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與吉利間的「相互綁定」能為彼此帶來什麼呢

2021-01-15 電子發燒友
百度造車與吉利間的「相互綁定」能為彼此帶來什麼呢

賈新光汽車評論 發表於 2021-01-14 14:28:26

當「真香怪圈」擴張至各行各業,當插滿flag的發言被畫上紅紅的叉,當李彥宏在幾年前的採訪中聲明:百度不會下場造車——好的,我們來場景回顧一下:

「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2018年底的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先生如是說道。

然而時過境遷,來到了2021年1月11日,百度發出了公告,標題鮮明且直白:《是的!百度要造車了》,百度甚至在官方公眾號作者欄的位置加上了前綴:「造車的」百度。

李彥宏:真香!

我們再來看通告內容:2021年1月11日,百度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型公司,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這裡有幾個關鍵點:首先,百度將親自下場造車,自身定義為「人工智慧平臺型公司」,且入局的身份是「整車製造商」;

其次百度方面表示,百度將持有新公司的多數股權與絕對投票權,而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吉利,是新公司除百度外的唯一資方,僅持有少量股權。

由此可見,新公司的成立由百度佔據了絕對主導權,同時在股權安排方面,官方也表示,新公司將獨立於母公司,保證自主運營。總結一下,新公司的運營模式將為「百度控股,吉利代工」。

這裡提一個小插曲,關於本次成立新公司的通告,吉利方面與百度方面的措辭略有不同,吉利是這樣說的:「2021年1月1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對比百度發布的通稿,大家細品一下,吉利強調了「是自家與百度共同組建了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從這裡容易做出「兩者擁有共同主導權」的判斷,但實際上新公司的主導權依舊牢牢把握在百度的手上,所以說吉利的通稿措辭難免有些「碰瓷」之嫌。

那麼兩者間的「相互綁定」又能為彼此帶來什麼呢?

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百度已先後投資28家汽車交通相關企業。在2020年9月,百度更是為威馬汽車的D+輪融資豪擲100億人民幣。

不僅如此,早於2019年7月的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就曾聯合吉利將就智能網聯、智能駕駛、智能家居、電子商務等 AI 技術在汽車、出行領域應用展開全面戰略合作——很顯然這也為之後兩家企業的聯合造車埋下了影響深遠的伏筆。

對于吉利來講,這是一個扭轉局勢的「契機」。要知道,吉利作為自主品牌的銷冠,旗下產品布局已經十分完善,從自主品牌的吉利,到高端品牌領克,到合資豪華品牌沃爾沃、超跑路特斯,再到純電品牌幾何,吉利的產品矩陣已然相當完備。

但相比燃油車領域的銷量長虹,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卻顯得不盡如人意。這令吉利對新能源車所給予的厚望完全落空。

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12月總銷量僅有7171輛——這樣慘澹的銷量數據,別說與12月份單一車型銷輛分為35388臺和23804臺的宏光MINI EV與特斯拉Model 3相比,就連第二梯隊的長城歐拉R1、比亞迪漢EV都要高于吉利新能源的總銷量,要知道,就算奇瑞eQ在12月份的銷量也高達7074臺,更別提連上熱搜、市值如火箭向上竄升的造車新勢力了。

吉利需要一個「助推點」。眼見阿里已牽手上汽打造百億項目「智己汽車」;騰訊與長安合資打造智能車聯開放平臺;華為也同廣汽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有競爭力的智能汽車。

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之下,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不斷深耕,這是大勢所趨,也是新四化的風口所向,如果不能牢牢攫取這一時機,就會落伍,被時代拋下。因此在百度決定親自下場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時,吉利當然要搭上這艘開往「新時代」的船隻,更遑論百度的無人駕駛已然是該行業的頭部水平。

而百度方面則深知,唯有親自下場,才能拿到更多的主動權,在風雲變幻的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作為網際網路巨頭的百度,擁有國內的尖端技術,但由於沒有整車的生產資源,與其從零開始,不如綁定一家傳統車企來代工生產,而吉利就是百度最終的選擇。

要知道從去年開始,如同下餃子一般的造車新勢力遭遇了一波大浪淘沙,但凡無用的鹹魚基本永不得超生——在這數不清的失敗與失敗待定中,有人也頂著壓力,踩著屍骸,走上了馬太效應的正循環。

因為新能源的市場紅利著實令人眼紅,越來越多的巨頭下臺,譬如阿里、譬如華為,甚至蘋果都被傳與現代汽車合作生產Apple Car,他們肩並肩,手挽手,昂首闊步邁向資本主義的「韭菜地」,而吉利或許就是百度所要尋求的答案。

吉利汽車所研發的「SEA浩瀚」架構歷時4年投入了180億元,擁有著硬體層、系統層、生態層三位一體,能夠滿足A級到E級車型的開發。

根據其官方數據,「浩瀚」可以將軟體開發時間縮短50%,能夠大大減短車輛的研發周期——藉助浩瀚架構,百度能夠補齊生產製造上的短板,在此基礎上,百度可以將自動駕駛Apollo的技術充分發揮,實現「軟體+硬體」的互補。

有人說百度聯手吉利造車開啟了一個造車的大時代,其親自下場不僅給予了傳統車企們強大的壓力與刺激,同時也將會給包括華為、阿里、騰訊、美團等等科技巨頭一個靈魂拷問:在未來幾年,要不要造車?

一旦被百度成功搶佔份額蛋糕,攫取住時機,其他企業便會面臨一個被動的局面。所以,究竟要不要親自下場?百度造車一事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其背後的連鎖反應相信也將在不久後洶湧而來,我們站在這一時代浪尖上,且看這風雲變幻。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造車風起,百度阿里華為入局能提供和獲得什麼
    2個月時間內,4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對造車有了實際動作。張孝榮認為,現在智能電動車處在市場爆發的前夜,「目前銷量都不算大,特斯拉排在第一。但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好,因此大家很看好,並願意試水。」在過去的一年裡,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銷量和市值方面都取得突破性飛躍。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在蔚來、小鵬、理想之後,百度造車是新一輪由網際網路公司掀起的造車運動,與其他新勢力造車不同,百度從一開始就擁有強大的生態系統、軟體平臺、自動駕駛平臺、車聯網平臺以及算法平臺等。而這一輪造車運動中,百度不是孤獨的存在,新的消息稱,蘋果和現代汽車計劃在3月前籤署自主電動汽車合作協議,計劃於 2024 年在擬議工廠生產10萬輛汽車,年產能為40 萬輛汽車。
  • 浩瀚架構的意義:吉利聯手百度造車 不是「代工」這麼簡單
    百度造車的新聞又刷了一波屏。其實,連蘋果都要造車了,百度下場造車算不上意外。當然,蘋果好歹是造過手機電腦筆記本的企業,而百度在製造領域的經驗欠缺得多,找一家車企來合作才是最優選擇。但是,百度這次牽手吉利成立合資汽車公司,並不是一些造車新勢力採用的「代工」模式。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 科技巨頭掀第二輪新造車浪潮
    同時,百度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汽車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長。作為百度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吉利控股集團將以出資的形式參與。據悉,雙方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純電動架構—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在智能汽車製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車。
  • 百度造車?率先耕耘智能駕駛,這是百度重塑BAT輝煌的唯一機會
    2020年,以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們市值一路上漲,資本市場也看好電動車企業的發展潛力。 當第一波電動汽車的發展拉低了整車企業的門檻後,蘋果這個在消費內電子領域擁有最強生態的科技巨頭,宣布進軍智能汽車製造。
  • 百度定義造車新時代,ARK三大基金同時加倉
    如今一談到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但在各類專業性的研究和測評榜單中,特斯拉從來都不是領導者般的存在。 2 從「造車新勢力」到「造車新物種」 不止百度,每一個有技術夢想的科技公司都有一個「造車夢」。 賈伯斯就經常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
  • 股價一個月大漲近七成 百度宣布造車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倪明)1月11日,百度造車的消息塵埃落定。
  • 獲資本市場力挺 百度「造車新物種」來了
    不過從今日的造車消息來看,百度絕非僅僅是「技術入股」,而是實打實的真金投入,並佔據主導地位。據介紹,有別於其他網際網路巨頭與車企的合作方式,百度將擁有新公司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這不僅體現出百度對造車事業最大的信心與真正投入的決心,同時也體現出百度希望更深層參與造車的意願。事實上,此前已有包括華為與長安、上汽與阿里等的合作組合,不過在這些合作中,科技企業均未成為主導方。
  • 法拉第未來,「圈錢」造車,還是造車「圈錢」?
    PSAC是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美股上市平臺,並沒有實際業務,但其他企業通過與這家已上市的公司合併,就可以實現間接上市,進而獲得IPO,而法拉第未來與其的合併,也是反向收購,通俗點說就是借PSAC的殼上市。 而最近,關於法拉第未來準備上市的新聞似乎又熱了一波,簡單百度了一下發現三個月前見諸報導的內容與今日信息幾乎無二。
  • 百度聯合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對標蘋果造車模式 專家提示需警惕...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這次百度聯合吉利造車,不同於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的成立。後兩者源於創始人退出原有公司,重新組建汽車公司,百度以其原有品牌進入汽車行業組建新公司,這在中國汽車行業尚屬首家,具有裡程碑意義。」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家智庫成員張翔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說道。
  • 科技的星辰大海,人類的詩和遠方,百度憑什麼造車?
    1月11日,百度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雙雙發布公告,稱與對方展開合作,共同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百度終於出手造車,而且是以整車製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在BAT網際網路三巨頭中,百度憑什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從新手成長為真正的勢力
    隨著 2021 年新年鐘聲敲響,部分站穩腳跟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陸續率先公布了 2020 年交付數據,各色醒目的戰績海報,無不洋溢著苦盡甘來的喜悅之情。 ●《見證》是什麼?
  • 百度官宣聯合吉利造車,女版巴菲特稱下一個特斯拉來了
    同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官方表示,此次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該架構基於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前沿科技,突破傳統造車邊界,通過硬體層、系統層、生態層的整合,致力於構建無限互動延展的未來出行服務體系,為用戶提供持續優化的個性化服務與不斷成長的移動出行生活。
  • 華為嘴上說不造車,野心卻比造車大得很!
    其實就是:華為不造車,只做零部件供應商;華為不做傳統供應商們已經搞得很好的東西,只做智能汽車相關的增量業務。華為將其定義為車機互聯2.0,表示專為下一代車機互聯而打造。 主要矛盾包括:不同的ECU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導致彼此不能協同,甚至相互影響;不同ECU採用不同的嵌入式OS和應用程式,導致無法OTA升級以及維護成本高;ECU數量的急劇增加,導致線束成本和裝配成本大幅提升。 傳統車企如果想要追趕特斯拉的步伐,必須放棄EE架構,採用全新架構。
  • 百度股價大漲背後:資本市場開始相信百度無人車的故事了?
    今年12月初的阿波羅生態大會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其展區還看到了百度與金龍合作推出的無人駕駛公交車。不過,儘管此次合資造車傳聞四起,但過去百度的戰略方向並非如此。此前在接受採訪時,李彥宏曾直言稱百度不會造車。「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且開放出來,和所有對無人車有興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企業一起來做。」
  • 都在談網際網路思維造車,吉利SEA浩瀚做對了什麼?
    2016年,上汽與阿里巴巴跨界攜手,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網際網路汽車榮威RX5,上市3年銷量破70萬震撼業界;2017年百度發布Apollo計劃,包括一汽、奇瑞、現代等在內的多家車企,在百度的幫助下開啟自動駕駛新篇章;2018年以來,包括蔚來、理想、小鵬在內的三家網際網路車企先後上市,市值紛紛突破百億美元,讓我們對網際網路+汽車的未來變革又有了更多的期許。
  • 閃電深1度|埋頭造車?!科技巨頭「花式開啟」2021
    2020年,蔚來、小鵬、理想等非傳統主機廠出身的企業紛紛成功造車,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成為新一任世界首富,這顯然刺激到了很多人的神經。在特斯拉股價持續飆升,蘋果、索尼要造車的消息也逐漸坐實之際,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正式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
  • 【專注】DRAM合約價翻升;百度正式宣布與吉利攜手造車;
    【專注】DRAM合約價翻升;百度正式宣布與吉利攜手造車; 1.BAT入局造車!
  • 解開蘋果造車的秘密:「毛利」是關鍵詞
    但是,自從「泰坦(titan)」項目經歷幾次裁員以及管理層重組之後,蘋果除了CarPlay並沒有拿的出什麼像樣的產品。原因或許在於卡在了對「5級」自動駕駛的突破上,更可能的是,造車的毛利太低,蘋果不太看得上。要知道,蘋果的毛利率一直穩定在38%~39%之間,車企呢?
  • 全面AI化的百度地圖 才是百度無人車戰略的大殺器
    不過除了對「三天造出巡跡自動駕駛汽車」的不可思議以及對百度這次徹底全面開放大氣魄、大野心的讚嘆之外,筆者卻在關注一個很關鍵的細節,那就是百度人工智慧布局的另一重器——百度地圖在這家巨頭網際網路公司全面布局人工智慧的方略中起到了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