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霸主再登國際頂刊:靈敏度提高1億倍,尺寸減少4個數量級

2020-09-18 木木西裡科技

超聲波探測器使用高頻聲波對物體成像並測量距離,但是這些讀數的解析度受到探測元件物理尺寸的限制。點狀寬帶超聲檢測可以極大地提高超聲檢查和光聲(光聲)成像的解析度,但是當前的超聲探測器(例如用於醫學成像的超聲探測器)還無法充分小型化。

壓電換能器會隨著尺寸減小而使靈敏度以2次方降低,光學微環諧振器和法布裡-珀羅(Fabry-Perot)標準具無法將光充分限制在小於50微米的範圍內。微機械加工方法已經用於產生電容和壓電換能器的陣列,但是其帶寬僅為幾兆赫茲,尺寸超過70微米。

使用光學方法進行超聲波檢測比壓電檢測具有本質上的微型化優勢,可以在不犧牲靈敏度的情況下將檢測器小型化。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光學幹涉儀,它使用嵌入光纖波導中的π位移布拉格光柵標準具。在這種配置中,超聲波會擾動兩個布拉格光柵之間建立的光學腔的長度和折射率,從而改變其共振特性。

問題在於,較大的感測長度(100–300μm)和較窄的帶寬(10–30 MHz)不允許進行點狀檢測,從而限制了解析度和小型化潛力。其他諧振器設計包括聚合物微或法布裡-珀羅(Fabry-Perot)標準具也無法將光充分限制在小於50微米的範圍內,從而限制了進一步的小型化。


有鑑於此,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Vasilis Ntziachristos和Rami Shnaiderman等人引入絕緣體上矽技術(silicon-on-insulator),開發了一種小型化的超聲波探測器,它的感應面積可小到220 nm X 500 nm。

圖1. SWED設計與工作原理


基於半導體行業廣泛使用的高通量製造技術,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點狀矽波導標準具檢測器(SWED),尺寸為220 nm×500 nm,比最小的聚合物微環檢測器小4個數量級,比細胞和毛細血管的直徑小4個數量級。


研究表明,基於絕緣體上矽的光學諧振器設計提供了比微環諧振器高1000倍、比壓電探測器好100,000,000倍的單位面積靈敏度。該設計還可以實現超寬的檢測帶寬,在−6分貝時可達到230兆赫。

圖2. SWED表徵


圖3. 成像功能


除了使探測器適合在非常密集的陣列中製造外,研究人員還表明亞微米傳感區域能夠實現超解析度的探測和成像性能。還展示了比超聲波檢測波長小50倍的特徵成像。


總之,這項研究表明探測器能夠實現超聲波讀數的超小型化,使超聲成像的解析度與光學顯微鏡相當,並有可能在矽晶片上開發出非常密集的超聲陣列。


參考文獻:

Rami Shnaiderman et al. A submicrometre silicon-on-insulator resonator for ultrasound detection. Nature 2020, 585, 372–37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85-y


半導體矽在電學性質、儲量、成本、可加工性等方面佔足了優勢。同樣,矽也在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含矽化工品製備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然而,發展到今天,矽無論是在信息還是能源領域均遇到了基礎的瓶頸問題,限制了矽基器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作為半導體領域的絕對霸主,矽材料可謂老當益壯!2020年以來連續在多個領域煥發新活力。除了剛剛這篇Nature之外,Science/Nature近期還連續刊登了3篇有關半導體矽基光電器件的研究論文,其中兩篇論文的關鍵為矽(基)材料的設計/改性,另一篇則報導了陰離子工程提高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解讀如下,敬請交流。

1. Science:棘輪效應助力二極體高頻整流!


傳統二極體通過兩不同半導體形成的結從而實現整流,具有肖特基勢壘的金屬-半導體二極體就是一個典例。在這類器件中,電容阻礙了工作頻率的進一步提升。

棘輪效應是指事物的變化具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某一方向調整,而難於向相反方向調整。例如,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於因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實際上,棘輪效應在自然界和人類的生產生活中是真實可見的,比如生物學裡的馬達蛋白和人們使用的棘輪套筒扳手。利用棘輪效應的原理,人們可將波動且無擇優方向的某一變化轉化為同向的變化,達到「力往一個方向使」的效果。

有鑑於此,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James F. Cahoon等人報導了一種完全由鋸齒形矽納米線構成的二極體,實現了室溫下高頻整流。

本文要點:

1)作者將半導體矽納米線調控為圓柱鋸齒狀,使其中心對稱性破壞,具有非對稱結構。

2)在兩端器件測試中,這種特殊的棘輪結構二極體能實現整流功能,原因在於準彈道電子在納米線表面的鏡面反射。由於棘輪效應,室溫下的二極體能在高達40 GHz的頻率下進行整流。

作者認為,本文報導的鋸齒形納米線二極體有望用於高速數據處理和長波能量捕捉。

圖1. 示意圖:(a)準彈道電子的棘輪效應;(b)肖特基二極體能帶圖;(c)鋸齒幾何狀二極體


圖2. 鋸齒狀Si納米線的設計


參考文獻:

James P. Custer Jr. et al. Ratcheting quasi-ballistic electrons in silicon geometric diodes at room temperature.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ay866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7/177

2. Science:26.7%效率!陰離子工程助力高效穩定鈣鈦礦-矽串聯電池


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受到了寬帶隙的鈣鈦礦頂部電池的限制。最近,NREL的Kai Zhu,Dong Hoe Kim,首爾大學的Jin Young Kim,以及韓國科學技術院Byungha Shin等人開發了一種高性能,穩定的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

工作要點:

1)鈣鈦礦的帶隙約為1.7eV。對應的電池獲得了20.7%效率。在連續照明1000小時後,對應的電池可保留其初始PCE的80%以上。系統地研究了陰離子工程和苯乙銨(PEA)的2D鈍化層的電特性和電學特性。

2)作為疊層電池的頂部電池,製備的單片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獲得26.7%的效率,具有優異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Efficient, stable silicon tandem cells enabled by anion engineered wide-bandgap perovskites,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a343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3/25/science.aba3433

3. Nature:半世紀逐夢,半導體矽終將迎來光學革命?


矽作為電子學領域的傑出材料,其優秀的電學特性、高豐度、低成本及出色的可加工性等優勢促成了矽技術革命的爆發。然而,矽因其立方晶格結構而導致光吸收和發射效率低下,使其無法在諸多光子學應用中大顯身手。近日,Nature雜誌報告了一種具有優異光電性能的矽鍺合金的開發,可以幫助開發與當前矽電子設備兼容的光子學技術。

具體來說,埃因霍芬理工大學Elham M. T. FadalyErik P. A. M.Bakkers等人首次開發了一種具有優異光學性能的六方晶格鍺和矽鍺合金直接帶隙半導體納米線。這種半導體納米線材料具有優越的光吸收和發射性能,有望推動第一臺半導體矽雷射器的問世,並昭示著半導體矽光學革命到來!

本文要點:

1)研究人員另闢蹊徑,交替使用鍺和矽鍺合金中的原子堆疊方式,使材料的晶格結構從立方晶格轉變為六方晶格。六方晶格的晶胞包含的原子數是立方晶胞的兩倍,晶格的改變使其布裡淵區面積減半,材料的電子能帶在動量空間中摺疊,導致導帶能量最小的位置移至布裡淵區中心,從而產生直接帶隙。作者使用量子力學計算確定六方晶體結構中鍺和矽鍺合金的精確能帶結構,從而確認這些材料具有直接帶隙。

2)作者證明了六方晶格的具有光電級直接帶隙半導體的作用。此外,他們發現通過將六方晶格的鍺與不同量的矽進行合金化,通過控制這種六方晶格矽鍺合金的成分,能夠在保持直接帶隙的同時在很寬的範圍內連續調節發射波長

3)本研究中納米線的直徑在幾納米到幾百納米之間,主要起到兩個作用:納米線的高比表面積確保亞穩態晶相的形成;能夠使光以最適合光子學應用的方式與納米線材料相互作用。

圖1. GaAs/Ge核殼納米線概述


圖2. 立方晶格的矽及六方晶格的矽鍺合金


圖3. 直接帶隙矽鍺合金的可調性


參考文獻:

1. Elham M. T. Fadaly et al. Direct-bandgap emission from hexagonal Ge and SiGe alloys. Nature 2020, 580, 205–209.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50-y

2. Nanostructured alloys light the way to silicon-based photonics. Nature 2020, 580, 188-189.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0-00976-8

3. H. Presting et al. Semicond. Sci. Technol. 1992, 7, 1127.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經濟的原子電池,其功率提高了10倍
    由於使用了β伏特元素的原始3-D結構,其尺寸減少了三倍,比功率增加了10倍,成本降低了50%。該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科學雜誌《應用輻射與同位素》上。 原始設備使用鎳-β-電壓元件的微通道3-D結構。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在所謂的平面pn結的兩側都應用了放射性元素,這簡化了電池製造技術以及對控制反向電流的控制,從而浪費了電池的電量。
  •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我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海濱)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
  • 復旦大學採用光強檢測SPR傳感,精度提高100倍
    復旦大學朱曉松博士課題組提出採用光強檢測SPR傳感方式,利用單色光的入射並檢測傳感器的輸出光強與折射率的關係,在靈敏度與波長檢測型傳感器相當的條件下
  • 納米金剛石可在單分子水平檢出病毒 靈敏度比金納米顆粒高5個數量級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低成本納米金剛石的量子感應能力可提高紙質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其靈敏度比廣泛使用金納米顆粒的測試高出5個數量級,有望更早檢測出諸如HIV之類的病毒性疾病。
  • 油水分離新技術滲透速率提高5個數量級
    科技日報長沙9月5日電 (記者俞慧友)5日,記者從長沙理工大學獲悉,重慶大學教授孫立東、湖南省百人計劃專家賈傳坤、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韓拯共同主導,聯合新加坡科技局化學與工程研究院等國際團隊,開發了一種「滲透陽極氧化法」,可在孔徑10—100微米、厚度1—5毫米的多孔鈦三維微通道內,實現超親水塗層的全覆蓋,使水滴在多孔鈦的滲透速率提高
  • 中國科學家發明新技術,提升探測靈敏度,優於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
    最近竟然有研究將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了1000倍。據觀察網新聞報導,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這個數據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有敏銳的網友就直接指出這項技術用於測量隱形飛機。
  • Nature: 頂刊收割機,又是石墨烯
    基於石墨烯的輻射熱測定響應已經在基於噪聲溫度計的器件中進行了測試,但是電子溫度隨光子吸收而升高,導致溫度計靈敏度的降低,嚴重阻礙了器件的性能。3、極短的熱時間常數τth賦予了器件比傳統的納米線輻射熱測定器快105倍的操作速度。4、器件適合在寬光子能量範圍內進行連續的光子傳感。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時代來臨
    SiC襯底:SiC晶體通常用Lely法製造,國際主流產品正從4英寸向6英寸過渡,且已經開發出8英寸導電型襯底產品,國內襯底以4英寸為主。由於現有的6英寸的矽晶圓產線可以升級改造用於生產SiC器件,所以6英寸SiC襯底的高市佔率將維持較長時間。
  • 【新華網】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新華網】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2018-07-26 新華網 張家偉 中國科研人員7月24日報告說,空間實驗室搭載的高性能冷原子鐘實現了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有助推動導航和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的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14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
  • 飛克/毫升,靈敏度原理揭秘!幾百個分子級別的S-plex試劑盒
    fg/ml靈敏度才行?MSD S-plex試劑盒上市細胞因子定量檢測必知:穩定性,存儲時間,凍融次數多因子檢測金標MSD文獻匯4:S-plex,fg/ml,Tau,IL-21MSD特色定量試劑盒2:神經絲輕鏈蛋白NF-L,2019神經科學最火指標S-PLEX是MSD的超靈敏分析平臺。
  • 俄極大提高量子點自發發射率,光致發光強度增加近一個數量級
    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研究人員首次提高了量子點的自發發射率,並使其光致發光強度提高近一個數量級。這一成果可用於解決創建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問題,也可將生物醫學監測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光學快報》上。  量子點是低維螢光納米結構,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有著極大應用潛力。
  •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下一代「大連光源」亮度將提高1萬倍,可進行更強靈敏度探測 張佳星/科技日報 2019-03-12 08:17
  • 上海矽酸鹽所設計能檢測痕量生物染料分子的新型半導體材料
    他們報導了一種能檢測痕量生物染料分子的新型半導體材料。  粗糙襯底上的納米尺寸效應能增加光場,利用這種增強的光學信號來檢測特定分子的技術叫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但之前只有少數幾種貴金屬材料,如金、銀等,才能將信號強度提高到實用水平。
  • 我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
  • 超高靈敏度新型Super-HARP攝像管的發展
    攝像管的高靈敏度和超高靈敏度化標誌著超高靈敏度攝像機的誕生,它不僅適用於高解析度電視(HDTV)攝像系統,而且大大提高了標準電視攝像系統的質量。它的使用必將給電視節目製作和演播室照明技術帶來新的變化。 2 高靈敏度攝像管的發展過程 攝像管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在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降低惰性及噪聲影響等方面取得進展。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時代來臨【附下載】| 智東西...
    SiC 材料具備更低的通態電阻,阻值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縮小晶片的面積,SiC 功率模塊的尺寸可達到僅為 Si 的 1/10 左右。更耐高溫。高轉換效率:GaN 的禁帶寬度是 Si 的 3 倍,擊穿電場是 Si 的 10倍。因此,同樣額定電壓的 GaN 開關功率器件的導通電阻比 Si 器件低 3 個數量級,大大降低了開關的導通損耗。低導通損耗:GaN 的禁帶寬度是 Si 的 3 倍,擊穿電場是 Si 的 10倍。
  • 做成像的你不得不了解的真相2-靈敏度和QE
    科研級相機的靈敏度由三個主要參數決定: 探測器的QE, 像元尺寸和相機噪聲。後兩項我們以後再做專題討論。這期先講講小編認為頂頂重要,看起來最容易理解,但是其實還有些奧妙的QE. QE-量子效率QE很容易理解,就是探測器的探測效率。由於半導體材料對光信號的吸收效率和波長相關,我們看到的QE曲線橫軸為波長,縱軸為百分比。
  • 半導體行業研究:六個趨勢與投資展望
    目前 Gen 4.0 主要有 x4, x8, x16 Retimer, 一顆 Retimer 晶片可以同時支援 4/8/16 條 PCIe 雙向通道, 一顆晶片支援的通道數不同,而單價有所不同的,但 x4,x8,x16 價格不是倍數 成長,一般來說 x8 約為 x4 的 1.5 倍,x16 約為 x8 的 1.5 倍。
  • 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中國科研人員24日報告說,空間實驗室搭載的高性能冷原子鐘實現了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有助推動導航和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的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14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