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自己發明的5個科學家

2020-10-18 大科技

    許多科技誕生之初是為了造福人類,然而,讓發明者痛心不已的是,這些技術會慢慢變質,沒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反而讓世界變得更糟糕。下面的5個科學家就十分後悔自己的發明。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發明:炸藥

    雖然諾貝爾早在1896年就已經去世,但直到今天每年他的名字都會不斷被提起,其中的原因就是他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創立的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等獎項已經成了各領域的最高榮譽。在這些獎項中,諾貝爾和平獎卻有著某種諷刺的意味。按照諾貝爾的遺願,諾貝爾和平獎是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可他創立這項獎項的資金來源於他最著名的發明——炸藥。

    早在1847年,就有人發明了烈性炸藥——硝化甘油,但這種炸藥極不安全,很容易突然爆炸使許多人喪命。為了讓炸藥變得更安全和更穩定,諾貝爾著力改進硝化甘油。1867年,他加入了穩定劑到硝化甘油中,最終發明了一種更安全的固體炸藥。

    最初,炸藥的發明在開礦、鋪路、修建建築過程中得到了很好地應用。但很快被各國軍隊大規模地應用於戰場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由於炸藥廣闊的用途,這項發明為諾貝爾帶來了巨額財富,但也讓他受到許多人的指責,那些在戰場上失去了親人的人尤其痛恨他,當諾貝爾去世後,一家法國報紙公開刊登歡慶訃告,聲稱「那位死神商人終於去世了。」在看到因炸藥的發明、許多戰爭變得更殘酷和血腥後,晚年的諾貝爾獎對自己的發明後悔不已,在他去世前,特意用自己的遺產的一部分設立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和平事業的促進者。


    阿瑟·高爾斯頓

    發明:橙劑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戰爭陷入了僵局。越共遊擊隊選擇在叢林茂密的山區穿行,利用叢林做掩護運輸物資、開展遊擊戰。美軍即使在武器和火力方面有絕對優勢,由於叢林的阻擋,也很難順利大規模地出擊。為了改變被動局面,美軍決定實施一場旨在清除叢林的「牧場行動計劃」。在這項計劃中,美軍用飛機向越南叢林中噴灑了7600萬升落葉型除草劑(橙劑),噴灑的面積佔越南南方總面積的10%。這個計劃順利清除了遮天蔽日的樹木,但也留下了到今天還沒法解決的環境災難。

    橙劑含有毒性很強的化學物質,造成了成千上萬的畸形兒,還有同等數量的成年人終身被健康問題困擾。由於橙劑化學性質十分穩定,進入人體後,需要14年才能全部排出。在經過一系列食物鏈的自然循環中,橙劑又會被擴散到更大的範圍,對於環境的影響就像噩夢一樣揮之不去。這個計劃可以說比任何一場簡單的「屠殺行為」還要恐怖百倍。

    橙劑投入到戰爭的可怕場面讓亞瑟・高爾斯頓坐立不安,因為是他的發明直接促成了橙劑的研發。高爾斯頓是美國植物學家,畢生都在想著如何幫助植物生長。經過不懈努力,高爾斯頓終於合成了一種叫三碘苯甲酸(TIBA)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加快大豆開花結果,但負面作用是使得大豆會掉落更多的葉子。他沒想到的是,美國軍方注意到了他的研究,並用它來製造化學武器,軍方生物學家研發出了橙劑,並用來在越南戰爭中摧毀敵人的農作物。

    在見證了橙劑造成的毀滅性災難後,高爾斯頓震驚於自己的發明竟然會被這樣使用。從1965年起,他一直遊說美國政府部門結束橙劑的使用。直到1971年,美國政府才頒布禁令禁止橙劑的使用。但這場橙劑引起的風波和造成的災難性環境後果直到今天仍未消散。2004年有500萬越南橙劑受害者集體起訴美軍,關於美軍應該對越南受汙染地區妥善治理的要求也從未停止過。


    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

    發明:AK-47

    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是二戰時期蘇聯著名的槍械設計師。在納粹入侵蘇聯期間,像那個時代任何一個愛國青年一樣,卡拉什尼科夫的最大理想就是保衛自己的國家,為此,他參軍入伍。在軍隊裡,他得以接觸到前線的戰士,當他聽到他的戰友們抱怨他們被迫使用無效的和危險的步槍,根本無力阻擋德軍的自動式武器時,他有了改進武器的決心。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發明了AK-47突擊步槍。AK-47突擊步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產和最有效的戰鬥武器,其設計簡單、造價低廉,而且在最極端的氣候條件下,AK-47突擊步槍也很耐用。因為這項發明,卡拉什尼科夫在蘇聯獲得了英雄般的地位。 

    由於製造技術不複雜,除了槍管和扳機需要訂購以外,其他零件在村落的作坊裡就可以製造出來,從發明出來到現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在大批量生產盜版的AK-47。官方數字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90%的戰爭都有AK-47的影子,AK-47已經出現在全球92個國家,造成了高達700萬人的死亡。進入21世紀以來,AK-47流向了那些戰爭頻發的區域,成為恐怖分子和分裂團體最常用的武器。

    作為發明人,也作為虔誠的東正教教徒,看到自己的發明正成為一個高效的殺人工具,卡拉什尼科夫一生都活在愧疚和自責中。在2013年去世前,94歲高齡的他寫信向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的教主乞求寬恕:「我的精神痛苦是難以承受的,我的心疼痛難忍。我一直有同樣的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我的步槍剝奪人的生命,因此我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94歲,一個農民的兒子,根據他的信仰東正教,應該為死去的人哪怕是敵人負責嗎?」

    教會領袖赦免了他,並感謝他發明的這部槍枝對於保衛國家的貢獻,但卡拉什尼科夫還是在愧疚中於6個月後病逝。


    卡姆蘭·洛曼

    發明:武器級胡椒噴霧

    許多人在切辣椒時,如果眼睛沒有保護好,就會被灼熱的疼痛折磨得眼淚直流,這是因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會促使微血管擴張,還會刺激痛覺神經。想想用辣椒做一款武器,是不是會讓「敵人」知難而退呢?這就是武器級胡椒噴霧發明的初衷,不過這項發明最初卻並不是用來對付人的,而是對付狗。


    胡椒噴霧早在1960年就已經被開發出來了,它的作用主要是為美國郵政員服務。由於美國許多家庭都會養狗,為了讓這些送信員不被狗咬傷,研究者們專門開發出了這款驅狗武器。這款武器的效果很明顯,啟發了另一個用途——對付罪犯。20世紀80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開始武器級胡椒噴霧的研發工作,負責此項研究的是卡姆蘭·洛曼。

    洛曼並沒有讓FBI失望,沒用多長時間,他就發明了辣椒油樹脂(OC),辣椒油樹脂提取自辣椒中引發燒傷感的化合物,它能提供530萬斯科維爾單位(斯科維爾為辣椒單位,形容辣椒有多辣),這種辣度比世界上最辣的天然辣椒的熱量還要高五倍。洛曼認為當警方使用OC對付暴徒時,既能避免警方的傷亡,也會起到很好的威懾的作用,因為OC會讓人暫時失明,呼吸困難,產生持久的燒灼感和劇烈咳嗽。而與搏鬥產生的可能的身體損失相比,這種胡椒噴霧引發的不良身體反應只是暫時的,因此很安全。為了警方能安全使用,洛曼特意編寫了胡椒噴霧使用指導手冊,並親自訓練軍官們該如何正確使用。洛曼自信滿滿地認為這款胡椒噴霧的發明在20餘年的時間裡成功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但讓洛曼始料不及的是,這款武器後來又有了更危險的用途——對付和平示威者。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席捲美國,美國民眾希望通過這種和平示威活動,表達對金融權貴階層掌握大部分財富的不滿,指責他們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但卻遭到警方用OC強力驅趕。洛曼不願看到的是他發明的OC成為民主的阻礙。2011年,洛曼在《今日民主》節目接受採訪時,對於警方使用OC對付抗議者表達了強烈的譴責,認為這並不是OC開發的最初目的,並呼籲警方停止用這種武器對付平民。


    弗裡茨·哈伯

    發明:合成氨

    19世紀,歐洲種植業使用的氮肥,全靠運輸和購買來自智利的鳥糞。但到了20世紀初,智利的鳥糞即將耗盡。這意味著歐洲種植業將全面崩潰,數以百萬計的人口會被餓死。為了解決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英國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國際獎項,鼓勵科學家們積極開發人工合成氨,因為氮是難以儲存、應用的氣體,因此通過氮氧化合物——氨來儲存應用比較理想。

    弗裡茨·哈伯積極響應了這次的研發工作。哈伯生於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在這次英國合成氨獎項的爭奪過程中,哈伯的想法是將在空氣中的自由氮固定成可用形式氨。在德國相關部門的支持下,1909年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

    合成氨的發明革命化了糧食生產方式,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能夠大規模種植,糧食產量成倍增長,全球饑荒問題也得以解決。憑著這個發明,哈伯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了德國最重要的科學家。

    事情似乎能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哈伯變成了德軍統帥部的指揮官。他相信如果他把氨氣變成武器,將儘快結束這場戰爭,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儘管他的妻子以自殺抗議,他仍固執地發展出了武器化氨氣,並為德軍研發了防毒面具。

    針對德國人將毒氣用在戰場的行為,法國人不甘示弱。哈伯的主要對手以及前同事維克多·格林尼亞,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針對性地開發了芥子毒氣,這兩個化學家的戰爭把一戰變成了一個不可想像的恐怖地方,協約國和德國雙方因化學戰的傷亡人數都超過100萬,其中十分之一的中毒士兵死亡。這種毀滅性的毒氣戰導致在以後的戰爭中,交戰雙方都全面禁止使用毒氣。這一項禁令到今天仍在施行。

    一戰結束後,沒有一個美國或歐洲的同行會正眼看哈伯。甚至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也沒有人願意握他的手,沒人為他鼓掌。承受著輿論壓力的哈伯,試圖再次通過將化學運用到農業發展上以挽回聲譽。當時大鼠肆虐糧店,蟲子危害農作物,他開發了新的鼠藥和氰化物化學藥劑(原為殺蟲劑),但他的這個理想很快落空。

    當希特勒掌權時,即使哈伯譽滿全球,由於哈伯的猶太血統,希特勒稱他為「那個猶太人」,並命令他清除他領導的德皇威廉研究所所有的猶太科學家。哈伯自己則被希特勒指示繼續開發一種全新的鼠藥,這款鼠藥將被用來毒害猶太人。由於新研究的道德問題,哈伯這次堅定地拒絕並選擇了逃離。

    在哈伯最後的逃亡過程中,猶太民族寬容地接納了他,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為他提供了教學崗位,這是猶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學。在赴任途中,哈伯因心臟病突發,死於去耶路撒冷的路上,結束了他飽受爭議的一生

相關焦點

  • 人類歷史上「最後悔的科技發明」
    科技的發明往往是帶來更好的用途,可是總有一些發明被不正當利用。發明者也很後悔自己的發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明:炸藥在看到因炸藥的發明、許多戰爭變得更殘酷和血腥後,晚年的諾貝爾獎對自己的發明後悔不已,在他去世前,特意用自己的遺產的一部分設立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和平事業的促進者。
  • 誰發明了「全球變暖」?他後悔了!
    這件事簡單來說就是:發明了「全球變暖」(globalwarming)這個詞的科學家,在35年後的一本書中,對他早年的這個發明表示愧疚,並明確提出對主流觀點「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CO2持續積累將超過臨界值而不可逆轉」並不認同。
  • 愛因斯坦後悔發明了原子彈
    作為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愛因斯坦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裡。……我們為什麼要將幾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作為這個新炸彈的活靶子呢?」
  • 歷史上 10 位後悔自己發明的天才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發明家和科研工作者對他們的發明感到後悔的情形,其實並不罕見。雖然愛因斯坦並未直接參與原子彈的研製,但他認為自己是始作俑者,並對此深感後悔。許多科技誕生之初是為了造福人類,然而,讓發明者痛心不已的是,這些技術會慢慢變質,沒有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甚至可能讓世界變得更糟糕,本文的10個發明人就十分後悔自己的發明。
  • 盤點十位死於自己發明的科學家
    據國外網站報導,科學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充滿荊棘和險情。有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其中不乏為事業獻身者,在這裡列出10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都是最終死於自己的發明。帕裡·託馬斯在重新奪回記錄時車鏈突然斷開,其中一部分擊中了他自己,致使他當場死亡。
  • 昱見|愛迪生最後悔的事,發明了燈泡卻錯過了它
    說起「發明大王」愛迪生,那可是不少中國人童年的科學偶像,尤其是那句「天才就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實在是最勵志的心靈雞湯。不過,如果愛迪生本人缺了那1%的靈感時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來說個他本人親自認過帳的「畢生最大失誤」。事情發生在1883年,那天,愛迪生正在做他那個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實驗:尋找電燈燈絲的材質。
  • 這位科學家發明了兩樣東西,改變了世界,最後死在自己發明手裡
    科學家是人類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經常因為一些驚人的發明而改變世界。特別是近現代,科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之後,科學家們的發明更是層出不窮,比如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個科學家,他的兩個發明,不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改變了世,這個人名字就是小託馬斯·米基利。
  • 被自己的發明害死的科學家:便利了他人卻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過無數偉大的發明家,他們發揮想像力,發明了很多讓人類受益匪淺的物品,有些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比如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回型曲別針,就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很多發明家也因為自己的發明名垂青史,比如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愛迪生。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被自己的發明「害死」的科學家,這可真是一件悲慘的事情,自己的發明便利了他人卻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 被自己的發明「害死」的4位科學家,有的死因令人哭笑不得
    特別是人類建立文明之後,可以說,發明極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同時也讓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相應的,在各類發明的幫助下,人類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豐富,比方說,19世紀末期,無線電的發明,讓20世紀的人類可以聽廣播、看電視,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 10個讓科學家都出乎意料的發明,發揮了什麼作用?
    1.魔術貼10個讓科學家都出乎意料的發明,發揮了什麼作用?他將自己的發明命名為「Velcro(魔術貼)」,這實際上是該公司的名稱,而不是鉤環緊扣件的通稱。他的發明於1955年獲得專利,然後在世界各地生產和銷售。魔術貼已經被用在許多物品上,但它們在外太空使用後獲得了普及。魔術貼有助於防止設備在失重狀態下漂浮。在德·梅斯特拉的一生中,他的公司平均每年售出5500萬米長的魔術貼。
  • 被自己的發明殺死的發明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他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為人類向未知世界探索的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遺臭萬年的美國發明家,其中兩種發明禍害無窮,最後把自己作死了
    很多小夥伴都想做商人,做明星,可是我當時只想當個科學家。那時候倒也正常,可是現在如果誰說自己要當科學家的話,一定會被自己的同學和小夥伴嘲笑。因為科學家一輩子沒做出什麼靠譜的研究,那也就默默無聞地過去了,只有做出卓越的成就,才會名垂千史。不信的話大家想一想,就算再不追星的人讓你說出來30~50個明星的名字,應該毫無壓力。
  • 愛迪生是個科學家?相比特斯拉,1000多個發明都不算什麼!
    愛迪生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發明的電燈泡讓人類在黑夜中也能看到光明,造福了人類, 愛迪生的發明專利高達一千多個,被人稱為發明大王,愛迪生也經常出現在中小學的名人牆上。
  • 世界最坑科學家,兩項發明造成無數殺戮,還有一項成功殺死自己
    引言葛洪在《神仙傳》中有個「自掘墳墓」的典故,形容人的一些所作所為就像給自己挖墳墓一樣。而如今人類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其實並不乏這樣的行為,比如美國的機械工程師、化學家小託馬斯·米基利,他就是自掘墳墓的典型。
  • 美國天才科學家,發明兩項專利危害千萬人,後來卻栽在自己發明上
    可後來無數例子證明,所謂治好不過是個笑話,因為腦白質切除法手術後,人會變成傻子。他便是小託馬斯·米基利,美國一位機械工程師,生於1889年5月18日。大抵是有天賦加上家庭環境影響,他父親也是發明家,小託馬斯從小便十分聰慧。
  • 兩項發明至今危害人類,天才發明家死於自己發明,最終下場悽慘
    科技發達背後,離不開科學家們日以繼夜的研究。,但並不是每一位科學家都值得尊重,有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只給人類帶來短暫的享受,隨之而來便是更大危害。美國有一位科學家叫託馬斯·米基利,他的父親是發明家,受家庭環境影響,從小熱愛科學,喜歡動手製作東西,並在這方面突顯出天賦,55年人生中發明了上百件東西,被稱為「發明界鬼才
  • 美國科學家發現猴子也能像人一樣思考和後悔(圖)
    猴子像人一樣會感到後悔並從中吸取教訓據英國《每日電訊報》5月1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日對猴子前扣帶皮質的腦區進行觀察發現,猴子也能夠思考,並且會像人一樣感到後悔。科學家們讓猴子從一排隱藏的獎品中挑選獎品。在每一次試驗中猴子們從圍成一圈的8個同樣大小的白色正方形中選出其中一個。揭開白色正方形下面即露出一個彩色的正方形,猴子就可以領到相應的獎品。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本·海登(Ben Hayden)說,「這是第一個證據,證明了猴子可以像人一樣思考。」訓練猴子將高價值的獎品與綠色聯繫起來,把低價值的獎品與其他顏色聯繫起來。
  • 科學家後悔了!旅行者一號為人類引來災禍,我們能把它摧毀嗎
    我們常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已經做過的事情沒辦法重來,相信大家都會有後悔的時候,科學家也一樣。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科學家想發現真理,都要經歷一個從錯誤到正確的過程。尤其是研究宇宙,20世紀以前,宇宙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我們只知道天上有星星,連星星是什麼形狀的都不確定。
  • 全球最坑科學家,兩項發明迫害人類於今,還有一項送自己到黃泉
    葛洪在《神仙傳》中有個「自掘墳墓」的典故,形容人的一些所作所為就像給自己挖墳墓一樣。而如今人類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其實並不乏這樣的行為,比如美國的機械工程師、化學家小託馬斯·米基利,他就是自掘墳墓的典型。總之,人類的發明基本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或者說讓自己變得更懶,而有了便捷的生活後,人類會有更多閒暇的時間琢磨讓自己的生活如何變得更方便,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發展的速度呈指數增長,甚至會出現像劉慈欣《三體》小說中的「科技爆炸」。
  • 史上最慘天才科學家!兩大專利毒害全人類,最終死於自己發明
    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湧現出了不少天才科學家,他們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人類科技迅速發展,我們如今的生活能如此便利,需要感謝這些天才科學家的貢獻,但不是所有科學家都對社會有利,也有個別會對社會發展造成危害。在眾星雲集的科學家中,有一位名叫託馬斯.米基利的美國科學家,他在當年是最耀眼的科學家之一,一生之中發明無數,其中有兩項聞名世界,其中一項是四乙基鉛,主要用於汽油抗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