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看新《鹿鼎記》。
很多小夥伴問我:那麼爛的片你是怎麼看下去的?
我在這裡解釋一下:
首先,我本來就是以寫武俠評論為主的,不管片子的質量好壞,看下去也是我寫東西必要做的功課。
畢竟,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不做深入了解就亂點評的事兒,我現在還不習慣去幹。
其次就是我其實也是真的好奇:一部電視劇拍下來花那麼多錢,編導演員也都是當今社會的俊秀之士,難道他們就創造不出來點亮眼的東西?
不過,我是萬萬沒想到啊!
電視劇裡沒找到什麼亮眼的東西,倒是主創們「卡通化處理」的辯解,差點閃瞎了我毫無防備的雙眼。
「卡通」者,原是諷刺漫畫的外文音譯。
在當下的中國,「卡通」一般指動畫片。
新《鹿鼎記》和動畫片這兩者,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因為《鹿鼎記》是一部武俠小說。
以廚房來打比方的話,小說就像一塊豬肉。
你可以用來做紅燒肉,也可以做成回鍋肉,還可以做成豬肉白菜燉粉條。
假如電視劇是紅燒肉的話,那動畫片就是豬肉白菜燉粉條。
現在紅燒肉被廚師們給燒糊了,理由居然是他們想按豬肉白菜燉粉條的方式來做紅燒肉……
豬肉白菜燉粉條若是有靈,肯定想問它招誰惹誰了?它站著不動就被人攻進來了。
我也真心覺得很好奇。
如果新《鹿鼎記》的主創方想拍動畫片,那直接把《鹿鼎記》改編成動畫片不就好了?又動畫又電視劇的不繞的慌嗎?
我來給大家捋一捋他們這個意思啊!
主創們似乎喜歡《鹿鼎記》,又喜歡動畫片。
但他們不去搞《鹿鼎記》的動畫片,而是先把《鹿鼎記》照動畫片的方向改編,然後又在動畫版《鹿鼎記》的基礎上,拍出了新《鹿鼎記》這部動畫版《鹿鼎記》的真人版電視劇。
是不是覺得挺繞的慌?繞的慌就對了。
因為本來跟新《鹿鼎記》毫無關係的動畫片,就這麼一來二去的被繞下了水。
其實主創們想「甩鍋」的心情我是十分理解的;我要是把片兒拍成這種殺千刀的倒黴樣,我也想繞點無辜的東西下水陪我一起倒黴。
只不過動畫片來墊背,可就太不厚道了。
我們的國人對動畫片本來就誤解甚深,總有一些人覺得動畫片就是小孩子看的。
但實際上來講,動畫作為一種並不低於電視劇的影視類型,它一樣也有很多成年人觀眾。
比如正直善良的我,至今依然喜歡看動畫片。
動畫是一種文藝表現形式,內容的深淺全看主創團隊的立意和功力的深淺,跟觀眾年齡的大小毫無關係。
動畫裡有《喜洋洋與灰太狼》和《熊出沒》這種專門給兒童看的作品,但同樣也有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大護法》和「畫江湖系列」。
而電視劇也一樣有《巴啦啦小魔仙》一類的少兒專屬劇目。
用題材來界定內容的深度,本身就有失偏頗。
況且在國產武俠類作品中,動畫片同樣也有出色的作品。
比如比較嚴肅的《秦時明月》,輕鬆搞笑的《刺客伍六七》,搞笑又不乏有深度的《大護法》。
國外的就不必說了,我不忍心這麼欺負人。
然而新《鹿鼎記》所謂的「卡通化」具體是指什麼呢?
是低劣幼稚且漏洞百出的劇情改編?
還是還是毫無邏輯生拉硬扯的強行搞笑?
新《鹿鼎記》中最嚴重的的問題並不是演員們浮誇的表演。
而是這部劇本改編上絲毫不在意原著中的文化內涵,剪輯上邏輯漏洞太多。
主創們那種把幼稚當搞笑,把肉麻當有趣的低級趣味,跟動畫片根本扯不上任何關聯。
以走荒誕搞笑風格的動畫片《刺客伍六七》為例。
它最荒誕的地方在於不可能有會說話,還長成這種人踩死模樣的雞。
荒誕不是幼稚,更不是不講邏輯。
而且恰恰相反,《刺客伍六七》雖然總是腦洞大開,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它每一次反轉,每一個搞笑情節,都預先做好了邏輯嚴密的鋪墊。
新《鹿鼎記》卻不然。
劇情上各種不顧邏輯的旋轉跳躍不停歇。別說沒看過原著的人,就是做足了原著功課的我,都得經常跟公交車上剛睡醒一樣問問自己:這劇情是到哪兒了?
不管是原著裡是什麼層次的人物,在新《鹿鼎記》裡都被編導們進行了毫無邏輯的進行膚淺的白痴化處理。
原著中從粗豪耿直的江湖漢子茅十八,到心機深沉狡猾狠毒的平西王吳三桂。
到了新《鹿鼎記》裡清一色的都變成了智商掉線,幼稚膚淺的智障,毫無底線的配合張一山誇張的表演。
這種砍掉所有人物的智商,來襯託主角聰明過人的改編方式,不但可以確定跟動畫片無關,甚至跟「荒誕」都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在塑造配角豐滿形象上,動畫片甚至比現在的電視劇還要完善。
比如《秦時明月》中,反派衛莊人氣一直居高不下,一樣是很多追捧的對象。
就連《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反派灰太狼,都有能把喜羊羊逼的轉圈跳舞動腦子的力量。
但新《鹿鼎記》播了二十多集,猴小寶就憑一張還不及于謙一半功力的嘴皮子,就已經所向無敵了。
而且別說反派,就連原著中的正派配角的都沒能給觀眾留下什麼印象,他們的形象無一例外的乾癟到了精神分裂的地步。
正所謂「紅花配綠葉」。
可是新《鹿鼎記》中,張一山這朵巨大的「奇葩」幾乎搶光了所有的「養分」,「綠葉」們的戲份無一不被刪減到了「體無完膚,搖搖欲墜」的地步。
這種致命的缺點不但跟動畫片無關,而且完全相反。
因為動畫片中的設定多以團隊為主,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固定的作用,看起來威風八面的主角們,離開了哪個配角都不一定能行。
新《鹿鼎記》主創團隊會犯下現在的錯誤,恰恰是因為他們看的動畫片太少了,或者沒看懂。
才會如此忽略配角的重要性,刪起配角的戲份才能如此不心疼!
膚淺幼稚和無知無聊都不是搞笑,更不是動畫片的專屬標籤!
近些年來國漫的發展蒸蒸日上,精美作品接連不斷。
電影有《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動畫短片有《秦時明月》、《刺客伍六七》、《西行記》、「畫江湖系列」等。從整體質量上來說比影視圈的表現好太多了!
把新《鹿鼎記》的失敗往「卡通化」上甩鍋。
我真好奇,這個理由他們是怎麼說出口的?
新《鹿鼎記》跟動畫片有的比嗎?夠得上比嗎?
真心的給貴圈人提個建議:
如果真對動畫片感興趣,拍《鹿鼎記》這麼艱深晦澀的題材幹什麼?
去拍《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真人版」吧!
真的,至少不是劇場版的短片,我對你們還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