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成功能複製嗎?秘訣是什麼?

2020-12-06 騰訊網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複製成功,不管是個人亦或是企業,都是如此。那成功可以複製嗎?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看,首先複製是行動,但結果怎麼樣?成不成功?要看你會不會複製了。

企業是一個系統,具有一套自己的內在運行邏輯,所以學習一個企業,一定要系統理性的學習。華為這些年發展這麼好,有人說華為的研發好我就學華為的研發。華為的人力資源好我就學華為的人力資源,華為的項目管理好我就學華為的項目管理,聽著很有道理,也很有針對性,實則不然。

你學華為的長期艱苦奮鬥,教育員工要做一個奮鬥者,但是卻不給員工高工資和股份,沒有配套的績效管理體系,說破天又能有什麼用?你學華為的研發,卻捨不得研發投入,而華為的研發人員佔了幾乎一半,你能做到嗎?

我們答案諮詢的理論就是,學習一個企業,就是一場考古學,我們要追溯它整個成長的歷程,而不是學它現在的經營成果。華為實施CEO輪值制,給員工實行股份制,你們企業能做到嗎?我們不是要學習別人「成的要素」,而是要學習「使它成的要素」。

某種程度上說,華為的昨天可能是我們的今天,而華為的今天可能是我們的未來。華為發展至今,它的整個發展過程並不是割裂開來的,其管理模式的發展是隨著時代和市場需求衍變而不斷演進的。如果孤立地去看華為某個階段的管理成功經驗並直接拿來為己用,這勢必是難以成功的。

必須認識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華為也不是。每個企業的起點是不同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企業。發展的眼光意味著思考:1、我們的現狀如何?2、我們處在哪個起點上?3、在哪個管理水平階段?4、在這個起點和階段上,我們應該做什麼?5、我們這樣做如何發展起來?

學習華為,與其學習華為的管理策略之類的手段,不如深入進去研究華為的基本經營管理邏輯和成長邏輯。當你學習華為今天的成功時,你必須考慮到華為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依據自身的情況來推行的,而這種推行也始終遵循著它自身的經營管理的發展理念。問題是,你們企業的發展理念是什麼?你們企業的發展方向、發展路徑,以及可行的發展策略是什麼?弄明白這些問題,再看華為。

公司的管理制度、經營模式等等,可以學習借鑑,根據每個企業自身情況,改進內化為自己的企業管理制度、經營模式。那這些就能確保你成功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制度要靠人去執行、貫徹落實,能多大程度上做好,就決定著成敗與否。這就像一個班級,都是同樣的老師教的,為什麼成才的總是少數?中國大部分企業牆上掛的口號都差不多,但是做出來的結果確是千差萬別。

所以最難複製的是人,是人的思想,人是企業發展的唯一資源。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領導人。我們遍覽每家成功的大企業,其背後無不是每個掌舵人思想澆灌的結果,賈伯斯之於蘋果的意義,可以說沒有賈伯斯就沒有今天的蘋果。

1987年,任正非從部隊退休,和幾個中年朋友,在一間破舊的廠房裡,用湊來的2萬元成立了華為公司,這就是華為的開始,現在看來好像風輕雲淡,慨嘆好傳奇,但當時已經43歲的任正非,年近半百還有創業的魄力,這本身就是多少人不具備的精神品質,雖不像動畫電影哪吒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那般悲壯,卻也透露出一個中年軍人的堅定。

創立華為並不是盲目的,而是任正非敏銳的意識到當時國內在程控交換機技術上的空白,他孤注一擲決定自主研製,現在看來這一戰略多麼有遠見卓識,華為現在技術領先世界,這跟任正非對技術創新這條生命線如此看中有直接的關係。

在創業之初,華為面對的市場環境非常嚴峻,當時的中國城市市場已經被各大國際電信巨頭佔據,華為要是與他們爭奪城市市場,可以說毫無勝算,只有死路一條。面對這樣的局面,任正非選擇了一條後來被稱為「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華為先佔領國際電信巨頭不願深入的廣大農村市場,避免了與巨頭們直接的競爭,也為自己的發展博得了時間,這也為日後的強大奠定了基礎。

我們現在的創業者能從華為的成長曆程中學到什麼呢?在你創業之初有沒有想好你要做什麼呢?你所在行業面臨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面對這樣的局面你是否能找到你的細分市場?你的目標客戶呢?這些問題都是每個創業者面對的切實問題,我們是否具有審時度勢的戰略眼光,帶領企業走向成功就要看領導人的了。

華為的成功有人說是華為的技術厲害,有人說是華為的管理制度和狼性文化,當然華為的成功不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一定是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我們認為這其中還是人,人的思想起決定性的作用。

2020年上半年,華為發布財務報告,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1%, 淨利潤率9.2%,大家要明白這是在美國極力打壓下完成的業績,相信沒有手機晶片被卡脖子,銷售額會更輝煌。面對華為所取得的傲人成績,任正非並沒有感到滿足,反而充滿著憂患意識,他在《華為的冬天》這邊文章中說道:「華為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鐵達尼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古訓說:「死於安樂,生於憂患」。這是歷史的規律,有多少王朝、多少輝煌的企業都是這麼消亡的。歷史是人創造的,所以說這也是人類發展的規律,任正非對這點是有充分認識的。可能很多人很難理解,如今華為這麼成功了,任正非的憂慮有必要嗎?我們認為很有必要,這個問題應該這麼問,不是華為強大了,就不需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而是問是不是任正非的憂患意識才讓華為走到了今天,如果不是這份憂患意識華為怎麼會自主研發手機晶片?怎麼會開發自己的鴻蒙系統?怎麼能應對美國的打壓?

我們學習華為不只是學習表面,不是把它的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照搬過來就可以確保你成功,而是要考慮這些適不適合你的企業,作為企業領導人能不能在企業困境時另闢蹊徑帶領企業走出困境、在企業順風順水時能否保持憂患意識,不盲目擴張、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始終做自己善長的事,不為一時的得失所動呢?所以不是成功不能複製,而是你會不會複製。

爆點營銷:一個引爆點·紅透半邊天

相關焦點

  • 華為團隊持續走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這是華為公司的團隊文化,商場如戰場,這句話也是源自曾國藩的湘軍。創業帶隊伍,最關鍵的就是打造一個「力出一孔」的團隊,不然的話,隊伍人再多也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湘軍當年能夠屢敗屢戰而沒被打散,華為「狼群」徵戰海內外,所向披靡,都與它們有「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精神和機制有關。這也是華為團隊能夠持續走向成功的秘訣。
  • 泰國第三代試管:一般試管一次能成功嗎?有什麼秘訣?
    做泰國第三代試管嬰兒一次是能夠成功嗎?有什麼秘訣?不孕不育、染色體異常、高齡生育者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想要做第三代試管嬰兒,都是想藉助試管嬰兒技術達到受孕效果,然後誕下健康的孩子。享受家庭的幸福,家庭的樂趣。
  • 超神戰績 哈勃投資的成功能複製嗎?
    1.超神戰績 哈勃投資的成功能複製嗎?2.SIA:中國國內市場佔半導體銷量的60%,但終端需求只有25%;3.韓研究機構:美國、歐洲、中國領跑人工智慧技術;4.韓媒:今年三星手機出貨量9年來首次低於3億;5.2024年量子計算產品與服務支出有望增至8.3億美元1.超神戰績 哈勃投資的成功能複製嗎?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在亞洲地區,日本不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不過在諾貝爾獎獲獎次數上,日本的地位卻無人能及。在過去的20年,也就是從2000年至2019年,日本總共19次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拿一個,創造了一個東方奇蹟。相比之下,韓國至今只獲得一次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也僅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
  • 複製阿里、華為、海爾的成功基因,成就下一個商業帝國!
    第一層含義,我們知道有個成語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學習難道不是如此嗎,我們通過一個點、一個面的觀察能夠隆起立體的管理思維來。對標學習阿里、華為和海爾,如果方法不得當,最後實際上你的知識變不了你的智慧,更不能讓你的企業從中萃取出所需要的經驗、知識架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知識用好的方法梳理清楚。
  • 華中科技大學一實驗室3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他們成功的秘訣...
    一名高考復讀生,本科畢業於三本院校,從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博士畢業後,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斬獲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而紅遍全網。 讀博期間經歷了什麼,讓張霽完成如此逆襲?
  • 「複利」是成功人生的秘訣
    猛然看,一年24.7%的利潤並不高,我們也許會在一兩個星期的時間裡獲得比這高得多的收益,但事實上,成功的艱難不是在於一次兩次的暴利,而是持續的努力與保持。每天我們的人生都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每天睡覺之前都反問一下自己:這一筆投資大部分都用在我所追求的目標上了嗎?又堅持了多久?
  • 世界頂尖機構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領航者》在採訪過世界上很多頂尖機構後發現,一間機構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管理機制與發展理念。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研究院之一——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和全球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位於美國小城的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就很好地印證了這個道理。今天就一起和我重回特拉維夫和克利夫蘭,一起聽聽他們成功的秘訣吧!
  • 華為成功的四個詞八個字-韓冬老師
    2016年,已經有10.4萬人,銷售收入5216億元,而很多企業可能就幾百人,幾個億,直接把華為成功的做法複製過來,肯定是不合適的。那麼,本課程到底要揭示什麼呢?成立前十年的華為,也面臨發展方向選擇的迷惘,也面臨著高速成長中管理鏈條被撕裂、組織乏力、管理體系與人才隊伍跟不上發展等諸多問題。從華為的成長曲線圖看到它的成長不是波浪式的,而是練習挺拔且均衡的。華為為什麼能不斷突破企業成長的瓶頸,不斷跨越阻礙企業成功的陷阱呢?
  • 韓國最大的三星集團,放在我國是什麼水平?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既然三星的實力如此強勁,放在我國是什麼水平呢?有比三星營收還高的企業嗎? 那麼同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華為和阿里能超越它嗎?
  • 【GET2017】全球教育圓桌對話:教育技術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GET2017】全球教育圓桌對話:教育技術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2017-11-21 07:00 【GET2017】全球教育圓桌對話:教育技術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 愛因斯坦10個人生成功秘訣
    是什麼傷害了你的好奇心?我一直好奇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成 功,而有的人卻會失敗,因此我花了數年的時 間來學習成功學。想想你最好奇的事物是什麼,追尋你的好奇心,這將是你成功的秘訣。  2.堅持是無價的(Perseverance is Priceless)。「我成功並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考慮問題。」 正是因為堅持,烏龜最終爬到了方舟上。
  • 華為Mate20中的「mate」到底是什麼意思嗎?
    華為Mate20系列手機自從發布以來,就贏得了廣大媒體及用戶的極大關注,也是好評如潮。線上線下銷售火爆,雙十一更是一機難求。可以說是華為mate系列中最成功的一款手機了。對於華為mate系列手機,你真的了解嗎?那麼「mate」又是代表了什麼?
  • 華為官方正式闢謠,美科學家發聲,華為已經再次崛起
    華為官方闢謠眾所周知,華為取得5G通訊領域的主導權後,便遭到了美方的打壓,禁止美企與華為展開任何方式的合作。在美方的要求下,谷歌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禁止華為手機搭載谷歌GMS服務。當時,國產手機廠商由於沒有自己的操作手機系統,搭載的均是谷歌的安卓系統,華為也不例外。谷歌的落井下石,讓華為手機海外市場銷量遭遇滑鐵盧,多年的心血差一點毀於一旦。
  • 華為自研又發威了!衝擊美國兩大晶片巨頭,有望複製麒麟的成功
    制裁名單上突然列出的中國各科技企業,特別是華為,已經無法退卻。去年上半年,華為也超越蘋果和三星,連續2個月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這主要依靠國人的支持,國內65%的市長/市場份額支撐著華為。華為的海外市場仍然一片狼藉。兩次制裁出臺後,美國從拳頭到肉,現在連華為自行研究的晶片都在瓦解。
  •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我不看好「聰明人」,華為成功就是因為「傻」
    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任正非就表示「華為的成功就是因為傻。華為幹了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既然,一路向前。中國有太多精緻利己的聰明人,但是這個社會並不需要聰明人,他們更多的是想著怎麼把大眾的東西拿到自己手中,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像阿甘,堅定目標、專注執著、埋頭苦幹、不計回報有幾分傻氣,但是往往能給社會帶來很多東西,最終自己也就能有所收穫一些回報。」
  • 集頂尖科學家、斯坦福校長、企業家於一身,他成功秘訣何在?
    您覺得您自己在每一種身份中都能遊刃有餘的最大秘訣、或者說性格特質是什麼?所以我想知道當人們這麼稱呼您時有什麼感覺。您能詳細介紹一下矽谷模式嗎,史丹福大學在這種模式中扮演了什麼角色?有一些公司、我曾認為會非常成功但最後都沒有成功。你肯定會遇到失敗和挫折,如果創業失敗了,它肯定算不上是某人職業生涯的終結。所以矽谷能容忍失敗。如果這是一個很好的賭注,那就值得一試。矽谷接受了他的失敗,那人就可以有再一次的機會了。
  • 華為Mate Pad,能否復刻Pro版的成功?6點優勢恐難敵1處致命缺陷
    大家好,對於華為Mate Pad Pro的成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款安卓平板,能取得如此的成績確實不易。蘋果一家獨大的情況,也已經持續多年。最近,華為又發布了Mate Pad平板。按照參數和配置來看,顯然就是為了滿足現階段網課的需求。當然,價格也是降到了兩千以下。
  • 華為並列蘋果靠的是什麼?華為手機發展歷程簡單介紹,能找到答案
    「能超越蘋果」是華為餘承東連續好幾年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逢遇發布會和記者,他都會將這句話敘述一遍。這也是蘋果首次超越蘋果的其中一個理由,用這句話和告訴外界的方式,共同監督和促進華為手機進步。最近,有海外調查機構公布的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品牌,華為獲得第二,在前五名中不見蘋果蹤影,第一是來自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這也是華為首次在品牌影響力上超越了蘋果,除此之外,華為手機在銷量上也超越了蘋果。華為手機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成就呢?
  • 華為中興喜從天降?美科技界:不能讓他們成功
    大家都知道,在晶片方面,我國的科技企業一直都是非常依賴於進口的,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的時候,我國的晶片供給率僅僅只有15%,而耗費在晶片的投資卻超過了30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不僅花了一大筆錢,最後可能還沒有撈著什麼好處,過於依賴進口的隱患就是隨時會被扼住命運的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