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模樣?8個「放大鏡」接力模擬出清晰圖像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人員耗時5年,藉助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暈的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
-
宇宙全尺度暗暈清晰圖已get! 用了8個"放大鏡"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知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研究人員耗時5年,藉助超級計算機,獲得了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暈的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
-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跨越了20個數量級。
-
科學家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4日消息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報導說,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背景圖片裡宇宙網格裡的節點則是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星系團,而左下角裡第二張放大的圖裡最小的結構體則為太陽質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暈,其質量跨越20個等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 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喻京川 繪製)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最新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物質暈(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宇宙全尺度暗暈什麼樣
藝術家對宇宙中不同質量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繪製【科技前沿】本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齊芳)3日凌晨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發表了一項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理論發現:科學家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模擬出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五年「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背景圖片裡宇宙網格裡的節點則是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星系團,而左下角裡第二張放大的圖裡最小的結構體則為太陽質量的地球大小的暗暈,其質量跨越20個等級。他們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跨越20個數量級)的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
-
宇宙全尺度暗物質暈有了清晰照片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
科學家耗時5年成功「繪製」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物質暈(以下稱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 這一重要發現,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小質量暗暈長啥樣?八個「放大鏡」接力「拍」出清晰圖像
圖一: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繪製)來自中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的國際研究團隊耗時5年,開發、測試模擬程序,並運行了一系列超級放大宇宙模擬,質量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1後面30個0)。
-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1/1)
天文學家首獲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翻頁 9月3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消息稱,備受關注的暗物質研究獲得一項重要理論突破——天文學家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宇宙中從最小的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具有最大質量的超級星系團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
-
天文學家首次獲得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高清圖
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那些質量小的暗暈,數量極多,人類卻知之甚少。因為黑暗,天學家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它們。
-
中外聯合團隊揭示宇宙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
人民網-人民日報本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吳月輝)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那麼,暗暈到底長什麼樣?團隊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採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類似地球質量大小到巨型星系團大小的暗物質暈的內部結構清晰圖像,跨越20個數量級。據介紹,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8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於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上找到一隻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