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中國科大製備出新型超彈性耐疲勞碳基仿生材料

2021-02-23 國際仿生工程學會


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吳恆安教授課題組合作,成功設計製備出超彈性耐疲勞宏觀尺度碳納米組裝體仿生材料。這種材料有望用於某些特種條件下力學傳感和探測等領域,例如地震波的檢測、外星球探測車的傳感部件等。

據了解,輕質低密度和可壓縮型耐疲勞結構材料具有極其重要的應用價值,可壓縮性、回彈性和抗疲勞性是決定這類材料性能和應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儘管此類材料可以實現較大程度的可壓縮性,但由於在反覆的大形變壓縮過程中,材料內部微結構很容易發生永久性受損或斷裂,所以可壓縮性、回彈性及抗疲勞性能很難在一種材料中同時達到較優水平。

中國科大俞書宏課題組受人類足弓等常見彈性拱結構的啟發,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成功製備了一種具有微觀層狀連拱結構的宏觀尺度碳納米組裝體材料。基於這種仿生結構,該材料雖然由脆性易碎的無定型碳-石墨烯複合物構築而成,卻同時實現了高水平的可壓縮性、超彈性及抗疲勞性。該材料壓縮90%形變後可完全恢復原狀,具有如彈簧一樣的極快回彈速度,遠超過國際已報導的最高水平;每次壓縮循環中的能量損耗僅為其受壓過程總存儲能量的20%,明顯低於國際已報導30~80%的常規水平;20%形變壓縮一百萬次仍能維持結構與性能穩定,優於國際已報導15%形變壓縮50萬次和6%形變壓縮一百萬次的水平。

據俞書宏介紹,他們還通過構建力學模型對這一材料的超常性能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表明,構成該材料的微拱結構單元和宏觀薄殼型拱結構一致,可以適應較大程度可逆彈性變形,而其拱面本身可免受局部應力過大所造成的破壞。因此,由取向一致的微拱單元相互堆垛構成的材料整體,顯示出如宏觀彈性拱結構一樣優越的機械性能。力學模型分析還表明,該材料壓縮循環過程的超低能量損耗主要來自於微拱單元之間的摩擦耗散,而不是微結構的永久性破壞。


相關焦點

  • 靈感來自北極熊毛髮 中科大團隊研製新型保溫材料
    合肥在線訊(範瓊 記者 莢妤)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能源的不斷開發,各種新型材料也層出不窮。由脂肪和毛皮構成的保溫層,使北極熊在嚴寒的北極得以生存。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它可以像天然材料一樣鎖住熱量。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2019-06-10 科技日報 吳長鋒 【字體:大 中 小】   「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通過組裝人工合成的碳管纖維,我們可以設計出一種具有彈性的輕質材料,這種材料在使用期限內不會明顯老化,而且能吸收熱量。」 俞書宏說。  與人類或其它哺乳動物的毛髮不同,北極熊的毛髮是中空的,每一根毛髮都存在空腔結構。
  • 中國科大以北極熊毛髮為靈感仿生製備隔熱材料
    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它可以像天然材料一樣鎖住熱量。如今,中國科大科學家已經研製出這樣一種保溫材料,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成果於6月6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學》上。
  • 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研發一系列可持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該問題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之一。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的過於繁瑣的限制,這些因素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 國際頂級期刊聚焦西科大新型超浸潤材料應用研究成果
    因此,開發可適應於各種苛刻環境,對易燃物可快速探測的新型多功能高溫預警傳感器是環境安全領域中的一項重大挑戰。基於以上現狀,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研究團隊結合學校化學工程學科優勢與安全工程專業特色,提出了發泡阻燃劑驅動的電阻型火災預警/探測的方法。
  • 可替代塑料的新材料出現了!中國科大研製出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研發一系列可持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基塑料,是該問題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之一。現有的生物基可持續結構材料都受到機械性能較差或製造過程的過於繁瑣的限制,這些因素從成本和生產規模上制約了這類材料的應用。因此,引入先進的仿生結構設計來製造新型的可持續高性能結構材料將可以極大地提高這類材料的性能,拓寬其應用範圍,加速可持續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的進程。
  • 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在中科大問世
    原標題:無粘合劑的全生物質仿生木材在中科大問世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12月15日從中科大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利用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
  • 靈感來自北極熊毛髮 我國科學家製備仿生隔熱材料
    在工程師眼中,北極熊的毛髮是理想的隔熱材料。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如今已經研製出這樣一種保溫材料——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校化學系教授俞書宏介紹,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
  • 新型仿生隔熱材料結構類似北極熊毛髮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化學系俞書宏教授課題組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學》上。        「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
  • 中國科大研製各向同性全生物質仿生木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通過深入解析生物質微觀結構,提出了一種利用生物質天然納米結構的全新的生物質表面納米化策略,基於這種策略構築了一種可持續新型各向同性仿生木材(「RGI-wood」)。該策略巧妙地利用了木屑等生物質中天然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將其暴露在木屑顆粒表面,並使其互相交聯從而構築無需任何粘合劑的高性能人造木材(圖1)。
  • 中國科大研製耐受溫度變化的超彈性和抗疲勞碳納米纖維氣凝膠
    具有超彈性和抗疲勞性的輕質可壓縮材料,尤其是其中適應廣闊溫度範圍的材料,是航空航天、機械緩衝、能量阻尼和軟機器人等領域的理想材料。許多低密度的聚合物泡沫是高度可壓縮的,但它們在重複使用時往往易疲勞,並在聚合物玻璃化轉變和熔融溫度附近發生超彈性退化。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新型仿生手術縫線
    醫用材料是一類具有高附加值的材料,目前市面上的高端醫用材料大多依賴進口,價格十分昂貴,因此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高端醫用材料迫在眉睫。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圖1)。
  • 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原標題: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蔣家平 記者吳長鋒)壁虎能夠爬牆是因為腳掌上的微纖毛可產生很強的黏附力,孔雀羽毛五彩斑斕是因為羽毛表面不同的微纖毛能反射不同波長的自然光。然而由於現有微納米加工手段的缺陷,人類至今還很難有效製備出如此微小尺度的仿生功能結構和器件。
  • 中國科大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楊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對工程結構材料性能的提升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研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材料,對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清華成果登《科學》:超長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超所有已知材料
    「目前我們測量到的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從兩個方面看都是所有材料中最好的。」魏飛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一是從純的力學拉伸耐疲勞性上看,可以承受的耐疲勞強度是最高的;同時耐疲勞性中有個最大強度與耐疲勞強度之比,我們測量到的也是所有材料中最高的,達到95%,再往上測量是由於這類測量方法的誤差,測量不出來了。」
  • 中國科大成功製備出仿蜘蛛絲的導電材料
    中新網合肥9月6日電 (記者吳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日消息:該校科研人員近日成功製備出仿蜘蛛絲結構的導電材料——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導電水凝膠纖維。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據介紹,彈性可拉伸導電纖維是製備可拉伸電子器件的關鍵材料。
  •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分子仿生」為主題的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分子仿生將在人類探索生物世界奧秘、新材料合成和新型功能器件的研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分子仿生可以模擬生物體實現多功能的集成與關聯,製備智能材料或分子機器,也可以仿生實現生物相容和生物功能,製備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為現代材料科學、特別是生物新材料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創新發展空間。 生物分子馬達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力學能的生物大分子。
  • 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新型仿生手術縫線
    近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圖1)。研究人員將細菌纖維素(BC)水凝膠加工成具有仿蓮絲微米螺旋結構的水凝膠纖維(BHF),該水凝膠纖維兼具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同時具有優異的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此外,仿生螺旋結構還賦予了該材料與人體皮膚相近的彈性模量,在傷口處受力變形時,BHF可有效緩衝並吸收能量,並與人體組織實現同步形變,從而避免割傷傷口造成二次傷害。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