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新的觀測影像為我們揭示了智神星不僅僅擁有奇怪的運行軌跡,它還是小行星帶中表面撞擊坑最多的天體。
圖1:兩個角度觀測到的智神星,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表面巨大的凹坑,形似一個高爾夫球。圖源:@麻省理工學院
智神星(Pallas),直徑約512千米,是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第三大的小行星,佔小行星帶總質量的約7%。
圖2:圖中紫色區域即為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圖源:NASA
1802年,智神星首先被發現時,它當時只是第二個被發現的小行星,並被發現它的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伯斯最初歸類為行星
智神星長久以來因其古怪的運行軌跡而聞名,它的軌道傾斜角度異常的高,而且在圍繞太陽的同時不斷地進出小行星帶。智神星在黃道面的上下分別向著北方與南方運行,
並有一些稍小的天體尾隨其後。
圖3:太陽系部分行星以及智神星的公轉軌跡,綠色為金星,紅色為火星,藍色為地球,粉色為木星,白色為智神星。圖源:Wikipedia
『從這些新的圖像中我們終於清楚地知道,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撞擊坑最多的天體』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麥可·馬賽特在其主導關於智神星觀測的論文中提出。
研究者還指出,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移速非常高,但是它們的運行軌跡卻高度的近似。當它們互相碰撞,後果可能會很嚴重,比如在其表面產生撞擊坑。然而,速度卻大都會被抵消,就好似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稍稍轉向,汽車的保險槓碰到了同樣高速且與之並排的卡車的保險槓:兩輛車當然都會受到損傷,但只要兩位司機冷靜處理,大家的生命安全大概率不會受到威脅,只是會在兩輛車上產生一些刮痕。小行星帶中的天體表面時常會由於類似的碰撞而產生撞擊坑,一些凹坑甚至可以很巨大。在智神星上,巨大撞擊坑的數量要遠遠超過小行星帶的平均水平。
當智神星掠過小行星帶時,就好比一輛火車脫離鐵軌並由某一角度斜穿了之前提到的高速公路,將正在行駛的汽車撞得粉碎,自身的運行軌跡卻由於巨大的動量幾乎沒有改變。數十億年間,每當智神星圍繞太陽一圈,就有兩次這樣大規模的撞擊活動發生,也導致了在低解析度圖像中,巨大數量的撞擊坑使智神星看起來好似一個高爾夫球。
相比於小行星帶中體積最大的穀神星與灶神星,在智神星上發生撞擊要多出兩到三倍。麥可·馬賽特又說道『智神星傾斜於黃道面的公轉軌道,直接造成了它的表面與其他兩大小行星的差別迥異。
圖4:從左到右依次為月球,穀神星,智神星,灶神星,婚神星。圖源:Quora
通過分析從歐洲南部天文臺在智利的超大型望遠鏡傳回的影像資料,我們得知在智神星上,至少有36個直徑超過30千米的撞擊坑,其中還包括在其赤道發現的一個直徑400千米的撞擊坑,很有可能是智神星與40千米寬的天體撞擊的產物。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其南半球的一個亮點有可能是智神星上的鹽湖所導致的。
小行星
小行星是微型行星的一種,特別是用來說明太陽系內的微型行星。這些術語在歷史上被應用在任何沒有行星盤或者沒有活躍彗星性質的繞日天體。隨著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微型行星,它們被證實擁有和彗星近似的易揮發性的表面,所以系外微型行星通常與系內小行星所區分開來。
作者: Rafi Letzter - Staff Writer
FY: 神靈之踹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