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造車風起,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2021-01-14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這是繼阿里巴巴、華為之後國內第三家進入造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大廠。加上國外的蘋果,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近期持續起風。

百度造車的直接影響是,股價迅速攀升。自去年12月15日首次傳出造車消息後,百度股價一路飆升,一個月內上漲67%。

對於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比眼前的股價更重要的是,對於未來新賽道的佔據。網際網路行業20年高速發展至今,商業模式仍在廣告、遊戲、電商三個領域徘徊,行業需要突破。汽車是他們看好的一個新方向,這也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足5%,未來目標是在較大幅度上替代傳統燃油車,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優質的供給將為推動行業需求的高增長提供強大助力。」申萬菱信基金的報告中這樣提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當前,新能源電動車仍在爆發期前夜,再過幾年會進入高增長爆發期。他認為,智能汽車是移動網際網路之後另一個網際網路大機會,網際網路公司們現在布局,相當於「在未來智能時代佔了地盤,有了根據地」。

網際網路公司踏入造車風口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成立汽車公司製造新能源電動汽車。1月8日,有消息稱蘋果正與現代汽車集團洽談自動駕駛電動車的合作,目標是在最快2022年推出Apple Car。去年11月,上汽集團宣布與阿里巴巴投資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項目暫定名為「智己汽車」。去年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2個月時間內,4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對造車有了實際動作。張孝榮認為,現在智能電動車處在市場爆發的前夜,「目前銷量都不算大,特斯拉排在第一。但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好,因此大家很看好,並願意試水。」

在過去的一年裡,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銷量和市值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飛躍。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16.9萬輛,同比增量為9.7萬輛,同比增速136.5%,成為國內乘用車零售增長的核心動力。資本市場上,新造車企業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股價在2020年分別增長了400%、1200%、130%和100%。蔚來汽車市值已經超越了上汽集團,小鵬和理想也把長安東風集團甩在身後。

「汽車在全世界都是支柱性經濟產業」,艾媒諮詢CEO張毅對記者說,除汽車本身產值外,汽車產業拉動的上下遊供應鏈很長,還涉及研發、技術,能造就大量產業和人才,對於商業模式沒有很大的突破的網際網路行業,很有吸引力。另外,智能汽車還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不僅國內,智能汽車在全球範圍內也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2020年是市場化元年。」東方基金基金經理李瑞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的邏輯已經由政策驅動變成了產品驅動,「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從0到1的發展,尤其在國內產業鏈高速發展之後,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好的產業鏈配套體系,未來行業將步入從1到10的過程。」不過,目前行業仍未到爆發期,2020年,排名第一的特斯拉在中國銷量14.7萬臺,張孝榮認為,「如果智能汽車銷量達到百萬級,就算真正爆發了。」

能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近期宣布造車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與傳統車企合作。百度的合作夥伴是吉利,華為的合作車企是長安,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另外一些沒有直接造車的網際網路公司,如騰訊、美團、小米,也通過投資的方式,投資理想、小鵬、蔚來,間接進入造車賽道。

1月1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說,還會有更多科技公司造車,「據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數家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他認為,「這對智能汽車市場和新的移動生態真正的到來,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響。」

張孝榮告訴記者,對於汽車行業,網際網路公司的價值在於,能提供資金、技術、數據以及用戶洞察能力。

電動汽車是一個投入巨大的行業,蔚來創始人李斌曾提到,沒有200億元不要造車。此輪進入造車行業的公司,都是贏利能力較強的公司。百度2019年淨利潤182億元,阿里巴巴2020財年淨利潤1492.63億元,目前均有能力造車能力。

對於電動汽車行業,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百度2013年開始進入汽車行業,通過Apollo搭建智能汽車生態,累計擁有1900項自動駕駛全球專利,累計測試裡程近500萬英裡。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向經濟觀察網介紹,百度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

「智能汽車在軟體層面依賴算法和數據,蔚來和小鵬都有算法,缺的是數據。」張孝榮告訴記者,數據需要大量用戶和時間,並需要上路運行測試環境。「百度積累8年經驗後,數據和經驗豐富,算法自成一派,國外可以向谷歌看齊,國內目前仍屬於領先。」

根據此前路透社的消息,蘋果極有可能在自研汽車上使用突破性的電池設計。同時,蘋果還在研發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的平臺和晶片。

網際網路公司能獲得什麼

百度造車消息一出,股價迅速攀升。此前,百度多年嘗試無人駕駛智能汽車,但因商業化進展緩慢,並沒有得到市場認可,股價最近兩年都在低迷期。2020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到,無人駕駛將在5年內規模化商用。

與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相比,新能源電動汽車商業化來勢兇猛。2020年量產規模增加後,特斯拉一個月間股價從650美元躥到了880美元,飛漲的股價讓馬斯克以1850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超越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全球首富。

「股價上的回報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在未來智能時代佔了地盤,有了根據地。」張孝榮認為,汽車網際網路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某種意義上承擔顛覆就產業,帶動新產業的使命。

如果網際網路公司在汽車網際網路時代能成為領先者,「會有指引產業發展的優勢,可以制定標準,更會對自身發展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不僅是企業轉型的成功,更是網際網路向科技+工業網際網路轉型的成功。」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處於落後的地位,現在,時至2021年,在已經有了小鵬、蔚來、理想之後,百度開始造車,晚不晚?張孝榮與張毅都認為,不晚。張孝榮告訴記者,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更多是L2、L3級別,智能化程度並不算高,百度有Apollo的基礎,起點可以高一些,定位L3、L4、L5,可以與其他廠商拉開差距。

更重要的是,百度需要造車了。此前,百度Apollo主要做生態,希望吸引廠商加入,成為作業系統,但發展的一直很慢。「Apollo和蘋果iOS、谷歌安卓不一樣,個人開發者需要流量,需要和大平臺合作。但汽車廠商不一樣,他們本身就擁有資產,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技術。一旦技術成熟,他們就可以自己做,對生態依賴程度要低一些。百度現在意識到這方面問題,那就不如自己做。」

吉利成為百度合作夥伴,張毅認為,雙方也是各取所需。「吉利現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一直在做中低端汽車,需要增加附加值。原來的賽道是不可能改變了,吉利必須走新的賽道。」

造車歷史上,失利者也比比皆是。除了一些已經失敗的造車創業公司外,消費品大公司戴森也曾斥資25億英鎊(約人民幣218億元)啟動了電動車項目,卻在去年5月宣布取消造車項目,戴森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說,「儘管我們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都非常努力,但再也看不到其在商業上的可行性。」

這一波網際網路公司造車,成功的可能性大嗎?張毅持樂觀態度,「小鵬、蔚來、理想毫無做車的經驗都能做成,百度在吉利汽車的基礎上改裝一下,應該沒有難度。」

不過,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要看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車企能合作到什麼程度。網際網路公司擅長軟體,硬體方面需要依賴車企。目前,網際網路公司與車企的聯合造車運動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仍有很多未知數。

相關焦點

  • 百度造車與吉利間的「相互綁定」能為彼此帶來什麼呢
    百度造車與吉利間的「相互綁定」能為彼此帶來什麼呢 賈新光汽車評論 發表於 2021-01-14 14:28:26 當「真香怪圈」擴張至各行各業,當插滿flag的發言被畫上紅紅的叉,當李彥宏在幾年前的採訪中聲明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在蔚來、小鵬、理想之後,百度造車是新一輪由網際網路公司掀起的造車運動,與其他新勢力造車不同,百度從一開始就擁有強大的生態系統、軟體平臺、自動駕駛平臺、車聯網平臺以及算法平臺等。而這一輪造車運動中,百度不是孤獨的存在,新的消息稱,蘋果和現代汽車計劃在3月前籤署自主電動汽車合作協議,計劃於 2024 年在擬議工廠生產10萬輛汽車,年產能為40 萬輛汽車。
  • 百度造車?率先耕耘智能駕駛,這是百度重塑BAT輝煌的唯一機會
    曾幾何時,BAT 三雄撐起中國網際網路的一片天。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的業務幾乎涉及到了每一個網民,現代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阿里的電商,騰訊的社交,以及百度的搜索成為這些科技巨頭業務的根基,成為互聯互通的象徵。
  • 科技的星辰大海,人類的詩和遠方,百度憑什麼造車?
    1月11日,百度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雙雙發布公告,稱與對方展開合作,共同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百度終於出手造車,而且是以整車製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在BAT網際網路三巨頭中,百度憑什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
  • 華為造車得要領,不服也得服
    如今跨界造車已經都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阿里巴巴的全智能新新能源SUV榮威 ;樂視的純電動超跑遊俠X1也預計2018年正式亮相;格力的銀隆新能源汽車;百度聯合江淮汽車的自動駕駛車輛;京東無人貨車EV8。如今華為也來湊這個熱鬧了。有媒體消息曝出,稱華為目前的首款電動汽車已經處於研製的最後階段,只差攻克無人駕駛技術了。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 科技巨頭掀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數據和用戶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比主機廠更佔優勢,是否造車關鍵還是看戰略選擇,換言之,就是實現當前利益最大化,是否必須進入造車的重資產高風險環節。」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百度已給出自己切入整車業務的方案:即與傳統車企達成戰略合資合作,發揮傳統車企在整車製造、技術平臺架構方面的優勢,同時利用自己在智能化方面的優勢進行強強結合。
  • 獲資本市場力挺 百度「造車新物種」來了
    不過從今日的造車消息來看,百度絕非僅僅是「技術入股」,而是實打實的真金投入,並佔據主導地位。據介紹,有別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與車企的合作方式,百度將擁有新公司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這不僅體現出百度對造車事業最大的信心與真正投入的決心,同時也體現出百度希望更深層參與造車的意願。事實上,此前已有包括華為與長安、上汽與阿里等的合作組合,不過在這些合作中,科技企業均未成為主導方。
  • 百度定義造車新時代,ARK三大基金同時加倉
    時間再往前推,是華為和長安以及寧德時代的合作,往後,還有阿里、上汽和張江高科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 如此看來,智能電動汽車確實是當下最火熱的賽道無疑。 1 百度造車底氣何在? 作為中國最早誕生的一批網際網路公司,百度技術是坊間公認的行業最高水準,這才有了風靡網際網路圈的「技術看百度,產品看騰訊,運營看阿里」。
  • 華為不造車,為什麼「有效期」是三年?
    技術,做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然而,這份不造車聲明的末尾,又意味深長地寫著「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其次,文件發布後,華為內部員工也報以極大的熱情圍觀和「拍磚」。
  • 網際網路的悲哀:阿里騰訊之後再無阿里騰訊
    今日頭條活躍用戶出現了下降跡象,抖音短視頻用戶增速也開始放緩,社交、遊戲、電商、搜索的全面布局,迄今無一獲得較大成就,今日頭條的營收仍然需要靠廣告來實現。 產業網際網路的布局,眼下也多以失敗居多,比如在線教育的連番嘗試。企業做得越大,克制力越重要,越要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也難以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美團市值則在今年以來連翻上漲,足見其日益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 跨界造車到底門檻多高?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的「法拉第」希望何在?
    說起法拉第未來和FF91,估計很多人不太明了,說起賈躍亭,估計很多都知道,樂視網的創始人,開始造車後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為止FF這幾年燒掉了足足20億美元,到現在還沒有實現量產,FF一直做兩件事,燒錢與籌錢。
  • 閃電深1度|埋頭造車?!科技巨頭「花式開啟」2021
    2020年,蔚來、小鵬、理想等非傳統主機廠出身的企業紛紛成功造車,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成為新一任世界首富,這顯然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神經。在特斯拉股價持續飆升,蘋果、索尼要造車的消息也逐漸坐實之際,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正式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
  • 華為如何退出百度雲盤登錄不了_華為雲計算ie 培訓 百度雲 - CSDN
    在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在加上近些年愈發重視雲服務領域的華為,這四家一直是國內雲服務市場會拿來直接類比的廠商,但這四家顯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它們在各自領域的技術特色和發展側重也不盡相同,取得的成績也「各有得失」。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BAT、頭條、華為職級薪資報告以 BAT 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公司,其職級規則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杆,不管是 BAT 系的創業公司,還是成長中的各型企業,都在參照 BAT 的職級規範給公司員工評定級別、職稱、薪資等。比如阿里的技術序列是 P 系列,騰訊、百度的技術序列是 T 系列,而華為則是數字系列。
  • 百度官宣聯合吉利造車,女版巴菲特稱下一個特斯拉來了
    據悉,百度汽車公司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同時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長。百度欲造車,由來已久造車是目前市場上最火的故事,而百度也從來不掩飾對汽車——這種四個輪子上的智慧型手機的興趣。其實,百度幾乎是最早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
  • 華為嘴上說不造車,野心卻比造車大得很!
    其實就是:華為不造車,只做零部件供應商;華為不做傳統供應商們已經搞得很好的東西,只做智能汽車相關的增量業務。於是,立志「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已經著手研發CC架構。 華為的CC架構,可以做到軟體可升級、硬體可更換、傳感器可拓展。它將車輛分為三大部分:駕駛、座艙和整車控制,並推出了三大平臺:MDC智能駕駛平臺、CDC智能座艙平臺和VDC整車控制平臺。華為通過提供晶片+作業系統,將上述三大平臺的每一個平臺都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統。
  • 百度聯合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對標蘋果造車模式 專家提示需警惕...
    可見,讓智能賦能汽車和出行方式的共識是雙方本次牽手的重要籌碼。在張翔看來,未來如符合行業監管要求,百度與吉利的此番合作或將引領更多網際網路企業加入汽車行業,可能會再次掀起一股造車新勢力的熱潮。「玩家越多,資源越集中,將使中國汽車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得以提升、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加強大,使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熱點和中心。」張翔說。
  • 車載系統大戰:左邊是BAT,右邊是華為小米們
    而這些技術應用的進步,又推動了整個車載市場的發展,看到商機的手機廠商們紛紛在市場發力,向早先入局的網際網路企業發起挑戰。網際網路巨頭先發制人國內車載系統市場中,網際網路企業是最先展開布局的一批。早在2014年4月,百度就發布了其智能互聯車載系統CarNet,阿里、騰訊也相繼發布了自家的車載系統產品。
  • 股價一個月大漲近七成 百度宣布造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倪明)1月11日,百度造車的消息塵埃落定。
  • 百度、騰訊、阿里發布2020年度關鍵詞
    微信普惠微商和新品牌,百度則依靠搜索觸發需求以及內容營銷。 天貓這一年,直播電商、調整大促方式、遊戲營銷這些舉措雖然起到一時之效,但都停留於「術」的層面,能否大象轉身還是得從模式上找出路。 電商細分市場上,阿里這一年算不得成功,早前社區團購風起,興盛優選、拼多多和美團跑在前面,若非鐵拳出擊偃旗息鼓,誰能笑到最後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