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半導體納米線雷射器的折射率感測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OFweek 雷射網訊:大多數工程師都熟悉需要測量的基本物理參數,如溫度、壓力、位置、速度和距離等。但還有其他關鍵參數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光折射率(RI)的測量,這也是許多液體加工工藝的一部分,如啤酒釀造、葡萄酒發酵、蜂蜜中含水量的評估以及烴蒸餾等。甚至在醫學上也有用途,因為癌細胞或異常細胞的RI值比正常細胞略高。

問題在於,即使是如硬幣般大小的小型化RI傳感器也比許多應用大。這也正是密西根大學團隊希望通過使用由光源激發的納米線的雷射發射來改變的難題。該團隊在題為「基於半導體納米線雷射器的折射率感測」的論文中,詳細描述了團隊進行的研究。

在該研究中,將直徑為204nm、長度為15μm的硫化鎘(CdS)線作為光學腔的核心設計(圖1)。納米線的高折射率使入射光在端面具有高反射率因子,並通過納米線進行引導。這種設置形成了法布裡-伯羅空腔,當它被外部光源激發時,也會形成雷射作用。這樣形成的雷射波長取決於其周圍的折射率。通過測量雷射輸出的波長,可以確定浸入納米線的液體的折射率。

製造過程使用了類似半導體的工藝,其中硫化鎘(CdS)納米線(折射率n = 2.67)生長在使用了化學氣相傳輸法的矽晶片襯底上。之後將納米線直接沉積在矽玻璃罩上,然後將其暴露於低壓等離子體中。這種等離子體處理是用來確保將納米線固定在玻璃表面,從而用於液體環境中的實驗。

在試驗中,將納米線浸入乙醇和甲苯的體積比為10:0、9:1、8:2和7:3的混合溶液中,相當於折射率分別為1.365、1.39、1.339和1.407。通過脈衝光學參量振蕩器(5納秒脈衝寬度,20赫茲重複頻率,479納米波長)對該納米線進行激發。然後使用焦點尺寸為60μm的50×物鏡對泵浦光束進行聚焦。圖2顯示了每個折射率的所得雷射光譜,全部使用了4μJ/ mm 2的相同激發能量密度。

測試結果也表明波長效應同樣非常敏感。例如,當折射率從1.365增加到1.407時,出現了從504.35nm到505.23nm的明顯可測量的紅移現象。

基於雷射峰值的0.22nm線寬和其他因素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顯示,該設計的總體品質因數(FOM)為96。

該半導體納米線傳感器不僅是最近公布的使用諧振散射方法實現結果的24倍提升,而且其製造複雜度較低。它可以內化到活細胞中,並感測各部分的折射率。(文/Oscar譯)


相關焦點

  • 納米雷射器的技術簡介
    自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的問世,繼之氣體雷射器、各類固體雷射器、半導體雷射器、液體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X射線雷射器、自由電子雷射器、量子阱雷射器、量子點雷射器、孤子雷射器等也先後被研製出來。雷射科學與技術的突飛猛進發展,導致許多現代科學技術對雷射的重要應用,同時也帶動了多種新學科的發展並促進了諸多邊緣學科的形成。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科技的進步,雷射器本身的發展從未停息腳步。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波長穩定技術分析
    [1]         對於光譜線寬要求最高的應用之一是鹼金屬蒸汽雷射器(如銣或銫)的光泵浦,這類應用需要的線寬大約為10GHz。對於這些應用,要實現有效泵浦,必須要控制半導體雷射器泵浦源的光譜。[2]        由多個半導體雷射器bar條構成的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系統的另一缺點在於相對較差的光束質量和亮度B,下面的公式是B的定義。
  • 北大鈣鈦礦半導體激子極化激元及連續光泵浦綠色微納雷射研究進展
    隨著5G無線通信、片上光互聯、消費電子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對雷射器的集成化、小型化、低功耗等的需求日益攀升。半導體微納雷射器成為了光電材料與信息器件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微納尺度下,半導體材料存在表面缺陷濃度高、增益體積受限、發熱嚴重等問題,實現其電泵浦雷射非常困難。無需粒子數反轉的激子極化激元雷射為降低雷射閾值、實現電泵浦微納雷射提供了解決方案。
  • 幾種半導體可調諧雷射器原理及特點
    比較常見的可調諧半導體雷射器從實現技術上有:電流控制技術、溫度控制技術和機械控制技術等類型。其中電控技術是通過改變注入電流實現波長的調諧,具有ns級調諧速度,較寬的調諧帶寬,但輸出功率較小,基於電控技術的主要有SG-DBR(採樣光柵DBR)和GCSR(輔助光柵定向耦合背向取樣反射)雷射器。溫控技術是通過改變雷射器有源區折射率,從而改變雷射器輸出波長的。該技術簡單,但速度慢,可調帶寬窄,只有幾個nm。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的波長穩定技術
    半導體雷射器bar條典型的光譜帶寬大約是3~6nm,而且峰值波長會受工作電流和工作溫度的影響而發生漂移。  通常,摻釹固體晶體是對其相對較寬的808nm吸收帶進行泵浦,標準的半導體雷射器系統能很容易地滿足808nm泵浦的光譜要。但是在過去幾年裡,隨著半導體雷射器bar條的工作電流和功率的不斷提高,導致在從閾值電流上升到工作電流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大的波長漂移。
  • 半導體雷射端點幹涉測長法原理探討
    本文闡述利用半導體雷射的頻率變化和波長變化測量幹涉儀光程差的基本原理,探討一種在長度的兩個端點幹涉測量長度的新方法,即端點幹涉測長法的原理。推導這種方法測量長度的公式,指出這種方法區別於其它幹涉測長方法的獨特優點,最後討論測量中的注意事項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 深度解讀矽光子晶片外腔窄線寬半導體雷射器
    此外,基於都卜勒頻移的相干雷射雷達,其雷射光源的線寬則直接決定著識別目標的準確性和精度。目前,窄線寬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究方案眾多,包括基於衍射光柵、標準具等分立元件的外腔結構、集成取樣光柵或表面光柵的單片集成結構以及矽基光子晶片( SPC) 外腔的準單片集成結構。
  • 深度好文: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研究進展!
    雙異質結構半導體雷射器閾值電流密度之所以能夠明顯降低,主要是依靠雙異質結的兩個作用: ( 1) 有源區兩邊包層材料的帶隙寬於有源區材料的帶隙,這使得注入雙異質結半導體雷射器的載流子被有效地限制在有源區內,以利於產生高的增益; ( 2) 有源區材料的折射率大於兩邊包層材料的折射率,形成的光波導結構能將大部分光限制在有源區內。
  • 國內外雷射技術最新進展盤點:新型半導體及納米雷射器
    這種方法通過多個半導體雷射器的相干合成,每一個雷射器都以不同頻率的連續波模式運行。通過精確控制每個雷射器的輸出振幅和相位,就可能產生一系列複雜的脈衝光波形。研究人員用這套設備發出了100GHz的脈衝。  博士研究生DaivdWu說:「通過整合較多數量的輸入雷射器,就可以獲得更短或者更複雜波形的脈衝或者更大的功率。
  • 什麼是可調雷射器
    其中電控技術是通過改變注入電流實現波長的調諧,具有ns級調諧速度,較寬的調諧範圍,但輸出功率較小,基於電控技術的主要有SG-DBR(採樣光柵DBR)和GCSR(輔助光柵定向耦合背向取樣反射)雷射器。溫控技術是通過改變雷射器有源區折射率,從而改變雷射器輸出波長的。該技術簡單,但速度慢,可調帶寬窄,只有幾個nm。基於溫控技術的主要有DFB(分布反饋)和DBR(分布布拉格反射)雷射器。
  • 光碟系統用半導體雷射器
    摘 要:半導體雷射器(LD)作為讀取光碟信息的光源,是CD、DVD播放機/ROM等光碟系統的重要器件,它的性能往往決定系統的整體性能。
  • 半導體霸主再登國際頂刊:靈敏度提高1億倍,尺寸減少4個數量級
    在這種配置中,超聲波會擾動兩個布拉格光柵之間建立的光學腔的長度和折射率,從而改變其共振特性。 問題在於,較大的感測長度(100–300μm)和較窄的帶寬(10–30 MHz)不允許進行點狀檢測,從而限制了解析度和小型化潛力。
  • 光子前沿:納腔光子晶體雷射器
    作者:Jeff Hecht    縱觀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展歷程,對泵浦能量和輸出雷射進行限制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第一個基於同質結的二極體雷射器需要低溫冷卻。隨後,單異質結、雙異質結、窄條狀、量子阱結構的相繼出現,極大地推動了半導體雷射器的進步。
  • 國外半導體雷射器企業推薦
    半導體雷射器簡介 半導體雷射器又稱雷射二極體,是用半導體材料作為工作物質的雷射器。由於物質結構上的差異,不同種類產生雷射的具體過程比較特殊。常用工作物質有砷化鎵(GaAs)、硫化鎘(CdS)、磷化銦(InP)、硫化鋅(ZnS)等。激勵方式有電注入、電子束激勵和光泵浦三種形式。
  • 半導體雷射器優缺點與驅動方式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目前半導體雷射器的的性能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光束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品牌的雷射粒度儀都使用半導體雷射器做為光源,半導體雷射器用作雷射粒度儀的光源時,在控制電路上須採取 恆流和恆溫措施,以保證輸出功率的穩定。
  • 一文解讀國內外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發展現狀趨勢
    為了進一步減小體積獲得更高的性能,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來進行腔長的壓縮和諧振腔的設計,如使用回音壁模式的微盤雷射器、使用金屬核殼結構的等離子激元雷射器、基於法布裡 –波羅腔的異質結二維材料雷射器等。表 2 介紹了幾種不同類型的微納雷射器特性比較。通過光學、表面等離子、二維材料等新興科學技術的引入,微納雷射器目前已經實現了三維尺寸衍射極限的突破。
  • 幾種新體制半導體雷射器及相關產業的現狀、挑戰和思考
    圖1 基於半導體雷射器的幾種新體制雷射器及其特點基於固體雷射器的光學腔使其可以方便進行腔內光學元件插入,易於進行脈衝壓縮、和頻、差頻及光束整形,可以產生如超短脈衝雷射、特殊波長雷射、太赫茲雷射、多色雷射等,滿足多種特殊應用需求。
  • 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歷史介紹
    霍爾成功的演示是基於輻射在交界面上來回反彈,而不是垂直反彈的設計。他謙虛地表示,此前沒有人「碰巧提出這個想法。」實際上,霍爾的設計本質上是一個幸運的巧合,即形成波導的半導體材料也具有同時限制雙極載流子的性質。否則就不可能實現半導體雷射器。通過使用不相似的半導體材料,可以形成平板波導以使光子與載流子重疊。   在通用電氣公司進行的這些初步演示是一項重大突破。
  • 中科院研製:新型氮化鎵半導體雷射器問世!
    其為直接帶隙材料,禁帶寬度在0.7 eV (InN)至6.2 eV (AlN)之間連續可調,發光波長覆蓋了近紅外、可見光到深紫外等波段;其還具有發光效率高、熱導率大、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可用於製作半導體雷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