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最艱難時段,國內華為、中興兩位科技巨頭並沒有停下在東北設置科研機構的步伐,華為在長春設置第九研究所,業務主營智能汽車、人工智慧等,中興在長春設置北方運營中心,探索5G、C-V2X、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與智能駕駛、智能製造等技術。長春也相應提出建設兩個萬億級產業鏈,一個是汽車產業鏈,一個則是電子信息產業鏈,並在長春西南位置規劃建設國際汽車城,長春已準備好成為國家智能造車中心,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將詳細解讀華為、中興設置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和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一、華為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
華為第九研究所,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概念,那麼給大家普及一下華為各研究所的產業布局。
1.北京研究所,業務範圍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
2.上海研究所,業務範圍無線網絡設備、終端旗艦智能機、海思移動晶片產品以及新能源等;
3.西安研究所,業務範圍雲計算、大數據、無線網絡、固定網絡、手機手錶手環等;
4.南京研究所,業務範圍電信軟體研發、企業網絡研發、IP能力研發等;
5.成都研究所,業務範圍無線、海思、存儲研發、無線第二研發、傳送研發等;
6.武漢研究所,業務範圍光能力研發與終端研發等;
7.杭州研究所,業務範圍計算研發,領航ICT,建立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8.蘇州研究所,業務範圍企業網絡WLAN、控制器、企業雲通信、eSDK等。
可以看出,華為每個研究所的設置,都有著深遠的戰略布局,各研究所各司其職,結合當地產業優勢專注一個領域,華為新設立的第九研究所,是2012年後建立的唯一一個研究所,並與吉林大學展開聯創聯培合作,聯手培養符合行業趨勢、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全力配合華為公司在5G、光學、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及智慧汽車等方面的科研創新,提前謀劃部署校內5G技術,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讓吉大在未來5G校園發展方面走在前列,為下一代技術的積累打好基礎。2019年8月9日,華為「鴻蒙」作業系統首次面世,它的應用重點之一,正是車聯網。華為希望在智能汽車電子零部件領域,在未來10年內達到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21億元),屆時有望成為與德國博世比肩的汽車電子巨頭。
二、中興科研機構的基本情況
中興通訊致力於構建5G時代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5G戰略全球專利布局超過5000件,位列第一陣營;擁有超過7.4萬件全球專利申請、已授權專利超過3.4萬件;晶片專利申請 3900餘件,晶片專利布局覆蓋歐、美、日、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興北方運營中心與吉林一汽,將共同探索5G、C-V2X、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與智能駕駛、智能製造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研發、生產、測試、運營、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另外,還將積極響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號召,在智能工廠管理、智慧倉儲、智慧物流等領域積極開展5G & MEC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技術研究,為未來基於5G的AI研究打下基礎。
三、智能造車中心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2015年國家從戰略出發將貴州省列為國家級大數據中心,蘋果、華為、騰訊等公司相繼在貴州省設立數據中心,貴州省連續多年經濟增長位列全國第一,2019年GDP達到16769億,實現了對黑龍江、吉林等省的跨越趕超。而此次國家批覆長春市的兩個萬億級產業鏈規劃,華為、中興相繼來投,將未來智能造車的砝碼放在了東北,正是國家的一次重大戰略布局。
當前全球汽車業正在進入巨大的變革時期,其中變革的關鍵因素是向智能化、科技化轉變,重點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技術、新材料技術和人工智慧這四大領域。例如現今車展在全球各汽車巨頭的地位不斷下降,入場觀眾和參展廠商都在逐年下降,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的觀眾只有56萬,比2017年減少了25萬,與2015年的93萬觀眾相比更是幾乎腰斬,相反汽車企業開始注重科技展,各國車企將自家最新的汽車科技,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飛行汽車、車聯網等給予展示,這背後深層次原因在於,汽車在未來不再只是一個交通工具,他更是一個科技產品,車企的競爭,已經轉向了科技領域的競爭,在科技展會上露臉,成了彰顯品牌自身前沿理念和創新實力的更理想的途徑。華為的「鴻蒙」作業系統,中興人工智慧技術,將推動吉林一汽在四大領域轉型飛速發展,中國在智能造車領域將實現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高位謀劃、跨越趕超,未來東北汽車發展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