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日,飼主去魚店選了2條黑球瑪麗,4公4母馬賽克孔雀魚回家,導致了這場「兇殺案」!
買魚前的準備
飼主家因為結婚裝修,之前的魚都死亡了,只剩一條清道夫,飼主搬回新家後繼續養魚。
飼主淘汰了之前的內置過濾,看到很多魚友提問發的照片和視頻,也想換一個上濾的視頻是不是過濾系統會好很多,因為內置過濾的過濾槽有限,要頻繁的換洗,想偷個懶。
飼主網購了一個1.6米魚缸的標配上濾,意料之中,配備的過濾器有2個大問題:
1、水管過長
水泵的管分3段,一段連著泵機,一段是中間管,一段是花籃柵(防止魚被吸進過濾)
2、水泵攻略太小
正常使用時,水泵噴氣的氣量很小,而且越使用越沒有氣泡。
針對以上2個問題,飼主選擇放棄花籃,採用2段水管,同時增大水流,關閉氣管閥。
另外,這個上濾採用的雨淋管,所以到過濾槽的水管特別小而密。
飼主又配備了一個魚缸燈,一切準備就緒,只等一個星期後買新魚!
買新魚
養水超過一個星期,又在買魚前一天加上過濾,恆溫26攝氏度,魚缸溫度計也顯示穩定26度,清道夫也正常。
魚買回家,飼主沒有清點魚的數量,直接拿整個袋子放到魚缸平衡溫度,之後飼主就打掃家裡了,剛搬家到處需要打掃。
過了一個小時,飼主打開袋子,放了一部分魚缸水進新魚在的塑膠袋,讓魚適應水質。之後重複幾次,新魚適應了魚缸水。
由於全缸沒有其他魚,又怕新魚不適應新水,直接連新水+新魚一起進入了魚缸(有老魚的魚友不要這樣做)
過了一會兒後,飼主發現買來的新魚少了2條母魚,變成了2條黑球瑪麗,4隻公孔雀魚,2隻母孔雀魚。
由於撈魚的時候比較難撈,飼主是讓魚店老闆幫忙撈的,也沒看到最後的撈魚,所以聯繫了魚店老闆,魚店老闆說下次去再補兩條,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殺手時間」
一隻黑球母瑪麗臨產,屁股顯白色,但是還沒有開小方塊,瑪麗又是很能憋的魚,而且瑪麗一入魚缸就躲水泵後面,想著新換魚缸,需要適應,飼主就沒有給母瑪麗上隔離盒。
飼主不小心手抖,把豐年蝦成蝦蝦幹加了很多在魚缸裡,飼主趕緊撈出了大部分,後來又覺得可以依靠上濾就沒管了。
第二天,魚缸水出現渾濁,飼主開魚燈,半天以後,魚缸水就微微泛綠,飼主此時終於對魚缸水質放心了。
晚上的時候,飼主查看魚的狀態,發現2條黑球瑪麗,3條公孔雀魚,2條母孔雀魚,檢查周圍沒有魚跳缸,魚缸水位也不高。
飼主覺得大事不妙,趕緊停了過濾,拆開雨淋管,裡面不僅有公母孔雀魚的屍體,還有10+條小黑瑪麗的屍體,非常新鮮,小瑪麗的尾巴還是軟的,哎!
後來飼主做出補救措施,先把魚屍體清理了,再把花籃柵裝上,看著母黑瑪麗肚子還比較大,再把它放到隔離盒裡去了。
現在飼主已經再三查看,母黑瑪麗沒有生小魚,瑪麗魚生小魚一般有2種情況,要麼一氣生完,要麼生一批,隔一段時間再生一批,明天早上如果母瑪麗魚沒有生,再把它放回大缸,不知道有沒有小魚出生,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