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這是繼阿里巴巴、華為之後國內第三家進入造車領域的網際網路大廠。加上國外的蘋果,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近期持續起風。
百度造車的直接影響是,股價迅速攀升。自去年12月15日首次傳出造車消息後,百度股價一路飆升,一個月內上漲67%。
對於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比眼前的股價更重要的是,對於未來新賽道的佔據。網際網路行業20年高速發展至今,商業模式仍在廣告、遊戲、電商三個領域徘徊,行業需要突破。汽車是他們看好的一個新方向,這也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足5%,未來目標是在較大幅度上替代傳統燃油車,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優質的供給將為推動行業需求的高增長提供強大助力。」申萬菱信基金的報告中這樣提到。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當前,新能源電動車仍在爆發期前夜,再過幾年會進入高增長爆發期。他認為,智能汽車是移動網際網路之後另一個網際網路大機會,網際網路公司們現在布局,相當於「在未來智能時代佔了地盤,有了根據地」。
網際網路公司踏入造車風口
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成立汽車公司製造新能源電動汽車。1月8日,有消息稱蘋果正與現代汽車集團洽談自動駕駛電動車的合作,目標是在最快2022年推出Apple Car。去年11月,上汽集團宣布與阿里巴巴投資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項目暫定名為「智己汽車」。去年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2個月時間內,4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對造車有了實際動作。張孝榮認為,現在智能電動車處在市場爆發的前夜,「目前銷量都不算大,特斯拉排在第一。但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好,因此大家很看好,並願意試水。」
在過去的一年裡,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銷量和市值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飛躍。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1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16.9萬輛,同比增量為9.7萬輛,同比增速136.5%,成為國內乘用車零售增長的核心動力。資本市場上,新造車企業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汽車的股價在2020年分別增長了400%、1200%、130%和100%。蔚來汽車市值已經超越了上汽集團,小鵬和理想也把長安東風集團甩在身後。
「汽車在全世界都是支柱性經濟產業」,艾媒諮詢CEO張毅對記者說,除汽車本身產值外,汽車產業拉動的上下遊供應鏈很長,還涉及研發、技術,能造就大量產業和人才,對於商業模式沒有很大的突破的網際網路行業,很有吸引力。另外,智能汽車還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不僅國內,智能汽車在全球範圍內也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2020年是市場化元年。」東方基金基金經理李瑞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的邏輯已經由政策驅動變成了產品驅動,「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從0到1的發展,尤其在國內產業鏈高速發展之後,已經建立起了非常好的產業鏈配套體系,未來行業將步入從1到10的過程。」不過,目前行業仍未到爆發期,2020年,排名第一的特斯拉在中國銷量14.7萬臺,張孝榮認為,「如果智能汽車銷量達到百萬級,就算真正爆發了。」
能給汽車行業帶來什麼
近期宣布造車的網際網路公司,都與傳統車企合作。百度的合作夥伴是吉利,華為的合作車企是長安,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另外一些沒有直接造車的網際網路公司,如騰訊、美團、小米,也通過投資的方式,投資理想、小鵬、蔚來,間接進入造車賽道。
1月11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說,還會有更多科技公司造車,「據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數家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他認為,「這對智能汽車市場和新的移動生態真正的到來,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響。」
張孝榮告訴記者,對於汽車行業,網際網路公司的價值在於,能提供資金、技術、數據以及用戶洞察能力。
電動汽車是一個投入巨大的行業,蔚來創始人李斌曾提到,沒有200億元不要造車。此輪進入造車行業的公司,都是贏利能力較強的公司。百度2019年淨利潤182億元,阿里巴巴2020財年淨利潤1492.63億元,目前均有能力造車能力。
對於電動汽車行業,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百度2013年開始進入汽車行業,通過Apollo搭建智能汽車生態,累計擁有1900項自動駕駛全球專利,累計測試裡程近500萬英裡。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曾向經濟觀察網介紹,百度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小度車載OS前裝量產搭載。
「智能汽車在軟體層面依賴算法和數據,蔚來和小鵬都有算法,缺的是數據。」張孝榮告訴記者,數據需要大量用戶和時間,並需要上路運行測試環境。「百度積累8年經驗後,數據和經驗豐富,算法自成一派,國外可以向谷歌看齊,國內目前仍屬於領先。」
根據此前路透社的消息,蘋果極有可能在自研汽車上使用突破性的電池設計。同時,蘋果還在研發雷射雷達、自動駕駛的平臺和晶片。
網際網路公司能獲得什麼
百度造車消息一出,股價迅速攀升。此前,百度多年嘗試無人駕駛智能汽車,但因商業化進展緩慢,並沒有得到市場認可,股價最近兩年都在低迷期。2020年,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到,無人駕駛將在5年內規模化商用。
與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相比,新能源電動汽車商業化來勢兇猛。2020年量產規模增加後,特斯拉一個月間股價從650美元躥到了880美元,飛漲的股價讓馬斯克以1850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超越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全球首富。
「股價上的回報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是,在未來智能時代佔了地盤,有了根據地。」張孝榮認為,汽車網際網路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某種意義上承擔顛覆就產業,帶動新產業的使命。
如果網際網路公司在汽車網際網路時代能成為領先者,「會有指引產業發展的優勢,可以制定標準,更會對自身發展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不僅是企業轉型的成功,更是網際網路向科技+工業網際網路轉型的成功。」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處於落後的地位,現在,時至2021年,在已經有了小鵬、蔚來、理想之後,百度開始造車,晚不晚?張孝榮與張毅都認為,不晚。張孝榮告訴記者,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更多是L2、L3級別,智能化程度並不算高,百度有Apollo的基礎,起點可以高一些,定位L3、L4、L5,可以與其他廠商拉開差距。
更重要的是,百度需要造車了。此前,百度Apollo主要做生態,希望吸引廠商加入,成為作業系統,但發展的一直很慢。「Apollo和蘋果iOS、谷歌安卓不一樣,個人開發者需要流量,需要和大平臺合作。但汽車廠商不一樣,他們本身就擁有資產,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技術。一旦技術成熟,他們就可以自己做,對生態依賴程度要低一些。百度現在意識到這方面問題,那就不如自己做。」
吉利成為百度合作夥伴,張毅認為,雙方也是各取所需。「吉利現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一直在做中低端汽車,需要增加附加值。原來的賽道是不可能改變了,吉利必須走新的賽道。」
造車歷史上,失利者也比比皆是。除了一些已經失敗的造車創業公司外,消費品大公司戴森也曾斥資25億英鎊(約人民幣218億元)啟動了電動車項目,卻在去年5月宣布取消造車項目,戴森公司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說,「儘管我們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都非常努力,但再也看不到其在商業上的可行性。」
這一波網際網路公司造車,成功的可能性大嗎?張毅持樂觀態度,「小鵬、蔚來、理想毫無做車的經驗都能做成,百度在吉利汽車的基礎上改裝一下,應該沒有難度。」
不過,具體實施過程中,還需要看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車企能合作到什麼程度。網際網路公司擅長軟體,硬體方面需要依賴車企。目前,網際網路公司與車企的聯合造車運動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仍有很多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