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18日電(信蓮)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稱,在亞馬遜(Amazon)的管理風格遭到尖銳批評之後,這家網上零售商的執行長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迅速進行了辯駁。
面對公司聲望可能受到的嚴重威脅,貝索斯向員工發了一封郵件稱,他不會容忍一篇記述其工作場所文化的文章所描述的「無情得令人震驚的管理實踐」。
貝索斯給全體「亞馬遜人」寫這封郵件之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將該集團描述為一個員工時常哭泣、同事間彼此競相批評、員工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及家庭問題被忽視的工作場所。
郵件中,貝索斯鼓勵員工去閱讀這篇於上周末發表的文章,但是他稱:「它所描述的並非我了解的亞馬遜,亦非每天與我一起工作的有愛心的亞馬遜人」。他補充道,如果員工曾體驗過與文中所述的例子相似的經歷,應該向人力資源部門反映,或者直接給他發郵件。
「我堅信,任何在一家確實像《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所描述的公司工作的人,只有瘋了才會留下來。我知道自己會離開這種公司,」他在郵件中寫道,「但希望你不覺得這種公司似曾相識。希望你在與一群優秀的隊友共事、幫助創造未來時感到樂趣,一路走來充滿歡笑。」
亞馬遜之前曾被指責其對待倉庫員工的方式,這些員工的行蹤被電腦嚴密跟蹤,他們籤訂的常常是臨時合同,沒有什麼福利。它也曾因自己的市場實力而捲入與圖書出版社和小企業的衝突。《紐約時報》的文章描述了白領員工如何受到亞馬遜對數據的痴迷的影響,並稱亞馬遜每年會炒掉每個團隊中表現最差的人。
貝索斯建議員工看一看亞馬遜網站(Amazon.com)搜索結構主管在領英(LinkedIn)發表的批評《紐約時報》文章的博文。尼克丘博塔留(Nick Ciubotariu)在博文中稱該文受到「可怕的誤導」,辯稱他的團隊「工作努力而且充滿樂趣」,稱自己從未見過有人哭,而且文中所稱的公司每年炒掉員工的說法是不屬實的。(譯者/馬柯斯)
虎嗅網將《紐約時報》報導的要點摘錄如下:
概括來說,《紐約時報》這篇報導《Inside Amazon:Wrestling Big Ideas in a Bruising Workplace》,反映了亞馬遜的辦公環境極度惡劣和緊張,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們被迫將工作放在他們的私人生活之上,而且還要求員工們在充滿壓力的績效評估會議上互相揭短。
1.員工互相揭短:文中舉了個例子,亞馬遜公司有一個內部平臺,名叫「隨時反饋工具(AnytimeFeedbackTool)」。在該平臺上,員工可以秘密表揚或批評他們同事。這些評論會被隨時傳遞到管理層那兒,因而會對員工產生實質影響。不過,亞馬遜發言人向《紐約時報》表示,這種反饋多以積極的表揚意見為主。
亞馬遜鼓勵員工們在開會時互相攻擊對方的觀點,鼓勵長時間的工作和加班(郵件有時過了午夜才發出,並附上一條「為什麼沒有回覆」的手機簡訊),同時員工還得遵守被公司自詡為「高得不可理喻」的原則。公司內部的電話本上清楚地告訴了員工如何給彼此的老闆發送秘密反饋。員工說,這種方法經常被用來攻擊他人。
2.沒完沒了的績效考核:《紐約時報》還提及了亞馬遜的另一個制度——「組織層次審查(OrganizationalLevelReview)」。亞馬遜進行高頻率的業績審查,在此過程中,員工們感覺他們不得不「將他人趕走」。
3.評估看數據:亞馬遜高壓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氛圍,與公司掌門人傑夫·貝索斯有很大關係。貝索斯把亞馬遜變成了一個以數據為主導的公司,員工市場感到來自各種數據統計的壓力,必須「爭分奪秒」。公司用數據、管理和心理工具,讓其員工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場所應該有明確的透明度和準確度,明確指出誰在真正做貢獻、誰沒有。在亞馬遜內部,理想的僱員通常被描繪成像「運動員」一樣具有耐力、速度(第8條:「貴在行動[biasforaction]」)、可供測量的工作表現以及無限的能力(第7條:「往大的方面思考[thinkbig]」)。
一位接受採訪的員工說:「有一次,我連著四天沒有睡覺。這些工作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竭盡所能讓它們成功。」
貝索斯回應郵件全文:
各位亞馬遜同事,
今天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紐約時報上刊登的關於我們的一篇長文章。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我建議大家讀一下。
http://www.nytimes.com/2015/08/16/technology/inside-amazon-wrestling-big-ideas-in-a-bruising-workplace.html
同時,我也建議大家讀下這篇由亞馬遜現任員工自發撰寫的文章,角度頗為不同。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amazonians-response-inside-amazon-wrestling-big-ideas-nick-ciubotariu
這也是我給大家寫信的原因。紐約時報的文章列舉了一些關於亞馬遜的冷漠無情的管理故事,甚至是在員工遭遇家庭變故以及健康問題的時候也沒有得到任何同情。這篇文章所描述的亞馬遜並不是我認識的亞馬遜,也不是每天與我一起共事的充滿愛心同事的亞馬遜。如果你知曉任何如報導中的故事,我希望你們能第一時間向 HR 反饋,你們也可以直接發郵件給我(jeff@amazon.com)。即使這是個例,我們也堅決不容許這種沒有同理心的行為。
這篇文章不止報導了這些個例。它聲稱我們在創造的是一個沒有生機、非理想化的工作場所,這裡沒有工作的樂趣、也毫無歡笑可言。我再次說明,我不認識這樣的亞馬遜,我也非常希望這也不是你們所認識的亞馬遜。從更為廣泛的角度來說,在當今競爭極其激烈的技術行業招聘市場,文章中描述的任何一家類似公司都不可能生存下去,更不要說繁榮發展。我們的員工都是行業中的精英。你們都是世界一流公司所青睞的人才。
我堅信,如果亞馬遜真的如紐約時報的報導中所說,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在此繼續工作,我也會離開這樣的公司。
當然,希望媒體所報導的這家公司並不是你眼中的亞馬遜。希望你正在與擁有著傑出才華的團隊一起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創造未來並樂享其中。
謝謝!
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