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美國《時代》周刊網站2013年12月4日刊文,盤點了2013年十大新物種。
10.食肉的小型犬浣熊
假如覺得難以分清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不妨試試區分新發現的食肉動物小型犬浣熊和其它犬浣熊。這種紅褐色動物擁有頗富欺騙性的毛茸茸外表和絕不柔軟的爪子,與業已為人所知的表親們非常相似,以至於它們長期以來被保存在美國各博物館的皮毛標本都被標註為普通浣熊。史密森學會的報告甚至宣稱,美國的動物園在20世紀60年代也許養過一些小型犬浣熊,有人產生懷疑是因為它們似乎從不與貌似同類的其它動物交配繁殖——至少未曾成功過。但在2013年,史密森學會的哺乳動物館館長宣布,有解剖學和遺傳學證據確鑿無疑地劃分出一個新物種。這不僅會使這種動物在分類學書籍中佔有一個單獨的條目,而且也許最終動物園會給它們安排恰當的配偶。
9.亞馬孫河淡水海象魚
有的動物家族多達數百種,有的則只分為幾種甚至僅一種。表皮滑溜、泛著銀色光澤、體長可達7英尺(2.1米)的亞馬孫河海象魚就屬於後者,它是當地漁民最鍾愛的蛋白質來源。在19世紀中期,分類學家以為他們確定了四個種類,但到19世紀60年代,這四個種類之間的差異太微不足道,於是重新合併為一個。紐約州立大學的現代生物學家唐納德·斯圖爾特仔細考察了這種魚的標本以及古代的研究後表示:最初的判斷——四個種類——是正確的。2013年,他分辨出第五個種類,有幾個細微身體特徵不同於其他種類,包括色澤稍有差別和竇腔較長。同這個新物種的正式認定相比,它有可能帶來的問題更為重要。海象魚現在是人工養殖的,人工養殖的魚往往會逃走成為野生的魚,有時會擠走本土魚種。斯圖爾特建議,在其種類和行為得到深入了解之前慎養海象魚。
8.梅爾維爾角蜥蜴
澳大利亞今年富產奇異動物,包括梅爾維爾角蜥蜴。這種金色蜥蜴以昆蟲為食,令已經擁有1500種的石龍子科再添新品種。但梅爾維爾角蜥蜴的出現很特別,不僅因為它顏色迷人,還因為它精力旺盛。大多數石龍子緊貼地面,在落葉堆裡捕食獵物。梅爾維爾角蜥蜴則在遍布石頭和苔蘚的野地裡跳來跳去。這樣很容易被吃掉,但這個物種想必胸有成竹:它畢竟以這種方式生存了大約五億年。
7.葉尾壁虎
人類大概不會願意體長8英寸、尾部呈葉狀、沒有眼皮可言因而不得不時常把眼球舔乾淨。但假如有人是這副樣子,那他今年就出名了,因為那是在澳大利亞北部被發現的葉尾壁虎。葉尾壁虎來自古代,可追溯到5.1億年前,那時澳大利亞還是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那個原始大陸早已不復存在,但它的一些早期居民顯然留了下來,身體顏色與石頭相近、偽裝效果極佳的葉尾壁虎就是其中之一。昆士蘭博物館爬行動物和蛙類動物館的館長派屈克·庫珀稱這種動物是「我成為專業爬行動物學家26年來見過的最奇特新物種」。
6.卡羅來納錘頭雙髻鯊
對於很多人心中的一個疑問,答案是:不,沒有比錘頭雙髻鯊更醜的動物了。其實還有一種,那就是吉氏錘頭雙髻鯊,是錘頭雙髻鯊的新種類,成魚體長3至4米,優點是攻擊性並不特別強。這個物種因其發現地點而被通俗地稱為卡羅來納錘頭雙髻鯊,它與表親路氏雙髻鯊長得很像。兩者之間有一些基因差異,但唯一的身體差異是新物種少十根脊骨——光憑觀看是發現不了的。它的頭部特徵要顯著得多,依然是一副慘不忍睹的模樣。
5.夜光蟑螂
在黑暗中發光的本領並不能讓蟑螂變得不那麼討厭。也許它稍稍不那麼討厭,但那是因為它的形狀和發光點讓它看上去就像一枚可愛的鼓眼蛋。儘管如此,今年確認的夜光蟑螂損毀了自己給人的一切好印象。首先,它的發光行為是在模仿有毒的叩頭蟲,那種生物比蟑螂還要噁心。那些像眼睛一樣的發光點是怎麼回事呢?那是蟑螂皮膚表面凹陷下去的地方布滿螢光細菌形成的。
4.NASA的新微生物
美國航天局(NASA)鍥而不捨地在火星上尋找新的微生物種,沒料到卻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的一個清潔室裡找到了。所謂的清潔室是乾乾淨淨的,不僅把灰塵擋在太空飛行器之外,而且能防止地球上的生物搭太空飛行器的便車去汙染其它星球。科學家定期抽樣檢測這些房間的空氣和地面是否一塵不染。在甘迺迪航天中心,他們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細菌——漿果形狀的Tersicoccus phoenicis。「Tersi」的拉丁語意思是「乾淨」,「coccus」是希臘語的漿果,「phoenicis」代表美國宇航局的鳳凰號火星登陸器,細菌首次被發現於清潔室的地板上。世界上唯一發現過這種微生物的另一個地方是位於法屬蓋亞那的歐洲航天局清潔室。文章指出,這並不意味著這種細菌是天外來客,而是意味著它們不同於大多數微生物,它們只需要吃極少的食物,因而能在營養物質極度匱乏的環境裡存活。
3.土耳其的新種蠍子
人們肯定聽說過蠍子請烏龜馱它過河的故事。烏龜有顧慮,認為蠍子會在途中螫它。蠍子說,它絕不會那麼幹,因為那會導致它們都被淹死。烏龜覺得有道理,便同意了。結果,在河中央,蠍子果真螫了致命的一下。「你為什麼這麼做?」烏龜臨下沉前問道。「我的本性使然,」蠍子無奈地回答。如今,世界上又多了一種人們絕不應當信任的畜生,研究人員在土耳其西南部發現了一種新的蠍子,學名叫利西亞真蠍(Euscorpius lycius)。它跟所有蠍子一樣長相可怕且有毒性。但別怕,它只有一英寸長,被它螫的後果跟被蚊子咬差不多。
2.布氏豹
已經滅絕未必就不能成為新聞,新發現的食肉貓科動物就是如此,科學家們今年證實,它最後在地球上行走是440萬年前。布氏豹的化石是在西藏發現的,它所處的年代遠遠早於370萬年前生活在坦尚尼亞的此前的大型貓科動物紀錄保持者。這個新物種的前額較寬,研究者認為這與現代雪豹相似;但它體重僅27千克,相對較小,與現代雲豹的體型差不多。儘管如此,跟所有大型貓科動物一樣,它顯然是為殺戮而生的。它的一個最顯著特徵就是牙齒碩大,研究者注意到這些牙齒磨損嚴重。那肯定不是吃沙拉造成的。
1.霸王龍的叔祖父
史前世界的其它動物恐怕都不想跟霸王龍家族再多共存1000萬年。然而,情況似乎真的是那樣,古生物學家宣布在猶他州南部發現了霸王龍的「叔祖父」,它們生活在8000萬年以前——把原先以為的7000萬年前起始點又往後推進了一段。這種暴君的體型比他的侄孫稍小一點,但那對白堊紀的獵物沒有絲毫的安慰。馬裡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小託馬斯·霍茨稱這種動物「牙齒如香蕉」——他說的是大小,不是鋒利程度。它的名字——西南血王龍——能說明其餘一切情況。(編譯/何金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