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聯袂出手,東北將成為國家級智能造車中心

2020-12-04 愛家愛崗愛祖國

在抗疫最艱難時段,國內華為、中興兩位科技巨頭並沒有停下在東北設置科研機構的步伐,華為在長春設置第九研究所,業務主營智能汽車、人工智慧等,中興在長春設置北方運營中心,探索5G、C-V2X、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與智能駕駛、智能製造等技術。長春也相應提出建設兩個萬億級產業鏈,一個是汽車產業鏈,一個則是電子信息產業鏈,並在長春西南位置規劃建設國際汽車城,長春已準備好成為國家智能造車中心,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將詳細解讀華為、中興設置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和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一、華為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

華為第九研究所,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那麼給大家普及一下華為各研究所的產業布局。

1.北京研究所,業務範圍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

2.上海研究所,業務範圍無線網絡設備、終端旗艦智能機、海思移動晶片產品以及新能源等;

3.西安研究所,業務範圍雲計算、大數據、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手機手錶手環等;

4.南京研究所,業務範圍電信軟體研發、企業網絡研發、IP能力研發等;

5.成都研究所,業務範圍無線、海思、存儲研發、無線第二研發、傳送研發等;

6.武漢研究所,業務範圍光能力研發與終端研發等;

7.杭州研究所,業務範圍計算研發,領航ICT,建立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8.蘇州研究所,業務範圍企業網絡WLAN、控制器、企業雲通信、eSDK等。

可以看出,華為每個研究所的設置,都有著深遠的戰略布局,各研究所各司其職,結合當地產業優勢專注一個領域,華為新設立的第九研究所,是2012年後建立的唯一一個研究所,並與吉林大學展開聯創聯培合作,聯手培養符合行業趨勢、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全力配合華為公司在5G、光學、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及智慧汽車等方面的科研創新,提前謀劃部署校內5G技術,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讓吉大在未來5G校園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為下一代技術的積累打好基礎。2019年8月9日,華為「鴻蒙」作業系統首次面世,它的應用重點之一,正是車聯網。華為希望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領域,在未來10年內達到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21億元),屆時有望成為與德國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二、中興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

中興通訊致力於構建5G時代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5G戰略全球專利布局超過5000件,位列第一陣營;擁有超過7.4萬件全球專利申請、已授權專利超過3.4萬件;晶片專利申請 3900餘件,晶片專利布局覆蓋歐、美、日、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興北方運營中心與吉林一汽,將共同探索5G、C-V2X、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與智能駕駛、智能製造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研發、生產、測試、運營、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另外,還將積極響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號召,在智能工廠管理、智慧倉儲、智慧物流等領域積極開展5G & MEC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技術研究,為未來基於5G的AI研究打下基礎。

三、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2015年國家從戰略出發將貴州省列為國家級大數據中心,蘋果、華為、騰訊等公司相繼在貴州省設立數據中心,貴州省連續多年經濟增長位列全國第一,2019年GDP達到16769億,實現了對黑龍江、吉林等省的跨越趕超。而此次國家批覆長春市的兩個萬億級產業鏈規劃,華為、中興相繼來投,將未來智能造車的砝碼放在了東北,正是國家的一次重大戰略布局。

當前全球汽車業正在進入巨大的變革時期,其中變革的關鍵因素是向智能化、科技化轉變,重點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人工智慧這四大領域。例如現今車展在全球各汽車巨頭的地位不斷下降,入場觀眾和參展廠商都在逐年下降,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的觀眾只有56萬,比2017年減少了25萬,與2015年的93萬觀眾相比更是幾乎腰斬,相反汽車企業開始注重科技展,各國車企將自家最新的汽車科技,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飛行汽車、車聯網等給予展示,這背後深層次原因在於,汽車在未來不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他更是一個科技產品,車企的競爭,已經轉向了科技領域的競爭,在科技展會上露臉,成了彰顯品牌自身前沿理念和創新實力的更理想的途徑。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中興人工智慧技術,將推動吉林一汽在四大領域轉型飛速發展,中國在智能造車領域將實現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高位謀劃、跨越趕超,未來東北汽車發展的戰略選擇

相關焦點

  •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有效期」是三年?
    五個月後,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重申,華為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到了今年10月,在Mate 40系列華為中國區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宣告同時上市。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又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 華為造車得要領,不服也得服
    2013年華為聯手東風及長安在車聯網方面聯手,雙方計劃加快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工作,五年過去了,據稱華為在石墨烯電池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充電十五分鐘,續航裡程可以達到1000公裡以上。雖然目前此消息暫沒有得到官方的驗證,但是,關於華為造車的傳聞,近幾年來,總是不定時地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 華為嘴上說不造車,野心卻比造車大得很!
    其實就是:華為不造車,只做零部件供應商;華為不做傳統供應商們已經搞得很好的東西,只做智能汽車相關的增量業務。華為將其定義為車機互聯2.0,表示專為下一代車機互聯而打造。 按照此前華為對鴻蒙的概述,這是一個能夠涵蓋所有IoT物聯網設備的作業系統,手機、PC、汽車、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都可以在一個系統內實現代碼共享、硬體能力共享、計算能力共享以及數據共享。既然如此,有朝一日HiCar也許真的會演變成為鴻蒙OS車機系統。
  • 洞察者1°| 「磨刀」三年,華為是否會曲線造車?
    另外,此次官宣意圖很明顯,首先說明「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讓車企放心跟華為交朋友;同時也是放狠話穩軍心。「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看到這句話,華為員工在華為心聲社區表示「老闆回來了」,有人稱「這種說法很華為」,還有人調侃「這句話怎麼看怎麼像老闆原話」。話雖強硬,戰略絕不是一成不變。
  • 國家正式「出手」!華為中興喜從天降?美科技界:不能讓他們成功
    可是這一切從美國開始針對我國的科技企業中興和華為開始,我國對於美國晶片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 同樣美國的做法也是非常心狠手辣的,為了限制華為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要求臺積電等採用了美國技術的企業對其進行斷供處理
  • ...調查恆大、寶能造車進展;華為智能汽車歸消費者業務 - 第一電動網
    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華為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 中興手機能重現輝煌嗎?曾超越華為,今上半年國內份額僅1.6%
    2016年4月,時任中興通訊副總裁俞義方對外表示,以趙先明為首的新一屆中興通訊管理層,希望在三年內回歸國內手機市場前三名。奪回中國市場話語權,成為中興通訊決策層給手機業務設定的首要目標。此次大會上,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也表示,2021年中興通訊將整合優勢資源,持續投入中國終端品牌和渠道的建設,致力於打造科技、品質、年輕的終端品牌形象。
  • 蘋果造車,特斯拉瑟瑟發抖,大眾表示壓力山大,華為跟不跟?
    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開始造車了!近日媒體曝出,原定於在2023-2025年推出的蘋果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或將於2021年9月發布。對此,蘋果官方並沒有公布明確的時間點。然而就是這麼一條消息,資本市場炸了鍋。6000億美元市值的特斯拉大跌,A股蘋果概念股強勢漲停。
  • 華為長春建研究所:校招不愛「清北」,愛東北?
    根據南京郵電大學教授王玉峰觀察,華為在布局研發中心時,「大致可以分為技術高地和人才富地兩種類型」。在其看來,華為將研發中心設在全球人才聚集的地方,並且針對各個國家的不同人才結構,設置不同的研究中心,匯聚全球智慧和資源,實現全球人才就地接入。LSLEETC-電子工程專輯如今,華為將在東北地區布局,在長春建立研究所,引發網友熱議。
  • 華為生態鏈「智造中心」落地成都!
    華為生態鏈「智造中心」落地成都!華灝鯤鵬西部產業基地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利用功能區智能製造產業園內已建成的10.6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設立以伺服器、智能光傳輸設備、數據中心、網絡能源等重量級通信及電子產品為主導的生產基地,基地預計於2021年建成,投產首年產值預計達10億元;項目二期利用52畝產業用地,打造集研發辦公、產業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產業基地。
  • 百度造車?率先耕耘智能駕駛,這是百度重塑BAT輝煌的唯一機會
    當百度造車的消息傳出後,百度股市迅速上漲高達19%,很大程度是因為,百度在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領域深耕多年,已經成為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導者,在技術領域的實力,決定了其入局造車的潛力
  • 獲資本市場力挺 百度「造車新物種」來了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消費者對下一代汽車智能性的要求將更為提高。在電動汽車生產計劃下,我們認為百度與吉利之間將會產生更強的協同效應。」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團隊就此表示,由於對智能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積極看法,其將上調對百度公司的盈利預測及目標價。百度吉利強協同效應早在去年12月,百度造車消息便已開始發酵。
  • 任正非「放狠話」,華為堅決不造車!
    作者:鳳來儀 來源:功夫財經 11月25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華為再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百度造車傳聞終於落定了。今天(1月11日),百度官方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長安與華為和寧德時代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下首款車型將於2021年推出,還包括一個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 網際網路造車風起,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這是繼阿里巴巴、華為之後國內第三家進入造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大廠。加上國外的蘋果,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近期持續起風。去年11月,上汽集團宣布與阿里巴巴投資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項目暫定名為「智己汽車」。去年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2個月時間內,4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對造車有了實際動作。張孝榮認為,現在智能電動車處在市場爆發的前夜,「目前銷量都不算大,特斯拉排在第一。但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好,因此大家很看好,並願意試水。」
  • 深圳新地標,網紅打卡地,華為智能生活館(卓悅中心)是夢幻之作
    這一次,華為智能生活館(深圳卓悅中心)很特別,是一座獨棟建築,給了華為展示美學創造力的充分空間,打造了新潮時尚、極具辨識度的玉盒初開設計,成為商圈最閃亮的元素。從清晨到中午,再到日落、深夜,華為智能生活館(深圳卓悅中心)的大屏會不斷變換色彩,美輪美奐,讓人忍不住拍個不停。
  • 百度聯合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對標蘋果造車模式 專家提示需警惕...
    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面向乘用車市場,讓用戶購買到更極致的智能電動汽車。新組建的公司由百度主導發起,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吉利控股集團出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 選擇華為和中興是一個巨大的錯誤,FCC將投票做出最終決定
    華為在美國的命運似乎被轉到了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周五,FCC將決定是否阻止美國公司使用聯邦資金從不受信任的公司(著重指華為和中興通訊)購買設備,這兩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設備和手機製造商。他們認為,選擇應該顯而易見:讓中興和華為公司從根本上建設美國的無線網絡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從戰術上講,禁止美國公司動用聯邦資金購買華為和中興製造的技術設備是明智的。
  • 開啟新勢力造車2.0時代:ARCFOX與華為合作提高軟體定義水平
    自2015年一舉躋身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以來,我國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展開角逐的重要試煉場。與此同時,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汽車「四化」浪潮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造車勢力紛紛謀篇布局以搶佔未來純電市場發展制高點。其中,純電SUV特別是高端智能純電SUV成為頭部勢力的必爭之地。
  • 科技的星辰大海,人類的詩和遠方,百度憑什麼造車?
    1月11日,百度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雙雙發布公告,稱與對方展開合作,共同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百度終於出手造車,而且是以整車製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在BAT網際網路三巨頭中,百度憑什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