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有,雖然老劇並不都是好劇,但爛的老劇,一定能截出足夠好笑的表情包
而且劇製作越爛、劇情越雷,就越容易挖掘出狂野段子,畫面狂野到令人髮指,臺詞疑惑到嘴角抽搐。
01
一部雷人老劇
能產一百張狂野表情包
如果在矮個子裡挑高個,給爛劇們評評分,「年紀大」的爛劇永遠能憑藉尺度更大、豔壓一頭。
在那些老爛劇裡,你既能挖掘出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傻丫頭」候選人,和最敬業的深情男主。
還能從中找到當下最火「綠茶照」的開山祖師,了解把腳丫放在鏡頭前的奧秘——
原來腳丫好看,和眼睛好看竟然有著玄妙的美學關聯。
瞅瞅,是不是和下面這種所謂的「標準綠茶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看起來都是拍完照容易腳抽筋的姿勢。
唯一不同的是,看見這些用腳丫按快門的照片,大多數人都會露出一言難盡的表情,暗想「最近的潮流都是什麼玩意兒」。
但換成一張相似的低像素老劇截圖,人們只會輕鬆地笑出聲。
一方面,這是因為古早爛劇的確更為狂放。
當時的國產電視劇還沒有如今這麼套路化、商業化,各路爛劇還能爛得千差萬別、各不相同。
另一方面,這也算是時光衝淡一切的結果。
對於老劇,觀眾的代入感不強,再雷的劇情也不至於引發眾怒與集體吐槽,而是會被調侃性地歸納入段子。
比如「時間管理大師」羅志祥分手的消息,曾喚醒不少網友對中二雷劇《籃球火》的回憶,因為這部劇的主題是真·多人運動——籃球。
不僅是籃球,開始會讓姚明看呆的「蹦床籃球」,打球時隨便一跳,能飛得比籃板還高:
籃球比賽時除了教練與觀眾,全場隊員飛來飛去,仿佛蜀山御劍比賽。
這些羞辱智商的中二劇情本可以嘲上一天,但大家的注意力早已不在這些凡物上。
截圖做表情包,才是重點。
一些網友還驚喜地從中挖掘出了下面這個十分「結合時事」的片段,奇怪的籃球課程+1。
當一部爛劇「上繳」足夠多笑料後,不少網友還願意為其網開一面。
比如《回家的誘惑》,在「你好騷啊」「品如的衣櫃」等話題多次走紅後,劇的口碑也來了個鯉魚打挺。
話題之一:洪世賢渣的明明白白
2011年它正在播出時,豆瓣評價全部在三分以下。
一些被粗糙劇情、僵硬邏輯氣翻的網友,甚至連一分的遮羞布都不願給,還寫下長評破口大罵。
但當網友們重新發掘了它的玩梗價值後,對不起,原是我錯負了你,沒想到您是喜劇典範。
只是這零分與五分的前後態度對比,不免讓人稍感疑惑:
為什麼我當年沒發現《回家的誘惑》這麼好笑?
為什麼現在看這些老劇,才發現裡面全是段子?
02
十年前的審美,真是自帶笑點
今天才突然發現這些爛劇的段子體質,多半是因為直到現在,我們的流行風潮才與當年的審美拉開足夠大的差距。
差異之大,讓十年前的一舉一動,都自帶笑點。
比如最淺層的審美差異,表現在服化道上。
十一年前試圖碰瓷《金枝欲孽》的《宮心計》,裡面的娘娘都愛頭頂粽子。人越兇狠粽子越尖,等級越高粽子越大。
曾經被認為貴氣滿滿的造型,如今看起來只覺得土味十足,但這也讓截出來的表情包多了一絲蠻橫氣質。
原始而狂放的臺詞審美標準,也是出名的笑梗集中地。
在霸道總裁還沒有隨地都是、身價大降的年代裡,平民的隨身聽會吵到他們高貴的眼睛,巴黎鐵塔是隨手買下的生日禮物,不嫌額度的白金卡是寵溺溫柔。
更要命的是,這些能尬到腳趾蜷縮、挖出南海王地宮的劇情,不少人當初還真情實感地感動過。
「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會沉迷這樣的雷劇」,就是引起眾人瘋狂討論的常見情緒之一。
這份情緒甚至包含著一絲幼稚情懷被戳破的羞恥:
每個黑皮裙、黑皮靴的高冷酷girl,看到穿紅秋衣的言承旭時,都能回憶起多年前守在電視機前的夜晚,看著他承諾「每月給你十萬」時的小臉一黃。
而每個穿著球衣大褲衩的硬朗帥小夥,也多半不敢再承認童年時期對魔仙小藍的嚮往。
畢竟沒有妖嬈假面與湛藍套裝,沒有一輛鋥亮發光的竟車,不配贏取魔仙的歡心。
把羞恥的老劇回爐重造、製成表情包,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曾經憨憨行為的自嘲:
「演員穿的衣服這麼醜,當年我還挺喜歡呢。」
除了服裝臺詞這些表面差異,拍攝手法、表現方式等更深層的審美不同,有時也會觸動網友們的隱藏笑點。
有時甚至不用任何臺詞或劇情,一個畫面,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快樂神經在隱隱跳動。
像下面這個鏡頭,為什麼要讓十幾個人一起回頭,為什麼要讓十幾張臉同款懵逼?
以及為什麼她們轉身的弧度,與這位黑人老哥完美重合。
誰也不知道,導演在拍攝這一幕時是想通過重複的空洞眼神、表達對封建生活的批判;
還是突然想起自己的軍訓時光,在演員列隊時喊了一句「向右——看!」
當年很多低分雷劇,在劇情推動與人物塑造上走的是吵架流。
主要特徵是畫面總是異常激烈,不管劇情和吵架有沒有關聯,他們看起來都激動地像是吵了三天三夜。
心疼右下女演員一秒,她的表情看起來像是去做正骨的我
而到了真正的吵架場合,畫風卻意外地詼諧了起來:
這些表情猙獰、語氣浮誇的片段,無疑又為「爛劇表情包化」貢獻出了卓越力量。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誇張的表現形式佔據了正劇之外的國產電視劇主流。
無論是《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中,那些讀起來過於抑揚頓挫、生怕演員喘不上氣的矯情臺詞。
還是一驚一乍、身體動作幅度極大的表演方式。
黃聖依當初那段《海娃之死》,就很有世紀初的浮誇演技遺風
以及各類青春劇中被簡單歸類為「中二」的設定與劇情,如《籃球火》《一起來看流星雨》《終極一班》。
各式浮誇的表演形式,有的源於模仿舞臺劇式的語調,有的源於照搬言情小說中的對話,又或是借鑑港劇臺劇日劇的畫面與套路。
其實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因為彼時國產電視劇並沒有形成完整體系,與自身獨特的、講述故事的方式。
囫圇吞棗地消化完話劇或外國劇集後,最後殊途同歸,表現出來都是「誇張流派」。
03
發掘寶藏爛劇
全靠網友的「顯微鏡」
十年前,大家正遇上了誇張流派盛行。
但當審美風潮不斷變化,曾經深以為然的情節也就慢慢「奇葩」了起來。
90後、95後們成年後第一次看到《舞法天女》裡尬舞大招時,多半無法理解。
這種靠跳舞打敗敵人的設定,放在子供向動畫裡夠夠了,何必還要拍真人?
可往前倒帶至2004年,那時最火最熱血的《紫禁之巔》,就是「要打架去練舞室打」。
當時的觀眾們非但沒有被劇情設定「五雷轟頂」,反而模仿起了劇中人物的穿搭與髮型。
HIPHOP也一度被視為最時髦的舞種,短暫地在蹦迪廳中流行。
直到去年,它才被重新翻出、納入「表情包化」的浪潮,開始傳遞令人窒息的力量。
在「爛劇表情包化」的過程中,這屆年輕人的「顯微鏡」技能功不可沒。
當代的列文虎克們,一手拖進度條,一手按暫停鍵。再小的細節、再快的畫面都會被精準捕捉,然後投入段子再加工機器廠。
《情深深雨濛濛》播出時,根本無人關注梳著兩條麻花辮、性格也不討喜的女四號李可雲。
但現在,經過網友們的甄選提拔,她已然是表情包界叱吒風雲的巨星。
5秒內,嘴型能抽搐11次,可近幾年的某些爛劇裡,演員11分鐘內只有瞪眼一個表情,表情包的觀賞性大大降低。
電視機時代,人們大多只能小家小戶地守在沙發上看劇,上個廁所就可能錯過關鍵劇情。
如果想討論討論,交流場合也就僅限於和鄰居的飯後嘮嗑、和同學的課間閒談。
想挖出一些跳脫劇情之外的段子,不是不可能,但難度很大、耗費時間精力,沒人有閒工夫。
但如今的觀劇習慣,卻與當年大不相同。
社交媒體與彈幕功能的普及,讓「邊看劇邊交流」成為了常態,在無數雙火眼金睛的審視下,劇中的槽點一個都不會被放過。
段子與表情包,甚至成了「觀劇文化」裡重要的一環。要是沒點彈幕做甜品、表情包做小菜,劇都追的不暢快。
這樣的看劇習慣,會自然而然地被網友們帶入回看老劇的過程中,對它們進行全新解構。
而就像前文討論的,老劇中的爛片,因為尺度夠大、劇情夠雷、表演夠誇張,恰好對上了表情包大隊們的胃口。
另一個更為現實的原因是,在老劇裡薅表情包已經是一門「成熟的產業」,因為觀眾愛看、永遠有傳播價值。
而雷人老劇中的演員們,也未嘗不想借一借這不要白不要的東風,多蹭幾次通告、賺一筆熱度錢。
比如登上多個綜藝、不斷模仿「你好騷啊」的凌瀟肅,po出秋瓷炫婚禮合照後,再次頂著洪世賢之名引起熱議。
因此,不管老劇爛到了何等地步,都有著猴年馬月一朝翻紅的可能。
看雷人老劇,也早已不是為了欣賞其本身,而是為了拆解它,拆解成支離的段子,用來填補我們的碎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