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楊氏:清白傳家四知家風
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位於今天的潼關一帶,是天下楊氏的發源地。楊震被公認為是楊氏家族的發脈始祖。楊姓後裔活躍在中華民族的舞臺上,其文韜武略,為官清廉,楊氏後代都以「清白傳家」「四知家風」作為祖訓,制定懸掛了形式多樣、內容相近的家規家訓。以楊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各地。甚至在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都有楊氏後人為紀念楊震所建的祠堂,影響深遠。
天下楊氏第一村
華山仙峪是坐落於華山主峰西邊的一條美麗的山峪,公元前514年,楊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祁楊之難」秘密逃亡到了華山仙峪,在此生存了下來。為了隱姓埋名,他們便以祖宗封地「楊」為其姓氏,複姓羊舌二字便被他們深深地藏在了心底。中國歷史上的楊姓大族便從這條石峪中命系一脈,繁衍生息以至發展成千古望族。
楊氏家族得華山的護佑而傳宗後,他們始終念念不忘自己是晉室後裔,告別山林後,楊氏家族仿造宮室建造村落。他們給新建的村落起了一個特別的名字——紫微宮。這是一個王霸天下的名字。因為「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稱皇帝。後人習慣稱為「晉公子宮」,即現在被稱為「天下楊氏第一村」的東宮村。因此也有了「天下楊氏出華陰,華陰楊姓歸東宮」的說法。
在東宮村,有一塊巨大的牌坊上寫著「漢太尉楊震故裡」。牌坊上的小字則是李白的一首詩:關西楊伯起,漢日舊稱賢;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天;夫子華陰居,開門對玉蓮;何事歷衡霍,雲帆今始還。
東宮村,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萬的來華陰尋根問祖的楊姓同胞,了解楊氏家族的發展史,了解楊氏精英們治國平天下的豐功偉績以及他們艱苦卓絕的生態狀況,激發楊氏族人重鑄輝煌的決心和信心。
楊姓的郡望堂號
楊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三個。
弘農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河南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時,曾一度改名為恆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轄境約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遊、丹江流域。晉以後,弘農郡的轄境逐漸縮小,但從陝西華山到河南三門峽一線,始終是弘農郡令人矚目的地區,因為這裡是天下楊姓第一望族——弘農楊氏的策源地,而弘農楊氏在天下楊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許多楊姓家譜都把遠祖追溯到弘農楊氏。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天水」,是當地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地名。最早始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
河內郡:楚漢時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此支楊氏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苞。今河南之河北道大部分地方皆是,胡渭雲,古者河北之地,皆謂之河內,自戰國魏始有河內河東之名,而秦漢因以置郡,周禮所謂河內,不止河內郡地也,漢時郡治廢縣,在河南武陟縣西南,晉徙治野王,即今河南沁陽縣治。
楊氏宗親點擊加入楊氏總群
堂號主要有弘農堂、關西堂、四知堂。
弘農堂:弘農,地名,古為陝西之弘農縣,今為陝西之華陰市,是楊姓先人杼公興旺發祥之地,以望立堂。
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拒絕行賄者時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後世遂以「四知」為堂號。
雁門關下的楊家祠堂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裡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諡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隻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血戰金沙灘」是楊家將傳說故事中,楊家將打得最悲壯、最慘烈的一仗。在這場惡戰中,楊家將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戰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個一個楊家戰死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