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之前的確什麼都沒有。這個「什麼都沒有」是人類目前用物質的傳統存在方式(時間和空間)衡量的結果。人們還沒「看到」或還不知道別的存在方式是什麼樣,但人們現在並不否認物質還有別的存在方式。因為沒有任何原理法則不允許物質以別的方式存在。既然宇宙是誕生的,那就得先有「東西」才能誕生。那這個不以時間和空間方式存在的「東西」也許就是「什麼也沒有」,因為「什麼也沒有」指的就是沒有時間和空間。所以「什麼也沒有」並沒有超出人類的思考能力(你看現在我們不是想到了嗎?),它只是超出了傳統的時空思維模式(即感知和變化),這也難怪,因為我們的思考意識就是由以時空方式存在的大腦產生的。
但是我們能理解至少一種「什麼也沒有」的存在方式:比如說我們的思維意識本身,它就是不同於普通物質存在方式的一種存在。它不是「物質」,它不以時間和空間的方式存在,非常符合「什麼也沒有」的語境,但是我們都知道「它」存在,從廣義上說,它也是一種物質。
可以這樣來理解宇宙的誕生:物質以時間和空間這種方式出現就是宇宙的誕生。在此「之前」物質以別的方式存在,所以與其說物質是宇宙誕生的,倒不如說時間和空間是宇宙誕生的。
時間和空間作為物質的一種存在方式不能離開物質及其運動而單獨存在,而物質可以離開時間和空間存在。客觀存在性――物性是世界的本原,所以物質是永恆的,但宇宙不是永恆的,它也有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不管有沒有宇宙,客觀實在性的物質是存在的,但它也絕不像有些答友所說:宇宙誕生前,什麼時間、空間、以及產生銀河系等全宇宙的大量物質都有。不,這些東西都是伴隨宇宙才誕生的,在此「之前」,物質以另一個方式存在,不存在任何「傳統意義上的大量時間空間物質」,不要再用常規思維考慮問題。這麼大的宇宙完全可以從另一種存在方式的「物」到有,這個「物」才是宇宙最本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