機車改裝成特種車。而小型汽車也可以通過在排氣管中隔離部分二氧化碳而得到應用。

如果這種新型環保發動機研製成功後被廣泛運用於汽車發動機的生產,那麼人類面對的由大量乘用車帶來的大氣汙染問題,將會得到很好地控制和解決。

相關焦點

  • 符合環保標準 西班牙研發新型發動機
    日前,據外媒報導,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Valencia's Polytechnic University,UPV)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款發動機,該發動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或其他有害人體健康的氣體。
  • 內燃機可以像電動機一樣不排放尾氣?
    一個內燃機可以像電動機一樣不排放尾氣?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據西媒ABC報導,來自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和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不排放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的新型內燃機。
  • 常見有毒氣體列表
    常見的有毒氣體有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氣 、硫化氫 、氨氣、氰化氫、甲醛、臭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氫噻吩等等。有毒氣體按照對人體的危害分為神經性麻痺毒氣,呼吸系統麻痺毒氣,肌肉麻痺毒氣三種;按照對人體的傷害原理可認為刺激性氣體和窒息性氣體。
  • ​內燃機可以像電動機一樣不排放尾氣?
    來源 | 西尚XISHANG一個內燃機可以像電動機一樣不排放尾氣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是據西媒ABC報導,來自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和瓦倫西亞理工大學(UPV)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種不排放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的新型內燃機。據其設計者介紹,該發動機符合西班牙預設於2040年施行的排放法規,無汙染的同時還有高效能。兩型新發動機將在近幾個月內完成定型測試。
  • 中科院張國強團隊:活性氧化鋁和分子篩對新型環保氣體的吸附特性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和三等獎2項。導語環境友好型氣體絕緣介質全氟異丁腈C4F7N在介電特性和環保方面表現良好,具有替代SF6氣體的可能性。研究背景氣體絕緣電力設備可能會因固體絕緣表面殘留水分或長期工作在潮溼環境中使得設備內部水分超出規定值,進而影響設備的穩定運行。此外,絕緣介質在放電或過熱故障下會發生分解,產生有毒或腐蝕性氣體。因此,氣體絕緣電力設備中往往配有吸附劑以吸附水分和故障分解產物。
  • 隧道內有毒氣體的監測方法和功能
    尤其是山脈,它們走過了幾千年的歲月,經歷了無數次的地殼運動,其地質條件更加特殊,無數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像氣球一樣隱藏在巖層裡,一旦在施工過程中觸碰到這些毒氣球,毒氣就會立刻爆發出來,毒氣濃度會在瞬間飆升,可燃性氣體會引發爆炸,對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 趙福全對話蘇萬華:捨棄內燃機是根本的誤判
    在這種大背景下,您怎樣看內燃機的未來?內燃機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在哪裡?蘇萬華:內燃機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二氧化碳的進一步減排,通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來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這也是最大的目標。當前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特別是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了二氧化碳的減排義務。
  • 二氧化碳濃度激增或毒害海洋!德國專家警告:有毒藻類將大量爆發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越來越高,全球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也是一種可溶於水的酸性氣體——當它進入海水中後,氣體會形成酸,從而顯著增加海水酸度。這一結果就是二氧化碳帶來了另一後果海洋酸化。
  • 治理「溫室氣體之首」試點成功 將向全國推廣
    SF6氣體應用在斷路器、電流互感器等重要電力設備中,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絕緣作用,消滅電弧,減少電路不安全隱患,在世界範圍內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正是由於首都電網對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也廣泛應用了SF6氣體。」董肇暉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SF6的回收裝置是輛橙紅色「小車」,下面有4個輪子,分上下兩層。
  • 新型塑膠袋問世,遇水即化,被譽為「可以吃的塑料」
    如今有一種新型塑膠袋問世了~一個看似普通的白色塑膠袋,放入80℃左右的熱水中,數秒鐘後,塑膠袋消失了~據悉,這種看似普通的塑膠袋根據需要可在幾秒鐘溶解,並在半年時間內100%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環境十分友好。
  • 溫室效應將被解決?二氧化碳被轉化為燃料,且無汙染
    之前美國科學家庫比亞克帶領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可以捕獲太陽釋放的能量,並且能夠將這部分能量轉化成為電能,而且還能夠將二氧化碳分解成一氧化碳和氧氣,但是這一裝置現在還不是很完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改善,因為這一裝置並不是單純的只是依靠太陽能就能夠完成各項工作,在轉化的過程中還必須額外的添加一些能量才能夠輔助完成二氧化碳的轉化。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到2015年,節能型內燃機產品佔全社會內燃機產品保有量的60%,與2010年相比,內燃機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實現節約商品燃油2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0%,採用替代燃料節約商品燃油1500萬噸;培育一批汽車、工程機械用發動機等再製造重點企業;實現高效節能環保型內燃機主機及其零部件生產製造裝備的國產化、大型化;建立內燃機產品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
  • 紅河壁掛式CO2二氧化碳氣體報警器
    紅河壁掛式CO2二氧化碳氣體報警器濟南賽弗儀器儀表有限公司位於美麗的泉城-濟南,主要從事有毒有害氣體/可燃氣體檢測設備的銷售、維護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向客戶提供滿足其應用安全需求的產品、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
  • 德國科學家研發一種新型氣體透析膜材料
    德國馬普學會高聚物研究所(MPI-P)最近研製出一種新型膜材料,具有優良的氣體透析能力,可用於醫療和環保設備製造。科學家們在碳黑細微顆粒形成的多孔材料上噴鍍氧化矽,然後進行煅燒,最終形成厚度約20納米的氧化矽表面層,再將含氟的矽化合物引入表面層,形成所謂的雙疏表面層,這種納米結構的材料具有即不親水也不親脂的特性,所以不受水也不受脂肪類液體的浸潤,將其覆蓋在不鏽鋼製成的網狀基底上製成膜材料。
  • 隧道安裝可燃有毒氣體報警器無線傳輸方案
    隧道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氣體一直是施工中的主要危險源,如果施工不當極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隧道中有害氣體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氣和數量不等的重烴以及微量的稀有氣體等。根據化學性質我們將這些有毒有害氣體分為可燃氣體與有毒氣體兩大類。隧道中的可燃性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CH4,瓦斯)和一些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主要危害是氣體燃燒引起爆炸,從而對財產與人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可燃氣體發生爆炸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一定量的可燃氣體、足夠的氧氣與點燃的火源。
  • 無甲醛、粘合劑,高性能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問世
    傳統人造板主要通過含有甲醛的樹脂等粘合劑將木屑等生物質原料粘結起來,不僅成本高,使用過程中持續釋放甲醛等有毒有害的氣體,有害人類身體健康。因此,發展高性能無甲醛綠色環保板材對傳統人造板產業升級發展至關重要。
  • 如何區分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氣體,關鍵在於掌握這幾點性質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章節中的重點知識,也是中考的熱點問題。例如2019年某省中考題「嚴禁中小學生吸菸,吸菸對人體有害。香菸中有40多種致癌物質,尼古丁是致癌物質中的一種。香菸在燃燒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有毒的氣體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與人體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功能,造成人大腦缺氧。問題一:這種有毒物質是_______。
  • 基於雷射器光譜技術的二氧化碳的氣體檢測方案
    正確客觀的評價各類陸地生態系統對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的貢獻是當前全球變化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人們根據陸地生態系統排放(或吸收)主要痕量氣體的基本特徵和近地層大氣中氣體傳輸的機制,發展了各種通量測量方法。但是,由於陸地生態系統排放和吸收痕量氣體的過程極為複雜,不同痕量氣體排放和吸收之間相互影響,而且這些痕量氣體的通量值很低,給觀測帶來很大困難。
  • 科學家研發新型甲烷燃料電池 所需運行溫度比汽車內燃機還低
    這款新引擎只需要500度左右的溫度,甚至比汽車的內燃機還要低一個檔次。汽車的內燃機在600攝氏度左右工作。這種較低的溫度可能會在操作燃料電池所需的輔助技術上節省大量成本,從而有可能推動新電池實現商業可行性。研究人員相信,工程師們能夠通過合理的努力,圍繞這種燃料電池設計出電力單元,這是以往甲烷燃料電池所無法做到的。
  • 「新型環保氣體絕緣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鑑定委員會認真聽取了項目匯報,仔細審查相關報告,經質詢和充分討論後一致認為:該項目實現了新型環保混合絕緣氣體關鍵技術突破,創新性強,工程示範性好,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院士專家與項目完成單位代表合影留念六氟化硫(SF6)氣體被廣泛應用於高壓電力設備中作為絕緣和滅弧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