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發明早期,攝影鏡頭往往只有固定焦距鏡頭,以標準焦距鏡頭使用較多。標準鏡頭焦距長度和所攝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大致相等,其視角一般為45°~50°。底片35毫米標準為40—60毫米焦距的鏡頭,75—80毫米焦距的鏡頭相對6X6畫幅屬於標準鏡頭,大畫幅4x5英寸則是120—150毫米。
一般135畫幅相對應的標準鏡頭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標準鏡頭所表現的景物的透視與目視比較接近,具有大光圈、畸變小,成像優良的特點。定焦鏡頭除了標準鏡頭之外,還有廣角和中長焦鏡頭,在此不一一介紹,以下主要分析幾種常用的特殊鏡頭,供大家參考。
變焦鏡頭
完整鏡頭焦距的取決於其單元透鏡的焦距和各分離透鏡間的距離,當拍攝者調整鏡頭焦距控制機構時,變焦鏡頭的透鏡組就會在鏡頭筒內移動。因此,這種變焦動作能夠重新構造鏡頭。變焦調整應該在不影響焦點的前提下改變焦距和影像放大倍率。還要求影像校正的調節與焦距變化包括聚焦同時完成。但是曲線畸變的校正難度相當大,用劣質的變焦鏡頭拍攝矩形被攝體時,在變焦範圍的一端會產生枕形畸變,另一邊則會產生桶形畸變。
變焦鏡頭的結構比較複雜,有著廣闊的商業市場並帶來的激烈的商業競爭,所以變焦鏡頭在質量方便相比其它任何一類鏡頭的質量波動都要大。有些變焦鏡頭的做工質量以及成像指標完全可以媲美定焦鏡頭,有些則可能差得不是一點。通常來講,變焦範圍越大,其成像質量就越差。
魚眼鏡頭
魚眼鏡頭是為了獲得極端的視角而不對曲線畸變進行校正的特殊廣角鏡頭。視角達到180或220度的魚眼鏡頭是極為普通的,達到這樣的角度,可使整個畫面上的影像放大倍率差異很大,因而產生了奇特的魚缸效果。除此之外,優質的魚眼鏡頭在所有其它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成像質量。
魚眼鏡頭
魚眼鏡頭的景深非常出眾,一般在光圈F8時景深可以從30釐米到無限遠,由於特殊的視角,魚眼鏡頭多用於畫面壯觀的工業攝影、廣告攝影或視頻拍攝,有些魚眼鏡頭還用於監控設備、建築模型內部拍攝以及氣象學的全天空攝影領域。
反射型鏡頭
反射鏡頭是一種將玻璃透鏡與彎曲的反射鏡結合在一起的攝影鏡頭,具有短粗圓筒似的獨特外形,並且前透鏡中央有一塊不透光的原片。反射鏡頭的優點是長焦距鏡頭的實際長度被大大縮短,其光路是對摺的。此外,由於反射鏡只反射光線而不折射光線,所以不產生色差。鏡頭設計中只需要較少的校正透鏡,運用較輕的反射鏡,使整個鏡頭的重量要比相同焦距的普通鏡頭輕得多。
折反射鏡頭的三個主要缺點:
一是鏡頭無法收縮光圈,無法控制景深,在較亮的場景要使用中灰密度鏡拍攝。
二是畫面中的焦點失調的明亮高光點會擴展成光環狀,不好控制。
三是離軸像差增大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水平,因此反射型結構僅限於較窄的視角,或長焦距鏡頭。
當然,儘管該類盡頭缺點突出,不過其質量輕和短小可靠的特點使得攝影師操作非常方便,還是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是指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昆蟲等,也用於翻拍,微觀攝影。
為了對距離極近的被攝物也能正確對焦,微距鏡頭通常被設計為能夠拉伸得更長,以使光學中心儘可能遠離感光元件,同時在鏡片組的設計上,也必須注重於近距離下的變形與色差等的控制。
微距鏡頭
大多數微距鏡頭的焦長都大於標準鏡頭,因此並非完全適用於一般的攝影。微距鏡頭在聚焦刻度上還有一行相對於放大倍率的額外的微距數值,微距數值的倒數就是成像時得到的被攝體的放大倍率。微距攝影鏡頭一般有兩種結構。一種微距攝影鏡頭採用內置伸縮鏡筒的結構,另一種採用交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的結構。
柔焦鏡頭
柔焦鏡頭創作的人像作品
柔焦鏡頭在聚焦時,來自被攝體每一點光的清晰實像點都會被發散照明的暈圈所覆蓋,這種輪廓柔和的的效果最適合於浪漫風光以及人像攝影。對於高反差的景物照明,這種效果最為明顯。柔焦鏡頭只是在影像細節方面有所不同,所以除了球面像差之外,它們的所有光學誤差都進行了高度校正。柔焦鏡頭適宜在實際拍攝光圈下進行聚焦。還有一種附件柔光鏡也能達到相似效果,但是仔細比較柔光鏡頭和柔光濾鏡所拍攝的圖片,就會發現柔光鏡頭的特殊魅力是柔光濾鏡無法達到的。
最典型的固定焦距鏡頭
除此之外,各種各樣的鏡頭附件也不斷豐富著我們的拍攝工作,例如增距鏡和廣角變距鏡。攝影師要利用好手中的器材,創作出符合影像標準的優秀作品,在獲得身心愉悅的同時,還能換來物質的回報,真正做到以影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