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神戰績 哈勃投資的成功能複製嗎?
2.SIA:中國國內市場佔半導體銷量的60%,但終端需求只有25%;
3.韓研究機構:美國、歐洲、中國領跑人工智慧技術;
4.韓媒:今年三星手機出貨量9年來首次低於3億;
5.2024年量子計算產品與服務支出有望增至8.3億美元
1.超神戰績 哈勃投資的成功能複製嗎?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儘管在晶片、智慧型手機等業務遭受禁令打擊,但華為旗下哈勃投資的業務回報卻著實豐厚。
12月22日,燦勤科技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核,即將登陸A股。如無意外,它將是華為投出的第二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此前,華為投資的思瑞浦已經成功上市,目前市值高達320億元。
據投中網報導,在燦勤科技之後還有多家華為的被投企業正在上市進程中,東芯半導體於9月22日申報科創板,目前已經完成問詢回復;山東天嶽、好達電子已經在IPO輔導。此前還有天科合達也申報科創板並走完了問詢,但意外地撤回了申請。
繼2019年4月哈勃投資成立並開始在半導體領域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之後,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哈勃投資已對外投資了22家企業,其中僅在2020年就投資了19家。而且,從業績來看,已有一個項目IPO,一個項目過會,一個項目已申報,還有兩個項目在IPO輔導中,以投資業績而論堪比頂級VC。
可以看到,哈勃投資的企業多集中在半導體領域。在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的科創板推出後,它們迎來了歷史性的上市機遇期,扎堆上市也就不足為奇了。除了已上市或已進入上市軌道的5家企業外,其他企業中不少也有很強烈的上市預期。可以預計,哈勃投資的IPO項目數量將繼續攀升。
在已上市項目中,哈勃投資的投資回報率相當可觀。9月21日上市的思瑞浦,目前股價400元(12月24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了246%。目前思瑞浦市值320億元,華為的持股市值高達19億元。而在2019年7月,哈勃投資以7200萬元認購了思瑞浦增發的224萬股股份,增資單價為32.13元/股,思瑞浦投後估值9億元。也就是說,一年時間華為帳面浮盈18億元以上,回報倍數達26倍。
此次過會的燦勤科技帶給華為的回報亦十分驚人。以燦勤科技上市後160億元市值計算,哈勃投資的持股市值將超過7億元,半年增值6倍。並且,這只是按預計發行價計算的非常保守的數字,對應市盈率只有22倍,燦勤科技上市後的實際市值大概率還要翻好幾倍。
這一超燃表現,不是一般的VC/PE能夠複製的,哈勃投資未來的戰績或仍將不斷刷新和創造紀錄。(校對/Value)
2.SIA:中國國內市場佔半導體銷量的60%,但終端需求只有25%;
集微網消息,近日,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發布了分析機構Credit Suisse12月17日撰寫完畢的《中國半導體自主性調查報告;現在與未來展望》(Examining China’s Semiconductor Self-Sufficiency Present and Future Prospects),用較為詳盡的數據分析了中國半導體行業五年多以來的發展態勢,以及政府激勵計劃打造自主可控生態圈的整體圖景。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半導體整體銷售額達到了1500多億美元,但這個數據包括終端產品的再出口。報告預計2019-2024中國半導體製造業的複合增長率將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但同時間整個市場需求量複合增長率為11%,整體看下來,製造業和內部需求之間仍有較大的鴻溝。
報告顯示,中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資本支出和銷售額比今年有大幅度增長。
報告還顯示,量產的本土投資的晶圓廠月產能約為增加90萬5000片,海外投資的晶圓廠產能為月70萬片左右:
另外,報告中還提到,本土晶圓廠全球佔比趨緩且穩定在9%左右,而半導體設計全球增長份額相對較快。
中國政府力主在半導體各個細分領域全面發力,力爭補齊短板,個別領域差距和世界領先企業差距巨大,如半導體設備全球份額只有1%左右,如下圖:
報告還以題頭的方式點出,國內市場佔半導體銷量的60%,但終端需求只有25%,換言之,另有35%的再出口。(校對/Jimmy)
3.韓研究機構:美國、歐洲、中國領跑人工智慧技術;
集微網消息,韓國IITP(信息與通信技術規劃與評價研究所)21日,韓國今年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排名第五,落後於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但今年韓國和日本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
這一報告基於其在9月和10月進行的Delphi在線調查,共有155名專家收到這份問卷,105人作答。
根據調查結果,韓國人工智慧技術水平為80.9,以美國100為參照點,韓國落後美國約20個月。歐洲、中國和日本得分為89.5、85.8和81。與去年相比,分數均有下降。
在人工智慧技術的21個領域中,韓國在推理方面得分最低,自我監督學習和可解釋AI方面得分為76.6和82.2。
韓國AI最高分為86分是在感官智能方面,日本此項為84.1。在21個領域中,韓國有13個超過日本,但日本在行為AI和交互式AI上的表現遠超韓國。
(校對/ 隱德萊希)
4.韓媒:今年三星手機出貨量9年來首次低於3億;
美國今年發布了針對華為的種種制裁令,影響了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格局。不過三星貌似並未受惠以填補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白。韓媒etnews 12月24日報導,今年三星手機出貨量將低於3億,為九年來首見。三星認為明年不確定性高漲,對市況看法保守。
業界消息指出,疫情衝擊下,2020年三星電子的手機總出貨量估計為2.7億,為2011年來出貨量首次低於3億。三星預估,明年手機總出貨量為3.07億,包括2.87億智能型手機,其餘為功能型手機。
原本業界內外人士估計,2021年三星智慧型手機的年度出貨量將超過3億,甚至可以達到3.1億-3.2億。但是三星態度保守,設定目標為2.87億,顯示該公司認為明年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Samsung Galaxy Fold 2(圖源:福布斯)
至於明年的營銷策略,預料三星將供應更多摺疊機,並擴充中低端5G機種。據報2021年三星將生產4980萬個旗艦機,包括Galaxy S21系列機種和摺疊機,該公司並計劃製造600萬摺疊機。三星下半年Note系列旗艦機可能會停止發售,改由摺疊機取而代之。6百萬摺疊機中,半數是較為平價的機種Galaxy Z Flip 2,意味三星致力於讓摺疊機普及化。
另外,三星也會生產更多5G機種,除了旗艦機之外,明年上半和下半將發售中低端5G機種Galaxy A22、Galaxy A32。2021年中低端的A系列和M系列機種,估計將出貨2.37億。(校對/Jimmy)
5.2024年量子計算產品與服務支出有望增至8.3億美元
近年來量子計算成為一大熱詞,也正呈現出向實際應用快速發展的趨勢。
據cnBeta.COM報導,在本月的 Q2B 會議上,包括谷歌、IBM、霍尼韋爾、IonQ 和 Xanadu 等在內的量子計算機製造商,紛紛介紹了其對於2024年的商業展望。隨著量子計算規模、性能和可靠性的持續增長,Hyperion Research 預測各企業在量子計算產品和服務上的支出有望增加兩倍以上,即從2019年的2.5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8.3億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 Seth Lloyd 教授指出,自1990年代以來,目前仍處於量子計算的早期工業化階段。但其帶來的「巨大進步」,可與蒸汽時代為工廠、輪船和火車提供的動力相媲美。
作為量子計算機中存儲和處理數據的基本要素,Qubit(量子比特)數是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其很容易受到外力的幹擾。目前,製造商仍在努力增加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但在走向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還必須努力克服量子比特的各種限制。比如糾錯方案的引入,就是為了克服單個量子比特的挑剔性。
值得一提的是,量子計算機的糾錯技術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
為了構建更穩定的量子比特、以及夯實連接的基礎,量子計算機製造商們採取了與傳統晶片製造商不同的技術路線。
比如谷歌和 IBM 選擇了將超導電路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方案(比太空還要冷),霍尼韋爾選用了基於帶電鐿原子的離子陷阱方案。英特爾的量子比特為具有自旋特性的單個電子,而Xanadu致力於藉助光子,讓量子處理器能夠在室溫下進行工作。
展望未來,谷歌量子計算負責人Eric Lucero預計該公司可在2023年實現首個邏輯量子比特,並於2020年代末達成1000個邏輯量子比特。(校對/Value)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