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與基督之光」 紀念首屆諾貝爾獎得主倫琴誕辰167周年

2021-01-21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威廉·康拉德·倫琴,德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1845年3月27日出生在德國尼普鎮。他於1985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因此成為第一屆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科學家的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X射線」的名字也來源於他虔誠的信仰。

1895年11月8日,時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的倫琴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發現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即為後來人們廣泛使用的X射線。

當時有人提議將他發現的新射線定名為「倫琴射線」,但是倫琴卻堅持用「X射線」這一名稱,而產生X射線的機器則被叫做X射線機。

因他的這一發現,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當時共設有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是,這一有著非常強的穿透力的光之所以被倫琴命名為「X射線」還跟倫琴虔誠的基督教信仰有關。據悉,因這一光線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倫琴就根據《聖經》「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人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取希臘文「基督」的第一個字母X為名,稱為X光,即基督之光。

這是多麼有意義的命名。倫琴非常謙虛,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以基督的名字命名,為的是榮耀主的名,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呢!

威廉·康拉德·倫琴,德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1845年3月27日出生在德國尼普鎮。他於1985年發現「X射線」,並於1901年因此成為第一屆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科學家的他,還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X射線」的名字也來源於他虔誠的信仰。

1895年11月8日,時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校長的倫琴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發現一種尚未為人所知的新射線,即為後來人們廣泛使用的X射線。

當時有人提議將他發現的新射線定名為「倫琴射線」,但是倫琴卻堅持用「X射線」這一名稱,而產生X射線的機器則被叫做X射線機。

因他的這一發現,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當時共設有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倫琴因發現「X射線」獲得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是,這一有著非常強的穿透力的光之所以被倫琴命名為「X射線」還跟倫琴虔誠的基督教信仰有關。據悉,因這一光線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倫琴就根據《聖經》「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人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來書4:12),取希臘文「基督」的第一個字母X為名,稱為X光,即基督之光。

這是多麼有意義的命名。倫琴非常謙虛,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以基督的名字命名,為的是榮耀主的名,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呢!

相關焦點

  • 「紀念錢之光誕辰115周年徵文活動」獲獎結果公示
    「紀念錢之光誕辰
  •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120周年 2018-12-21 03:17:30 2018年12月21日 03:17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    故宮紀念鄭振鐸誕辰
  • 倫琴發現X射線123周年之你不知道的故事
    器械之家   醫療器械媒體報導先鋒   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   關注   本文來源:XI區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蔣振江 攝吳健雄之子袁緯承在紀念大會上致辭。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
    --始於費曼,但不止物理2018年5月19日正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未讀文化品牌聯合中科院物理所以及《科普時報》,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辦了"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主題活動。
  • 張載誕辰1000周年七大板塊活動將舉行
    本報寶雞訊(記者王寶存董毅)11月9日,記者從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0年眉縣將舉辦七大板塊活動,隆重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紀念活動包括:在新建成的張載文化園舉辦張載誕辰千年紀念大會暨張載文化園開園儀式;舉辦中國哲學史學會2020年年會暨首屆世界關學論壇;在張載祠舉辦「大儒張載生平事跡展」,在明誠堂推出「立德立心立命關學文化陳列展」;拍攝影視劇《大儒張載》;號召海內外張氏後裔千餘人參與,在新建的張載文化園和迷狐嶺張載墓舉行紀念先祖張載誕辰千年傳統祭祀活動;進行張載千年誕辰系列文藝創作;打造國家級學術交流及旅遊目的地等活動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馮康先生(1920 年9 月9 日—1993 年8 月17 日)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 2020 年3 月30 日 在紀念他百年誕辰時,我百感交集。但我僅聚焦在創新這點上,因為這是他最突出的特徵。在「數學名著譯叢」《普林斯頓數學指南》第二卷的490 頁有一份名單,試圖確認數值分析史上最值得注意的算法上的發展,舉出了早期的關鍵人物。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 會師樓下唱響紅太陽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4年12月27日09:48 人民網蘭州12月27日電(高增硌)12月26日晚,由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
  • 太倉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
    今年是著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百年誕辰。5月30日,江蘇太倉隆重舉行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吳健雄的母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代表,以及吳健雄的親屬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太倉瀏河鎮。1929年吳健雄以蘇州女師第一名的成績獲準保送國立中央大學。
  • 背景資料:歷屆有趣的諾貝爾獎得主
    ■首屆諾貝爾獎得主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的5個獎項得主分別是:因發現X射線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德國科學家倫琴。因化學動力學和滲透壓定律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科學家範託霍夫。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附近的達努卡商學院禮堂舉行,柯棣華大夫的妹妹瓦薩拉出席了會議。  應邀與會的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牛清報表示,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印度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誕辰100周年。柯棣華在中國工作四年期間,搶救了許多中國傷員的生命。中國人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願中印友誼永存。
  • 德語研究學者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
    日前,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在京集會,紀念德國著名反法西斯女作家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安娜·西格斯一九○○年出生於德國的一位猶太藝術商之家,代表作是創作於一九四二年的《第七個十字架》。該作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殘忍性,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仇恨和鬥爭決心。
  • 「科學與人生」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
    那麼,第一位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是誰呢?他就是發現X射線的倫琴,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他的故事。1845年3月27日,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Rntgen)出生在德國萊茵州萊耐普城。他的父親是一個毛紡廠小企業主,母親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荷蘭人,倫琴是家中的獨子,備受父母的關愛。倫琴3歲那年,舉家搬遷至荷蘭。所以倫琴在荷蘭完成了小學與中學學業。
  •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2020-1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2016-01-08 00:22:3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泉州1月7日電 (廖靜 張圓圓 李宏圖)連日來,以「永不畢業,長葆青春」為主題的紀念蔡尚思誕辰
  • 誕辰140周年丨他們是這樣紀念這位「世紀天才」的
    2019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宋暉 曹煒嚴)11月16日,是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一百周年
    2020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化學》邀請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教授擔任特約編輯,組織徐先生的學生以及在實驗室學習工作過的同仁撰文
  • 達爾文的進化論之旅:各地紀念其誕辰200周年
    200周年。等那個蘿蔔切完丟光時,一幢叫「進化論」的壯麗大廈也在他腦中蓋起來了:生物的發展進化,是其性狀在自然選擇中保持和變異的結果。剩下的工作就是讓這一新思想以書本為載體,出現在世人面前了。而他乘「小獵犬」號的環球航行,既是進化論的孕育過程,又是它的助產士。可以說,沒有這次航行,就沒有達爾文的進化論,而可能是在別的時候,由其他什麼人提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