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生物濾池

2021-01-11 建設工程教育網

  厭氧生物濾池的構造類似於一般的生物濾池,池內放置濾料,但池頂密封,產生的沼氣聚焦在池頂部罩內,並從頂部引出。處理水所挾帶的生物膜,一般在濾後高沉澱池分離。按水流方向,厭氧生物濾池可分為升流式、降流式和升流式混合型。

  填料是厭氧生物濾池的主要部分,其選擇對濾池的運行有著重要的影響,影響因素主要有材質、粒度、表面性質、比表面積和空隙率等。工程中,設計的填料堆積高度一般控制在2m左右。升流式厭氧生物濾池中,生物量除大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附在濾料表面,還有少部分以厭氧活性汙泥的形式存在於濾料間隙中,其生物總量比降流式高,因此效率高,但是升流式厭氧生物濾池底部易於堵塞,汙泥濃度沿深度分布不均,而降流式堵塞則較輕。厭氧生物濾池的主要優點是:微生物濃度較高,因此能承受較高的有機負荷及衝擊負荷,不需攪拌和回流汙泥,設備簡單,操作方便,能耗低,啟動時間短,泥齡長,水力停留時間較短,反應器的體積小。

責任編輯:memo

相關焦點

  • 汙水處理技術篇:全面解析厭氧生物濾池以及工藝介紹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生物濾池其中心構造是濾料,料的形態、性質及裝填方式對濾池的淨化效果和運行有著重要影響。1 概述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 Biofilter,簡稱AF)由美國Standford大學的Young和Mc. Carty於1967年在生物濾池的基礎上研發,是公認的早期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
  • 垃圾滲濾液—厭氧生物濾池法是什麼
    垃圾滲濾液—厭氧生物濾池法:  厭氧生物濾池適於處理溶解性有機物,加拿大一處填埋場滲濾液平均COD為12850mg/L、BOD5/COD為0.7,pH為5.6.將此滲濾液先經石灰水調節至pH=7.8,沉澱1h後進厭氧濾池(此工序還起到去除Zn等重金屬的作用),當負荷為4kgCOD/(m3
  • 13種厭氧生物反應器原理與結構圖!
    等人於1982年,在總結了第二代厭氧反應器工藝性能的基礎上,開發和研製的一種新型高效的厭氧生物處理裝置。8、AF--厭氧生物濾池AF是厭氧生物濾池(Anaerobic Biofilter)的簡稱。與傳統的厭氧生物處理構築物及其它新型厭氧生物反應器相比,厭氧生物濾池的優點是:生物固體濃度高,因此可獲得較高的有機負荷;微生物固體停留時間長,可縮短水力停留時間,耐衝擊負荷能力也較高;啟動時間短,停止運行後再啟動也較容易;產生剩餘汙泥量極少,不需汙泥回流,無需剩餘汙泥處理設施,投資性高,運行管理方便;在處理水量和負荷有較大變化的情況下,其運行能保持較大的穩定性;經實際應用,在處理低濃度汙水時,無需沼氣處理系統
  • 曝氣生物濾池(BAF)調試運營手冊!
    曝氣生物濾池(BAF)調試運營手冊!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曝氣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是80年代末在歐美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汙水處理工藝。曝氣生物濾池主要由濾池池體、濾料、承託層、布水系統、布氣系統、反衝洗系統、出水系統、管道和自控系統等八個部分組成。
  • 生物膜法汙水處理工藝之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本篇主要講解塔式生物濾池、曝氣生物濾池部分內容。01、塔式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種構築物。《室外排水設計規範》對於塔式生物濾池有以下幾點規定。★6.9.37:塔式生物濾池直徑宜為1~3.5m,直徑與高度之比宜為1:6~1:8,填料層厚度宜根據試驗資料確定,宜為8~12m。★6.9.41:塔式生物濾池進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值應控制在500mg/L,否則處理出水應回流。
  • 一文看懂曝氣生物濾池的原理 構型 效能影響因素
    通過不斷研究,該工藝由低負荷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第一代生物膜工藝)等足部發展到生物接觸氧化法、淹沒式生物濾池、生物流化床(第二代生物膜工藝)等各種工藝。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第三代生物膜工藝——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簡稱BAF)。該工藝最初用於汙水的三級處理,後發展成直接用於二級處理。
  • 【分析】影響曝氣生物濾池運行的因素是什麼?
    【分析】影響曝氣生物濾池運行的因素是什麼?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曝氣生物濾池,簡稱BAF,一種新型生物膜法汙水處理工藝,近年來廣泛應用於汙水處理中,最大規模達幾十萬噸每天,並發展為可以脫氮除磷,但是在汙水處理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本文簡要講解影響曝氣生物濾池運行的因素,詳見下文:一、BAF概況
  • 汙水處理技術篇: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全解析
    汙水處理技術篇: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全解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與普通活性汙泥法相比,具有有機負荷高、佔地面積小(是普通活性汙泥法的1/3)、投資少(節約30%)、不會產生汙泥膨脹、氧傳輸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等優點[1~3],但它對進水
  •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
    2.2 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Aerobic Biological Filtration Process,AF)是一個內部填充有填料,填料上附著微生物的厭氧反應器,廢水由上部(上向流)或者下部(降流式)進入反應器,通過固定填料床,廢水中有機物被厭氧分解的同時產生沼氣。典型的生產性AF呈筒狀,常用直徑和高度分別為6~26 m和3~13 m。
  • 生物濾池除臭的原理
    其中,生物濾池除臭就是一種改善惡臭的好辦法。那麼,生物濾池除臭的原理是怎樣的?生物濾池生物濾池除臭的原理是怎樣的?生物濾池除臭需要用到生物濾池設備,而生物濾池設備適用於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汙水廠、皮革廠還有化工廠等等行業。這種生物濾池設備之所以能除臭,主要得益於機器內的微生物。當機器內的微生物降解,它可以對臭氣中的一些有害物質進行吸收還有降解,這樣就可以達到排出臭氣的目的了。生物濾池除臭為什麼要用到微生物?
  • AO工藝、A2O工藝、MBR工藝、SBR工藝、曝氣生物濾池五種常見工藝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活汙水處理設備處理生活汙水時常用工藝包括:A0工藝、A2O工藝、MBR工藝、曝氣生物濾池、SBR工藝。生活汙水處理設備處理工藝特性分析1.AO工藝:也叫厭氧好氧工藝,在厭氧段,厭氧菌將生活汙水中澱粉、碳水化合物可溶性有機物水解酸化,大分子有機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後續好氧處理能力。AO工藝具有流程簡單、投資較少、總氮去除在70%以上的特點。
  • 揚州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中曝氣生物濾池的優勢介紹
    揚州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中曝氣生物濾池的優勢介紹 ,「m53lt」   江蘇艾爾森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生產揚州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運行穩定可靠,使用壽命長,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    揚州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清理機器設備應內外清理!
  • 浙江省《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發布
    詳情如下:關於發布《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的公告為規範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維管理,確保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持續發揮削減汙染物排放的功效,改善農村水環境,我廳組織編制了《農村生活汙水生物濾池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導則》,現予以印發,請各地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 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採用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作為垂直潛流人工溼地處理生活汙水的預處理單元。關鍵詞: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生活汙水;預處理引言: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是將傳統的A/O工藝與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相結合,在有效降解汙水中有機汙染物的同時,也能夠滿足對汙水生物脫氮的要求,具有負荷高,出水水質好,佔地省等優點,可用於生活汙水生態處理的預處理環節。
  • 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處理化工企業生化尾水
    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結合了A/O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的特點,具有良好的脫氮效果,被廣泛用於尾水的深度處理中。該工藝不但出水穩定、投加碳源量少、節約藥劑成本,同時流程相對簡單,省去中間沉澱池,節約建築成本。很多研究者對前置反硝化生物濾池脫氮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表明硝化液回流比、碳氮比及水力負荷直接影響系統的脫氮效果。
  • 城市汙水厂部分反硝化濾池啟動及運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採用生物濾池探究部分反硝化(NO3--N 還原到 NO2--N)工藝應用於城市汙水廠深度脫氮的可行性.以實際二級出水為進水,考察濾速、碳氮比(C/N)等影響因素對濾池快速啟動及穩定運行的影響,分析了濾池沿程水質變化和系統微生物群落結構.結果表明,控制高濾速和低C/N,3d可實現部分反硝化濾池的快速啟動
  • 簡述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的原理及發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著重介紹了厭氧處理技術原理及第一代反應器到第三代反應器的發展過程,分析了新型第三代工藝-ABR反應器的性能特點及發展。隨著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能源,資源和環境等問題日趨嚴重,近30年來,能源的短缺變的突出。採用傳統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處理廢水要消耗大量能源,發達國家用於廢水的能耗已佔到了全國總電耗的1%左右。
  • 生物濾池處理臭氣的方式
    而相對其它除臭方式來說,生物濾池除臭是現在用的比較多的。那麼,生物濾池是如何除臭的呢?生物濾池主要包括增溼器和生物處理裝置兩部分。由引風機收集的臭氣經增溼裝置預處理(有的預處理還包括溫度調節、去除顆粒物等)後進入生物處理裝置,氣體中的汙染物從氣相主體擴散到填料外層的水膜並被填料所吸附,被降解為二氧化碳、水等,處理後的氣體從生物濾池的頂部排出。
  • 俞漢青教授:厭氧處理技術的困境和出路
    俞漢青教授:厭氧處理技術的困境和出路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處理技術是實現有機物能源化和生物強化技術創新研究的重點。,系統回顧了厭氧處理的發展歷史:1880年~1950年間開發的第一代厭氧反應工藝(傳統化糞池和厭氧汙泥接觸工藝),水力停留時間長(14天),效率低;1969年McCarty教授的學生James Young發明了厭氧濾池,實現了固體停留時間和水力停留時間的分離,水力停留時間縮短至8小時,實現了廢水的常溫厭氧處理;之後M.P.Bryant教授提出了厭氧處理的「水解酸化、發酵產酸、產甲烷」三階段理論,至此奠定了現代厭氧處理的技術和理論基礎
  • 湖州曝氣生物濾池_寧波丰標環保
    湖州曝氣生物濾池, 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對原水碳源利用不充分、常規曝氣生物濾池預處理複雜、反衝洗頻繁和的問題,同時能使汙廢水達到同步脫氮除碳和除磷目的,兼具成本低、汙泥沉積少、生物倍增等特點,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