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氫能汽車在庚子年間熱度從居高不下到幾乎被行業邊緣化,原因是基於制氫、運輸、成本、安全與性價比五個方面的缺陷(非缺點)。2021年氫能汽車應當會徹底被淘汰,下面就來盤點關於氫能汽車的誤解以及一些錯誤的嘗試吧。
氫燃料汽車的本質水氫能汽車的概念氫氣傳統製造方式氫能推廣普及初衷AIP技術存在意義關於氫燃料汽車最多的誤解是把「氫氣當做燃料」,也就是用於熱機的能源,以燃燒的方式轉化動力;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解讀!咱們先來解析這個的問題。
01什麼是氫能汽車
氫氣的燃燒火焰溫度在空氣中的當量燃燒標準為1430℃(攝氏度),這個是非常尷尬的標準;因為汽油的當量燃燒標準為1200℃,比氫氣低也許還能體現其優勢,但是柴油的相同標準溫度卻有1800℃,也就是說以氫氣作為燃料並沒有柴油的價值高。
在工業領域使用的「氣割」除乙炔以外則為氫氣和LNG,氫氣在氧氣中當量燃燒的火焰溫度可以達到2800℃!那麼想要以氫氣作為燃料則不增氧毫無意義,壓縮增氧後的火焰溫度又太高,普通內燃機從材料到機油潤滑系統都難以承受這麼高的溫度;所以在汽車維護項目中的「氫氧除積碳」也是曇花一現,能燒蝕掉少量積碳但也會嚴重損傷發動機。
問題:既然氫能並不是作為內燃式熱機的燃料,其功能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氫燃料汽車的本質是【電動汽車】,只是在電車的基礎之上,加上一套由氫氧進行化學反應從而產生電流的化學發電器的「增程式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的準確定義應當為「氫燃料發電器·增程式電動車」,核心總成包括以下五項。
動力電池組發電電池堆電機電控基礎車身這就是「氫車」的本質了,然而這種技術是絕對不會被普及的;因為從制氫到運輸再到超大的能量轉化損耗,決定的結果是使用氫能發電的背後的排放與成本,要比主流的柴電或汽油増程器系統還要高得多!所以以公共汽車為主的機動車,使用的均為柴電增程器,那麼水氫汽車又是個什麼東東呢?
氫能的製造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電解水制氫;「水動力」的汽車是直接加水,通過原車動力電池組在車身上進行電解水的化學制氫,之後再用氫能在氫燃料電池堆裡發電,電流為電池組充電並同時為電機供電以驅動車輛——這裡的核心是動力的電池組。
用原車儲電「先解水制氫」再「耗氫發電充電」,這不是有病嗎?與其繞一個大圈子弄出來氫,為什麼不直接用動力電池驅動車輛行駛。要知道如果動力電池組有100kwh的容量,先制氫後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只能讓得出的電剩下30kwh左右!很顯然這是愚蠢的做法,所以水氫汽車直接被淘汰。
但是這種技術的淘汰直接說明了以日韓與德國為首推廣的氫燃料增程式電動汽車也應該淘汰,因為這些車只是把「水氫系統」從車上「卸下來」而放在普通汽車愛好者看不到的背後;說白了就是在掩飾問題,把巨大的能耗與排放放在看不見的地方,這叫做掩耳盜鈴、相信這種技術有前景只能說明對技術一無所知。
02制氫方式
電解水制氫是非常差的方式,比如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近期放話說「電動汽車被過度炒作」,這話就像放屁一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老鬼子只口不提其推廣的氫能汽車的本質是電動汽車,只是說日本的電能主要依靠火電(85%左右),推廣電動汽車會造成日本傳統能源「荒」。
然而這些都是站不住腳的說法,日本的石油煤炭主要依靠進口,但是制氫的主要方式仍舊為【PDH·丙烷脫氫】技術。這種技術只要是為了製造丙烯,氫能是副產物,而丙烷正是石油分餾的產物!那麼日本依靠進口石油的日本為什麼不好看能源安全問題呢?因其美國的看門狗。
「丙烷脫氫」的制氫方式已經造成了丙烯的供大於求,這是日韓德三個國家推廣氫燃料汽車的結果,不過影響時間不會很長。因為探明石油儲量容不得再去制氫了,以汽車保有量的增速,全球年均石油消耗量看向60億噸,探明儲能能用30餘年就算理想了。
那麼PDH技術不能考慮之後,使用電解水制氫著實會造成日本的電荒,結果會怎樣呢?中國是電力大國,火力發電的體量很大,不過佔比已經越來越低,清潔發電的佔比已有30%以上。所以這些顧慮在國內並沒有,所以日本氫能株式會社的社長龍野廣道表示要把重心放在中國汽車市場,然而這種說法很混蛋。
03增程氫車的缺點
1:用於化學發電的氫燃料電池堆成本非常高昂,功率非常小的電池堆也要數十克的【PT·鉑金】;這種材料也就是俗稱的白金,一般的白金戒指也不過≤10克,算一算僅僅PT的成本就會讓這種車的價格達到什麼程度吧。可以說綜合品質相當差的氫能增程車也要三四十萬元,動力堪比凱美瑞、續航堪比特斯拉,這種車定出這種價格是要哄傻子嗎?
日本之所以不惜代價推動氫能技術的發展,核心因素是在化油器時代囤積過量的PT;但是化油器技術很快被電噴技術取代,這些PT就只有以制氫的方式去消耗,但是我們沒有這種剛需,日系汽車存在什麼問題與其他國家的汽車工業何幹呢?
2:氫能增程汽車的高壓罐儲備的是「液態氫」,其能量密度相當於35倍左右的T-N-T;這種燃料主要用於航天領域,比如下圖的日本的火箭,出現問題後的狀態大致就是這樣了。曾經粗略計算過一臺5kg左右的氫車,如果在碰撞中洩露並出現明火引燃,結果總能是輕易毀掉一個街區。
這種車還是用於日本本土比較合理,韓國和德國推廣這種技術也是很有勇氣的;然而這些二戰的戰敗國想怎麼折騰是它們的事情,在其他區域推廣就顯得不合理了。
日韓德這些國家對氫能技術的熱衷只是因為不能擁有核武,所以日本的蒼龍級潛艇使用的API技術就是氫燃料增程;但如果允許有核武的話,相信這些曾經的邪惡軸心的熱情會很高,而且會更邪惡。
然而單純依靠軍工領域還是無法快速的完成PT的消耗,所以轉型汽車的生產就顯得很重要了;但是這種車輛的問題畢竟太突出,即使是支持日系汽車的日本人在其本土市場也基本不接受,多年的努力只換來了5位數左右的保有量,這個標準基本預示了氫能增程汽車最終必然消失。
(1kg-H2成本超過60¥,綜合難以達到100km的續航,此類車不僅不環保,同時是買的貴用的也挺貴)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