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由於華為手機的異軍突起讓任正非和他的華為變得家喻戶曉起來,雖然不少華人對於華為的印象還停留在手機品牌上,但是華為不只有手機業務,它還是世界領先的電信公司之一,為不少國家提供電信設備和通信設備,是目前世界上5G通信設備的領先者。
一個5G讓我們知道華為的科技實力,但是華為備受尊崇並不只是因為5G上的成功。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兩個故事,讓你徹底了解華為的發展過程。
在1987年,任正非創辦了華為當時的主營業務是做交換機代理,這個時期國內所有通信設備基本都是進口的,因為相關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手裡,當時有一個概念叫七國八制,意思是說市場上總共有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的機型或網絡,這種局面對國外廠家來說很有利,但對國內市場來說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和麻煩,為了眼前的利益各廠家各自為政,很難使國產交換機的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家裡能裝一部電話不是一個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因為僅裝一個固話也需要幾千上萬元的費用,原因就在於當時所有通信設備全靠進口,安裝成本和通信資費都非常的高昂,直到1993年華為成功研製出了數字程控交換機才打破了這種局面。
這款交換機不僅打破了西方的壟斷,還超越了大部分同類產品,不僅讓華為走出了國門還迫使國內市場上交換機的大降價,由此帶動了通信市場降本增效的普惠發展。
關於華為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GSM的。GSM是全球應用範圍最廣泛用戶數最多的移動通信技術之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2G。當時國內GSM從基站到手機依然是歐美巨頭的天下,當年大街小巷但凡有手機的幾乎都是諾基亞手機。無獨有偶,當時諾基亞也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華為在固網獲得成功後緊接著就瞄準了移動通訊市場。令任正非始料未及的是無線技術門檻非常高。
任正非後來說,在無線領域裡華為碰見了巨大的困難,甚至差點就熬不過來了。我們當時只有固網的研發能力,沒有相當無線的技術門檻那麼高,但是不做無線又不行。回過頭來想,如果華為不能在無線上熬過去,我們現在就是一個奄奄一息的固網公司。
1995年華為開始研究GSM,因為技術難度大,投入期長華為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渡過難關,華為開始大力推行內部融資,讓員工買內部受限股,後來這些賣了股票的員工都發了大財,但當時任正非和華為的壓力非常大,不知多少人想要扼殺華為的技術創新。
多年後,深圳市長在節目中透露,關於任正非的告狀信收了三千多封。1997年華為在北京通信展發布了GSM解決方案,之後華為獲得了福建移動高達3.2億人民幣的移動通信項目合同。
華為GSM的成功不僅僅對民族的通信設備產業有巨大的貢獻,而且因為GSM延伸的智能網技術、移動夢網還拯救了那些國內深陷全球IT泡沫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騰訊公司就是靠移動QQ賺到了好幾桶金。
華為的創業史也可以說是中國通信產業和技術進步的歷史。其實不僅僅是通信行業,國內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這樣的情況,中國沒有的,價格就賣得很貴;中國有了的,他們的價格馬上就下來了,從這一點來說,華為對國家對社會確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家對於近年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