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ERC電池行業概況
近年PERC,N-PERT,TOPCon,HJT,IBC等高效電池技術紛紛湧現,近兩年電池片轉換效率提升幅度已從過去的年均0.3%左右提升至0.5%以上。新技術HJT、TOPCon量產轉換效率已能做到24-25%,但是成本大於1.2元/W,目前僅用於少數戶用市場。IBC則仍處於研發階段,國內尚未量產。
各電池技術路線對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PERC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從全球電池片產量來看,2019年全球電池片產能約211GW,產量約140GW,同比增長23.3%;中國電池片產能約164GW,同比增長28.1%,產量約110GW,同比增長29.8%,全球佔比78.7%,同比增長3.9%。
2011-2019年全球及中國電池片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高效電池下遊市場需求增加、同時降本需求迫切,這共同導致光伏產品高效化將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經過去幾年的飛速發展,PERC電池技術19年滲透率已超65%。在國內外需求增長共同驅動下,2020年下遊市場對高效電池片的需求熱度預計將繼續提升。
2017-2025年PERC電池滲透率走勢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單晶電池幾乎全部採用PERC工藝,行業平均量產轉化效率達22.3%,且提升迅速。從性價比角度來看,PERC電池目前量產轉化效率可達23%,與HJT/TOPCon等新型電池轉換效率差異並不大,但成本卻遠低於新型電池,龍頭企業成本約0.54-0.57元/W,且成本和轉換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間,預計2-3年內PERC仍然是性價比最高的技術。
2016-2025年單晶PERC電池技術路線量產效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產能方面,據統計,2018年中國PERC單晶電池產能達到67GW,同比增長91.4%,預計2019年PERC單晶電池產能增長至110GW,預計2020繼續增長至135GW。
2014-2020年中國PERC單晶電池產能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產品價格來看,進入12月,單晶PERC電池片價格為0.95元/W,2019年全年價格同比下降26.5%,單晶PERC組件價格為1.762元/W,2019年全年價格同比下降21.7%。
2019年單晶PERC電池片、組件價格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電池片市場運行態勢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三、PERC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全球電池產能方面,2019年按產能排序,前八廠商分別為通威、天合、隆基、晶澳、晶科、阿特斯、愛旭、韓華,各家差距並不大,產能來看,CR5集中度不到30%,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前8名中,通威、愛旭是專業電池廠,效率、成本領先;其餘6家為一體化廠商。
2019年全球主要企業電池產能、產量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愛旭股份是行業內最純的PERC龍頭公司,2019年PERC產能9.2GW,預計2020年公司PERC產能達到22GW,位居行業第二,僅次於通威23.4GW。通威、愛旭PERC電池產能遠超過其他非一體化電池廠,龍頭效應顯著。
2019-2020年主要企業PERC電池產能格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年,以隆基、尚德、阿斯特為代表的公司紛紛擴產PERC產能。2016年,天合光能多晶PERC電池「Honey」正式投產。同年通威進一步轉向PERC電池業務,擬建20條PERC電池產線。2017年,平煤隆基2GW和通威的1GW單晶PERC產線陸續投產。另一方面,繼2015年晶澳率先得到領跑者的肯定後,2016年的領跑者基地中,更多的PERC供應商參與其中,隆基樂葉、晶科、協鑫集成、天合、晉能等均為領跑者中標項目提供了PERC組件,2017年,通威也加入「領跑者計劃」中PERC供應商行列。
國內廠商PERC電池產業化進展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PERC電池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工藝改善帶來的效率提高主要表現為漿料的改善,鋁漿可以支持諸如點線和虛線的圖案,最大限度減少背接觸面積,並保持較低的體積電阻。同時,除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外,多主柵(MBB)技術,雙面PERC技術也逐漸成為PERC電池發展方向。據統計,雙面PERC電池可在幾乎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帶來10-25%的發電增益。
PERC+技術或為PERC電池未來轉換效率提升路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