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屏蔽」華為5G?那華為只好帶著中國車企走前面了

2021-01-11 騰訊網

近日幾則新聞挺有意思:

5月5日,谷歌、微軟、三星、高通等31家公司成立開放無線接入網政策聯盟(OpenRANPolicyCoalition),意在建立「開放可互操作」的5G網絡;

5月7日,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將籤署一項新規,允許美國公司與中國華為公司合作,參與5G網絡標準制定;

5月9日,華為聯合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等首批18家車企,正式宣布成立「5G汽車生態圈」。

三則新聞發布方不同,卻都離不開「華為」與「5G」。目前5G設備供應商實力最強大的是華為、諾基亞與愛立信,而他們並不在歐美公司成立的這個聯盟之中。華為聯合國內車企成立「5G汽車生態圈」,則像是對前兩則新聞的一個回應。

01

「開放聯盟」或許叫「強盜聯盟」更合適

據著名統計機構Statista公司在2020年2月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華為公司在5G標準中的SEP(Standard-Essential Patent,意為標準必要專利)數量達3000多,超過世界上所有的企業或研究機構。這意味著世界上任何國家想要普及5G技術,都繞不過華為的專利,合作共贏才是唯一出路。

歐美公司成立的「開放聯盟」,就是讓大家把技術共享出來,從而消除某個公司或國家對單一技術供應商的依賴。乍一聽,這聯盟胸懷寬廣,還挺有前景。可是我們結合一些之前的事情來看,這味道就有點變了。

就像馬上要進行「5G考試」了,班上有的同學還沒學過,或是學了沒好好學,怎麼辦呢?這幾個成績不好的同學就湊一塊,「要不到時我們來把答案共享下吧」有人說到。這個主意好啊,你會點、他會點,大家湊一塊沒準能及格。這時一位「監考老師」恰好聽到了他們的計劃,想起其中有好幾個自己親戚,他就建議到「你們可以抄抄華為同學的,他成績好。」華為同學當然不舒服了,「平時都對我冷嘲熱諷,這會想起我了?」

華為同學的回應也很簡單,不理什麼聯盟,叫來幾個平時上進的同學成立「學習小組」。這個學習小組可不是為了抄答案,而是大家一起做題、互相學習,爭取考出好成績。所以「開放聯盟」更像是拿來主義的「強盜聯盟」,而華為與車企成立的「5G汽車生態圈」則是真正的互助合作,推進5G商用化。

02

為什麼是中國的車企?

5G技術將為多個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為什麼華為這次選擇的是中國的汽車行業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汽車行業全產業鏈的輻射很廣,5G商用化效益最明顯;二是中國車企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更加開明,更利於推進5G商用化落地。

大家都知道,我國已連續11年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產銷國了。汽車產業的生產總值在我國GDP中的佔比高達10%(2016年達到了11.21%),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行業不僅對上下遊產業影響頗深,而且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汽車開始向多個行業延伸。比如當前汽車已經涉及到的快捷支付、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等,更容易讓人們感受到5G技術帶來的改變。

說到智能化、網聯化,自主車企確實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而且觀念相比合資或國外車企要開明不少。世界上第一臺網際網路SUV就是出自上汽榮威的RX5,第一臺十萬級別配備L3自動駕駛的SUV,就是出自長安汽車的CS55。特別是在車機智能這塊,上汽的斑馬、長安的梧桐、吉利的GKUI 19都表現非常搶眼,已經可以實現自然語音識別、購物、智能家居聯動等功能了,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用車生活。可以說,自主車企在性能方面或許與合資品牌仍有差距,但在智能化、網絡化方面確實已經走在了其他車企前面。這應該也是華為選擇自主車企的原因,成立「學習小組」,總得找些平時上進的「同學」不是?

03

5G能給汽車行業帶來多大改變?

大家都在說5G很厲害,但厲害在哪呢?至少對汽車來說,5G將顛覆我們的出行生活。首先,5G的商業化落地才會讓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成為可能。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都是基於攝像頭和雷達來對路況進行識別,遇上攝像頭盲區或者識別不成功,就容易引發事故。比如此前特斯拉一起自動駕駛事故,就是因為自動駕駛系統將前方的白色貨車識別成白雲了,結果導致車毀人亡。

如果5G技術得到應用後,類似特斯拉這種事故會變成什麼樣呢?在你的攝像頭和雷達的感知之外,基於5G的V2X技術已經知道前方有一輛卡車了。走近之後,你的攝像頭告訴自動駕駛系統:「天真藍,前面有朵很低的白雲。」雷達系統也附議道:「前面好像有點東西,但不影響我們通過(卡車底盤高)。」自動駕駛系統則會告訴它們:「白雲你個頭,我已經跟前車通過話了(V2V),它現在轉彎遇到點問題,我們現在進行制動操作。」所以5G技術相當於給自動駕駛技術再上了一層保險,從而實現安全、可靠的智能出行。

基於高速率、低時延、高穩定性的5G技術,未來的汽車還能感知到盲區的車輛或行人,比如拐角後面這種視覺和雷達系統都失效的地方。這不僅給高階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了可能,還將大大改善我們的交通環境。未來我們的汽車能知道每條路線上精準的車流量,甚至能知道每輛車的車速,從而智能規劃路線,減少擁堵的發生。

寫在最後:汽車擁抱網際網路,讓自主汽車品牌第一次彎道超車,但這僅僅是拉近了我們與合資品牌或國外品牌的距離。而汽車擁抱5G技術,將會是自主汽車品牌的第二次彎道超車,這次超車之後,或許就是我們來領跑了!

相關焦點

  •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有什麼區別?小編帶你了解下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的對比分析~ iphone12毫米波5g與華為5g對比一覽 5G 網絡的支持自然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點。 眾所周知,當通信技術發展到5G時,全球有兩大主流方案,分別是毫米波方案與Sub-6方案。
  • 華為怎麼開5g網絡 華為手機設置5g網絡信號教程
    華為怎麼開5g網絡 華為手機設置5g網絡信號教程  在華為手機【設置】-【行動網路】中開啟【啟用5G】。想要啟用5G,該華為手機必須是5G智慧型手機,以及所在區域覆蓋了5G信號,這時啟用5G就可以接收5G信號了,手機左上角就會顯示5G信號了。
  • 華為5g網絡工程師學習三個月是嗎?
    5g網絡工程師怎麼樣才能入行呢,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多久,這是很多朋友常常找到網絡工程師成長日記作者小編問到最多最多的幾個問題網工記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5g網絡工程師是幹什麼的」,「5g網絡工程師需要學習什麼」,「5g網絡工程師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做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隨時溝通1 首先所謂的華為5g網絡工程師要看是什麼方向了因為在華為官方所謂的
  •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有效期」是三年?
    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又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 拒絕華為得不償失!它遲遲不表態,加拿大隻好自嘗「苦果」
    前言眾所眾知,華為除了在消費者業務發展得非常好以外,其運營商業務也為華為的營收貢獻不小。為了全方位打壓華為,美國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四處抹黑華為的通訊設備存在威脅國家安全的隱患,前段時間川普更是主動提到:大部分國家都是由他親力親為去遊說的。
  • 南半球強國強硬表態:我們歡迎中國華為!
    南半球強國強硬表態:我們歡迎中國華為!美國對於中國的打壓就毫不掩飾,而且這些年來愈演愈烈,尤其是川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根本就不顧及跟中國的友誼。一直在對中國窮追猛打,導致中美兩國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而川普甚至還對中國企業進行打擊,華為就慘遭美國毒手,並且直到現在美國都沒有放棄對華為的打壓!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暴斃美國另有隱情,幫華為突破5G晶片關鍵技術
    據說華為能快速掌握5g關鍵技術和一個人的貢獻是密切相關的,那就是楊振寧大弟子張首晟。當時,華為也看中了張首晟的能力,所以特地邀請他加入華為的5G晶片技術研發。當時,張首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的徒弟,也是楊振寧最喜歡、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 蘋果造車,特斯拉瑟瑟發抖,大眾表示壓力山大,華為跟不跟?
    iPhone是蘋果第一業務,擁有更加龐大的產業鏈2019年蘋果公司供應商已經超過了200家,中國臺灣合計46家廠商位列第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合計40家廠商,與美國並列第二,較前期增加約6家。這僅僅是在中國,產業鏈就如此之大,那麼世界級的產業鏈將會成倍幾倍的放大。再加上富可敵國的資金,以及幾十年下來積累的技術,難怪蘋果造車,會給世界車企巨大的壓力呢?蘋果造車,華為要不要跟進呢?市場多次傳言華為進軍汽車領域,但華為也屢次澄清不會製造汽車。如今蘋果開始造車了,華為跟不跟呢?
  • 華為5G與數學
    2019 年 4 月 13 日,筆者在深圳南山區深圳人才公園做了題為《數學推動現代科技——從華為重視數學談起》的公眾演講,人才公園的大講堂裡座無虛席
  • 中國航空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
    然而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中國航空又有一個大動作來了,比華為5g範圍更大,比北鬥導航的衛星還多。這很大程度上還是和5g網絡有關。未來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普及五g網絡建設。雖然華為已經推出了5g建設,可依舊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想要5g網絡達到遍布的話,需要非常多的基站,可是每個基站的普及範圍就只能達到100米到300米,這樣一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還好說,如果在那些偏遠山區荒漠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到,所以衛星物聯網的出現極大程度上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 華為科技在5G的大舞臺上有婀娜多姿的矯健步伐,這是年輕的活力
    華為科技在5G的大舞臺上有婀娜多姿的矯健步伐,這是年輕的活力對於華為來說華為的5G在世界上也是聞名的。比如就和我們的高鐵一樣小編認為是國內技術走向世界的兩個先鋒我們覺得華為的通信的5G時代,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華為還是輸了,澳大利亞做出最後的抉擇!
    確實在這些言語的背後,也對華為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是華為方面的態度也很堅決。一路走來,作為中國的高科技公司,華為非常的不容易,雖然承受了一個國家的打擊,但他卻還是實現了自身業績的增長,但是仍然有一些國家是美國的追隨者,而且這些國家還不顧自身的利益,也選擇聽美國的話,拒絕接受華為的5g技術。
  • 華為的Wi-Fi 6+是什麼黑科技?
    先來說說WiFi5和WiFi6的區別吧,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為從4G網絡升級到了5g網絡WiFi6被認為是5g網絡在室內的一個補充,所以可見它的傳輸速度更快,而且。響應延遲會更低,而且一個最重要的好處就是WiFi設備的功耗很低,很多人都知道WiFi其實是一個非常耗電的功能,如何把設備的WiFi關掉甚至打開飛行模式,那這個設備的待機時間就可以大大延長。
  • 華為嘴上說不造車,野心卻比造車大得很!
    其實就是:華為不造車,只做零部件供應商;華為不做傳統供應商們已經搞得很好的東西,只做智能汽車相關的增量業務。關於這點,市場競爭經驗老道的華為顯然比誰都清楚,要不然也不會那般廣泛涉獵。 謀定而後動,所圖甚大 說了那麼多前因後果,接下來聊聊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具體有哪些重點布局?想必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 華為來了,未來智能汽車還遠嗎?
    如果說特斯拉的崛起是汽車產業「新四化」的燈塔,或者說是一條鯰魚,推動了汽車智能化的浪潮,那我認為華為這家有技術信仰的巨頭企業進軍汽車行業,應該算是標誌著汽車產業智能化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供應鏈變革,或者換句話說
  • 華為、中興聯袂出手,東北將成為國家級智能造車中心
    長春也相應提出建設兩個萬億級產業鏈,一個是汽車產業鏈,一個則是電子信息產業鏈,並在長春西南位置規劃建設國際汽車城,長春已準備好成為國家智能造車中心,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將詳細解讀華為、中興設置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和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 5G前夜的定點清除:美國「圍獵」華為始末
    在華為稍後的回應中,華為聲稱「華為從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華為配合政府情報工作的要求。中國也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定中國企業必須配合國家的情報工作。對中國相關法律的錯誤和片面的理解,不應該成為政府擔憂華為的依據。」中國外交部在稍後的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但回應內容依舊沒有任何說服力,依舊對無法改變市場的憂慮。
  • 當西方全力打壓華為時,中國的6g試驗衛星發射成功
    華為因其先進的5g技術水準,遭到了美國及其盟友的追剿。他們不僅僅表面上對華為的發展進行打壓,背地裡還耍一些下三濫的招數。如果美國打壓華為是為了壓制中國,那麼另外一些西方國家打壓華為,恐怕連一個相對正當的理由都沒有。
  • 華為對中國有什麼貢獻?兩個故事,告訴你華為有多厲害
    一個5G讓我們知道華為的科技實力,但是華為備受尊崇並不只是因為5G上的成功。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兩個故事,讓你徹底了解華為的發展過程。在1987年,任正非創辦了華為當時的主營業務是做交換機代理,這個時期國內所有通信設備基本都是進口的,因為相關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手裡,當時有一個概念叫七國八制,意思是說市場上總共有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的機型或網絡,這種局面對國外廠家來說很有利,但對國內市場來說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麻煩,為了眼前的利益各廠家各自為政,很難使國產交換機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 取代華為5G?愛立信突然宣布,5G合同數已超越華為
    取代華為5G?近兩年對於華為來說是艱難的,並不是因為技術的問題,也不是因為企業發展的問題。卻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因素,想必大家也清楚。而讓華為遭受這一切的遭遇就是因為5G技術。華為5G技術是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意義上獲得的一項技術領先。西方技術被華為撕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這也是華為道路增加阻礙的開始,不過即便如此,華為又有何懼,要知道華為5G技術已經成功領跑在世界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