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楊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航空航天等高技術領域對工程結構材料性能的提升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研製全面超越工程塑料、陶瓷和金屬材料等傳統結構材料的新型輕質高強材料,對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以下簡稱:CNFP)。CNFP具有優異的綜合性能,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鋁合金的一半,而比強度、比韌性均超過傳統合金材料、陶瓷和工程塑料,這種新型全生物質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現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

圖片說明:纖維素納米纖維結構材料(CNFP)的製備過程、結構示意圖、樣品照片和可加工性能展示。(A)通過微生物合成可在常溫常壓下低成本大規模纖維素納米纖維水凝膠;(B)水凝膠及其三維納米纖維網絡結構如圖所示。(C)通過水凝膠層層組裝與壓縮製備CNFP。(D) CNFP樣品示意圖;(E) CNFP所具有的多層結構。(F) CNFP單層結構由大量納米纖維形成的網絡構成;(G) CNFP中每根納米纖維由高度取向的纖維素分子組裝構成;(H-I) CNFP樣品及加工出的零件照片。

研究人員發現,CNFP的輕質高強韌主要來自材料微米級層狀結構和納米三維網絡結構設計,纖維素納米纖維內部高度結晶可以提供極高的強度,纖維之間通過大量氫鍵等可逆相互作用網絡進行結合,在外力作用下,這種高密度的可逆相互作用網絡可以迅速解離和重構,吸收大量能量,使材料在具有高強度的同時實現高韌性,克服了傳統結構材料難以兼具高強度與高韌性的問題。

CNFP還具有極高的尺度穩定性和抗熱衝擊性能。在-120°C到150°C的溫度範圍內,其熱膨脹係數極低,即使溫度改變100°C,其尺寸變化也在萬分之五內,遠優於航空合金材料和工程塑料。另外,在120°C和-196°C之間進行反覆劇烈熱衝擊循環測試下,該力學性能與尺寸依然高度穩定。

此外,CNFP還具有極高的抗衝擊性能、高損傷容限以及高能量吸收性能。

據介紹,該材料集成了輕質高強韌、高尺寸穩定性、抗熱震、抗衝擊、高損傷容限等多種優異性能,綜合性能突出,將在輕量化抗衝擊防護及緩衝材料、空間材料、精密儀器結構件等應用領域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研製出輕質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有望替代...
    據《全省新聞聯播》5月25日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近日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具有輕質、高強韌等優異的綜合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中國研製高強韌納米纖維素仿生結構材料,密度為鋼的六分之一 吳長鋒 楊凡/科技日報 2020-05-06 07:51
  • 中科大成功研製一種新型仿生材料 具有輕質高強韌的優異性能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在新型納米纖維素高性能仿生結構材料研製中獲重要進展,成功研製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材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
  • 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替代塑料的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俞書宏院士團隊將仿生結構設計理念運用於高性能生物基結構材料的研製,發展了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型材料製造方法,實現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圖一)。通過這種定向變形組裝方法,團隊成功地將纖維素納米纖維(CNF)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TiO2-Mica)複合製備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所獲得的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和熱性能,有望成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
  • 中國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可替代塑料的新材料出現了!中國科大研製出仿生可持續結構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將仿生結構設計理念運用於高性能生物基結構材料的研製,發展了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型材料製造方法,實現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圖一)。通過這種定向變形組裝方法,團隊成功地將纖維素納米纖維(CNF)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TiO2-Mica)複合製備了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所獲得的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和熱性能,有望成為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有望替代塑料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螺旋結構仿生手術縫合線 發表時間:2021/1/14
  • 【科技前沿】中國科大製備出新型超彈性耐疲勞碳基仿生材料
    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吳恆安教授課題組合作,成功設計製備出超彈性耐疲勞宏觀尺度碳納米組裝體仿生材料。
  • 中國科研團隊研製出了一種「超級材料」
    在現實生活中,材料是物質生活的基礎,也是工業的原料和根本;科技越發展,對高性能材料的追求就越渴望。2020年5月6日中國聚合物網報導,中國科技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纖維仿生結構材料的製造方法,並且成功研製出了一類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CNFP)。
  • 「前沿技術」高強高模的生物基仿生複合材料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芬蘭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受蜘蛛絲啟發,用蛋白質和纖維素制出一種高強高模的仿生複合材料。蜘蛛絲可兼具高強和高模的特性,但目前的多數仿生材料無法實現這一特性。受此啟發,研究人員以高結晶度和高取向度的納米纖維素為增強體,高模量的三嵌段絲蛋白為基體,製備出高強高模生物基仿生材料。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 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靈感來自北極熊毛髮 中科大團隊研製新型保溫材料
    6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大了解到,中國科學家已經研製出這樣一種保溫材料,仿照單根北極熊毛髮的中空結構,並將其擴展到由許多毛髮組成的塊體材料上,該項研究可能在未來建築和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該成果於6月6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化學》上。「北極熊的毛髮經過進化完善,使其具有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保溫的效果,這使它成為合成保溫材料的理想模型。
  • 鎂-鎳鈦仿生複合材料研製成功
    日前,針對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對於材料減震、吸能等方面的性能需求,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金屬所)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開展合作
  • 我國科學家研製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