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2020-11-25 中考網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塊

 

  1.大陸漂移說:魏格納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據提出。

 

  2.板快構造學說:全球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組成,漂浮在軟流層上,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板塊的碰撞形成了山脈(海溝、島嶼),板塊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2.等高線地形圖

 

  【配套練習題】

 

  1、大陸漂移說。主要觀點:全球的陸地在2億年前還是彼此相連的一個整體,後來,由於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斷分離並漂移到現在的位置。創始人:德國地球物理學家 於1915年創立。依據: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陸漂移的證據。

 

  2、板塊結構學說。

 

  (1)板塊構造學說創立在 基礎上。(2)主要觀點:地球分為大板塊 (全部為海洋)。六大板塊漂浮在 上,並不斷發生 和 (地殼變動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溝、海嶺、巨大的山脈(分界線),所以板塊邊界地殼活動最頻繁的地方。火山、地震主要發生在板塊交界的地方。

 

  3.板塊與地殼活動。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4.板塊運動。(1)板塊張裂(生長邊界)地區。裂谷或海洋(例證:大西洋、東非裂谷)。(2)板塊相撞(消亡邊界)地區。 ①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大陸板塊邊緣受擠壓隆起為島弧或海岸山脈(例證:太平洋西部的島弧鏈、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脈);大洋板塊俯衝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海溝(例證:馬裡亞納海溝)。 ②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例證: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

 

  答案:1.魏格納 2.(1)大陸漂移學說 六 亞歐板塊 美洲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 軟流層 碰撞 張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19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球自轉
    1.自轉 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叫做地球的自轉 。地軸的空間位置基本上是穩定的。它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旋轉。 適合人類生存。 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3小時56分4秒,這個時間稱為恆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們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時,這是因為我們選取的參照物是太陽。由於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這4分鐘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轉和公轉疊加的結果。天文學上把我們感受到的這1天的24小時稱為太陽日。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
  • 2019年中考世界地理複習指導
    2019年 世界地理複習指導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陸地 1.海陸分布 ?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運用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二)氣候 1.天氣 ?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
  • 2019年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中考地理海陸變遷複習資料總結 一、 地表形態變化:處於不停息的運動變化之中 海洋——陸地: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斷縮小 陸地——海洋:臺灣海峽森林林遺蹟;東非大裂谷將形成海洋 二、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和假說內容(P33) 三、 板塊構造學說
  • 關於2019中考地理總複習提綱
    關於2019 地理總複習提綱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3中的圖1.2) ⑴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⑴含義: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⑵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3、緯線和經線(P5中的圖1.7) ⑴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⑵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 2019初三地理中考複習資料:提綱
    摘要:初三的時間非常緊張,既要完成新課程,又要全面系統的複習,同學們要注意物理學習時間的安排。整理了 複習資料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第一章 第一節 1. 地球的形狀:不規則的球體。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3. 什麼是緯線?
  • 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地轉偏向力成因
    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同學們在中考複習時很容易遺漏部分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的複習,教育網為大家總結了中考地理試題常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水平地轉偏向力亦稱地偏力,因為地球自轉而產生的以地球經緯網為參照系的力。地轉偏向是科氏力(科裡奧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個分力。
  • 中考地理輔導資料:不斷運動的地球
    因為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同,複習進度也不同。教育網初中頻道為大家提供了 2017年 輔導資料 ,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1.地球的陸地表面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共同構成。各種地形類型各有特點。
  • 2019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初中地理中考複習地圖知識點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①圖例和註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誌。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網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
  • 2019中考地理複習指導說明
    地理複習指導說明 一、 依據地理課程標準,關注地理考試說明 《地理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的主要依據。要認真研究分析把握《地理課程標準》,明確相應的知識點,明確考查的基本內容,即「注重檢測地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各種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特別是運用所學地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加強複習的針對性。
  • 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輔導:地球的自轉
    2019年 複習輔導 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複習和迎考準備,確保將所涉及的 考點全面複習到位,讓孩子們充滿信心的步入考場,現特準備了 。 地球的自轉 1.地球自轉的周期:約1天(約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 2019年中考地理複習資料:北海道漁場成因
    試題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同學們在中考複習時很容易遺漏部分知識點。為了方便大家的複習,教育網為大家總結了中考地理試題常考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由於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為魚類提供在豐富的餌料,從而使海區成為世界著名的漁場。
  • 物理老師:2019中考複習專題——質量與密度複習,絕對的好資料!
    距離中考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如何利用最後的黃金時間複習,是很多學生和家長所關注的問題。在我看來,應該在有限的時間裡將學習效率最大化,不是讓你的時間花在學習和思考上,而是要落在實處。相信對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講,都是屬於後者的吧,物理的重要板塊,質量與密度複習板塊,實際上難度是比較大的,不過掌握好了方法,學起來也會很簡單。不同板塊的知識點也是需要不同方法來複習的,初中是非常簡單的,但在中考中卻佔據著不可磨滅的地位,下面我就將這個板塊的知識點整理分享出來,非常適合衝刺複習時的參考。
  • 2019中考初一地理上冊複習指導資料
    第一章 讓我們走進地理 §1.1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 2019中考地理二輪複習背誦口訣
    中考地理二輪複習背誦口訣 1、九大行星 (由於該順口溜年代較長,現九大行星已更正為八大行星,望周知! 天生吾材必有用 更正!)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①溫,適宜的溫度。
  • 中考地理複習資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科學安排、合理利用,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中等以上的學生成績就會有明顯的提高,為了複習工作能夠科學有效,為了做好 複習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為各位考生準備了複習資料 。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 地理複習資料 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中考地理集結號,複習劃分很重要!圖例綜合題題要
    中考地理,開始吹響總複習的集結號!考生要把中考地理的大綱弄清楚,開始整理地理科目的中考複習範圍。做到心中有底,備考不慌。考生需要對自己的地理知識進行劃分,把地理知識分為易懂,有點模糊,難懂和綜合材料題四大類。
  • 2019中考初中地理第二輪複習知識匯總
    地理知識博大精深,很多考生複習盲目無章,下面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初中地理第二輪複習知識匯總,幫助考生記憶。 初中地理第二輪複習知識匯總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繞外邊; 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①。
  • 2019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複習資料總結
    準備參加2019年的考生,下面是2019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複習資料總結,供大家參考。2019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複習資料總結如下: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 2019中考地理複習指導策略:地球結構
    地球誕生於45.67億年前,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 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周期性地持續。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 2019中考初三地理複習資料地圖精講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